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肉羊与湖羊杂交组合效果研究

2022-08-18李晓燕严秉莲魏晓燕张开栋杨伟刚张剑霞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湖羊东湖肉羊

李晓燕,严秉莲*,魏晓燕,张开栋,杨伟刚,张剑霞

(1. 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甘肃武威 733000 ;2. 甘肃武威普康养殖有限公司,甘肃武威 733000)

湖羊原产地为我国太湖流域,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绵羊地方品种,以早熟、多胎多产、泌乳性能好而受到广大养殖场(户)的欢迎[1]。湖羊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在南方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来,湖羊被引种到北方后,对北方干旱、寒冷的自然环境也能够很好地适应,表现出了优良的生产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湖羊的产肉性能,本试验选用国内外引进的澳洲白、东佛里生、德克赛尔、陶赛特、萨福克等5个优质肉羊品种进行杂交,对比杂交F1 代与纯种湖羊的生产性能,探索最优的肉羊杂交生产模式,为湖羊杂种生产和规模化肥羔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武威普康养殖有限公司开展。

1.2 试验设计

获得的180 只羔羊,2 月龄统一进行断奶,按照体重、年龄相近以及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成湖羊组、澳湖组(澳洲白♂×湖羊♀)、东湖组(东佛里生♂×湖羊♀)、德湖组(德克赛尔♂×湖羊♀)、陶湖组(陶赛特♂×湖羊♀)、萨湖组(萨福克♂×湖羊♀)等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各试验组公羔和母羔分别在棚舍南侧、北侧各饲养一栏。试验共19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180 d。

1.3 饲养管理

试验羔羊断奶后,按照公、母羔进行分圈饲养,圈内装自动饮水装置,圈舍地面为竹漏粪地板。采用自动撒料机进行定时定量饲喂,精粗比5∶5 进行饲喂,每日6:30 和16:30各喂料1次,自由饮水和自然光照。

所有试验羊均严格按标准化羊场饲养管理措施进行消毒、免疫、定期驱虫,采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方式进行布鲁氏菌检测。

1.4 试验日粮

日粮中精饲料按照NY/T816—2004 绵羊饲养标准和美国NRC(2007)标准中肉羊育肥期的营养需要确定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粗饲料以青贮玉米、苜蓿草和大麦草为主。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Tab.1 Concentrated fee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level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生长性能

测定不同品种杂交F1 代羔羊初生重、2 月龄断奶重;断奶后进行育肥试验,测定6 月龄体重,每次称重时间为6:00~7:00,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测定6月龄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

1.5.2 屠宰性能

正解:铝能将NaOH中的+1价的H还原吗?当然不能,因为即使是还原性极强的金属钠也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氢氧化钠作氧化剂很显然是错误的。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2Al+6H2O==2Al(OH)3↓+3H2↑,2Al(OH)3+2NaOH==2NaAlO2+4H2O。

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6 只体重相近的试验羊进行屠宰,屠宰前24 h禁食。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脂肪含量(GR值)、尾脂重等指标,计算屠宰率、眼肌面积。

宰前活重:试验羊经过24 h 空腹后,称得的屠宰前重量。

胴体重:屠宰放血后,剥去试验羊毛皮,去头、内脏及前肢膝关节和后肢趾关节以下的部分后,整个躯体(包括肾脏及肾周脂肪)静置30 min后称重。

眼肌面积:测量倒数第1 与第2 根肋骨之间脊椎上眼肌(背最长肌)的横切面,用硫酸纸绘出眼肌横切面的轮廓,采用公式计算。

GR 值(肋肉厚):在第12 与13 肋骨之间,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距背脊中线11 cm 处的组织厚度,是胴体脂肪含量的标志。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ecl 软件进行处理,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Duncan's 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的生长性能(见表2)

由表2可知,湖羊组的初生重极显著低于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P<0.01),显著低于澳湖组和萨湖组(P<0.01);杂交F1 代中陶湖组的初生重与东湖组、德湖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澳湖组、萨湖组(P<0.05)。

表2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的生长性能Tab.2 Body weight and weight gain of different crossbred lambs

2 月龄时,湖羊组的体重低于各杂交F1 代组,极显著低于澳湖组、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P<0.01);杂交F1 代中澳湖组、德湖组、陶湖组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澳湖组、德湖组、陶湖组体重均显著高于东湖组(P<0.05),极显著高于萨湖组(P<0.01)。

澳湖组、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羊4 月龄和6 月龄时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德湖组极显著高于萨湖组和湖羊组(P<0.01)。

澳湖组、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羊0~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澳湖组、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极显著高于萨湖组(P<0.01)。

2.2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6月龄的体尺指标(见表3)

由表3可知,澳湖组、陶湖组6月龄的体高与湖羊组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组、德湖组、萨湖组的体高均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5个杂交F1代组6月龄的体长均高于湖羊组,其中德湖组、萨湖组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澳湖组、东湖组、陶湖组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5 个杂交F1 代组6 月龄的胸围均高于湖羊组,其中澳湖组、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均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萨湖组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

表3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6月龄的体尺指标Tab.3 Body size indices of different crossbred mutton sheep at six months 单位:cm

5 个杂交F1 代组间6 月龄的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湖羊组,其中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的管围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

2.3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6月龄的屠宰性能(见表4)

由表4 可知,5 个杂交F1 代组6 月龄的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纯种湖羊组,其中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的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5个杂交F1代组6月龄的眼肌面积均高于湖羊组,其中萨湖组的眼肌面积最高,显著高于德湖组、东湖组和陶湖组(P<0.05),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

表4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6月龄的屠宰性能Tab.4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rossbred mutton sheep at six months

湖羊组6 月龄的尾脂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杂交组(P<0.01);东湖组最低,极显著低于澳湖组、德湖组、陶湖组、萨湖组(P<0.01),仅为0.56 kg。

各组羔羊6 月龄的宰前活重、GR 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目前利用国内外优秀种羊与湖羊杂交的研究报道较多,普遍认为杂种羊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湖羊,品种杂交的优势明显[2]。利用肉用性能好的国内外优秀品种进行杂交,能够很好地弥补湖羊肉用性能上的不足,获得的杂交后代更耐粗饲,料重比和饲养成本更低,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3-4]。邢龙祥[5]通过饲养试验对本地绵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对比,认为杂交后代料重比低,增重、屠宰性能等指标明显优于本地绵羊。有研究指出,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后,生产性能和经济性状显著高于纯种小尾寒羊,杂种羊也更受市场欢迎[6]。综上所述,品种杂交能够从遗传因素上对育肥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试验选择5 个不同品种与湖羊进行了杂交,由数据可知,湖羊组的初生重显著低于其他杂交F1代组,杂交后代的初生重、2 月龄体重、6 月龄体重及0~6 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纯种湖羊;杂交后代中萨湖组的初生重、2月龄体重、6 月龄体重及0~6 月龄平均日增重均稍低于其他杂交F1代组。

3.2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体尺指标比较分析

从体型上看,澳湖组、陶湖组的体高与纯种湖羊差异不显著,东湖组、德湖组、萨湖组的体高均显著高于湖羊组。5 个杂交F1 代组的体长、胸围均显著高于湖羊组,即杂交后代的胸围较大,体型呈圆筒状,更趋于肉用体型,表明胸围大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7-8]。且通过杂交后,湖羊的肉用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增加养殖效益。

3.3 不同品种杂交F1代肉羊屠宰性能比较分析

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营养结构、品种均可影响动物屠宰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湖羊是一个优秀的多胎品种,四肢较高,但体躯较狭窄,肋骨开张不够大,后躯欠丰满,肉用体形欠佳。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许多肉用性能比较好的国外肉羊品种,如澳洲白、陶赛特、东佛里生等,以期改良我国本地绵羊的肉用性能[9]。

本试验以澳洲白、东佛里生、德克赛尔、陶赛特、萨福克为父本,对湖羊进行杂交改良;在选择宰前体重相近的情况下,纯种湖羊的屠宰率为48.66%,而杂交后代的屠宰率均达52% 以上,其中东湖组、德湖组、陶湖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均显著高于湖羊组。

眼肌面积是衡量生产高端肉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瘦肉率越高[10]。本试验中,萨湖组的眼肌面积最大,GR值最小,说明瘦肉率较高。杂交后对湖羊尾巴的大小也存在一定影响。本试验中,湖羊的尾脂重最高,东湖组最低。因此,利用优秀肉用公羊对湖羊进行杂交改良,不仅能够提高产肉性能,还可改良湖羊尾巴的大小。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对未来肉羊育种提供了一定方向,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4 结论

本试验中,采用优良肉用性能的种公羊对湖羊进行杂交改良后,杂交F1 代中萨湖组的生长性能稍低于其他杂交组,德湖组的生长性能最好;各组的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采用东佛里生杂交最能够降低湖羊的尾脂重,萨福克杂交能够提高瘦肉率。

猜你喜欢

湖羊东湖肉羊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我爱东湖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水墨东湖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东湖古柳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