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历松Z世代的博物馆要做新文化发生场

2022-08-16余一东莞市博物馆

收藏·拍卖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门寺特展东莞市

文:余一 图:东莞市博物馆

最近东莞市博物馆“出圈”了!自年初“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小试牛刀后,这次“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让东莞市博物馆(下称“莞博”)受到全国网友的高频搜索。莞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打破市民对于博物馆的陈旧认知。

这两个展正是李历松去年8月上任莞博馆长率先交出的两张“成绩单”。

初识李历松先生,便刷新了我对博物馆馆长的认知,他的耿直、健谈,果真是文博界的一道清流。这边厢,他能跟你在博物馆内滔滔不绝地讲着策展思路;那边厢,又能带着你在街边巷子吃着东莞最地道的煲仔饭。

他对文博工作的那股满腔热情,身边人都深受感染。或许正因为热爱,这位文博老将愿意下苦功夫,带领团队将莞博这座老馆“折腾”出不少新鲜事来。

李历松,东莞市博物馆馆长

展览一定是当代的表达

作为经常关注文博动态的一名从业人员,之前对莞博的关注确实了了而已。但经此一役,确实应该重新认识这座老馆和这座城市。

5·18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刚布完展,馆内人员还在调整细节时,本刊编辑部成员便成为了第一批访客。或许只有实地打卡探访,才能感受到一个好展览背后团队的付出。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装潢设计做好,展品一摆,一个展览基本就完成了。但在莞博馆长李历松看来,展陈策划恰恰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地方,考验的是博物馆人策展的“当家本领”。

“虽然东莞市博物馆是个老馆,但是真正的优秀不止于建筑,而在于我们的专业。展览并不是简单地摆文物,展品是过去式的,但展览一定是当代的,一定要用今天的理解力、审美观、历史观、价值观来做展览。我们很多同行,包括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都有个误区,认为把好的展品按照古代的展陈方式,尽量复古、仿古地复刻出来就是完美了。今天和古代完全不同,我们的审美、信息传播方式、感受方式、观众心理状态都完全不同了,怎样用古人的方式来理解?”

李历松在20 多年策展生涯中,从事过各类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综合展陈等百余个展陈项目策划实施。他认为,现代博物馆展览的核心思路是“展品可能来自过去,但展览是当代的”,好的展览应该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呈现新的历史知识、新的美学形式和新的价值认知。

“策展是综合构建能力的体现。第一,策展人的思想力,研究对象、读懂对象,与对象共情共鸣,要有超越谈恋爱的感觉;文物是个历史碎片,比如大唐有无数的恩怨情仇,法门寺金银器只是无数的碎片之一,但策展人要展出的是大海,而不是一朵浪花,这就要有对大唐文化全面的理解力,理解大唐的信仰、美学、价值观,将其一层一层剥开。第二,专业能力,包括历史的、美学的、器物的,这需要博采众长的知识底蕴,还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导演要把人物剧情用表演、音乐、光影等元素精心编导成一出电影呈现给观众。海量的资料和庞杂的线索怎么结合展品来提炼,毕竟学术著作贴墙上,观众会看不懂,这就需要我们有编剧的转换能力。服化道即展览空间就要根据编剧的需求来设置,比如‘大唐宝藏’展中黑色的展墙、金色的图案和文字、灯光营造、美学引导等,这不是简单的沉浸式模拟,而是一种文化历史意象的转化,构建了这个展览专属的空间秩序美学。”

展览海报

“大唐宝藏”展为更好展示法门寺器物之美,展览内容设计参考佛经体例,犹如一部“经卷”,为观众缓缓打开那个雄浑豪迈、开放包容、繁荣自信的大唐盛世文明。

唐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1978 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1978 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展览现场

李历松认为:“博物馆不仅是遗产投影机,更是新文化发生场。如何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构建当代叙事?答案是给传统文化加上当代表达。用今人方式诠释古人,用古人方式思考今人,可以让博物馆得到创新,让博物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正是“大唐宝藏”展出圈的原因。

做博物馆不能自嗨

李历松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汉子,先后担任了长沙博物馆副馆长、谢子龙摄影博物馆理事副馆长等职,亲身参与了博物馆文明打造、展陈策划、运营开放。在长沙工作已逾25 年,身上刻上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基因和烙印,比如湖南人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刚到任莞博,李历松便尝试了一些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先后外借沈阳故宫、法门寺地宫馆藏文物办特展。要知道,外借法门寺地宫文物并非易事,此举在广东属首例。

“博物馆应该有现代性和当代性,不管是省博物馆、市博物馆还是一个区博物馆,不应该只是当地‘土特产’的展示平台。我们往往认为本地的博物馆一定要反映当地文化,这个当然需要,但只是其中单元。如果总在自己的平台讲自己的故事,关起门来自嗨,只会在圈子里内卷。现在很多中小博物馆、美术馆自嗨的状态特别突出,只办自己本土的展览,引进展览很少或者引进来的交换展跟自己层次差不多。”

在李历松看来,博物馆更多是一个交流平台。“我们需要放到更大的坐标里对比,文化是通过交流、融合共生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把自己的价值凸显出来。区域文明和地方文化的内卷是不可取的,我们既要把自己展示好,又要走出去和引进来,东莞这座城市的发展奇迹,本身就是一种博大与包容的胜利。此前,莞博做过很多挖掘岭南和莞邑文化的展览,接下来想要朝着精品展览打造。博物馆既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又要展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这个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我们是一个文明的平台,不只是本土文化的展示舞台。这次‘大唐宝藏’展做的是中华文明IP 的文物,正是切中了东莞多元化的人群背后的多元文化需求。”李历松分享道。

“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大美中华文明”法门寺特展系列讲座现场

“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展览现场

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传播×城市力量

作为深耕艺术文化领域的媒体人,我们见过很多类型的馆长,有愿意折腾的,也有稳扎稳打的,李历松无疑属于前者。“大唐宝藏”展火了之后,他接到了好多博物馆馆长打来的电话,肇庆、惠州、湛江的同行都来咨询展览的情况,还有的提出要借鉴这个模式去巡展的。

当我们一再谈及莞博“出圈”一事时,一向健谈的他略显谦虚:“我们做得还不够,馆藏展陈条件也有限。”

“我们对职业充满了热爱,不热爱就不会动这个心思,如果只是保持职业的常态,守好这个岗位,不求功不求过,也可以做到80 分或者90 分。但我们总希望可以有一点点的突破,在文物安全、专业规范、学术研究严谨之上,怎么呼应时代当下,有张力地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需要传播,传播要创新,我们的文化也需要有新的变化,老博物馆也要有新的表达。”

据悉,莞博在本次特展中大胆创新,联合小福象戏剧推出——“法门千载”沉浸式戏剧展演活动,呈现“大唐宝藏”的前世今生。沉浸式创演带领当代“戏外人”在展厅内、在文物旁,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知,跨越时空,与文物对话。此外,博物馆还专门策划推出《玄宫手纪》,让观众化身“考古队长”,带领考古队探秘法门寺地宫。带上必备探秘手册、手电筒和笔,观众将越过多道门进入地宫深处,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在“丽人阁”换上大唐服饰和仿妆,在博物馆里鉴赏文物的同时,体验插花、品茗、制香,深度感受大唐文化生活。

此外,还精心策划推出“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大美中华文明”法门寺特展系列讲座之“惊世大发现:法门寺地宫文物及其历史价值”,首次邀请学术大咖,CCTV《国家宝藏》栏目主讲嘉宾、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做客东莞市博物馆为大家揭秘法门珍宝,使大家对法门寺考古学术研究成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原创沉浸式戏剧《法门千载》

观众手持《玄宫手纪》探秘法门寺地宫

“希望以新的思维和创意手段,发挥博物馆的力量。”李历松说。

贴近市民喜好来策划整个展览,这也是莞博“出圈”的另一大秘诀。李历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面对“Z 世代”的新需求,博物馆要改变罗列式、灌输式的展陈方式,要让文物“说话”,让逛博物馆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此次,东莞市博物馆凭着两大特展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行业“领头羊”同榜,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莞博作为东莞市的综合性博物馆,不管是老馆还是未来的新馆都要承担起综合性博物馆的责任,做文明的高地,真正增加这个时代的文明获得感。日后的新馆还会加快布局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的建设,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老老实实把传统资源文化挖掘好、展示好。”李历松回答。

李历松曾用三点来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博物馆:第一,博物馆的公共空间,要让进入的每一位观众感受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一行诗句:“让你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知识中间。”第二,现代博物馆,不仅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更应该是新文化的发生场。第三,博物馆为人民服务,过去,现在,未来。

李历松认为,博物馆的力量是文物的力量、历史的力量。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是城市的地标、文化的名片、文明的圣殿、人民的乐园。要坚持“打开门来办展览”,通过文物、展览、研究成果讲述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声音。做一个好的展览其实是整合资源的过程,不仅要考虑观众的喜好,更重要的是呼应、引领观众的审美,在呈现展品和策划活动的同时,也应该把展览蕴含的独特文化传递给观众,向其讲述中华文明之美。

猜你喜欢

法门寺特展东莞市
新春特展《笔筒文化耀古今》在客博开展
“其命维新——常州博物馆藏20世纪绘画特展”第一期
游法门寺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特展的草莽时代
再走法门寺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