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选考对高校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2022-08-16骆康康

物理教学探讨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目物理学科

黄 晓,骆康康

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学院,马来西亚 槟城 11800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揭开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明确浙江省与上海市作为试点探究新高考改革方案。同月,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以2014年秋季入学新生为首批适用对象。社会各界围绕高考改革引起的教学影响开展了广泛讨论,并随着首批新高考学生的毕业与升学进入空前热烈阶段。新高考背景下,由于选考科目选择功利化导致的选考人数失衡、各选考学科教师的结构性失衡以及等级赋分制的合理性等问题在物理科目中尤为突出,浙江省率先建立起针对物理选考学科的保障机制,设置选考保障数量。为保障普通高中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走班制教学成为必然。但由于教育情况的差异,各地市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演变出不同的分层走班模式,如自主选课走班、分部分类分层走班等,进一步引起各界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及其对学科教学影响的思考与讨论。此外,学考和选考的时间安排与考试形式(由合卷到分卷)的变更等对高中教学同样产生了极大影响,如“学考会战”——阶段性停课以全力准备考试科目,压缩选修课时量导致学生“夹生饭”等现象。考试改革必然带来课程与教学的影响,面对浙江新高考持续大调、微调的变化,对学科教学带来的影响是需要立足于实践得以正视与省思的。

1 研究设计

为深入理解2014年新高考改革与逐步调整以来对学科教学的现实影响,开展了面向中学教师、学生以及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

1.1 研究对象

为深入了解新高考选考制度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调研对象选自浙江省11个市的73所普通高级中学(表1),具体为:在高中承担物理教学工作的物理教师136人;高中学生共计1144人,其中选考物理的学生为584人(图1)。另基于教育发展水平、地域分布、学校类型等维度进行划分,并根据学校所属城市的经济发展层次、地区以及是否为省示范学校进行分类(表2)。同时,为深入了解新高考选考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浙江省某高校前两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部分理科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560人,其专业涉及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类、教育与心理学类、科学教育类等。

表1 调研学校分布表

图1 调研师生占比情况

表2 物理选考现状调研对象情况

1.2 研究工具

研究调研主要面向中学教师、学生和高校理科学生,基于不同对象的特点与需求编制不同的问卷。高中教师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共51题),第一部分为选考现状调查,包括选考时间的选择与选考人数的变化等;第二部分从学科教学情况、教学组织形式、物理教师分配以及课堂教学四个维度对选考制度下物理学科教学的影响开展调查。从信效度来看,高中教师问卷α值为0.810,信度良好。针对选考物理的学生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试题关注选考物理的学生对于选考后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表现。从信效度来看,高中学生问卷α值为0.748,信度良好。针对高校理科学生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试题关注高校针对物理选考作出的培养调整情况以及学生在高校的物理成绩表现。从信效度来看,大学生问卷α值为0.768,信度良好。

2 新高考改革对中学与高校教学的影响

新高考选考制度的实行对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以保障学生选择权等多方面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对教师资源结构以及高校教学带来了挑战。

2.1 教学内容与组织呈现多样化,但教学目标与学生选择权未充分落实与体现

伴随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选考科目范围逐渐扩大,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权。但调研发现,高一年级的开课数量(除音、体、美)在不同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44.67%的学校开设10门课程(包含语、数、外3门和7门选考科目);32.00%的学校开设9门;13.33%的学校开设8门;开课数量控制在7门和6门的学校分别为6.00%和4.00%(图2)。通过进一步分析半开放式问题与访谈,发现多数学校开设10门课程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尽快对选考科目内容有整体把握。但选考时间的安排无意间压缩了学习时间,从而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反之,为减轻学业负担,尽量减少高一开课数量的学校也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在于后开科目往往面临教学时间紧迫的困境,对学生学习造成压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要求,物理教师应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深挖教材内容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当教学时间紧迫,教师为达成学考、选考所要求的教学进度,通常会采取加快上课速度、删减教学内容等诸多方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偏重知识维度,忽略对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要求亟待关注。

图2 各校高一设置课程数量情况

在教学组织形式下,基于2012年浙江省实行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各类学校探索出的多元化走班模式为选考制度下的走班提供实践基础。通过对走班情况调研数据的分析,81.94%的学校实行走班教学以满足选课需求,18.06%的学校仍以传统行政班为开展教学的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学校选择走班教学,但各自所采用的形式不尽相同。超七成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考科目选择情况,选择部分选考科目进行走班,如“固二走一”(两门科目采用传统行政班,一门科目采用走班教学)、“固一走二”等情况;近两成学校选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作为固定行政班,选考科目全部采用走班形式;仅有约4%的学校实行全数走班教学,即所有科目都采用走班方式。此外,个别学校尝试通过对选课课表的调整,寻找不同走班形式的可能性,以期寻找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选课走班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的选择权,给予学生就读自身喜爱的学习科目的机会,但部分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教务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采用“套餐式”排课方式,以减轻排课选班的工作压力,而科目可选择性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未能得到充分保障与落实。

2.2 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加快,但学生主体性与评价多样性亟待加强

针对高考改革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分层教学是否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问题,67.12%的教师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32.88%的教师认为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图3)。特别在选择走班教学的学校中,教师认为课堂教学需要凸显针对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认为要以构建旨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指引,以物理模型为载体将学科概念具像化,凭借教育技术简化物理概念的推导过程,积极走在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第一线。但对物理课堂中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高考升学压力下,79.49%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授;17.95%的教师以讲授法居多,偶而提问检查听课效果;仅2.56%的教师表示在课上讲授较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图4)。显然,讲授法仍是物理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师问卷的半开放问题中也显现出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困境,如某物理特级教师表示,在选考制度下难以找寻更佳的教学方法,不得已让物理课堂再次回归到满堂灌的教学现状。多数教师也表示,课时量的缩减迫使新课教学进度加快,大大减少了物理学习的乐趣。

图3 分层教学是否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图4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的急迫促使教师需要按照固定流程完成教学计划,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简单导入—新知教学—总结—练习”成为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惯用模式。课堂评价的使用极大程度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巧妙设计形成性评价能为教师明确学生知识掌握、优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均不利于学生科学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易引发作业管理难度升级、课后作业反馈困难等新问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主体会偏向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对自我的评价。就物理学科本身特性而言,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创设真实或模拟世界的任务来考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思维素养等综合素质的真实性评价方式。

2.3 选考带来教师资源结构短缺/过剩,需要重新优化教师资源结构

以学生选择为中心的教师资源调配机制是学生自由选择选考科目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学生选择选考科目的功利化,各学校学科教师的需求量产生较大变化,尤为明显的是物理师资出现结构性过剩问题。针对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师资源结构情况,设计“学校教师队伍中,物理教师是否出现结构性过剩”问题。从调研数据分析,有89.4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物理教师结构性过剩是突出问题之一;但凸显出少数仍对物理教师保持较高需求的学校,该类学校在当地拥有相对优质的资源,选考物理的学生仍保持较高比例。通过调研进一步发现,不同学校为解决物理教师队伍过剩所采取的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超半数的学校将物理教师安排至其他存在师资缺乏情况的学科(如通用技术等),以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学校通过与教育部门协调、统筹安排分流物理教师至初中,担任初中科学教学任务;甚至部分学校安排过剩的物理教师承担学校非教学岗工作。但多数教师认为,从物理教师队伍发展角度看,高中物理教师分流至其他学科或是行政岗位,极大程度上造成了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年龄梯队的不均衡。如近些年物理学科技能赛事中所呈现的:教学场景与机会的缺失导致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准难以提升,阻碍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他学科角度看(如通用技术),尽管教师会接受相关学科的专业培训,但是由物理教师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无法保障其在所教学科上的专业性。为此,学校在保障学生选课的同时,如何稳定教师资源结构是亟需考虑的。

2.4 凸显招生对选考的部分保障,但选考对高校理科专业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与基础教育目标定位不同,高等教育价值体现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与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在对中学教学产生显著影响的同时,高考制度改革势必也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选考制度实施后,学生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势必推动高校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在对浙江某高校第一、第二批参与新高考的学生选考科目与高校专业情况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高校未对第一批学生的选考科目进行限定,意味着不同选考专业背景的学生进入到同一专业,学生选考组合可达十多种。切实保障学生的选择权,势必需要解决如何应对专业知识与选考科目不一致的问题。为此,高校在招收第二批学生时对招生章程中各专业招生计划作出调整,多数理科专业根据专业需求划定选考科目要求,当满足选考科目要求时才可选择报考(如招生计划),从而减少专业内学生学习背景的差异性。选考制度的推进对大学物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要求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为弥补未选考物理学生的学科知识的缺陷,高校会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在保障学生选择性的基础上确保人才质量。如在浙江师范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高考未选考物理的学生加入了48学时的大学物理预科课程。

既然如此,大学针对选考作出的调整效果如何?在有无选考物理的学生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在针对大学生的问卷中,设计了“大学物理成绩的绩点多少?”“物理知识在你的本科领域关联性如何?”等问题。从学生年级、选考类型以及专业报考条件上进行分析(表3),表明高校为学考物理的学生开设的大学物理预科课程能提升学考物理的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认识,但是效果还不够显著。从学生物理课程学习效果来看,大学物理平均绩点为3.01,表明大学生物理学科学习成绩一般。学考物理的学生与选考物理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距(P<0.01),学考物理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选考物理的学生,但得分也仅为3.77。在认识物理知识与本科专业的关联性上,平均得分2.53,表明大学生认为物理知识与自己本科学习领域的联系一般。对于关联性的认识在学生的年级上存在差异(P<0.05),在选考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物理知识与本科专业联系的认知更为积极,学考物理的学生对于关联性的认识比选考物理的学生高。因此,就高校的物理教学而言,仍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科差异,以保证优质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表3 物理学科与专业关联性及成绩绩点差异分析

3 高中和大学教学对新高考物理选考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物理选考对高中教学与大学教学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冲击,形成了“快餐式”的现实课堂与高中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教学进程的矛盾;学生选择性带来教师的“结构性短缺/过剩”现象,中学物理教师岗位受到冲击;学生未选考物理也对大学教学及其大学学习带来冲击,缺乏大学物理学习的基础等。这有待于重构适切于高考改革的课堂教学,从内容重构、教学方式改革等着手,缓解现存的矛盾;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甚至形成特色高中,促进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招生吸纳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需求。

3.1 重构适切于高考改革的课堂教学,缓解在内容、教学进程上的矛盾

面对当前物理选考教学现状,为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为切实保障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的选择权,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与创新的空间,激发学习动机,以充分发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联结作用。

其次,转变物理教师教学手段。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教学更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迫切需要关注教学与未来学习的专业或要从事的职业的密切性。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亟需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将生活情景物理化,将物理教学内容与物理前沿或其他学科结合。还可以尝试多元化的物理课程,如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实验探究类课程。

再次,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师须把握高考命题的特征,利用考试时机重新掌握物理教学的新节奏,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重点,围绕物理核心素养集中时间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避免“学考会战”,缓解课堂教学“一心求快”的不正确态势。新高考改革所指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在教学中,需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鼓励开展多元评价与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物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后,转型教学管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原先行政班的壁垒,凸显出较高的流动性。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并存的模式促进学生在全校范围的流动,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流动。教师需要从原先的管理与被管理模式转型至指导学生学习的模式。

3.2 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面对当前物理选考教学现状,中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此根据学校特色提供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根据学生选考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排班,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分类分层教学。鼓励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备课、授课、作业、评价等,进行分类分层教学,为此需要保证教师学科内容的专业化。而且,在社会快速发展下,学科联系得以强化,教师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需要关注跨学科内容。教师培养在专注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理解多学科联系的内涵,促进自身跨专业发展的机会,以此具备应对学生多元选考选择的能力。应对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需学校明确自身的发展特色,关注学校的发展优势,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高中”。与此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物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建设,以确保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正常开展。可与邻近学校合作建设师资保障机制,在实现师资共享的同时避免“结构性短缺”现象的出现。学校要尽力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和硬件条件,以此保障学生充分的选择自主权。

3.3 高校招生吸纳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要求

扎实学科基础是大学专业化学习的前期准备,复杂化的社会发展不仅需要认识学科联系,还需要加强对交叉学科的认识以解决跨学科问题。从调研高校理科生物理学科绩点来看,专业背景影响学生物理相关专业的学习,各专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以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明确与物理学科的联系能为高校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提供支持。如有理科专业学生提到“如果是涉及偏理科的专业的话,物理是必选的科目”“建议完善各专业的报考门槛,比如要求考试必须选考某门科等,我当初因为选考了技术而成功报考了信息类,却在入学时被告知还要必修高中的选考物理,如果我能最开始就知道这个条件,我就一定不会再考这个专业了”。就高校应对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来看,专业背景的多样化同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高校招生要吸纳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学习要求,以最终的学习目标为引导,引导学生就专业学习所需选择适切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科目物理学科
只因是物理
【学科新书导览】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我不是教物理的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