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第四医院:在洼地建高地

2022-08-15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河西专科长沙市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在省会城市医疗洼地,市属医院追求差异化发展,致力打造“五个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在国内省会城市中,长沙市内省部级医院林立的格局,众所周知。这对于区域内市县医院来说,固然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作为一家市属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长沙四院”)管理层历来就比较注重挖潜,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塑造医院口碑,也逐渐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9年上半年,医院新一届管理层逐步调整到位,宋桂林出任长沙四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而且,正是在这个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长沙四院经受住“抗疫之战”的考验,“战斗作风”日渐硬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特别是在2021年上半年,长沙四院顺利晋升三甲医院。在大型三甲医院林立的一二线城市,医院等级的提升对于一家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四五”开局之年,公立医院进入竞逐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沙四院管理层的发展蓝图擘画也日渐清晰。

锚定区位优势

长沙市第四医院管理团队

一条湘江穿城而过,将长沙市区分成河东、河西两大板块。一直以来,省部级医院和市属医院,主要都分布在湘江东岸的河东地区,也就是长沙市传统上的中心城区。

作为市属医院生力军之一,长沙四院偏安河西,属于岳麓区,坐落在岳麓山脚下,紧靠长沙市文教中心,跟985、211大学为邻。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核心区不断向河西扩展,河西的岳麓、望城等区县的人口持续增加,但是医疗资源却相对短缺。

河西地区,总体上可以说是长沙市区的一个医疗洼地,需要优质医疗资源填补。宋桂林院长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长沙从医,2011年开始在长沙四院工作,对此其实早就有充分的认识。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医院管理层的共识也是立足河西求发展,持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优化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将长沙四院做强做优。

而且,经过几十年发展,岳麓山脚下长沙四院依山而建,院内地势高低起伏,发展空间日渐不足,需要再辟新院区。宋桂林指出,新院规划建设早就确定在河西,最终选址位于望城区,属于河西地区北部的滨江区域,也属于省市两级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城市新区。

目前,滨江新院一期建设工程基本上已经完工,占地230亩,床位1500张,将从2022年开始运营。“一旦新院区开始运行,长沙四院将会成为市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从此,长沙四院的“一院两址”都落地河西,南北相望,基本奠定医院中长期的发展格局。宋桂林希望两个院区都能“达到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要求”,争创“硬件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的标准。

立足河西谋发展,宋桂林尤其强调要下沉到河西地区的社区,建立完善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实现慢性病“防、治、管、教”四位一体,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起来;同时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不同形式,跟基层医疗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格局。

目前,长沙四院在岳麓区急诊资源整合上有了成功的尝试。医院将自身急诊科和急救中心河西分站整合,建立急诊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超过百人,也是长沙市危急重症研究所挂靠单位。急诊急救中心2019年以来进一步跟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建立专科联盟,特别是跟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合作培训了一批“前哨医生”,逐渐形成危急重症患者转诊的绿色通道。

谢元林长沙市第四医院党委书记

宋桂林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

夯实医疗基础

在洼地建设高地,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关键。为了更好满足河西地区患者的医疗需求,长沙四院持续拓展医院专科设置。即使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之下,医院仍然新增一批新的学科。

在持续拓宽医疗服务的同时,长沙四院持续关注自身学科品牌建设,希望打造一批名科名医。宋桂林指出,“‘十四五’期间,我们希望打造5~8个省级重点专科,在已有肝胆外科学、超声医学、肾脏病学、介入心脏病学、介入医学5个长沙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的基础上,再争创2~3个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为了深化市属医院医学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长沙市政府近年来推出重点扶持计划,帮助医院打造特色精品专科。该院心血管病科、普通外科、急诊科成为长沙市第一批精品专科。“过去,政府的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属于普惠性的支持,名额较多,资金相对有限。这一次的项目目标明确,支持力度大,市政府每个学科补助300万元,医院也会有相应配套”。分管副院长戴朝晖指出,“我们医院将充分利用好此次重点学科的发展机遇,坚持重点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为实现健康长沙目标贡献力量。”

经过多年培育,医院逐渐形成一批自己的拳头科室,也是医院名医名科培育战略的重点。2021年,医院经过院内申报、评估,遴选出耳鼻咽喉科等12个优势学科,参与申报本年度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同时,医院还有麻醉科等一系列院级重点专科,构成学科发展建设的后备梯队。

长沙市第四医院

当前,常见慢病、突发急症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对于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要求,也是医院学科建设重点培育的领域。戴朝晖指出,“医院成为国家版高血压达标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卒中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正在建设当中,胡大一名医工作室也正式落地医院。”

在学科能力建设中,宋桂林强调立足医院实际,“按照综合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遴选出省级、市级、院级3个不同层次的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将重点专科建设体系化,确保学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滨江新院即将开始运营,医院业务发展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正在持续储备人才和拓展新技术。“仅在2020年,医院全年公开招聘15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9项。2021年至今,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宋桂林强调,人才引进和新技术拓展力度在“十四五”期间还要进一步加大。

优化服务流程

除了持续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长沙四院还持续通过服务流程再造,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和医院运行效率,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上有省部级医院,下有区县医院,市属医院在患者服务上必须要有创新”。副院长戴朝晖强调指出。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多年前就推出无假日门诊。而且,就在2019年下半年,医院还正式推出“无假日择期手术”服务,进一步满足节假日看病患者的需求。副院长胡国潢指出,“这一服务开放后才发现,节假日做择期手术的需求很大。医院创新服务,大有潜力可挖。”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连续查询数年以来长沙市主要医院放假安排,对比部分医院,长沙四院在无假日服务上确实更加到位。

在做实无假日服务的同时,长沙四院还关注到另外一个时间空当,就是城市上班族午间休息时间。这些患者午间有看病需求,也有时间空当,但是大部分医院都没有提供服务。在2020年疫情过后复工复产期间,医院口腔科、康复理疗科调整排班安排,挤出午间时间,方便患者就医。紧随其后,皮肤科也在当年9月启动午间门诊,时间是从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半。

而且,长沙四院探索多年的无陪护服务,已成为医院的一张新名片。医院2010年开始探索新增生活助理员岗位,由医院统筹管理,一改旧的陪护模式,将患者家属解放出来。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助理员协助照顾住院患者的生活起居,提供陪诊陪检等服务。2021年7月,医院正式引入一批大专学历助理护士,配合责任护士工作,构建“医护助患一体化”模式,完成患者诊疗、护理、生活照护等,提升无陪护服务的品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规模小型化,患者家属忙于工作,往往没有足够时间陪护患者。后疫情时代,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很多医院不得不控制患者探视和陪护,转变旧有院内陪护模式仍需一段时间。长沙四院的无陪护服务模式,恰好显示出其优势。

医院还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惠民惠医惠管。“2014年到2020年,医院就拿出40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

周建波副院长指出,依靠这笔投入,持续优化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HIS、电子病历系统、LIS、PACS四大核心系统;部署专科和质量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和人才队伍。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医院2020年中顺利通过湖南省医院信息化三级评审,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价也达到四级。

新院区运行在即,周建波希望抓住新院区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建设集两个院区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打破院内信息孤岛;同时推进医院信息安全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尽管医院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实现网络预约、报告自助查询、自助缴费结算等便民功能,但是智慧医院建设仍有改进空间。而且,医院已经拿到运营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发展探索正在全力推进中。

正是得益于上述种种举措,医院门急诊及出院人次两项数据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增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来,医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工作,不仅业务收入仍保持正增长,而且其他各项工作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猜你喜欢

河西专科长沙市
爱上写信的大树
河西玉米分级卖
2020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表
A Few Thoughts on Learning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