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科学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2022-08-17吕娜娜张亚莉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肺炎

吕娜娜,张亚莉

(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广州 510182)

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MLA)于2003年,提出“健康信息素养”的概念。健康信息素养是指意识到健康信息需求,确定可能的信息源,并用来检索相关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和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使用信息做出合理健康决策的能力[1]。2013年卫生计生委首次对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评估,提出健康信息素养概念指人们获取、理解、甄别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2]。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能够促进公众对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提高公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和国家健康支出[3]。

自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以来,使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面临严重的挑战。疫情的严峻形势当前,各地方政府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城封路”,“居家隔离”,“停工停学”等应急措施,使公众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知识、疫情实时动态、政府决策部署等健康信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素养,专业信息获取、利用和分析能力较低,公众中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普遍的焦虑和恐慌的情绪。更严重的,会做出哄抢医疗用品、隐瞒行程、恶意传播病原体等一些过激行为,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引发更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因此,本文以本轮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查,梳理了公众所关注的疫情信息类型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内在的问题逻辑,获取信息的渠道,辨别真伪的方法,以及正确传播分享信息,以期提高公众的相关专业素养,科学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

1 文献调研

根据2001年—2010年中 4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医学新进展的关注程度逐年递增,其中2010年有70%的公众对医学信息感兴趣[4],说明公众主观上对健康信息具有强烈的知情愿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笔者利用CNKI,万方,维普,百度进行检索,检索式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OR“新冠肺炎”OR“COVID-19”)and(实证研究OR调查OR需求OR搜寻行为),检索并筛选相关资料154条结果,研究者从“新冠肺炎”患者、普通人群[5]、社交网络平台[6]等方面,对公众健康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疫情中高低风险区域、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等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对疫情进展情况[7]、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个人预防与防护知识[8]、各级政府抗疫防疫的决策部署[9]等健康信息需求较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研究者对大学生[10,11]、城市老年人[12]、网民[13]、“新冠肺炎”患者[14]等不同群体的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进行研究,其中杨阳、吴胜男[15]选取核心与非核心疫区的公众为对比对象,该研究发现,处于核心疫区的公众对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案、发热自查和防疫定点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需求比例远高于其他非核心疫区地区,而湖北其他地区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疫情新闻动态、每日病例数据、疫情地图等健康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

还有研究者从时间维度揭示公众健康信息需求的变化规律。例如邓胜利、武奕[16]以百度知道和知乎的用户提问与回答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信息需求调查。结果发现,在疫情萌芽期、暴发期、平稳期和衰退期期间,用户发帖数量与健康需求类型的变化规律。在平稳期,公众需求相对减少,发帖量逐渐减少趋于平稳。同研究的还有米国伟等人[17]以知乎平台下心理健康话题的全部14168条数据进行挖掘,探究出疫情暴发前时期、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期的公众心理健康信息需求主题特征,反映国内疫情控制初见成效。

除了问卷、视频调查研究手段,还有研究者收集短视频社交大数据计算内容分析。如李小军等人[18]采集抖音平台上关键词“肺炎”或“疫情”相关发布的49 063个短视频。根据短视频中的疫情话题内容,分析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如确诊病例、治愈情况)、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情感表达与动员(如武汉加油、援助湖北、早日康复等)、纪念因公殉职的医务工作者、康复者捐献血浆、境外输入病例以及颂扬一线医务工作者等信息的需求。

2 公众关注的疫情信息类型

笔者利用文献调研,梳理了公众关注的4类疫情信息类型: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是指与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个人防护等相关疾病知识;疫情动态新闻是关于疫苗的最新研发进展和每日数据更新;政府疫情防治措施是有关政府出台相关防治文件及具体应急防疫工作;社会新闻指感人事迹、社会捐赠、识别虚假信息等报道。

2.1 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病毒性肺炎,发病隐匿,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所见传播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19],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2.2 疫情动态新闻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发现27例肺炎病例[20],随即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根据2021年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21]如图1,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累积确诊病例183 700 343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新冠疫苗接种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截至2021年6月29 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共有289种疫苗正在研制,其中184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2]。我国已加入WHO等相关组织发起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23].

图1 世卫组织区域确诊新冠肺炎人数情况

2.3 政府疫情防治措施

截至2021年8月4日,全国有17个省份报告出现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全国其他接受入境人员的机场做好“外防输入”的应急措施。铁路暂停中高风险地区的进京车票,加强应急处置。交通运输部门对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港口等领域的疫情防控指南进行修订、在完善等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24]。

2.4 社会新闻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多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自愿报名参加抗疫活动[25],武汉封城时,钟南山院士来到疫情最严重的第一线;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率队日夜奋战,不幸以身殉职;中国政府首批抗疫专家组前往布基纳法索帮助开展当地疫情防控工作[26]等疫情期发生的感人事迹,给人们传递了正能量。同时,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也存在一些负面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27],对人们的公共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比如:社交网络中一些所谓的“专家”声称通过蜜蜂的毒液、牛粪、阳光、高温等方式可以杀死病毒;病毒变异后,疫苗没有用了,不打新冠疫苗出行受限制,新冠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必须是同个品种同个厂家;甚至还有不良分子造谣自己患新冠肺炎并传播病毒等虚假疫情信息。

3 公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关注的4类疫情信息类型,主要依赖于百度、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及新闻媒体的传播获取。但是互联网的信息鱼龙混杂,部分媒体缺乏对专业问题的把控力,而且公众对疫情进展的不确定性,缺乏防控知识,甄别健康信息真伪的能力,导致无法深度剖析疫情不同时期,健康信息的内在疾病知识和逻辑问题。因此公众根据风险感知,产生盲目从众,例如疯抢白醋、板蓝根、口罩、消毒水等行为;对疫情的传播行为发生作用;对特定人群产生风险防护行为,例一些民众会将对病毒的恐惧转移至特定人群的歧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今后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对获取的健康信息,需进一步思考其内在逻辑问题,通过官方、权威渠道获取防疫和疾病知识、并正确评价及传播分享健康信息,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科学应对疫情防控。

3.1 层层剖析疫情不同时期关注的内在问题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关注不同类型的信息相关报道,通过层层剖析疫情初期、爆发期、稳定期时,不同信息内在逻辑问题。使得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疫苗的新进展、国家应对政策、个人防护和隔离等知识有全新的理解。并回顾历史上非典疫情、天花、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思考合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增强个人风险感知和风险防疫行为,详情见表1。

表1 疫情不同时期关注信息类型的内在问题

在疫情初期时,公众关注最多的问题是1-2,5,9-10,13题,包括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疫情进展、个人防疫知识。公众通过可靠的信息源查找相关知识,弥补个人健康信息知识的不足,缓解因过度关注疫情信息,造成的紧张、焦虑情绪,并能够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在疫情暴发期,公众聚焦问题3,6-7,11,14,主要指新型冠状肺炎预防和治疗的信息,疫苗接种进展,就医就诊,疫情新进展。公众出于个人及家庭防疫的需求,最希望了解疫情的风险地区、疫情扩散的信息、及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居家隔离、停工停学重塑了居民对疫情风险感知和应对的心态。公众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个人经历与情绪,媒体对疫情情况大量报道,会引起公众恐慌的情绪。在危机时期,公众收集、分析3,6-7,11,14中的问题,获取第一手疫情信息,才能感知疫情严重性,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个人预防指南等文件,应国家要求接种疫苗、不聚集、外出必须佩戴口罩等有效预防措施。

在疫情稳定期,公众健康信息需求的焦点是问题4,8,12,15-16。重点关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应急管理,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干预个人心理健康,全球疫苗分配机制、疫苗与接种知识。复工复学,各行各业启动“恢复键”,公众的主观认知得到提升,开始理解和支持国家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将疫情防控作为一场战役,甚至部分群众参与疫情一线志愿者活动。经过疫情不同时期的亲身体会,公众对公共风险的感知、危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得到加强。当再次面临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时,容易触发公众潜在的防控应激行为,能够积极应对风险,做出明智的健康行为决策。

3.2 选择权威、可靠的信息源

面对突发的疫情,国内外出版社、图书馆、政府机构等部门快速应对,开展防疫主题阅读服务、宣传疫情诈骗事件、发布甄别疫情虚伪信息办法,保障公众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新冠肺炎专题信息。公众通过纸质印刷品、多媒体互联网、专业数据库、社交群体等四种信息源渠道,保证获取的疫情信息真实、可靠。

图2 “新冠肺炎”防疫主题信息源的选择

3.2.1印刷品资源渠道 印刷品资源指的是纸质图书、工具书、核心期刊和报纸等。公众阅读手册、指南、书刊等有关新冠肺炎的印刷品资源,学习了问题1-3题的疾病知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众阅读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科普知识成为刚需。全国出版界联动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快速出版新型冠状病毒在个人防护、流行病学知识、大众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书籍。截止2021年7月24日,据读秀检索统计,全国共超过127家出版社,出版了420余种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出版物。其中由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是全国第一本疫情防控方面的出版物。随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新型肺炎防护主题相关的指南、手册、提问等方面的参考工具书。国内主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会在第一时间的头版、头条中详实报道:中央防控疫情的政策、新冠肺炎知识的科普、医护人员典型事迹等内容。

3.2.2多媒体互联网渠道 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发的传染病,其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是不断被研究发现,公众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手资料,主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美国疾控中心等常用的官方网站,获取问题5-6,9-10,13-14的有关疫情最新数据和科学防控知识。也能通过图书馆、医药学(协)会组织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抖音短视频、新闻等多媒体获取防疫科普知识和疫情动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网站,公众可以一站式获取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态、国内疫苗接种情况及防控知识等;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设置了COVID-19专题网站,及时发布来自权威部门关于本国疫情最新进展,准确指引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风险预警,报道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志愿者的感人事件;最高人民检察院[28]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专题网页,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国际图联(IFLA)“COVID-19 and the Global Library Field[29]”专题资源网站,例举世界各国图书馆界在疫情期间开放服务采取的方针政策,引领全球各国图书馆做好疫情与虚假信息有关的应对工作。丁香园微信公众号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地图,整合各权威渠道发布的官方数据,公众可以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南山呼吸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冠肺炎科普推文70余篇。青岛市科协组织“用知识抗击疫情 用科学粉碎谣言”的线上答题活动,帮助公众甄别真伪疫情消息,普及防控疫科普知识。学习强国APP的防疫公开课《战 “役”中学习》。各级图书馆也纷纷推出在线安全公益课、推荐抗疫主题图书、知识大闯关等防疫主题活动[30]。

3.2.3专业数据库渠道 图书馆、出版社推出在线防疫专题栏目,公众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库,免费获取新冠肺炎学术资源。公众通过此渠道,可以获取问题3-4,7-8,11-12,15-16有关新冠肺炎方面专业的健康信息知识。如中国知网推出专题知识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OA)”汇集有关疫情下中华医学会期刊、柳叶刀等国内外临床研究、药物研究、指南/共识、疫苗研究等主题的数字资源。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开发“抗新冠专题库”,收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相关的诊断与检测、医用呼吸防护、环境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专利信息[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数据库的“中国应急管理[32]”数据库聚焦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决策。Wiley推出旗下免费访问有关“COVID-19”专辑下期刊和图书,同时链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加拿大政府、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澳大利亚卫生部等地区政府主题网站。Elsevier建立免费新型冠状病毒信息中心,公众可以免费获取新冠临床资料、精神健康、研究疫苗、药物发现和公共卫生等专题最新进展。

3.2.4社交渠道 社交生活渠道主要包括与高校科研人员、学生、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企业生产者、媒体记者及乡村居民等各领域人员的交流。从侧面了解不同社会人员在疫情期间内,停工停学、居家隔离、亲人确诊、医护人员奔赴抗议前线时发生的真人真事,如:84岁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逆行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奋夜抗疫,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海外华人同胞自发捐赠物资等事例。

3.3 评价信息内容的真伪

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能够有效评价信息内容的真伪尤为重要。例Thomas Cowan医生发表视频,暗示新冠病毒与5G有关,该视频被美国歌手Keri Hilson转发呼吁大家不要使用5G,此举动造成英国多地手机基站被烧毁。微信、朋友圈、微博肆意疯传的“交通停运、封城”、“用高浓度白酒喷洒房间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板蓝根、奥司他韦、抗菌药物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情绪,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公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习惯将社交媒体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面对新冠病毒泛滥的虚假信息,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公众在面对漫天飞舞的疫情信息时,选择正确、有价值导向的信息,综合政府权威网站、政府文件、学术期刊、专业数据库、新闻媒体等多信息源,分析评价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由谁发布,在哪些场合发布,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等信息,有助于大众了解事实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健康信息行为。

3.4 正确分享传播新冠疫情信息

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同时,会对信息进行“再编码”,分享家人、朋友、同事,实现二次传播疫情信息。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中的数据分析[8],疫情防护研究成果进展和预防措施、抗疫感人事迹有超过60%的高转发率,而其他40%以上的被调查者会转发官方权威发布的疫情实时数据、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心理和相关行业或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公众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守道德规范,核实信息源,查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判断信息真伪,合理合法加工传播和利用信息。避免分享未经证实的信息、加剧虚假信息带给社会负面影响[33]。

4 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虽然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显示,2019年达到19.17%,比2018年提升2.11个百分点[34],但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公众应重视个人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图书馆、学协会、其他专业组织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助力“2030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公众对健康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肺炎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