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科瑶族药品种与标准整理△

2022-08-18王柳萍涂冬萍李雪芳梁敏玲黄志其奉建芳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药用质量标准瑶族

王柳萍,涂冬萍,李雪芳,梁敏玲,黄志其,奉建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3.广西优势中成药与民族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4.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总结并传承至今的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由于历史上瑶族无本民族文字,瑶族医药知识与用药经验多以民间口耳相传、家族相传的形式传承至今。瑶族医生多就地采集利用野生资源,在不同地区同一味瑶药的名称、药用部位、功效等方面常有不同,地方习用品、替代品较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也较为常见,临床用药不规范的问题突出,其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有待加强。全世界约有豆科植物650 属18 000 种,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兰科的第三大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豆科植物172 属1485 种13 亚种153 变种16 变型,各省份均有分布[1]。本文根据《中国民族药辞典》[2]、《中国瑶药学》[3]、《实用瑶药学》[4]、《中国现代瑶药》[5]、《中国药材标准名录》[6]及其他专著[7-10]、标准[11-12]记载,结合实地调查,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药材品种、基原、功效、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为豆科瑶药的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制定及特色资源发掘利用提供参考。

1 豆科瑶药的种类及资源特点

现有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共计有37 属94 种,涉及62 个瑶药品种,包括山蚂蝗属(Desmodium)6 种,羊蹄甲属(Bauhinia)、胡枝子属(Lespedeza)和黧豆属(Mucuna)各4 种,云实属(Caesalpinia)、决明属(Cassia)和崖豆藤属(Millettia)各3 种,扁豆属(Lablab)、狸尾豆属(Uraria)、排钱树属(Phyllodium)各2 种,千斤拔属(Flemingia)、百合属(Crotalaria)、皂荚属(Gleditsia)、黄檀属(Dalbergia)、葛属(Pueraria)、槐属(Sophora)、土圞儿属(Apios)、锦鸡儿属(Caragana)、山豆根属(Euchresta)、合萌属(Aeschynomene)、鸡头薯属(Eriosema)、大豆属(Glycine)、鸡眼草属(Kummerowia)、合欢属(Albizia)、榼藤属(Entada)、干花豆属(Fordia)、老虎刺属(Pterolobium)、密花豆属(Spatholobus)、豇豆属(Vigna)、丁葵草属(Zornia)、葫芦茶属(Tadehagi)、甘草属(Glycyrrhiza)、落花生属(Arachis)、补骨脂属(Psoralea)、相思子属(Abrus)、猪屎豆属(Crotalaria)、舞草属(Codariocalyx)等各1 种(表1)。从资源分布上看,豆科瑶药中除甘草生长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西北高原地区外,其余品种在长江以南各省多见,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以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较为常见,主要生长于灌丛、树林及田野边。在62 个药材品种中,山蚂蝗属、羊蹄甲属、胡枝子属、黧豆属、云实属、决明属和崖豆藤属植物药用的种类较多,7 个属的品种占全部豆科瑶药品种的43.55%。从药用部位来看,以根入药的药材最多,其次是以全草入药的药材;有54.41%的品种有2个或2个以上的药用部位。

表1 豆科瑶药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功效收载情况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豆科瑶药的名称

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调查,瑶药多以民间传统习称、药用部位、性状、颜色和气味等作为命名依据,主要有2 种命名方式:1)根据药物的功能命名,如祛风除湿、止痒类药物,称为“风”药[9],来源于豆科植物的有蝴蝶风、狗爪风、羊蹄风(羊爪风)、牛蹄风(五爪风)、南蛇风、扭骨风、行血风、鸭仔风、金钱风、五层风、九层风共11 味;2)根据不同药用部位瑶语命名,瑶语称全草为“咪”(结棒咪、铜麻铃咪、勤成咪、囊并咪、葛咪、鸡蝉咪、苗堆咪等)、称木(树)为“亮”(谋见亮)、称藤为“美”(铜蒙美)、称块根为“台”(勉台)[10]。

在瑶族医药(以下简称瑶医药)学文献中,瑶药的名称记载主要有3 种形式:一是仅用瑶语名称记载的,如《湖南瑶族医药研究》[9];二是采用“汉文名/瑶语音译汉文名”形式记载,如《中国民族药辞典》[2];三是采用“瑶语名/瑶语音译汉文名/汉文名”形式记载,如《中国瑶药学》[3]、《实用瑶药学》[4]。不同文献中对瑶药名称的记载形式常有不同,即使是同一植物来源的药材品种名称也存在差异。命名依据不同,在瑶语中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密花豆和野葛,根据药物的功能命名,分别为九层风[3,5,7]和五层风[3],根据药用部位命名则别为鸡蝉咪[3]和葛咪[4]。同时,瑶语音译汉文名称存在大量同音、相似音、不同字的情况,如龙须藤的瑶语名九龙端[3]或九龙钻[3-5,7],“端”与“钻”发音相似;喙荚云实的瑶语名为南蛇风[4-5,7]或南蛇崩[5],“风”与“崩”发音相似。比较而言,第3 种记载方式更有利于瑶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有益于瑶医药文化的输出与发展。

2.2 豆科瑶药的品种与基原

62 个豆科瑶药品种中,有11 个属于老班药(9个风药、2 个钻药)。豆科瑶药的名称、基原存在交叉混乱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同名异物,即不同文献记载或不同地方使用同一药材的基原不同,如蝴蝶风的基原包括有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Wall.ex Benth.[3-4]、刀果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Wall.ex Benth.var.cavaleriei(levl.)T.Chen[5];同物异名,即同一植物作为不同的药物使用,如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作龙九端、九龙钻、坐龙准、猪崽崩、狗爪风等瑶药使用,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 作鸡蝉咪、九层风、堵掌崩、坐掌崩等瑶药使用。此外,不同文献记载的基原植物的名称不规范(包括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学名)的情况常见,如勤成咪,植物来源记载着同样的拉丁名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但基原植物中文名分别为金钱草和广东金钱草,南蛇风、过江龙、黑大老珍、串鱼草、血藤、山莲藕、鸭仔风等也都是基原植物的拉丁名相同但基原植物的中文名不同。

2.3 豆科瑶药的功效

在不同文献的记载中功效描述的方式不一致[3-5,7-10],主要有以下几种:1)仅按功效描述,如结棒咪、林造可、夜关门、耷拉靳、雷突、蝴蝶风、龙九端、牛蹄风、迷酱、南蛇风、野关门端、荣可突、铜麻铃咪、磨弄溜勉、铜蒙美、握麻红、叶秃突咪;2)仅按主治描述,如龟藤、松模、黄鸡烂、决明、吨胚旦、家都令、海良国、皂角、三妹木、野狗仔豆、虎尾金钱、大狼狗尾、人字草;3)按功效或主治描述,如黑花生米、独姜虾和金钱风;4)无功效或主治的描述,如苦参、补骨脂、甘草,这些品种为常用中药,在瑶药专著中仅在处方中出现,未见将其作为单品种收载。

在不同文献中记载的同一种药物的功效不尽一致,有的是因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不同,如南蛇风,在《实用瑶药学》[4]中记载使用全株,具有清热、消肿止痛、解暑、止痒的功效;在《广西恭城瑶族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资源》[7]中使用的是藤茎、种子,具有清热、止痛、祛湿、散瘀、开胃进食的功效;而在《中国现代瑶药》[5]记载中使用的是藤茎、种子及根,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祛湿止痒、杀虫的功效。该类情况还见于握麻红、独姜虾、鸭仔风、金钱风、葛咪等药材中,有的是药用部位一致但功效不同,如叶秃突干在不同文献中记载其全草的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消食”[3]、“健脾、止咳平喘、散结、利尿”[5]和“明目、散瘀、宽中”[9],不同文献记载的荣可突、鸡蝉咪、古路茶等品种的功效亦不同。上述情况反映了部分瑶药品种的药用部位、临床应用的差异,可能与地方习用有关。

2.4 豆科瑶药的质量标准现状

62 个豆科瑶药品种中,在瑶药法定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12]中仅收载九龙钻、地钻、扭骨风、九层风、南蛇风、金钱风、五层风、鸭仔风、铁扫帚9种。其中,8个为瑶族传统老班药(2 个钻药、6 个风药);仅五层风包含鉴别、检查项、含量测定项,其他8 个品种均缺少含量测定项,扭骨风还缺鉴别项、检查项。这反映出瑶药质量标准的不完善、质量标准建设体系工作的滞后。

62 个豆科瑶药品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11]中收载的有11 种;同时被作为中药、藏族药、蒙古族药、维吾尔族药、傣族药等记载的有35 种,其功能主治既有与瑶药相同的,也有明显不同的,既反映出不同传统医学应用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传统医学间的交流与借鉴。

3 讨论

3.1 瑶药名称、品种与基原亟待明确

豆科瑶药在使用中存在名称的不规范、品种与基原混乱的问题,影响了临床的合理使用。建议瑶药统一按照“虎”“牛”“风”“钻”等方式进行命名,充分体现瑶药命名的特色;加强文献考证及实地调查,摸清瑶药的使用及资源状况;进一步正本清源,开展品种整理研究,明确瑶药的名称、品种与基原。

3.2 瑶药功效凸显其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

豆科瑶药的功效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筋活络、强筋骨之用最为常见,多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瑶族人民居住于炎热、高湿的热带、亚热带山区,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使人易患筋骨劳伤、风湿疼痛等疾病。瑶药的主要功效反映了瑶族地区高发疾病及瑶医药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其长期的用药经验积累无疑为这些特色瑶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3.3 瑶药标准亟待建立、完善和提升

豆科瑶药质量标准不完善或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临床用药和市场监管,对发挥瑶药特色、民族医药优势产生不利的影响,阻碍了瑶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应对瑶药资源品种进行系统整理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促进瑶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提升,切实保证瑶药质量与临床使用疗效,推动瑶药材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药用质量标准瑶族
中药材黑及草质量标准研究
瑶族织锦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互帮互助好朋友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