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花生新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及分析

2022-08-13徐杨玉钱兆军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李少雄

广东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茎单产结果枝

徐杨玉,钱兆军,刘 浩,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鲁 清,李少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垦南亚热带作物科技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7)

【研究意义】花生(Arachis hypogaeaL.)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油料和蛋白质作物[1],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总产均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全国花生年种植面积约4.60×106hm2,2020 年达4.73×106hm2,总产量达1.80×1010kg[2-3],其中约60%用于榨油,在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4]。南方花生产区常年播种面积达1.86×106hm2,占全国40%左右,其中广东是花生种植大省,2020年播种面积在3.48×105hm2以上,在我国花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5-6]。因此,鉴定花生品种在广东省种植区的产量、适应性及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对于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农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的重要依据,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表现代表着一定时期育种研究与生产的水平[7]。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花生生产发展迅速,其中高产花生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发挥了主要作用,先后选育出高产抗病花生良种粤油92、粤油256、汕油523、汕油71、粤油200、粤油202-35 等一批花生新品种。然而,我国花生育种在品质、抗病及抗逆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近几年在产量上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也较少[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区域种植品种单一、混杂退化严重,青枯病、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加之管理粗放导致产量低、种质资源缺乏,已无法满足种植户、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严重制约花生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9]。适宜的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和分析方法,是客观评价其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省份的花生品种区域试验[10-14]。但目前对广州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试验却少有完整的农艺性状调查和分析报道。【本研究切入点】通过对11 个参试花生品种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和研究,同时开展相关性分析、产量显著性及稳定性分析,进一步评价新品种适应性、产量稳定性以及市级区域内推广应用价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对11 个参试花生品种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下一步广东省花生品种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 年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黎家塘村(25° 04' N、118° 31' E)进行。试验地为平原,海拔62 m,土质为砂壤土,酸碱度适中,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晚稻,生长良好。

参试花生品种共11 份,分别为泉花1417(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琼花1104(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汕油121(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贺油1079(贺州市农业科学院),虔油粉色(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福花094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琼科花181(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粤油90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桂花66(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湛油75(CK)、湛油103(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2 试验方法

试验统一按《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1 个处理,小区长方形,5 行植,畦宽1.20 m,种植规格为20 cm×23 cm,双粒播,3×105株/hm2,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10.02 m2(包沟),3 次重复。栽培管理均按当地耕作习惯和管理水平进行[16],全程观察、记录各参试品种的生长特性与种植表现,收获时分小区测产。

2 月26 日整地、作畦,3 月4 日施基肥、播种。施肥方案:基肥为挪威复合肥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有机肥6 000 kg/hm2;4 月19 日追肥,结合中耕清沟培土,施挪威复合肥75 kg/hm2。整个生育期结合天气情况灌水3 次,人工拔草1 次,喷农药2 次,选用药剂为氯氰菊酯和甲基阿维菌素,主要防治蚜虫、蓟马和斜纹夜蛾等害虫。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情况、单仁果率、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以及单产(kg/hm2)等综合农艺性状。参照李少雄等[15-16]抗逆性调查分析方法,叶斑病和锈病为区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采用自然病谱,以田间存活率表示抗病水平:高抗(HR),存活率>90%;抗病(R),存活率80%~90%;中抗(MR),存活率65%~80%;感病(S),存活率50%~65%;高感(HS),存活率<50%。

用Excel 软件计算供试品种农艺性状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其中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4];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产量显著性和稳定性分析,采用LSD法进行产量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花生新品种的生育期与抗性

2.1.1 生育期 田间观察统计结果(表1)显示,参试花生新品种全生育期为125 d,播种后19 d开始出苗、出苗率在95.60%~97.30%之间,其中琼科花181 的开花期为46 d、较湛油75(CK)迟1 d,而汕油121 的开花期为41 d、较CK 早4 d,其余品种的开花期均比CK 早1 d,均具有较强的生长势。

表1 不同花生新品种的生育期及抗逆性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period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new peanut varieties

2.1.2 抗逆性 从耐旱性、耐劳性和抗病性等抗逆性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在抗病性方面,各品种叶斑病平均发病级数为2.50~7.00,其中湛油103 表现为高抗,桂花66、湛油75、虔油粉色表现为中抗,琼花1104、粤油905、琼科花181表现为低抗,汕油121、泉花1417、贺油1079 表现为中感,而福花0945 表现为高感;锈病平均发病级数为2.00~5.50,其中湛油103、贺油1079 表现为高抗,桂花66、虔油粉色、粤油905、琼花1104、琼科花181 均表现为中抗,湛油75、福花0945、汕油121 表现为低抗,泉花1417 表现为感病。参试花生品种均具有强耐旱性,除虔油粉色、琼花1104 的抗倒性和耐涝性为中等外,其余品种均具有强抗倒性和耐涝性。

2.2 不同花生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

2.2.1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2、表3 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主茎高在42.50~62.50 cm 之间,侧枝长在48.00~71.00 cm 之间,以桂花66 主茎最高、侧枝最长,贺油1079 主茎最矮、侧枝最短;单株分枝数在8.00~15.00 条之间,单株结果枝数在5.60~7.60 条之间,其中琼科花181 单株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均为最少,虔油粉色、贺油1079 最多。各品种单株总结果数在20~32 个之间,以虔油粉色最多(32 个)、贺油1079 次之(29 个),其余品种结果数均少于CK(28 个),湛油103 和琼科花181 的结果数最少;饱果比在61.30%~87.10%之间,以福花0945 最高(87.10%)、湛油103 次之、虔油粉色最低;秕果比在4.30%~30.00% 之间,参试品种均低于CK(30.00%);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均以福花0945 最高,分别达到189.70、73.50 g,其次是汕油121(183.80、72.00 g),琼花1104 最低(155.70、61.60 g);出仁率在69.80%~71.40% 之间,以汕油121最高、虔油粉色次之、湛油103 与CK 相同(71.20%),其余品种均低于CK。各品种单产在1 783.65~3 082.65 kg/hm2之间,其中汕油121最高,粤油905(197.98 kg)和福花0945(196.87 kg)均高于CK(194.67 kg),其余品种均低于CK。从表3 可以看出,11 份参试花生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在0.66%~51.75%之间,其中单株秕果比变异系数最大、为51.75%,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0.66%。

表2 不同品种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表3 不同品种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分析Table 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2.2.2 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从表4 可以看出,参试花生品种主茎高与侧枝长,总分枝数与结果枝数、收获时主茎青叶数、单株总果数,单产与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8、0.75、0.81、、0.84、0.84,而主茎高与其他经济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时主茎青叶数与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单仁果率与双仁果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00。

表4 不同品种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2.3 不同花生新品种的产量表现

2.3.1 产量分析 从表5 可以看出,11 个参试花生品种干荚果单产在1 783.65~3 082.65 kg/hm2之间,其中汕油121、粤油905、福花0945 单产分别为3 082.65、2 969.70、2 953.05 kg/hm2,分别比CK 高5.57%、1.70%、1.13%,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单产均比CK 低,其中虔油粉色、琼花1104 单产分别为1 972.05 和1 783.65 kg/hm2,分别比CK 低32.47%和38.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5 不同花生品种的小区荚果产量及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Table 5 Comparisons of pod yield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in plot

2.3.2 产量稳定性 应用均值-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作产量稳定性分析[17],变异系数(CV)反映品种的稳定性,CV值小表明该品种在当地稳定性好,CV值大表明稳定性差。从表6 可以看出,各品种CV值在6.54%~32.51%之间,其中最小为汕油121、最大为湛油103,与CK(CV值12.57%)相比,汕油121、粤油905、桂花66 等7 个品种产量稳定性较好,湛油103、泉花1417、琼花1104 稳定性较差。

表6 不同品种花生的产量稳定性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yield stability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2.3.3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7)和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分析(表8)可以看出,区组间的P值为0.07,表明小区重复性较好。经计算,LSD0.05=37.47,LSD0.01=51.10。通过F检验显著性及品种间P值,均小于0.01,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的产量差异极显著。

表7 不同品种花生的产量单因素方差分析Table 7 One-way ANOVA of yields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表8 不同品种花生的产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分析Table 8 Test analysis of the inter-subject effect of yields of different peanut varieties

2.4 花生新品种综合性状

2.4.1 汕油121 汕油121 由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3 082.65 kg/hm2,比CK 高5.57%,居参试品种第1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0.50 cm,侧枝长60.00 cm,总分枝数8.50 条,结果枝6.50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5.00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5.50 个,饱果率69%,双仁果率80.80%,百果质量183.80 g,百仁质量72.00 g,出仁率71.4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6.00 级、锈病5.00 级。

2.4.2 粤油905 粤油905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969.70 kg/hm2,比CK 高1.70%,居参试品种第2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6.00 cm,侧枝长50.00 cm,总分枝数8.50 条,结果枝6.4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7.5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3.50 个,饱果率73.20%,双仁果率81.60%,百果质量181.60 g,百仁质量71.00 g,出仁率70.6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5.00 级、锈病3.50 级。

2.4.3 福花0945 福花0945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953.05 kg/hm2,比CK 高1.13%,居参试品种第3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1.00 cm,侧枝长59.50 cm,总分枝数10.00 条,结果枝7.2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0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1.00 个,饱果率87.10%,双仁果率79.60%,百果质量189.70 g,百仁质量73.50 g,出仁率70.8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7.00 级、锈病4.50 级。

2.4.4 湛油75(CK)湛油75 由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920.0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45.50 cm,侧枝长50.00 cm,总分枝数12.00 条,结果枝7.1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7.5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8.00 个,饱果率63.90%,双仁果率79.70%,百果质量166.60 g,百仁质量66.20 g,出仁率71.2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4.00 级、锈病4.50 级。

2.4.5 桂花66 桂花66 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836.95 kg/hm2,比CK 低2.85%,居参试品种第5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62.50 cm,侧枝长71.00 cm,总分枝数11.50 条,结果枝7.2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7.50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1.00个,饱果率80.50%,双仁果率80.40%,百果质量176.40 g,百仁质量68.00 g,出仁率70.5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3.50 级、锈病3.00 级。

2.4.6 泉花1417 泉花1417 由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661.30 kg/hm2,比CK 低8.86%,居参试品种第6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3.50 cm,侧枝长64.50 cm,总分枝数9.50 条,结果枝6.8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5.0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0.50 个,饱果率77.60%,双仁果率79.50%,百果质量174.80 g,百仁质量67.50 g,出仁率70.6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6.00 级、锈病5.50 级。

2.4.7 湛油103 湛油103 由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548.35 kg/hm2,比对CK 低12.73%,居参试品种第7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1.00 cm,侧枝长60.50 cm,总分枝数8.00 条,结果枝6.0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5.50 片,叶片中,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0.00 个,饱果率81.50%,双仁果率80.80%,百果质量166.80 g,百仁质量66.00 g,出仁率71.2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2.50 级、锈病2.00 级。

2.4.8 琼科花181 琼科花181 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545.05 kg/hm2,比CK 低12.84%,居参试品种第8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49.00 cm,侧枝长53.00 cm,总分枝数8.00 条,结果枝5.6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7.0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0.00 个,饱果率81.00%,双仁果率82.10%,百果质量174.40 g,百仁质量68.00 g,出仁率70.6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5.00 级、锈病4.00 级。

2.4.9 贺油1079 贺油1079 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2 337.60 kg/hm2,比对照种CK 低19.95%,居参试品种第9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42.50 cm,侧枝长58.00 cm,总分枝数14.00 条,结果枝7.6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8.5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9.00 个,饱果率66.20%,双仁果率81.00%,百果质量156.10 g,百仁质量63.00 g,出仁率69.80%;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区试田间叶斑病6.00 级、锈病2.00 级。

2.4.10 虔油粉色 虔油粉色由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1 972.05 kg/hm2,比对照种CK 低32.47%,居参试品种第10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55.50 cm,侧枝长62.50 cm,总分枝数15.00 条,结果枝7.6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12.0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32.00 个,饱果率61.30%,双仁果率79.70%,百果质量158.40 g,百仁质量64.50 g,出仁率71.30%;抗倒性中、耐旱性强、耐涝性中,区试田间叶斑病4.00 级、锈病3.50 级。

2.4.11 琼花1104 琼花1104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选育。该品种干荚果平均单产为1 783.65 kg/hm2,比对照种CK 低38.92%,居参试品种第11 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25 d;主茎高44.00 cm,侧枝长49.00 cm,总分枝数11.00 条,结果枝7.20 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10.50 片,叶片大,叶色深绿;单株总果数24.50 个,饱果率68.60%,双仁果率78.70%,百果质量155.70 g,百仁质量61.60 g,出仁率70.60%;抗倒性中、耐旱性强、耐涝性中,区试田间叶斑病4.50 级、锈病4.00 级。

3 讨论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增产效果和区域适应性、实现农作物育种工作中评价品种的一项重要程序和手段[18-19],通过区域试验可以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综合性状等作进一步验证和鉴定,同时为试验品种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依据[20]。目前综合农艺性状的评价与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不同作物的区域试验中。陈锐帆等[20]对岑软2 号、岑软3 号良种油茶、李式昭等对2009—2020 年长江上游组国家小麦区试的各参试品系[21]、姜英等[22]对14 个西藏选育的青稞新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区域内的产量、综合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等分别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测定,判定其区域适宜性、产量稳定性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黄芳等[10]对铜仁市花生新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田间试验。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得出11 个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均为125 d,即为同期上市,不利于根据消费群体进行品种选择,后期建议继续进行试点示范,实施相关的种植栽培措施,有计划地避开集中上市的问题。相关性分析表明,参试花生品种总分枝数与结果枝数、收获时主茎青叶数、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产均存在正相关性,其中单株结果数对荚果产量的贡献最大;主茎高与侧枝长,百果质量与百仁质量、单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与周金超等[23]、李培德[24]、冯亚平等[25]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利用综合农艺性状的评价分析方法对11 个参试品种进行试验,分析得出11 个参试品种单产在1 783.65~3 082.65 kg/hm2之间,其中汕油121、粤油905、福花0945 单产分别比CK 高5.57%、1.70%、1.13%,分别居第1~3 位,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单产均比CK 低,其中虔油粉色、琼花1104 单产比CK 低32.47% 和38.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与李少雄等[15]2013 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有关各参试品系的产量差异显著性结果一致。

本研究比较了11 个参试花生品种在生育期、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变异系数、单因素方差和LSD多重比较分析得出汕油121 产量稳定性最好,粤油905 次之;湛油103产量稳定性居最后一位,但其抗叶斑病、锈病、以及耐旱性、耐涝性、抗倒性方面却表现最佳,建议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结合后期区域试验进一步研究;泉花1417 产量稳定性较差,且对叶斑病和锈病表现为中等以上感病,建议该品种终止试验;虔油粉色、琼花1104 单产分居最后两位,较CK 低30.00%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建议终止试验。下一步在广东省内其他花生种植区域设计试验,筛选综合表现最优品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期为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和新品种选育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不同育种单位提供的花生新品种在广州市钟落潭花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病及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产量进行相关性、稳定性及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汕油121、粤油905 两个参试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优,其中粤油905 为黑花生,花青素含量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可作为特色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主茎单产结果枝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烟草主茎生长动态模拟与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中国花生新品种应用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研究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开心形苹果树修剪技术
中梨一号二主枝水平棚架整形修剪技术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