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数字化 重塑企业掌控力与拓展力

2022-08-17孙璟璐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系统性转型数字化

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也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建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包括发展格局、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持续变化,需要通过两种手段增强发展韧性,其一是坚守核心竞争力、稳步增长,主要体现为掌控力,其二是创新发展需求、引领变革,主要体现为拓展力。通过系统性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掌控力与拓展力,从而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是建筑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走出误区 找准数字化转型重点

数字化成为近年来的关键词,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筑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作了很多尝试,但很多方面的实际效果和原有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董事、总裁袁正刚表示,我们也在思考数字化到底应该怎么去做。经过了这么多的数字化实践后,广联达提出了系统性数字化的数字建筑转型升级理念,希望通过系统性数字化重塑企业掌控力与拓展力。

袁正刚认为,目前,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低,主要是对数字化认识不清晰,走入了误区。

一是数字化建设只重视“水面上的冰山”。袁正刚解释:“绝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却忽略了水下体量更大、结实度更高的部分。实际上,‘水下的部分’包括数据的生成、融合、分析等过程,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更关注的是数据展示,却忽略了‘水面下’数据的生成、融合、分析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数字化只做水上的这部分,这样的数字化是没有根基的。”

二是数字化建设想快速成功,急于求成。一些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急于求成,想快速转型成数字企业、软件公司或者开创新的商业模式。袁正刚表示,“这些理想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实现,但这中间需要经历基础级、机会级、系统级、差异级、转型级五个过程,需要有规律、持续性的推动转型,无法一蹴而就。”

三是主次颠倒,数字化重心放在支撑性业务上。建筑企业价值链分为核心业务和支撑性业务两大类,核心业务围绕工程项目,涉及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和运维等环节;支撑性业务则包括人力、财务管理等。现实中,不少企业对此认识不清,将数字化重心放在了支撑性的业务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的核心业务成功,数字化转型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核心业务应该是数字化的主战场,应该是我们要投入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部分。”袁正刚强调。

这些误区会带来一些后果,例如经常听到的数据孤岛,实际上背后的原因是业务割裂,各业务线独立运行,业务线之间没有统一标准;企业组织割裂,分层次、分业务设计组织,组织间没有统一业务术语;数据仅在本系统内进行流转,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数据孤岛。“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数字化呈现单点碎片化,没有形成有效连接与协同,很难让数据产生化学反应,数字化的价值也无法真正显现出来,不能更好地支撑两力建设。”袁正刚表示。

系统性数字化 重塑企业“两力”

归根结底,数字化要解决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当前的数字化见不到效果是因为碎片化供给和系统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只有洞悉误区、走出误区,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清晰的认识,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才能重塑企业的掌控力与拓展力。

“系统”这个词有一定的抽象性,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管理界,对“系统”都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对于系统性数字化而言,需要将数据、连接、算法有机融合,发挥出整体效能。

其中,数据是提升“两力”的源泉,是基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无修改、无掩饰、自动收集;要保证数据的及时性,无延时、无丢失、无地理限制;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覆盖核心业务的生产要素、生产活动、管理活动。

连接是提升“两力”的通道,是关键。将企业内部的人、事、物充分的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联系进行协作,当这些连接越多、关系越多,实现融合协作也将会越来越容易。连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责权利清晰可靠的业务连接,需要明确的是,数据连接一定要与业务结合,而绝不是数据的简单技术连接;建筑企业习惯仅仅从技术角度考虑数据连接,没有考虑责权利问题,这种所谓的“连接”是存在问题的。

算法则是提升“两力”的引擎,是核心。算法是规则,也是企业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整理、分析、使用数据,将这些规则、制度内置到系统中,利用“数据+算法”支撑企业经营决策,辅助精细化管理,为系统化决策作铺垫,驱动企业业务管理。

“系统性数字化的本质就是数据+连接+算法,这是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认为系统性数字化最核心的内容。”袁正刚总结,“系统性数字化将提升企业的掌控力与拓展力,助力企业实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不断推动的各种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从项目到企业再到集团的系统性数字化。例如项目层的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可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控,提升企业组织力、配置力和工程力;企业层面的项企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可以实现企业集约化、协同化管控,提升成本力和工程力;集团层面的数据决策化则可以实现智慧化决策,最终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开展新的业务,在拓展新业务时也面临着更大的业务风险。系统性数字化一方面使企业增量业务稳健式拓展,主要包括三大方向:一是拓展产业链,投建营一体化,全产业链过程高效协同;二是拓展价值链,设计施工一体化,打通涵盖设计、算量计价、招采、生产、施工、交付各个环节信息联系,实现建造信息在建筑全生命期的数据传递、交互和汇总,促进高效协同建造;三是拓展供应链,供应链一体化,建立多方联动、良性循环的数字化集采供应链生态圈,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使企业存量业务规模式拓展,依托企业级平台,进一步沉淀工程能力、经营能力、市场能力、技术能力等企业共性核心能力,实现能力平台化,支撑企业业务拓展。

从战略到执行,闭环落地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技术仅是工具和手段,数字化转型要从战略角度整体规划,通过制定“业务+数字化”融合战略,构建价值指标体系,量化数字化转型目标,明确转型关键任务,分步分阶段闭环迭代实施。

袁正刚强调,首先,要建立“从战略到执行”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闭环;其次,要找准路径,以数据为抓手,循序推进“三步走”,即业务数字化、能力平台化、数字业务化,能力进阶转型;再次,要系统推进,遵循变革规律,把控节奏,分层分级系统推进;最后,要找对使能伙伴,借助使能者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与服务能力,双方协同共生、融合发展,共同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

袁正刚强调:“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产业运营者和数字化使能者‘两类主体’协同共生、融合发展。作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使能者’,广联达致力于为产业运营者持续提供系统性数字化能力,为建筑企业提供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为数字化运营公司和应用服务商提供PaaS 平台,提升他们的数字化能力。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不是一家企业或者一类企业能够做成的。近年来,广联达也与越来越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致力于搭建数字建筑产业平台,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逐渐壮大行业力量,共同推动产业变革。同时,广联达也躬身入局,以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为切入点,立足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围绕数字建造的关键环节展开实践,探索全过程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自建自营找准‘痛点’,为行业打造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经典案例,进一步锻造出可推动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广泛复制的实例,赋能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系统性转型数字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