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设计研究

2022-08-17刘宝伟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交通量路段碎石

刘宝伟

(潍坊昌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072)

0 引言

截至2021年,我国农村公路的总里程达438.2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3%,农村公路占比如此之高,其在公路网中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随着农村公路路网日趋完善,目前,大多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前期的规划建设转型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日常大中修养护阶段,以此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的整体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现阶段,项目建设资金短缺或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问题较为严重,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勘察设计阶段选用科学、合理的大中修改造设计方案尤为重要。结合山东某地沂胶路大中修养护设计案例,对养护设计过程中的调查、评价、病害分析和养护对策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沂胶路地处鲁东平原区,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面宽16m,土路肩宽1m,路基宽18m,路线由北向南延伸,全长3.414km。该公路修建于2001年,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为2×15cm 石灰土+15cm 水泥稳定碎石+5cm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公路两侧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设施基本齐全。设计院采取人工现场观察、测量等方式对该公路进行路面调查,发现该段道路交通量大,且因超期服役,路面破坏较严重,全线有大面积的龟裂病害,以中度龟裂居多,同时存在少量的小面积松散、拥包、泛油、车辙、路面污染等其他病害。路面服务水平大大降低,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行车舒适性、安全性降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降低了公路的运输效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亟须对该段道路进行维修改造。路面病害情况见图1。

图1 路面病害情况

该项目中,泊村道路两侧、东牟西村道路右侧现有排水管道,但排水管道年久失修,淤堵损坏情况严重,排水状况较差;东牟西村道路左侧、前疃村道路右侧无排水设施,存在积水现象;其余路段道路两侧现有梯形土边沟,路面雨水通过泄水槽排至道路边沟内,现有泄水槽布置间距较大且损坏情况严重,排水状况不良。

2 调查与评价过程

该项目总体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尽量利用原路面结构层,降低工程建设规模,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第二,铣刨材料充分再利用,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在设计过程中,以《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为指导,设计人员对该段公路进行了交通量调查、钻孔取芯、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挖探、弯沉检测等一系列调查研究。

2.1 交通量调查

该项目勘察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在现场设置了两处交通量观测点,分别位于上泊村村南(K0+350)和前疃桥(K3+200)。采用4 小时交通量观测方式,观测时段为8:00~12:00,整理观测数据得出:9:00~10:00为高峰小时,折算交通量为759 辆/小时,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所示。

表1 高峰小时交通量观测结果(辆/小时)

根据我国公路部门近年来对各交通量观测站的初步统计,得出:高峰小时的流量比约为9%~10%,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折算得出,现阶段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349 辆/日,如表2所示。

表2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交通运输相关数据,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交通量预测。一般情况下,公路的远景交通量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对该项目交通量的影响非常小,故不考虑转移交通量,则该项目远景交通量包括趋势交通量及诱增交通量两部分。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表3.3.2 条规定,“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为8~12年”,该项目为二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取10年。该项目计划通车年为2022年,则设计交通量预测末年为2031年,年均增长率为3.56%,各特征年交通量及预测末年车型比例见表3、表4。

表3 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pcu/d)

表4 交通量预测末年车型比例(绝对数)(%)

2.2 路面取芯调查

对沂胶路路面病害进行钻孔取芯检测,共8 处,钻头长度40cm,取芯样长度4~17cm,从取芯结果看,路面病害有以下特点:中度龟裂处面层破碎,基层较完整;重度龟裂处面层、基层取芯多为破碎、不成型。沥青面层早期老化、本身路面强度状况和行车荷载重复作用是形成块状裂缝、龟裂的主要原因。取芯情况见图2。

图2 取芯情况

2.3 路况评定结果

结合现场调查资料、该路段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状况,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通过综合计算,将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评定为差,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规定,应采取修复养护措施。路面破损状况评定情况见表5。

表5 路面破损状况评定一览表

2.4 挖探情况

通过探坑调查,原路龟裂病害处水泥稳定碎石有少量裂缝,石灰土无明显裂缝,结合开挖过程来看,原路水泥稳定碎石及石灰土强度较高。现场挖探情况见图3。

图3 探坑照片

2.5 路面弯沉检测

委托专业试验室对该项目路段进行弯沉检测,经检测及计算,得出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值,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路面弯沉检测值情况

3 修复养护对策

通过一系列基础数据调查、路面技术状况数据调查、路面技术状况评价,确定该项目的修复养护对策为:该段道路路面发生较大面积损坏,整体结构强度不足,需对该段道路进行结构性修复。

3.1 路线设计方案

考虑到要减少弃方、降低工程建设规模及节省投资,可适当抬高非穿村路段K0+000~K1+250 段设计高程,路线设计与路基路面设计相配合,建成后路面拟抬高0.23m。其余路段为穿村路段,因受限于两侧房屋,确定纵断面设计维持原路面高程。

3.2 路基路面设计方案

对路面高程需顺接段K0+000~K0+050 和K1+100~K3+414 穿村路段,挖除原路面结构5cm 沥青+15cm 水泥稳定碎石+2×15cm 石灰土,并超挖16cm 素土后,路基采用20cm8%石灰土原槽拌和压实进行补强处理,压实度≥95%。然后,新做路面结构形式为:4cmAC-13 细粒式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6cmAC-20中粒式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2×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12%石灰土。

对K0+050~K1+100 非穿村路段,铣刨原路5cm沥青层后,对基层进行挖补处理。因沥青面层已被铣刨,故中度龟裂、轻度龟裂等病害不进行处理,仅对重度龟裂处基层进行挖补处理。处治方案为:铣刨原路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采用15cm 水泥稳定碎石填补压实,压实度≥95%,然后加铺18cm 水泥稳定碎石+6cmAC-20 中粒式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4cmAC-13 细粒式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养护后新建路面高程比原路面约抬高0.23m。

3.3 排水设计方案

对该项目途经的上泊村段、东牟西村段、前疃村段增设排水管道,选择DN600、DN800、DN1000 管径的排水管道。在路侧无边沟路段开挖土边沟,其余路段利用原有公路两侧土边沟,土边沟路段设置现浇混凝土泄水槽,集中排出路面积水。

3.4 路线交叉工程设计方案

对起终点道路做路面搭接设计,路面结构及路基处理与主路相同。

对乡村道路及门口做顺接处理。因非穿村路段路面高程抬高0.23m,故:第一,原沥青路面铣刨旧面层后加铺18cm 水泥稳定碎石+ 透层+ 下封层+4cmAC-13 沥青面层,顺接长度15m;第二,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村道及水泥门口凿毛处理后,采用C30 混凝土顺接,顺接长度10m;第三,其他土路采用主路铣刨料顺接,顺接长度10m。

3.5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

因项目定位为养护工程,路侧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设施较为齐全,标志面板下缘距路面净空5.5m,非穿村路段设计高程比原路面约抬高0.23m,其余路段维持原路面高程,现有标志净空满足二级公路5m 净空标准,对于标志基础在路基处理范围内的部分,重做标志基础,剩余原有标志继续使用即可。对新建路面施划路面标线,标线主要包括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停车让行线、减速标线等。

该项目路段的公路等级为二级,路侧净区范围内边沟或池塘常水位深度≥1.5m,事故严重程度为中,依据规范,设置A 级波形护栏,上游为外展地锚式端头,下游为外展圆头式端头。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设计工作中,应当结合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和相关的专项调查数据,分析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结合项目自身情况,从技术与造价经济性等角度,合理制定修复养护对策。同时,合理、充分利用原路面结构,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对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并积极探索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猜你喜欢

交通量路段碎石
为什么胆囊结石 不能做碎石治疗?
天梁河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悲壮归乡路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走好人生“特殊路段”
基于实测数据的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通风效果评估
港口道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城市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