APP下载

滨河景观带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佛山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为例

2022-08-18张永生

花卉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园路公园生态

张永生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0 引言

城市中央生态管理工作者经过工作会议中确定,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在城市建设工作过程当中,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坚持绿色低碳的方式来开展城市建设工作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运营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正因如此,通过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于生态公园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也成为现时代的一大热门工程。生态公园实际上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和生态文化建立联系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园。在城市规划工作设计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生态学的规律和原则,对当地的自然植被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因地制宜。通过开展相应的绿地设计以及相关的管理建设工作,有利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生态公园。这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生态系统的多元性[1]。建立一个可以提供展览实践和休息的活动公园半岛生态公园本身处于南海的中心地区,在桂城滨河的景观带一环,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其活动多元的滨水空间打造了一个生活多样化的冰水目的地,形成了一个开放连续式的景观水岸。

1 项目背景及区域概况

桂城街道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东部,毗邻港澳,南接顺德区、东面紧接广州番禺区,地处广州市、禅城区、顺德区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半月岛生态公园地处桂城街道南侧,佛山市南海、禅城和顺德三地交汇的东平河畔西岸,距广州南站约30min 车程。通过东平水道的奇龙大桥,顺德人民往来半月岛公园将更加便捷。

项目东侧及西北侧场地现状主要为工业园区,但根据《佛山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东侧及西北侧场地将逐渐实现以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商业混合用地为主的规划建设转变。因此,项目近期客户群考虑为以工业区工作人群以及居住人群为主,远期客户群考虑为居住人群、商务人员以及来访游客为主,对本项目的需求可集中体现在健身锻炼、休闲游憩、共享交流等方面。西侧及南侧主要以高层住宅为主,未来的客户群则主要集中在居住人群以及来访游客等,对本项目的需求可集中体现在共享交流、地标形象、休闲游憩、生态健康等方面。公园500m 范围内仅有南侧的半月岛湿地公园,本次设计拟通过园路将两处公园串联起来,在设计风格上及细节上也考虑形成呼应,建成后与南侧湿地公园实现联合发展,但又各具姿彩[2]。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项目鸟瞰

2 设计标准

本公园定位为综合公园,参照综合公园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30~60m2/人,按照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标准测算游人容量,初步测算出环境容量(即最大游人容量)如下。

项目周边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混合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未来的客户群则主要集中在居住人群以及来访游客等,按照上表人均公园面积指标上限30m2/人测算出瞬时环境最大游人容量为6406 人,平均游人容量为4804 人,公园的服务设施按照该测算游客量进行配套。因为公园是全天候开放,而且游览全园的时间正常持续2h,周转率至少为5,因此,该公园每天可接待的游客量约为24021 人。也就是说,理论上本公园建成后,每天可为至少24000 人提供服务。

3 场地概况

3.1 现状用地性质

基地范围内含有现状入口桥梁、水塘、鱼塘、绿地及现状建筑、农庄等。现状建筑面积有5000m2,现状树约有616 株。

3.2 现状基地特征

3.2.1 入口现状

公园通过一座路桥进入园内,作为园区唯一的出入口,无入口标识,花台铺贴碎裂,路桥栏杆锈蚀弯曲,园区入口可辨识度低、形象差。人行道不连续,人车共用一道,路桥铺装破烂,存在安全隐患。进入园区后,主干道上立着一个拱形logo 标识,顶上印着老友河鲜烧鸡字样,且标识牌表面脏污杂乱,景观效果不佳。

3.2.2 堤坝现状

平洲河道堤坝宽约10~16m,混凝土筑造,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不佳。

3.2.3 道路铺装现状

混凝土道路表面破裂,垃圾、稀泥、黄土等与道路混为一体,整体感觉杂乱,不良于行。交通组织也比较混乱,人车共用一道,存在安全隐患。

3.2.4 建设现状

围墙栏杆圈地现象严重,现有老友河鲜烧鸡、肥龙休闲农庄、竹海山庄、8 号花园烧烤场、以及足球场、篮球场、沙场等占地建设,现状场地使用混乱,形象感较差。现状随意搭的简易木平台用作垂钓平台,安全隐患大且不美观。现状停车主要依靠道路一旁停车,没有统一规划的停车场,整体杂乱,不具美观性。

3.2.5 绿化现状

现状部分大树长势茂盛,观赏价值较好,建议树形优美的大树保留利用。其他现状荒置的绿地以及荒地,整体景观效果较差,建议统一规划设计。现状乔木需进行迁移,总数量约616 株;现状杂树、杂草等绿化清理约80000m2。

3.2.6 河塘现状

现状管道废水直接排向河道,岸边垃圾冲积,大片垃圾废物,一到夏天蚊蝇嗡嗡,腥臭现象较为普遍。水塘的水呈现墨绿色,水面漂浮丝状物或难以消散的泡沫(有机质过多),水质有待改善提升。

4 详细设计

4.1 功能系统分布

从入园的游览顺序来看,经过了入口处的口袋公园、停车场(所有游客用车不在园内使用,保持自然不被机动车打扰和破坏)、公园主广场(省心亭)、翠微山(空中特色走廊)、晓月筱园、儿童游乐园、映月湖、悦月岛及主要以自然野趣为主的浣沙溪湿地。项目建成后儿童乐园和浣沙溪湿地实景分别如图2 和图3 所示。

图2 儿童乐园实景

图3 浣沙溪湿地实景

4.2 路级系统

分为主园路(蓝绿色)、次级园路(橘黄色)特色园路(包括廊道,直臂桥,红色)、滨水栈道(紫色)、区域性道路(细蓝绿色)及现有道路(深蓝色虚线,包括北侧入口的堤坝路及南侧接入到顺德一侧的公园)。园路铺装多用传统当地材质铺装,以强调当地风格及特色。主园路为人行及自行车混用道路,芝麻灰黄岗岩铺砖,4m宽,另有1m 宽传统瓦铺排水渠,次级园路为2.5m 宽(两种材料分别为传统灰砖及透水陶瓷六角砖)。空中走廊、直臂桥连廊及滨水栈道分别为木质铺装;空中环廊为不锈钢栅格板[3]。项目建成后塑望栈道实景如图4所示。

图4 塑望栈道实景

4.3 标识系统

镀锌碳钢钢板结合铺装,分别布置在主路与各个景点的交互处。不另设其他竖向标识板以保证园内自然之景不被人为因素破坏。钢板标识箭头方向代表连接景点的方位。标识牌以诗句为题,意图以诗句寄托景观创意,让人们领会到以古诗词为创作原点所描写的相应景致情趣和意味,从而在身临其境之时与景色产生共鸣,带来在感受自然原汁原味的同时,对于生活的感悟。设计试图运用这一细节手段,提高公众参与性,让人们在徜徉于半月岛的月半湾时重温诗句中“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惬意和“人间有味是清欢”那甜甜的幸福。

4.4 灯光系统

全园有两处灯光设计突出亮点,分别是公园入口桥梁及空中走廊。公园入口位置是城市内很多活动的起始点或必经之路,也是桂城与顺德的临界,所以设计希望在半月岛的入口处建立醒目的构件,主题不但涉及公园本身,也为城市增建一道地标。灯光设计结合雕塑物本身,效果犹如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另一处的空中走廊,挡墙在夜晚成为特色灯饰,走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影影绰绰的神秘之感,远眺则呈现出一个悬于空中的光圈,可以从外河水岸对面,附近堤坝路和车行路上清晰可见,增强公园的吸引力,是公园的点睛之笔。除了这两处亮点之外,设计本着自然公园主题,不希望园路向其他堤外广场一样明灯密布,所以在设计上刻意拉开了灯具,是灯光在不影响使用基础上,稍稍降低亮度,以增加公园的宁静之感[4]。公园在灯光选型上根据区域的不同区要和氛围选择了不同的灯饰种类,以渲染气氛。项目建成后悦岛夜景如图5 所示。

图5 悦岛夜景

4.5 水利设施

考虑客户方之后的湖体维护成本,设计在自然与人为控制之间做出平衡。湿地与外河联系紧密,水的涨落由自然控制,在设计成本上主要用混凝土道路,材质易施工,省维护,而且对水的侵染抗力高。与湿地水利安排相反,映月湖则是以人工控制水位,在上游设置引水闸及引水泵,在下游设置溢流坝,从而使湖水水位控制在一定2m 位置。这个高度既满足了人们亲水体验需要,又为湿地及湖水生态健康的需要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岸顶到水面的坡度在(5:1)~(10:1)的范围内,让人们的视线从园路的各个方位一眼看到水面。水位以下利用湿地地形,在沿湖一圈设有至少3m 的安全区域(水深小于0.5m),以避免游人及小孩意外落水的溺水危险[5]。

5 结语

城市滨河景观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在进行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时,合理地融入地域性文化,是沿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设计新思路。要充分尊重地域性文化特色,以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使人们重拾对城市滨河的记忆。通过对半月岛生态公园的成功改造,使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升了城市活力和城市品质,其创新的设计手法为今后滨水空间的活力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猜你喜欢

园路公园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景观中园路的应用形式
一见如故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