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中老年人骨骼肌适应性影响的meta 分析

2022-08-17李小京李谨良高炳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训练组耐力异质性

李 冉,李小京,胡 雪,李谨良,高炳宏

(1. 上海体育学院 竞技运动学院,上海 200438;2. 山东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综合部,山东 济南 250102)

随着人体衰老,肌肉力量、爆发力、心肺适能以及功能能力(functional capacity)不可避免地呈下降趋势。一系列身体机能的衰退始于40~50 岁,并在60~70 岁加剧[1-2]。大量研究表明:抗阻训练能有效增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3-5],改善肌肉质量[6],提高蛋白合成率[7]和神经肌肉适应性[4];有氧耐力运动能通过引发中枢和外周适应性,提高心血管功能和骨骼肌通过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的能力[8-9]。因此,在同一时期内将力量和耐力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即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以下简称“同期训练”)是对抗衰老引起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下降的有效方式[10]。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300 min 中等强度(或75~150 min 高强度)有氧运动,配合2 d 中等或高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但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的同步适应具有一定挑战:与单纯力量训练相比,相继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会诱发相同的心肺耐力适应,但可能会导致肌肉力量增益的减少[11-13],这种现象被称为“干扰效应”[14-17]。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针对老年人群的运动干预中,与单纯力量训练组相比,同期训练组的肌肉肥大无显著变化[18]、下肢肌肉力量及神经肌肉活动显著降低[12],表明同期训练组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适应受到耐力训练的干扰。此外,同期训练中力量和耐力训练的安排顺序(先力量后耐力vs. 先耐力后力量)以及训练频率(每周2 次vs. 每周3 次)可能会影响老年人肌肉力量适应的程度[19-20],但也有学者未在相应人群的同类型研究中观测到力量和耐力训练的“不兼容”现象。

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力量下降是老年人身体功能受限和身体虚弱的重要预测变量,也是导致老年人身体姿势稳定性降低和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21-22]。目前,国外有学者尝试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比较同期训练对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下肢最大力量、最大摄氧量[23]、体适能、运动表现以及爆发力[24]的影响。由于人体测量学、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差异,中老年人神经肌肉对同期训练的适应特点可能区别于相对年轻的群体。同期训练计划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变量(如训练模式和强度、训练内容、受试者特征、训练肌肉群等)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可能诱发机体对训练的不同适应。鉴于同期训练在老年人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中存在的分歧,有必要通过meta 分析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系统、综合地评价同期训练对老年人肌肉适应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相关实验研究,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同期训练对老年人肌肉相关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同期训练的不同模式对骨骼肌适应性的作用,为老年人选择最佳同期训练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

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2006 年1 月—2021 年3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concurrent training、 concurren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combined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concurrent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training、 combined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training、older、elderly、middle-aged、aging 及其组合。中文检索词包括:同期训练、同期力量与耐力训练、同期抗阻与耐力训练、老年人、中老年等。采用追溯法进行补充检索,2 位研究人员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章题目和摘要进行筛选,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 位研究人员介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根据系统综述的PICOS 原则,本文的纳入标准包括:①研究对象(population)为40 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②干预(intervention)措施为同期训练,且干预周期≥8 周;③对照(comparison)方案中至少包含1 组力量训练组(阳性对照组);④至少报告最大力量、动态或静态力量、肌肉耐力、瘦体质量中的1 项结局指标(outcome);⑤研究(study)须为实验研究或准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①医院招募的受试者;②无力量训练组(阳性对照组);③动物实验;④未公开发表的文献;⑤重复发表的文献;⑥同期训练期间配合其他干预形式,如饮食控制、认知训练等;⑦结局指标不包含肌肉相关指标。

1.3 资料提取

由2 位研究人员分别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按照标准化流程提取所需资料。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信息、发表年限、分组情况、年龄、样本量、训练特征(内容、周期、频率、时长、强度)以及运动干预后的结局指标(最大力量、静态力量、瘦体质量)等。结局指标被重复测量时,则提取干预后的首次测量结果。2 位研究人员通过讨论解决分歧,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 位研究人员介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5.1 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文所纳入的文献结局指标均为连续性变量,且测试单位相同,因此选择加权平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 WMD)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肌肉相关指标的效应尺度。通过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以I2作为评价各研究之间一致性的统计量,I2为25%、 50%、75%分别代表合并结果无明显异质性、中等异质性和较大异质性[25]。当合并结果存在中等或较大异质性时则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 法、Begg 法及漏斗图法检验各项研究间的发表偏倚。统计检验显著水平为P < 0.05。

2 研究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通过检索各中外文献数据库共获得文献1 969 篇,通过文献追溯获得文献2 篇。经过对检索结果的筛选和阅读,共纳入符合meta 分析要求的文献18 篇,均为英文文献。纳入文献的总样本量为764 人(男性约占57%),年龄范围为40~77 岁。在18 项研究中,3 项研究的受试者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中老年人,其余研究的受试者均为“未参与过训练”“久坐”“不活跃”的健康中老年人。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纳入文献情况:力量训练以器械为主的有15 篇,以弹力带为主的有1 篇,以自重训练、弹力带、健身棒、哑铃等混合形式相结合训练的有2 篇;耐力训练中以功率自行车为主的有8 篇,以健步走为主的有3 篇,以有氧舞蹈为主的有1 篇,采用上述运动混合形式的有6 篇;训练周期为8~36 周,其中16 篇集中在12~21 周。训练频率为每周2 次的有9 篇,每周3 次的有9 篇。文献基本特征如表1 所示。

图1 meta 分析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Study selection flow chart for meta-analysis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续表1

2.2 纳入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使用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图2)。在纳入分析的18 项研究中,12 项为低偏倚风险,6 项为中等偏倚风险。Begg 法检验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均无发表偏倚(P>0.05),而Egger 法检验结果显示,上、下肢最大力量指标中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来源于发表偏倚(P<0.05)。

图2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Figure 2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bi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Guidelines

2.3 数据合成分析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以WMD 和95% CI 为效应量,检验同期训练与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瘦体质量的影响。同期训练和力量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数据合并,共纳入文献10 篇(同期训练组242 人,力量训练组241 人)。meta 分析结果(图3)显示,单纯力量训练和同期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上的变化值无显著差异(WMD=-0.17,95% CI:-5.97~5.63,P>0.05),研究间存在中等异质性(I2=56.3%,P<0.05)。

图3 同期训练和单纯力量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的影响Figure 3 Effect of concurrent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on maximal strength of lower body

同期训练和力量训练对上肢最大力量的影响数据合并,共纳入文献6 篇(同期训练组107 人,力量训练组110 人)。meta 分析结果(图4)显示,同期训练对上肢力量产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力量训练(WMD=0.64,95% CI:0.28~1.00, P<0.01),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I2<0.01%,P=0.608)。在静态力量方面,数据合并共纳入文献6 篇(同期训练组132 人,力量训练组119 人)。meta 分析结果(图5)显示,同期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力量训练(WMD=101.46,95% CI:23.71~179.22,P<0.05),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26.2%, P=0.238)。

图4 同期训练和单纯力量训练对上肢最大力量的影响Figure 4 Effect of concurrent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on upper body maximal strength

图5 同期训练和单纯力量训练对静态力量的影响Figure 5 Effect of concurrent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on static strength

同期训练和单纯力量训练对中老年人瘦体质量影响数据合并,共纳入文献8 篇(同期训练组131 人,力量训练组124 人)。meta 分析结果(图6)显示,同期训练在瘦体质量上的增长显著高于单纯力量训练(WMD=1.34,95% CI:0.31~2.38,P<0.05),研究间存在中等异质性(I2=57.9%,P<0.05)。

图6 同期训练和单纯力量训练对瘦体质量的影响Figure 6 Effect of concurrent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on lean muscle mass

2.4 亚组分析

以往文献[12]显示,同期训练的不同模式(如训练频率、训练强度以及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安排顺序等)可能是引起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各指标在相关文献中的数量情况,选择训练频率和训练总量2 个因素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瘦体质量2 个肌肉指标进行亚组分析。

2.4.1 不同训练频率亚组分析结果

将训练频率分成每周训练2 次和每周训练3 次2 个亚组。共10 项研究(每周2 次有4 项,每周3 次有6 项)报告了同期训练对最大下肢力量的影响,共纳入样本483 人。meta 分析结果(图7)显示,在训练频率上,每周训练2 次(WMD=-0.18,95% CI:-8.74~8.39,I2<0.01%)或每周训练3 次(WMD=-0.20,95% CI:-8.53~8.12,I2=72.9%)时,同期训练组和力量训练组在下肢最大力量上均无显著差异。共8 项研究(每周2 次有2 项,每周3 次有6 项)报告了同期训练对瘦体质量的影响,共纳入样本255 人。训练频率为每周2 次时,同期训练组和单纯力量训练组在瘦体质量增长上无显著差异(WMD=0.30,95% CI:-2.09~2.70,I2=57.1%),当训练频率增至每周3 次时,同期训练组瘦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力量训练组(WMD=1.71,95% CI:0.52~2.90, I2=60.4%)。见图8。

图7 不同训练频率对下肢最大力量的影响Figure 7 Effect of training frequency on lower body maximal strength

图8 不同训练频率对瘦体质量的影响Figure 8 Effect of training frequency on lean body mass

2.4.2 不同训练总量亚组分析结果

将训练总量分为相同组和降低组2 个亚组。相同组定义为同期训练组与力量训练组接受等量(相同)力量训练;降低组定义为同期训练组接受的力量训练总量少于力量训练组(一般为力量训练总量的1/2)。

图9 训练总量对下肢最大力量的影响Figure 9 Effect of training volume on lower body maximal strength

有10 项研究报告了下肢最大力量,其中,相同组有6 项,降低组有4 项,共纳入样本483 人。meta 分析结果(图9)显示:当同期训练组与力量训练组接受相同总量的力量训练时,同期训练组下肢最大力量显著高于力量训练组(WMD=2.60,95% CI:1.88~3.31,I2<0.01%);当同期训练组接受的力量训练总量降低时,同期训练组和力量训练组下肢最大力量变化无显著差异(WMD=-3.91,95% CI:-30.94~23.12,I2=75.2%)。

在瘦体质量方面,相同组包含3 项研究,降低组包含5 项研究,纳入样本255 人。meta 分析结果(图10)显示,当同期训练组中的力量训练等于(WMD=1.20,95% CI:-0.28~2.69, I2=34.5%)或少于(WMD=1.29,95% CI:-0.22~2.79,I2=68.4%)单纯力量训练组的训练总量时,同期训练组和力量训练组瘦体质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图10 训练总量对瘦体质量的影响Figure 10 Effect of training volume on lean body mass

3 讨 论

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力量下降与生物学上的衰老密切相关[42-43],是健康老年人功能能力受限的重要预测因素[21-22]。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力量和耐力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适能、保持功能能力[12,44]、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44-46]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同期训练对中老年人肌肉适应性的影响。本文依据动态力量、静态力量和瘦体质量3 个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同期训练对中老年人骨骼肌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同期训练最有效的训练变量组合,旨在优化同期训练方案,促进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协同发展。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同期训练在上肢最大力量、静态力量和瘦体质量上的增幅都显著高于力量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上二者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老年人群中,同期训练未诱发其肌肉适应能力的下降,仅就肌肉相关指标而言,同期训练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纯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是否干扰神经肌肉适应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受试人群特点(年龄、是否规律锻炼)、同期训练的模式(训练频率、强度、顺序)等。以往研究显示,力量训练先于耐力训练[43,47]或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日期不同[31,34]更有助于中老年人神经肌肉的适应。如Cadore 等[43]研究了同一次训练中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顺序(先力量后耐力 vs. 先耐力后力量)对老年人心血管和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顺序对心肺适应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力量训练先于耐力训练更有利于下肢最大力量和肌肉厚度的改善。在本文纳入的18 项研究中,12 项为先力量后耐力的训练顺序,或不将二者安排在同日进行,由此可减少高强度耐力训练后残余疲劳对力量训练产生的影响[47]。Wilson 等[48]通过meta 分析探索同期训练中耐力训练干扰肌肉肥大和肌肉力量增长的因素发现,以跑步为主的耐力训练容易对力量训练的结果造成干扰,而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耐力训练则不会产生干扰效应。在本文纳入的18 项研究中,9 项以功率自行车为耐力训练内容,4 项以功率自行车和健步走/跑步相结合为耐力训练内容,仅3 项完全采用健步走或跑步的训练方式。Wilson 等[48]认为,与以向心收缩为主的自行车运动相比,跑步过程中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易导致肌肉损伤和肌肉力量的降低,这也解释了本文未观测到同期训练组肌肉适应能力降低的原因。

通过亚组分析发现,不同训练频率(每周2 次 vs.每周3 次)下,同期训练和力量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的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Ferrari 等[49-50]发现,每周进行2 次同期训练,其神经肌肉适应的结果中动态力量与每周3 次相似,表明较低频率的同期训练效率更高。Ferrari 等[49]推测,与每周训练2 次(72 h)相比,每周训练3 次肌肉恢复时间更短(48 h),因此可能抵消了由力量训练总量增加所获得的优势。尽管多项研究[18,30]结果显示,每周进行3 次同期训练可导致老年人肌肉适应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降低,但本文meta 分析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关于干扰效应产生的原因,一种较为流行的解释是“慢性干扰假说”(chronic interference hypothesis),其认为耐力训练的增加会导致过量负荷(overreaching)或过度训练(overtraining),并在一段长期的训练中刺激肌肉适应和心血管适应的竞争[51]。由于本文纳入的受试者大多为无规律运动的中老年人,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大多数训练计划包含了数周中低强度的适应阶段,因此整体上可能未达到肌肉适应和心血管适应竞争的条件。

虽然多项研究[12,50]结果显示,较高的同期训练频率会对最大力量和静态力量的增长产生干扰,但目前有关同期训练频率对肌肉肥大影响的研究证据并不充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频率为每周2 次时,同期训练组瘦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单纯力量训练组;训练频率为每周3 次时,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或存在偏倚,同期训练和力量训练在瘦体质量上未呈现显著差异。Ferrari 等[49]对24 名有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人进行20 周同期训练发现,不同训练频率(每周2 次 vs. 每周3 次)的受试者在上肢和下肢肌肉厚度上并无差异。根据Ferrari 等[49]的观测结果,同期训练的频率并未对老年人肌肉肥大(5%股四头肌)产生影响,推测训练频率可能不是影响老年人肌肉肥大的主要因素。

通过亚组分析得出,当同期训练组的力量训练总量较力量训练组降低50%时,其下肢最大力量和瘦体质量与力量训练组并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与个别研究权重和效应量较大,以及同期训练组所选择的不同耐力训练方式有关。如Timmons 等[40]采用功率自行车(3×4 min,间隔1 min 恢复,80%HRmax)作为同期训练中耐力训练的方式。功率自行车是一种以下肢有氧训练为主的运动,运动本身也是对腿部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耐力训练对同期训练组下肢力量增长的贡献不应被忽视。无独有偶,Teodoro 等[52]在同类研究中比较了3 组不同训练强度、训练总量的同期训练模式对老年人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力量训练负荷和训练总量的变化并未带来下肢最大力量和肌肉肥大的组间差异,提示在中高强度下,降低力量训练的总量仍能有效促进老年男性神经肌肉的显著改善。但也有研究[53-54]指出,力量训练总量的增加能促进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和导致肌肉肥大,表明训练总量的增加对神经肌肉适应性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受试者年龄差异相对较大(40~77 岁)、干预周期不一(8~21 周)有关,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的干预周期以增强肌肉对力量训练的适应。未来仍需足够数量的随机对照实验支持现有证据。

为探索同期训练不同干预模式是否为meta 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来源,笔者基于训练频率和训练总量进行了亚组分析。训练频率为每周3 次且力量训练总量降低的meta 分析间呈现显著异质性,表明同期训练的训练频率和训练总量是影响肌肉适应性meta 分析间异质性的部分原因。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尚无法排除训练强度、受试者年龄和性别、耐力训练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异质性产生的影响。此外,在方法学质量方面,由于干预手段为运动干预,难以对受试者和教练员实施盲法,部分研究未实施盲法或未在文中说明是否采取隐藏性分配手段,可能会增加偏倚的风险,成为meta 分析的方法学异质性来源。

4 结 论

相对于力量训练,同期训练能更有效地提升中老年人的静态力量、动态力量以及瘦体质量,肌肉适应能力未受耐力训练影响。在不同训练频率(每周2 次 vs.每周3 次)下同期训练与单纯力量训练对下肢力量的刺激无显著不同;但就瘦体质量而言,每周3 次同期训练更有利于降低体脂率。在力量训练总量相等的条件下,同期训练对下肢力量提升的效率高于力量训练,但鉴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和研究间较高的异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多证据。

本文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纳入的文献为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将学位论文纳入分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发表偏倚;本文的764 名受试者均为社区来源的健康中老年人,因此研究结果更适用于无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纳入的受试者年龄跨度较大,将各年龄段数据合并分析难以体现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肌肉适应性特征,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鉴于相关文献数量有限,未能将神经肌肉单位募集率、EMG、肌肉活检等指标纳入分析,全面评价同期训练对中老年人群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影响。此外,尽管本文通过亚组分析对异质性来源进行了分析,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未能排除来源于不同训练类型、强度、顺序以及受试者特征的异质性。同期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各个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可能诱发机体对训练的不同适应,未来有必要进行更有力的随机对照实验,以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贡献声明:

李 冉:提出论文主题,设计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李小京:检索与整理文献,提取与核实资料,修改论文;

胡雪、李谨良:检索与整理文献,提取与核实资料;

高炳宏:审核论文,指导修改论文。

猜你喜欢

训练组耐力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运动可延缓衰老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