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无边界,成就“新小孩”—基于“无边界教育”理念的德育新实践探究

2022-08-11余琴陈青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小孩边界育人

余琴 陈青 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创办于2015年,学校以“无边界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倡导“想象力第一”的教育价值主张,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想象能力、实践精神四大核心素养的“新小孩”为育人目标,坚持走“德育无边界”之路,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个核心目标,突破时间、空间、人际、资源以及活动载体、活动途径等各种教育要素原有的边界,使学校呈现出融合、开放、包容的教育新样态。

创设德育环境无边界

学校从显性文化建设入手,将“想象力第一”的教育主张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一面墙、一个景观、一个文化角……同时探索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聚焦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生,实现校园内一物一景的教育价值。

打造沉浸式校园环境 学校以“无边界”校园文化为抓手,着重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校园环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都是孩子与自然、与生活、与想象、与美好事物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使景与人、物与人、人与人、现实与想象、思维与实践之间达到了融合与发展。

一是打造童话式乐园。学校在校园环境中融入绘本文化,打造童话世界,开辟一条从现实走向想象的“通道”,从而启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面墙绘、一处小景,就是一个绘本故事,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育人故事。绘本中的经典意象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在校园中,带给学生的想象必定是丰富而有趣的,而学校将其内涵不断扩展,打通现实与想象的边界,以此引发的思考更是无限的,使校园成为守护孩子童心的乐园。

二是开辟立体式劳动区域。在校园环境中整合公共资源,突破平面空间的限制与边界,开辟立体式的劳动区域,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供实践基地。在校园里开辟“新芽农场”、在走廊上安放由学生自己描绘的种植花盆和迷你蔬菜盆、在连廊上挂上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环保花盆,创设出新的劳动区域。同时,将校园内的一些公共区域划分成22个责任区域,将这些作为“新小孩劳动职场我能行”的劳动项目。经过岗位申报、现场竞聘,22个责任区域由不同班级进行管理,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开展劳动责任区的卫生打扫、活动发布、设备维护等工作。

三是搭建多维度运动空间。学校在校园有限的空间里突破运动场地的边界,从近视防控、强身健体、培养技能三个维度打造“新小孩”专属的“新动乐园”,实现室内室外的无边界运动场。室外有操场、乒乓球乐园、攀爬活动区域、投掷专用区,楼内在走廊开阔处配备乒乓球训练器、走廊摸高绳等,多维度运动空间的打造,拓展了运动的时间、场地、运动方式。

开拓互动式交流环境 学校不仅注重环境改善与建设,同时注重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通过自主开发,升级环境的育人功能,开发多种活动设施、设备的互动性,突破德育主体边界,以此实现更广阔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乐高墙”是展现想象力的窗口,在这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一起完成巨幅乐高作品,向他人传递理念,提出倡议;“好问走廊”里面记载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他们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板上;一楼的“新乐舞台”摆放着钢琴,每天早上入校时间段都有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在这里演奏乐器,周围的小听众可以在互动展板上了解小小艺术家的介绍与事迹,还可以贴上点赞贴纸为他们加油;校园里的美好都被“新小孩”之声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记录下来,每周二电视台准时开播,给全校师生带去最新的活动讯息,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开拓德育场域无边界

近年来,学校通过融通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域,探索实践“全域式习惯养成”“家校互动式周末乐园”“社区联动式志愿体验”三大共育行动,以联动社区、家庭的方式,拓展育人场域边界,整合周边的各种资源,发挥家长、校外辅导员、校外志愿者的各种资源,将学习的空间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发展个性,成就自我。

全域式习惯养成 学校联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生习惯养成行动。一是根据不同月份和重大节日的德育要求,将“新小孩”十大好习惯细化到十个月,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十大好习惯微课视频了解习惯培育目标,结合线下实践养成良好习惯。在双周周四的好习惯评价时间,由家长、教师或同学作为评价人负责对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在寒暑假期间,学校与家庭、社区携手,将习惯培育延伸到社会,以亲子共读、菜单式习惯目标、社区假期实践等为载体与途径,以学校公众号为展示平台,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域德育场助力好习惯的养成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在每学期期末举行梦想银行活动周,学生可以凭借好习惯评价获得的新星币兑换奖品与心愿卡,使学生看到自己习惯养成的收获。

家校互动式周末乐园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将学生双休日的活动纳入学校大德育体系,延伸德育的“边界”,构建家校互动式周末乐园,为家庭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服务。家校互动式周末乐园以组建家庭生活圈为途径展开,以自愿组合为原则,家校共同合作,完成方案制定,落实活动。课程主要分为研学旅行、运动健身、亲近自然、艺术欣赏、劳动体验、志愿服务六大专题序列,顺利实施后的方案进入资源库,供不同的家庭圈选择。

社区联动式志愿体验 学校与社区联动,将社会资源纳入德育师资,依托周边资源,以社区共建单位、家长志愿者和校内外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将校内所学的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等运用于生活,为社会服务,如到社区做小小志愿者、在街道内做知识宣传等。

架构德育课程无边界

为架构起跨越德育时空的立体育人结构,系统地支撑起“新小孩”生命成长的梯度,我校积极构建并实施以新芽课程、新苗课程、新树课程为主体的“成长之美”课程体系,以六年的小学生涯为纵轴,涵盖了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选择了三个重要的时间维度,即入学期、成长期和毕业期,围绕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想象能力、实践精神的“新小孩”这一总目标,在不同阶段细化不同的目标设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体系,为孩子的成长设立方向,并通过绘本滋养、实践体验、自主策划等整合策略延展课程边界,丰盈“新小孩”的美好成长。

绘本滋养新芽课程 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实施新芽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了解校园,懂得在公众场合遵守规则,学会与同伴交往,做文明守规、乐于想象的“新小孩”。新芽课程在校园文化和环境熏陶的基础上,开展一年级学生全方位的习惯培养,结合入校、上课、课间、午餐、放学等18个场景和时段,以40本绘本为教学内容,如《大卫上学去》《排队啦,排队啦》等,落实33项习惯培养内容,搭建学生学习和践行好习惯的平台;同时绘本中有趣的故事和场景拓展了课程资源,也让学生产生积极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

实践体验新苗课程 四年级实施新苗课程,旨在通过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生活中的美好,感悟生活中的成长;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学会体验责任担当,从而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做勇于担当、乐于实践的“新小孩”。新苗课程以“十岁成长礼”为载体,通过“体验·感知成长”“担当·感恩成长”“立志·感悟成长”三部曲,以实践行动回馈家庭、校园劳动回馈学校、成长礼仪式等活动形式丰盈新苗课程体系,使学生分享成长与快乐,体验责任与担当。

自主策划新树课程 六年级实施新树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放眼世界并描绘自己的美好未来,开启新征程;在课程中自主策划、自主参与,用创新的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做乐于创新、放眼未来的“新小孩”。毕业生通过自主策划回顾成长活动、毕业成长册展、筹集母校毕业留念礼物、毕业典礼等过程,抒发对母校的留恋之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同学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成长道路上自我悦纳,鼓励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做“最美好的自己”。

实践德育体验无边界

为打通校园德育活动与外界的边界,使学生能获得更广阔范围的活动体验,我们以“全资源育人”为目标,整合学校资源与周边的社会资源,将潜在的教育元素融入校园活动,探索德育活动与生活的无边界融合;同时,各级各项德育活动和实践的实施,都将学生视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悟、收获都融入活动和实践。

学校层面:融合资源,拓展体验 整合周边的博物馆资源和校内场馆资源,扩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成为校园小主人。一是“新小孩”科技月。依托浙江省科技馆博物馆资源开展馆校合作,邀请科普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堂,组织“观科学 探未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探索空间。二是“美林”艺术节。以“美林教室”为资源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美林艺术节”,在学习了解韩美林老师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门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搭建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三是“新小孩”阅读节。“魔镜阅读馆”是学生最喜爱的学校场馆之一,学生在这里开阅读分享会、上绘本赏析课以及自由地阅读,再将阅读的灵感投入创作,参与卡梅拉原创绘本大赛;把文学经典搬上舞台,来一场“经典润心灵 悦读伴成长”舞台大赏。三是“新”动体育节。以“亚运足球梦想学校”为契机,通过“新”动体育节暨“校长杯”足球嘉年华带动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将蹴鞠文化纳入足球课程,实现“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育美、以球促劳”的目标。

班级层面:争创特色,延伸实践 搭建班级特色项目建设平台,在班级特色项目的探索和实践中,班主任在带班育人和文化建设等领域不断探索与融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横向拓宽育人广度,纵向挖掘育人深度,打开德育体验的边界,形成班级特色文化。经过班主任自主申报、现场评审等环节,已有6个班级通过审核并获得班级特色项目奖牌。例如,生生互育形成“竹韵文化”:“新竹扎根铸班魂”。六(4)班在“竹文化”的引领下,围绕“竹文化”特色进行环境建设,精心打造书香、墨香型班级文化物像,共同制定《新竹班级公约》,开展竹文化系列探究活动,创建班级公众号展风采,竹伢儿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坚定信念,朝着共同的目标蓄力拔节。又如,年级互动成为“小小杭州通”。四(4)班将家乡的文化生活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从食在杭州、行在杭州、住在杭州等不同角度,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探究活动。在年级中发起“我眼中的杭州”班际交流活动,组织四年级班级代表向其他班展示自己班的劳动成果,开发互动互通共进的学习氛围,如校园柚子美食制作,“寻迹”杭州火车站了解杭州交通发展与变化等,引导孩子关注家乡杭州的独特韵味。由一个班级的活动,引发年级之间的互动,活动更为丰富、有趣,教育的意义也变得更为深远。

经过近年来“德育无边界”之路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在创设德育环境无边界、开拓德育场域无边界、架构德育课程无边界、实践德育体验无边界等方面不断提炼与创新,坚定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力求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小孩”!

猜你喜欢

小孩边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拓展阅读的边界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珠”育人
思考新边界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