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阐释”博物馆智慧化的范式探索

2022-08-16管志雨

收藏·拍卖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向画像范式

文:管志雨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愈加强烈,也更加看重参观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据统计,2021年博物馆接待观众达到7.79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44.2%。

面对观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展览与观众之间信息沟通不精准、供需关系不平衡等问题也更加明显。智慧博物馆建设中智慧展览概念的提出,让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思路。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智慧博物馆展览的个性化阐释范式研究》,就对智慧展览的人性化服务展开了深入研究。

让观众看到喜欢的内容

乍一看,“阐释”这个词会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其实通俗来讲,“阐释”就是“讲解”,更高端一点,叫做“导赏”。项目带头人、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张啸介绍:“讲解是沟通博物馆和观众的重要纽带。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的研究,在智慧展览方面为未来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提出前瞻指引。”

2021 年,张啸联合广东省博物馆等相关专家组成团队,成功申请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智慧博物馆展览的个性化阐释范式研究》(以下简称“个性化阐释”),以粤博为对象,开启了“个性化阐释”的研究。

“简单来讲,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对观众画像和展览数据的分析,形成一个以推荐为主的智慧化阐释系统。”张啸表示。

与传统的线上讲解服务相比,“个性化阐释”更像是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提供的“私人定制”。在参观前,系统会根据观众个人画像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推荐,比如有的观众喜欢陶瓷,系统会推送与陶瓷相关的展览、展品、活动等信息;在参观中,系统会通过在场定位观众的移动端位置,结合应用或小程序,提供附近的展品信息和智能讲解,也可以根据时间、定位和个人喜好,为观众推荐合理的参观路线;在参观结束后,观众还可以在系统上进行反馈,了解相关文创产品以及其他相关展览,阅读相关推文,持续、深入地学习。

“年轻一代的观众喜欢数字化的讲解方式。我们会把文字、语音、图片、影像视频等搭配起来,利用技术手段丰富解说的呈现形式。我们在策划时,也会针对青少年儿童、成年人,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观众,制定不同版本的讲解,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在参观结束后,我们也希望系统能成为博物馆和观众互动的平台,在持续交流中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团队成员、广东省博物馆图书馆主任黄青松介绍。

“在某些试点的展览中,我们会把博物馆搬进‘元宇宙’,将观众带进展品所代表的历史场景中,甚至作为历史中的一个角色,通过场景漫游、虚拟人物讲解、资深历史专家连麦讲解、完成场景任务等方式,使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每个展品背后的历史内容,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鲜活魅力。”团队技术专家罗兆康和萧文迪补充道。

从群体到个体,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

张啸在介绍研究项目时表示,博物馆与观众一直是单向的互动,这种互动很像是博物馆推出一桌“菜式”,观众一起来“吃菜”。虽然是美味佳肴,却缺一个“观众点菜”的环节。

“我们研究展览的‘个性化阐释’,就是希望能实现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真正践行我国博物馆‘以需定供’的服务发展政策。”在张啸看来,“双向互动”的重点在于“观众点菜”,以观众“个体”而不是“群体”作为展览的互动对象,打破过去观众被动接受展览的局限,让博物馆能够对观众个体进行智慧化的感知和推断,动态调整讲解甚至是展示的内容,从而实现智慧博物馆的智慧化服务。

“双向互动”存在技术难点

“个性化阐释”的技术核心在于观众画像、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项目团队表示虽然粤博在智慧化信息系统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想要实现“双向互动”还有一段距离。

“目前我们所需要的数据量都偏少,观众的画像需要一步步积累,对现有的文物数据库也要进行深入挖掘,找到更丰富的联系。其实博物馆的定位系统技术已相对成熟,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范式,达到成本、体验、效果的平衡,就是说在数据量偏少或成本偏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效地启动项目,达到让用户相对满意的体验。”据萧文迪透露,目前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套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可扩展用户行为感知收集体系,让底层的推荐平台可以从尽量多的维度去了解用户,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双向互动”存在边界

无论是对观众的实时定位还是对观众画像的采集,其实都会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张啸强调,博物馆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画像,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观众体验,但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守好其中的安全边界。在他看来,“双向互动”的边界在于策展内容、观众的自主选择和智慧推荐形成的三边关系。

“首先,在使用前我们会先明示采集相关信息的用途,在征得观众同意后,相应功能才会被启用。另一方面,我们提供的范式是基于观众需求,以及展览本身的主题,根据算法提供的一种参观方式、思路,既不会完全跳脱策展人的理念,也会保证观众充分的选择权。同时观众的这些使用习惯也会被记录下来,以便我们更好地改进服务。”

今年9 月将开启第一阶段试验

负责团队资源整合和战略规划的郑守真介绍项目共分为三个阶段,计划在2024 年完成。而项目的第一阶段成果有望在今年9 月跟观众见面,届时系统会结合“焦点——18-19 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推出一系列功能,为观众提供智慧化讲解服务。

“焦点展是粤博下半年推出的重点展览,以粤博藏品为依托,结合粤港澳三地多家文博机构收藏的具有先驱和探索性的历史绘画作品一起展出。策展人也很想了解更多观众的想法。届时观众就可以在我们的系统上选择自己的个性化标签,看到自己在什么位置,了解感兴趣的展品,获取相应的讲解服务。”张啸介绍。

黄青松也表示“个性化阐释”项目的研究有很大意义。它可以帮助粤博进一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收集和研究观众的构成和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措施。“数字技术的丰富,让观展变成一种多感官沉浸式的体验。‘双向互动’的探索也让智慧化服务成为可能。我相信焦点展是一个开始,这个范式还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展览中,甚至实现馆与馆之间的联动,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的智慧博物馆平台也终将是一个开放、共享、互动的平台。”

广东省博物馆现场提供智能导览设备,方便观众听取自己感兴趣的解说

猜你喜欢

双向画像范式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学科融合创新实践范式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中国山水摄影对传统艺术范式的归附和偏离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画像
画像
朴素高效的双向快充
莫尼卡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