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管理影响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08-16刘嘉玲陈侠飞

管理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员主体社区

刘嘉玲 魏 江 陈侠飞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是以企业为主的,用户仅仅是创新结果的接受者。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企业创新模式逐渐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其中,用户创新凭借其在获取消费者需求和知识信息、降低创新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快速崛起。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大量具有共同兴趣爱好或价值理念的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各种各样的在线社区相继涌现,如Steam创意工坊、戴尔的Idea Storm、星巴克的My Starbucks Idea、小米社区和华为花粉俱乐部等。

基于在线社区的实践发展,其内涵逐渐从强调计算机媒介和互联网技术,转向强调信息共享功能和社会关系功能转变[1],社区成员的互动目的也从在线交易、建立人际关系等,向品牌体验分享、知识交流共享、新品共同研发等转变,这种具有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在线社区及其在创新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线社区作为其创新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在线社区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广泛交流,社区中丰富的用户生成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速度。如美国无线T恤(Threadless)公司通过建立在线社区,让消费者直接参与新品研发活动;小米公司通过每天、每周、每月面向社区中不同的用户群体迭代不同MIUI系统版本的形式,获取大量用户需求、反馈和建议等信息,提升其产品迭代创新的速度。

基于以上实践的发展,学术界开始研究在线社区中的企业创新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4个方面:①社区内创新主体的参与动机,包括经济驱动的外在动机、心理驱动的内在动机和社会驱动的亲社会动机等[2,3];②社区内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包括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知识共享的数量和质量、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等[3,6];③在线社区对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效用,如降低财务约束和人力资源成本等[4];④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战略和行为的改变,包括创新资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用户从创新需求提出者到创新方案提供者的转变、企业内部研发人员从问题解决者到创新方案寻求者的转变等[4]。

上述4个方面的研究,无疑对基于在线社区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总体而言,对于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管理带来的变革还缺乏整合性探讨。此外,现有文献一直在争论一个核心问题:在线社区是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3,7,8]?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是因为创新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需要厘清组织的本质是什么。魏江等[9]在深入总结新组织创新战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MARCH等[10]对组织的定义及PURANAM等[8]对新组织形式的相关研究,给出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组织的界定:在组织内,社会分工与协调整合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果有创新的方式出现,即可认为是新组织。现有研究表明,在线社区中的社会分工和协调整合均与传统组织有所不同。例如,开源软件、Steam创意工坊等在线社区中的社会分工由社区成员基于自身需求和偏好进行自我选择,这与传统组织中管理者指定的社会分工模式不同[8, 11];再如,维基百科和Linux开源社区等在线社区中的协调整合,更多依赖于虚拟合作技术和模块化任务架构,这与传统组织更加依赖面对面的沟通及科层化组织架构不同[8]。由此可见,在线社区是数字化时代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

这种新组织的出现为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情境。例如,创新主体由企业内部研发人员转变为外部社区成员;创新关键资源由传统的土地、厂房、技术等转变为社区成员的知识贡献和互动生成内容[3, 12];创新组织由传统的稳定科层式组织转变为动态网络化组织[13];创新模式由传统的线性创新转变为开放式、涌现式创新[11];创新治理由传统的国家或企业治理转变为社区成员自主动态治理[14~16]。在这些情境下,系统梳理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管理带来的影响及未来研究方向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首先,提炼出在线社区的概念内涵;其次,围绕在线社区的核心特征,系统梳理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和创新治理等5大核心议题带来的变化及其与传统创新管理的不同;最后,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推进基于在线社区的创新管理理论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2 在线社区的概念与特征

为全面把握在线社区影响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本研究的文献检索及筛选过程共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以“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online community”“virtual community”等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管理学领域期刊进行系统检索;②以“在线社区”“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等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收录的管理学领域期刊进行系统检索;③逐一阅读每篇文章的摘要和全文,剔除重复的以及与本研究主题关系不大的文献,增加文献中被遗漏的相关参考文献,最终将符合条件的1993~2021年间共104篇文献作为分析对象。

2.1 在线社区的概念

自在线社区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赋予其“在线社区”“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等不同的名称。在线社区的概念最早由RHEINGOLD[17]提出,其定义为“一群主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公众讨论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关怀,从而形成的社会集合体”。此后,国外学者就在线社区的内涵作进一步剖析(见表1)。徐小龙等[18]、张蒙等[1]国内学者也作了一些概念上的梳理和归纳。具体而言,徐小龙等[18]通过从社会学、管理学、情报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虚拟社区定义的梳理,指出虚拟社区应包含群体、相互交流、网络空间和共同目标四大关键要素;张蒙等[1]通过从技术支持、信息共享和社会关系3个视角对虚拟社区概念的归纳,发现虚拟社区的内涵从强调计算机媒介和互联网技术向强调信息共享功能和社会关系功能转变。然而,考虑到不同领域学者的知识背景和所采用的方法体系的差异,目前对“在线社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表1 在线社区概念解析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不同视角下在线社区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需要网络技术设备的支持;②参与者是一群人或组织;③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行动,这里的共同目标可以是追求某种情感、兴趣或利益等;④参与者之间展开频繁的社会互动,在规则的约束下相互交换知识、信息或资源等。结合以上要素,本研究将在线社区定义为:具有共同目标(情感、兴趣或利益)的一群个体或组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知识交流等社会互动活动,从而逐渐形成的社会结构。

在线社区是传统社区在互联网情境下的转变,是社区的一种新形态。从社区的构成要素来看,在线社区和传统社区有某些共同点,如都是“人的集合”,都包含“社会互动”和“共同的联系纽带”等要素[18],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将二者的差异总结如下(见表2)。

表2 在线社区和传统社区的区别

很多关于在线互动的研究将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等概念与在线社区混为一谈。FARAJ等[3]指出,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是构成在线社区的必要条件,成员互动生成的内容是在线社区的本质和价值来源。而社交媒体只是为参与者之间互动提供支持的技术因素,如Facebook、LinkedIn、RSS和博客等。社交媒体通过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新的信息交流渠道,影响企业感知、抓住和重新配置知识的动态能力[3],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创造。数字平台则主要是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模块化、可伸缩性和延展性来连接不同的用户群体,如淘宝和苹果iOS平台等,它们通过支持和触发多方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的网络效应来创造价值[3, 26]。

2.2 在线社区的特征

本研究重点讨论的是在线社区的特征及其对企业创新管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讨论在线社区的特征之前,本研究首先根据成员互动目的和社区创建者[27]对文献中涉及到的在线社区进行了类型划分(见表3)。

表3 在线社区的类型

随着在线社区的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目的愈发多样化。综合现有研究和实践发现,由于成员互动目的不同而形成的在线社区除了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幻想社区和关系社区之外,还出现了Linux、GitHub等开源软件社区,海尔众创意和戴尔IdeaStorm等在线创意社区,以及小米“MIUI论坛”、华为“花粉俱乐部”等在线品牌社区。以成员互动目的为标准的分类模式主要关注的是社区成员的价值诉求,而以社区创建者为标准的分类模式更关注社区的组织者、行为主导者和资源掌控者等。根据研究目的,可选取相对应的分类标准,如社区创建者会影响社区成员的知识学习和创新方式,以及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等[28],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因此,以社区创建者为标准的分类模式更适用于企业创新管理相关的研究。

尽管不同类型的在线社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但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是构成各类在线社区的必要条件,而成员互动生成的内容更是在线社区价值创造的来源[3]。FARAJ等[3]、SPAGNOLETTI等[26]和FELIN等[29]明确指出,社会性——任何有意设计的或无意涌现的与企业战略和创新相关的社会互动、集聚或其他各种社会影响——是在线社区定义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且这种社会性使在线社区在知识收集、整合、重组以及群体创新方面比传统组织更有效。遵循以上学者对在线社区社会性的分析,本研究从以下5个维度来具体讨论在线社区特征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①虚拟性。社区成员,即社区内的互动主体一般采用虚拟身份[18]。②跨时空性。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不受时空限制[18]。③流动性。由于任何人或组织都可自由加入或退出社区,社区内的互动及其生成内容都呈现出不断流动的状态[22]。④自组织性。由于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义、传统的组织控制和协调机制,社区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自组织的特征,即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和工作类型[11]。⑤相互问责性。社区成员互动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多方讨论和监督对社区生成内容进行验证和相互问责,进而形成一种“信仰”或者“做事方式”[3]。

3 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引致了企业创新体系的革命性变迁,并导致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过程和创新组织发生了巨大变化[30],同时考虑到创新管理的研究还包括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管理,以及创新治理机制是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赋能创新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9, 30]。本研究认为,在线社区作为数字化时代涌现出的新型组织形态之一[9],深刻影响了企业创新管理的全过程,即“哪些创新主体—用什么创新要素—在什么样的创新组织中—按照什么样的过程进行创新—如何治理这样的创新过程和结果”。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在线社区的社会性及其带来的虚拟性、跨时空性、流动性、自组织性、相互问责性等特点,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治理这5个方面详细探讨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未来值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3.1 创新主体

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是以企业为主、政产学研多方参与的。数字经济时代,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方式[31],为多元创新主体跨时空、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消费者或个体创新者(即在线社区的主要成员)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创新主体[32]。与此同时,在线社区的虚拟性和自组织性也给创新主体的角色和身份带来了巨大变化。

(1) 创新主体身份虚拟化及双重性传统创新中创新主体的身份都是真实的,但社区成员一般采用虚拟身份[27],即创新主体的身份虚拟化是在线社区创新的一种主流趋势。如众包社区中,发包方身份虚拟或者是匿名,一方面,可以避免其技术发展路线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发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部分接包方在专业技能或社会地位上的偏见,减弱社区内参与者之间的权力不对称,从而更好地实现群体创新[33]。总而言之,身份虚拟化可能会增加创新主体从遥远的知识领域获得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的机会,甚至因此成为企业利用在线社区进行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33]。

此外,传统创新中创新主体的身份一般是单一的,即要么是企业内部研发人员,要么是企业外部创新参与者。但不少学者发现,使社区成员获取社区和企业的双重身份,是帮助社区成员同时获取组织和社区认同,吸引和激励社区成员持续参与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如LANGNER等[34]通过对美国无线T恤(Threadless)公司社区和汽车设计公司Local Motors社区的近百次访谈,发现了8种支持社区成员双重社会身份的组织实践,包括从社区成员中招聘员工、与社区成员维持良好的关系、高度支持社区成员的研发项目,以及让企业高管活跃在社区中等。

(2)创新主体角色涌现及动态变化传统创新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都是相对明确的,但由于在线社区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个体或组织,且为借助互联网平台自发进行社会交互形成的社会结构,因此在线社区内的创新具有明显的自组织性或者自我选择性[11, 22]。ARAZY等[11]和FARAJ等[22]指出,随着社区价值创造的需求出现,社区成员会通过自发扮演某些角色来维持或者引导社区整体的协同创新。例如,社区内海量的用户生成内容在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创新需求识别难度高、创新方向选择成本大、创新监管过程复杂的问题[14]。此时,社区中部分参与者会通过扮演“创意筛选者”和“无线索警察”来帮助企业识别产品创新方向、打击创意侵权行为[14],从而使企业能够集中资源投入到那些具有更好市场应用价值的可行性创意项目中,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此外,这些社区成员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他们甚至会根据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11, 22]。KIM等[35]对韩国MP3播放器和手机行业的多案例分析发现,在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在线社区的角色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ZHU等[36]也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如在创意发现阶段,社区成员主要是通过信息共享、创意生成和创意筛选等活动来扮演创意贡献者的角色;在创意实施阶段,社区成员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和创意合成等活动来扮演价值共创者的角色;在创意扩散阶段,社区成员主要是通过意见表达和口碑传播等活动扮演产品试用者的角色。

3.2 创新资源

熊彼特式创新强调对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资源的重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变革为各类创新资源(特别是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资源)的创造、转移和应用创造了条件,提升了创新资源配置的范围和效率。与此同时,在线社区的虚拟性、跨时空性和流动性更是有力推动了创新资源的跨界流动和快速流动。

(1)创新资源跨界流动传统组织中人力、知识等创新资源的流动往往受限于地理或社会边界[37]。在线社区的虚拟性、跨时空性和流动性使其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具体而言,社区成员的跨时空沟通和快速流动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创新资源在不同组织间快速流动[22, 38, 39]。在线社区甚至因此被认为可以打破“物理知识孤岛”。据2013年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企业采用了某种类型的在线知识社区来促进知识的跨界流动和共享。此外,在线社区中的知识等资源大多来自用户自愿生成的内容,且由于社区参与者多以虚拟化的身份进行非面对面的沟通,大大降低了参与者可以了解到的身份、地位、外貌等各种社会信息,缩小了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促使创新资源可以更好地跨越社会边界流动[37]。

(2)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与传统组织中创造竞争优势的土地、厂房、生产设备等资源不同,FARAJ等[22]认为,在线社区中存在5种影响社区成员知识合作的关键创新资源:激情、时间、去文本化、身份模糊和暂时趋同。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必须获取和控制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但社区的高度流动性会导致这5种创新资源快速地流入和流出,随之而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给社区内的知识合作和价值创造带来巨大张力[22]。如社区成员的激情是在线社区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源,它一方面可以激发成员本身为社区创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通过特定的行为或仅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但社区成员的激情也可能是合作创新的障碍,如不同个体之间激情的差异可能会带来关于如何正确做事的长期辩论,甚至引发人际冲突。

3.3 创新组织

受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程度,各类创新主体获取、整合及处理各类信息和资源的能力相对有限,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都较高,因此纵向一体化和科层式组织架构是传统创新组织的典型特征。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社交媒体等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各类创新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引致了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和资源配置范围的扩大。与此同时,在线社区的跨时空性、自组织性和流动性更是为网络化和动态化的创新组织方式变革奠定了基础。

(1)创新组织网络化在线社区的创新模式介于封闭的科层制创新和开放的市场化创新之间,社区成员的跨时空性和自组织性使社会网络分析成为研究在线社区的一种有效方式。与通过合作、联盟协议等方式形成的外部企业合作网络以及由契约关系形成的内部研发人员合作网络相比,在线社区可视为一种企业主导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自发形成的新型合作创新网络。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中心性、结构洞、核心/边缘位置、网络规模、集聚性、外部桥接/内部联结等传统社会网络结构指标,对基于在线社区的创新网络进行了大量研究[5,13]。

(2)创新组织动态化与传统组织拥有稳定的、全职的、同地办公的成员不同,在线社区的流动性和跨时空性使组织呈现出高度动态化的特征,即组织中的成员可能会随着工作需求的变化而随时加入或者离开,有些成员甚至来来去去好多次,因此导致组织边界不断变化[22]。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种流动性组织因其能够灵活应变快速发展的任务需求而日益盛行。如Steam创意工坊社区中,因创新任务的需要涌现出了很多“自组织创新团队”,这种团队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成员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不足,提升社区创新绩效,但这种自组织创新团队一般随着创新任务的完成而快速解散,即存活时间较短。

3.4 创新过程

传统的创新过程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再到商业化,各个环节边界清晰且确定。数字经济条件下,随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创新组织的网络化与动态化,创新过程将更加依赖多元主体的互动及其与新型资源和组织架构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等,数字技术的可供性和自生长性更是导致创新过程中各环节的边界趋于模糊[40]。与此同时,在线社区的流动性和自组织性则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模式的演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传统创新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是相对明确的,二者身份的转换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随着数据资源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以及数字技术支持生产者和消费者自由转换身份[32],在线社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是高度重叠的,或者说每个产品的消费者都是潜在的产品创新者,即呈现出生产与消费的统一性。正如本研究在创新主体部分所提到的,在线社区的自组织性为社区成员在产品创新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了条件。如,在Steam创意工坊社区中,每个游戏玩家都可以利用企业开放的游戏内部数据与模型独立设计、制作并发布自己创作的游戏内容,这些游戏内容甚至可能会被企业收购。

(2)混音创新传统创新中虽然也可以根据个别用户需求的不同实现个性化定制,但这种个性化定制对时间、空间、成本和技术的要求都较高,且产品创新方向是大致明确的。但在线社区中,创新资源的数字化、产品迭代周期的缩短和创新行为的自组织性,导致很多社区成员(包括参与社区的企业)可以直接选择社区中现有的产品作为其创新的起点,STANKO[41]、FRIESIKE等[42]将这种利用社区内现有创新成果作为源材料或者灵感进行再次创新的过程定义为混音创新。社区中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多元创新主体的自组织性使得一些创新可以被多次重新混合,甚至把原始创新带到开发者始料未及的方向,大大提升了产品创新的多样性和可定制性。此外,传统定制创新一般是为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而混音创新的创造者不一定是产品的消费者,甚至创造者和消费者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的互动。如全球最大的3D打印社区Thingiverse,支持3D打印爱好者们上传自己的模型供其他社区成员下载,社区成员只需要修改一些参数,就可以在没有任何3D建模知识的情况下创造出适应自己或他人需求的产品。也许混音创新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所需的高产出率,但因其特别适合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实时调整的产品,从而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3.5 创新治理

在线社区中创新主体身份虚拟化、创新资源跨界流动、创新组织网络化和动态化,以及创新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均导致创新主体行为交互复杂、创新过程和结果边界模糊,亟需新的创新治理机制来协调多主体的创新活动。与此同时,在线社区的自组织性和相互问责性,更是为社区中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

(1)精英治理传统创新中创新主体的行为多由企业管理者来治理,但在线社区的自组织性和相互问责性使社区创新治理呈现出自组织治理和精英治理的特征。如开源社区中,社区成员的历史技术贡献越大,其成为领导者和项目团队管理者的可能性更大[25]。事实上,相较于传统科层组织带来的权威,在自组织性非常突出的社区中,通过积极和有效的贡献获得的认可及声望往往拥有更大的号召力,甚至成为成员间合作创新的重要决定因素。

(2)自组织治理和动态治理由于社区中缺乏正式的管理者角色和协调控制机制,社区成员作为治理方主导制定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制度或规范,以此来约束和激励社区参与者的创新行为已经十分必要。如,美国无线T恤(Threadless)社区的成员以用户自组织知识产权规范的形式来弥补社区在知识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14]。这也是在线社区中成员相互问责性的体现。此外,与传统相对静态的治理手段对比,部分在线社区还发展了一种动态变化的治理机制,以应对社区创新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AALTONEN等[15]以维基百科为例,发现在线社区中的治理模式是一个不断演化、使能和嵌入的过程,社区成员通过治理模式的动态演化来整合高度分布的知识资源,并将其导向价值的联合生产。

为形象地展示在线社区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综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图(见图1)。图1展示了在线社区的社会性及其带来的在线社区特征,对企业创新管理(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治理)的影响。

图1 在线社区的特征及其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4 未来研究展望

从上一节对在线社区给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和创新治理带来的影响梳理可见,基于在线社区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性还是从实践性视角都具有极大的研究潜力,本节继续围绕以上五大核心议题提出未来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1 有关创新主体的研究

近年来,为增加社区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可问责性,很多社区正在尝试公开用户的真实身份。如POLLOK等[33]发现,社会地位更高的企业公开身份,通过释放技术或财务信号来降低社区参与者的不确定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合作创新。但PU等[43]却认为用户身份的公开是一把双刃剑,即身份信息的披露或许可以激发用户在某些核心领域上的努力和投入,但同时却会降低用户在其他匿名版块的努力程度。因此,未来可深入探究创新主体身份虚拟化对社区用户生成内容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如,是否可以通过社区技术架构的设计来塑造不同版块或领域的身份公开或者匿名,进而最大化满足社区管理者的价值创造需求?再如,传统工作环境中的权力不对称是由身份明确的科层制架构产生的,但在线社区中,创新主体虚拟化带来的参与者身份模糊或身份双重性、角色自涌现及动态演化,这些如何影响参与者之间的权力不对称,进而影响其合作创新绩效?

此外,虽然创新主体身份的双重性对于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吸引社区成员持续参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也可能导致企业和社区之间在创新战略方向上的路径依赖。例如,不同类型的社区成员对创新的贡献是不同的,身份的双重性是否会降低企业从社区中获取的创新资源异质性程度,从而违背企业利用在线社区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初衷?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身份双重性与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关系。

最后,如前文所述,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在社区知识创造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识别社区中涌现出的参与者角色类型及其行为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或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参与者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者知识贡献类型与企业创新需求的匹配度,这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4.2 有关创新资源的研究

尽管在线社区的虚拟性、跨时空性和流动性为创新资源的跨界流动和共享创造了条件,但这种流动是否真的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还值得未来进一步探讨。比如,尽管现有文献认为在线社区打破了资源流动的地理和社会边界,但实际上资源流动是否还会存在技术或者专业边界,即资源流动和共享主要发生在技术邻近或者专业相似的人群之间[37,44]?再如,目前关于资源跨界流动的文献,都默认不同社区间的边界跨越人员(可视作一种资源流动的载体)是肯定会进行知识共享的,但实际上并不然。那么,这种边界跨越人员的知识不共享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什么?

此外,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带来的紧张局势无法避免,也无法永久解决。现有文献指出,社区中的参与者在感知到社区需求的情况下,可通过自发扮演某些特定的角色来引导资源流动或整合[11, 14, 22],从而为社区中的合作创新做出贡献。那么,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或者是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会涌现出哪些类型的角色?他们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来引导社区中的资源流动和整合?另外,数字技术是否可以缓解创新资源流动的负面影响?社区管理者是否可以用一种有组织的、可搜索的格式保存与整合过去成员的所有贡献?

4.3 有关创新组织的研究

尽管学者们对基于在线社区的创新网络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在线社区的特征也使其对应的创新网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尚未得到关注,值得未来研究深入探讨。如在线社区的高度流动性使社区网络也呈现出高度流动的特征,而社会网络的稳定性是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基础,那么,基于在线社区的创新网络是否会对社会资本理论带来一些挑战?再如,社区的流动性和自组织性使社区内部逐渐形成了“大社区+小团队+多个体”的形态,不同社区和团队之间因共享成员而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创新网络。那么,这种多层次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又是什么?

此外,随着组织成员流动性和自组织性的提升,动态化组织架构成为组织型态变迁的重要趋势之一。那么,这种动态式组织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是组织成员之间的技术邻近性还是社会邻近性?这种动态式组织的边界又该如何界定?或者说它们是否还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边界?组织成员多样性(如之前研究关注较多的专业、文化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也应该更加动态和主观?动态化组织中不断的有新关系的形成和旧关系的消失,由此,关系的持久性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又是什么?

4.4 有关创新过程的研究

现有产品创新理论主要聚焦于成品及其迭代,即研发、生产后形态和功能不再发生改变的产品。肖静华等[45]认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可以根据用户动态需求即时调整功能或形态的新产品形态,即成长品,并从生物演化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揭示了成长品的产品特性和创新逻辑。虽然在线社区中的产品创新模式与成长品的创新逻辑不完全相同,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涌现出的一种新型产品创新模式,探究其产品特性、创新过程及社区成员和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可谓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4.5 有关创新治理的研究

传统关于创新治理的研究,大多将组织内部的参与者视作同质化、被动接受治理安排的个体,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线社区中的参与者具有自主治理的能力,但关于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多样化的治理策略选择及其绩效差异还未得到关注,未来可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此外,社区中的参与者之间存在动态的竞合关系,在不同的竞合关系中,由于合作与竞争程度的差异,治理机制的作用也存在不同。未来也可以考虑治理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到社区成员竞合关系的影响。

另外,随着在线社区中成员规模的增大、创新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的重叠,以及混音创新的盛行,如何协调多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成为一个现实难题,尤其是这种创新模式带来的产品或知识资产所有权模糊问题。DE BEER等[28]将社区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义为:在线社区中,与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的权利获取和责任限制的决策过程。其中,权利获取是指企业要求获得用户生成内容的所有权的程度;责任限制是指企业寻求保护自己免受与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的潜在责任的程度。现有文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企业较高程度的权利获取剥夺了社区成员利用相关知识获取财务收益、声誉及成就感的机会,提高了社区成员对预期收益的感知分配不公平,从而降低了社区成员的创新意愿;②社区成员也可以采取用户自组织的知识资产规范来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不被侵犯[14]。但在线社区中的知识或产品所有权影响社区成员创新行为的边界条件值得进一步探究。比如,在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所有权管理与社区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有所不同?再如,考虑到社区中产品创新模式的独特性,是否可以考虑将产品所有权进行分解并讨论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如将其分解为匹配能力(拥有什么)、治理能力(如何拥有)以及时间能力(何时拥有)?

5 结语

本研究首先明晰了在线社区的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围绕在线社区的社会性及其带来的虚拟性、跨时空性、流动性等特点系统梳理了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和创新治理带来的变化及未来研究方向。但在对在线社区的研究中,仍需注意可能存在的诸多局限性。

首先,尽管在线社区可以给企业创新带来诸多好处,但并非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利用在线社区进行创新。即基于在线社区的创新模式的可普及性还有待探讨。

其次,目前关于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带来的好处,对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关注不足。如社区中海量用户生成内容给企业带来的注意力稀缺问题、创意筛选成本过大问题,以及社区用户创新是否真的比传统企业内部创新更为有效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最后,就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内涵而言,现有研究大多只关注企业与某个特定社区之间的关系,并未就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普适性界定,维度构建及量表开发仍然不足,从而限制了对在线社区与企业创新研究更深入的探讨。未来一方面可通过文献梳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方面奠定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概念基础;另一方面,可从实践案例中提炼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概念独特性,如技术参与或者社会参与、参与一个或多个社区等。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厘清企业参与在线社区的概念内涵,并构建维度体系,开发量表,为后续开展更深入和广泛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梳理在线社区给企业创新管理带来的影响及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发现,既有创新管理实践因外部环境及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诸多变化。实践之路常新,理论之树长青,希望本研究的系统总结能为拓展现有创新管理理论的研究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成员主体社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