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比亚王朝,古埃及文明中的“他者”

2022-08-16穆之穆之卢浮宫博物馆官网

收藏·拍卖 2022年4期
关键词:努比亚尼罗河卢浮宫

文:穆之 图:穆之、卢浮宫博物馆官网

图1 :石碑,卢浮宫季节展:PHARAON DES DEUX TERRES - L'épopée africaine des rois de Napata 展出作品

一直以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都吸引着大家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黄金面具”的问世,让古埃及的十八王朝为人所熟知,但作为古埃及文明中的“他者”,有关第二十五王朝的故事,人们知之甚少。

作为埃及学发端之地,卢浮宫博物馆的考古团队实时跟进考古发掘,历时近十年,如今仍在位于苏丹的麦罗埃金字塔群不远的哈萨地区进行着挖掘探索工作。在此坚实的基础上,卢浮宫博物馆在今年推出了第一个关于古埃及努比亚王朝的展览。这次展出的许多新文物让人们得以用全新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末期那段鲜为人知的文明史话。

古埃及与努比亚

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部落的崛起、外敌的入侵、混乱与饥荒后的多次统一与分裂,其中古埃及人对于神灵、文化、宗教、战争的思考,通过当地的建筑、绘画、石刻、神庙、雕像、金字塔等留下他们的痕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共有三十二个王朝,有过诸多辉煌时期,而第二十五王朝所归属的是古埃及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混乱与分裂时期。在各种现有的资料中,关于第二十五王朝前后的历史记录并不多。也许是人们总是习惯于关注辉煌的历程,极少把焦点聚焦于没落时期,所以卢浮宫博物馆此次展出他们考古团队在苏丹的发现,让人们能直面这个统治了古埃及五十多年,地域涵盖了从尼罗河三角洲到白、蓝尼罗河交汇处之间大片地区的第二十五王朝的历史,显得尤为珍贵。卢浮宫博物馆作为享誉世界的古埃及遗产宝库之一,在此展出的古埃及文物在最大程度上为参观者展示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原了古埃及末期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统。

众所周知,埃及境内96%的面积都是沙漠,人们自古以来就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依据地势,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淌,所以,古埃及也被分为上下埃及两个地区:南边为上埃及,北边则为下埃及。

古埃及在非洲大地的北部很早就拥有辉煌的历史和文明,它的邻国通常不被人留意。沿着绵长的尼罗河两岸生活了很多其他民族,其中生活在努比亚地区的人被称为努比亚人,他们是古老的库什王国的子民,今位于苏丹境内。库什地区长期以来被古埃及统治,为其进贡,但当古埃及王权衰落后,库什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国王。

从埃及南部努比亚来的库什王国族人大多是黑人。约公元前730 年,努比亚地区的库什国国王皮耶(Piankhy)从首都纳帕塔出发,十几年间先后夺取上埃及和下埃及,开启第二十五王朝,成为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王。公元前690 年,皮耶的儿子塔哈尔卡(Taharqa)接任。成为埃及的法老后,开始了他长达50 多年的统治,也让两地的文化与艺术、生活与风俗获得了交流与交融的机会。

揭开纳帕塔王国的面纱

古努比亚人建立起的王国就在首都纳帕塔附近。通过从展出的各类石碑与雕像等一系列关键性文物,将碎片化的历史重新整合,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古埃及社会环境与宗教文化。

就拿这件努比亚人石刻碑(图2)来说,碑中的女性头戴帽子并插着一支羽毛,被绳索所捆绑。从石刻中呈现的整体形象,尤其是面部特征可让人确定,她是努比亚的俘虏。这样的碑刻通常会附在宫殿的两边,以此作为对大众的警示。石刻的存在向众人昭示着手下败将对埃及的臣服。对古埃及人来说,苏丹地区都是危险而混乱的,他们与埃及井然有序的完美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图2 :努比亚人石刻碑约公元前1295—前1069 年 硅质釉陶 高14.2cm藏于卢浮宫博物馆,馆藏编号:E769 B

图3 :Ousersatet 石碑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二世(前1427/前1401 年)高118cm,宽75cm,厚13cm发现于苏丹,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馆藏编号:E17341

而从Ousersatet 石碑(图3)上刻画的形象,则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当时的自然崇拜。该石碑被发现于阿玛哈(Amara)。这座城市可能建于第十九王朝,也是努比亚的所在地。这块石碑上有四个人形,从右往左看,最右边的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阿蒙霍特普二世,他面向左边,手里端着酒器,正要把酒献给他眼前的三位神灵。石碑右数的第二个形象是克努姆(Khnoum)。他原为尼罗河源头之神,是最早的埃及神灵之一,守护着国家的南部边界。在克努姆(Khnoum)左边的两位分别是他的妻子萨提特(Satet)和女儿阿努凯特(Anuket)。妻子萨提特(Satet)是尼罗河洪水之神,女儿阿努凯特(Anuket)则是尼罗河的河流女神。

在埃及,掌握了尼罗河的泛滥时期,就意味着掌握了谷物的种植与收成。当尼罗河进入每年的泛滥期时,当地的阿努凯特节就开始了。人们向河中抛散硬币、黄金、珠宝及其他珍贵礼物,以感谢女神提供的生命之水及所带来的财富。作为国王阿蒙霍特普二世,他既要守护领土安全,也要确保苏丹与埃及两地之间的物资流通,这也是他供奉这三位神灵的重要原因。

古埃及人崇尚神灵,拉神(Ra)和阿蒙神(Amon)是最重要的两位神灵。古埃及的宗教文化非常多元,在历史演化交融中,拉神有时候会和阿蒙神结合,就变成阿蒙—拉神(Amon-Ra)。

如阿蒙神雕像(图4)为盘坐的公羊,是索莱布(Soleb)神庙的建筑群中的一座。该雕像很好地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这只盘坐的公羊就是阿蒙神的代表,头顶着一个圆盘,象征着太阳——也就是拉神。圆盘前有一条眼镜蛇。公羊的胸前有一樽法老形象的人物。这个雕塑是索莱布(Soleb)神庙雕塑群里的其中一个。索莱布神庙是为了纪念阿蒙霍特普三世国王执政30 年建立的,意喻阿蒙神保佑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同时也向世人宣称自己是神所认可的继承人,用以强调王位的正统性。

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统治期间,埃及的版图扩张到尼罗河南部的第一瀑布以南的努比亚地区,今为苏丹境内的博尔戈尔山(Gebel Barkal)附近,并将此视为埃及的南部边境。这里长期被埃及统治,在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 年)末期,古埃及国王的统治逐渐衰落,这些地区被无奈放弃。努比亚人因此获得自治权,也有了建立起自身王国的机会,博尔戈尔山在后来被纳入库什王国的首都纳帕塔。因此,这座公羊雕塑后被纳帕塔国王转移到更南部的博尔戈尔山巨大的阿蒙神庙中。

图4 :索莱布(Soleb)神庙中的阿蒙神雕像第十八王朝 花岗岩 高130cm,长206cm被发现于苏丹,藏于柏林埃及博物馆,馆藏编号:ÄM 7262拍摄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图5 :塔哈尔卡与隼神第二十五王朝 木,银,青铜,硬砂岩 高19.7cm,长26cm藏于卢浮宫博物馆,馆藏编号:E 25276

图6 :谢佩努彼特二世的狮身人面像黑色花岗岩 高46cm,宽83cm被发现于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圣湖 现藏于柏林埃及博物馆,馆藏编号:ÄM 7972

图7 :在Doukki Gel 城发现的一组雕像纳帕塔时期 花岗岩原件保存在科尔马考古博物馆(苏丹)上图为复制件

古埃及人的信仰属多神教类,且多半都可用动物来作为其象征。隼是赫蒙神(Heman)的形象代表,也是战神的一个著名的动物形态,所以,塔哈尔卡与隼神雕像(图5)的隼全身覆盖金箔,以示感谢和崇拜。第二十五王朝的国王塔哈尔卡跪在一只隼面前作供奉状,希冀得到神灵的保佑。据考证,容器内装的可能是酒。人物头部缠有布制头盔,这是纳帕塔统治者的特点。头巾的正面有一对竖立的眼镜蛇,作为古代皇家的象征,意在保护法老免受攻击。

在古埃及的神话世界里,蛇具有多样重要的角色与功能:它既是敌对者又是保护者,可能是神祗或是恶魔,它既能代表生命,也可能是死亡与虚无。谢佩努彼特二世的狮身人面像(图6)的原型是第一个库什国王皮耶的女儿,也是塔哈尔卡和沙巴卡的姐姐。她被描绘成一个长着女人头的狮身人面像,前腿被抓着Nemset 器皿的手臂取代。Nemset 是一种用于饮酒的陶器,通常是金的:其盖子为公羊头,意喻阿蒙神的守护。

大约在公元前700 年至公元前650 年间,谢佩努彼特二世担任阿蒙神的女祭司,即阿蒙神的崇拜者,拥有着“阿蒙神之妻”的头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由王室的女性担任,这个职务不能由血亲继承,而是现任女祭司选择一位具有皇家血统的公主通过收养来维系。

蛇的重要性,同样体现在库什王国时期的首都科尔玛(Kerma)附近的Doukki Gel 城出土的7 个国王雕像的40 块碎片中,这些雕像在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普萨美提克二世时期的一场战役中被砸碎。最高大的雕像是卡塔尔卡雕像,作为第二十五王朝最核心的法老,他的雕像气势磅礴,引人瞩目,棕色与金色的对比强烈,带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整座雕像闪闪夺目。不同的雕像代表着不同的统治者。他们戴着不同的帽子,穿着不同的服饰,但在帽子上都有一对眼镜蛇,这彰显了眼镜蛇在古埃及人心中作为守护者的重要地位。从这7 座雕像(图7)可以看出,努比亚人不仅不像外来邦族,反而更接近古埃及本土族人,很好地融合了两地的文化。

破译古埃及文字,助力考古研究

今年是埃及学创立的200 周年,人们对古埃及文字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变迁。

古埃及人对神灵和动物的崇拜仿佛与生俱来,常常将神明的形象进行兽化,而相对应的动物,也成为了神祗的象征,获得了人们的崇拜与敬畏,比较广为人知的狮身人面像就是典型的人与兽结合的生灵。他们还会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中频繁使用动物的形象。

古埃及的文字书写顺序不定,可以是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在一段文字的开端通常有人头或者动物的头,面部朝向的方向为阅读方向。法国历史考古学家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在19 世纪破译古埃及文字,也开创了埃及学。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出土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都被称为“圣书体”,就是古埃及语的正式书写体系。从商博良开始到前赴后继的历史学家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完整的古埃及文字的英文字母对照表。仔细观察图特穆斯三世年鉴碎片(图8),会发现有些字符是被框起来的。这些被框起来的则是国王的名字,因为古埃及人相信在字符外面画上一圈是对国王的保护。

古埃及的文化与考古发掘还在不断进行中,这段辉煌却被掩埋的过去有着诸多的神秘与诱惑,吸引着后世去发现与了解。文中提到的石刻与雕像不过是古埃及历史上非常渺小的一隅,还有更多,或深埋地下,或遗失在岁月中。古埃及的迷人之处,正在于这些冰山一角的发掘,为我们敞开了文明之门。

图8 :图特穆斯三世年鉴碎片来自卡纳克神庙(前1479/前1425 年)砂岩 高477cm,宽500cm发现于苏丹,藏于卢浮宫博物馆,馆藏编号:N 205

古埃及字母与英文对照表

猜你喜欢

努比亚尼罗河卢浮宫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努比亚α:可穿戴柔性屏手机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努比亚Z18:无边框+水滴屏
去乌干达探寻尼罗河之源
努比亚南昌生产基地
“犯傻”的卢浮宫
努比亚布局全渠道
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