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初探

2022-08-11胡仕源郑芙蓉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系河湖湖泊

胡仕源,郑芙蓉,金 凯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2)

1 研究背景

2019年9月,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1],擘画了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宏伟蓝图,为浙江省流域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根本方针。2021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6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把创建全域幸福河湖作为水利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2]。

作为有着典型江南水乡风貌的浙江省,围绕着建设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全面打造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窗口”,以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群众整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最根本宗旨[3],依托紧密的八大水系基础网格,以点线面树形结构骨架为支撑,高质量全域创建幸福河湖,努力打造“百江幸福、千河美丽、千珠璀璨、万村亲水”的四种幸福形态,让幸福河湖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2 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基础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貌整体呈“七山一水二分田”之势[4]。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天目山、天姥山、莫干山等山脉巍峨高耸,孕育钱塘江、瓯江、飞云江、椒江、甬江、鳌江、苕溪、运河等八大水系;分水江、曹娥江、浦阳江等众多支流,流经全省各地,润泽一方[5]。2003年起,浙江先后实施了“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百项千亿”“美丽河湖”等多轮江河流域治理,全省河湖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浙江全域美丽河湖骨架初步形成[6]。“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治理河道长达约5 000 km,主要江河干堤达标率接近90%,全省各地市主要建成区防洪保护圈基本形成闭环,为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重要屏障。通过河流综合治理,在水利建设与“三生”融合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中,推动浙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美丽廊道47 000 km2,滨水绿道10 000多 km,滨水公园2 000多处,景观节点建设4 000多个,3A级以上涉水景区300多处[7],绘就了美丽浙江良好的生态底色,推动绿色产业“拥河”发展,为“两山”转换通道开辟新路径。河湖古工程文化、治水文化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全面营造了江南诗画河湖意境,诗画剡溪、千年塘河、浙西秦淮、寻味东河等彰显了河湖底蕴之美、特色之美,将美丽河湖打造成文化传承新纽带、文旅发展新载体,为全省大花园增添了江南水乡韵味,为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3 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的总体布局

在浙北江南诗画江南水乡、浙西南秀丽河川公园、浙东滨海魅力水城、浙中锦绣生态廊道、海岛风情花园特色美丽河湖的格局下[7],依托浙江地形地貌条件、水系特点和发展特色,从点线面水系形态出发迭代升级构建“幸福主脉八带引领、幸福支脉百廊延伸、幸福硕果千明珠满枝、幸福万村万里道相连”树形结构骨架为支撑的幸福河湖网格局,构建“百江幸福、千河美丽、千珠璀璨、万村亲水”四个江河湖泊幸福形态的高品质幸福河湖“水脉”树状网络格局(图1)。

图1 浙江省幸福河湖建设总体布局图

4 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总体思路

浙江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以钱塘江、瓯江、运河等八大流域的干流及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作为主要脉络,以50 km2以上的中小河流作为次级网络,以湖库作为重要建设节点[8],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生花”的幸福河网蓝图。

4.1 点形态上星罗棋布

以湖泊水系、非水源地水库、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三江口汇流区等水系发达、人口密布且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潜力的滨水空间为发展重点,营造功能综合、亲水便捷的重要节点,成为镶嵌在浙江大地上璀璨的“千颗明珠”[8]。

4.2 线形态上分级织网

以八大水系的主要干流以及城市水系格局为基础打造重要江河的幸福生态廊道主脉;以200 km2以上的中小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为连接主廊道的重要一级支脉;以50~200 km2中小河流以及流经重点城镇的重要河流为主,打造连接主廊道的重要二级支脉,在一级支脉建设示范引领的基础保障下,全方位覆盖城乡区域,形成以河流系统治理为支撑的次级网络,全面提升重点乡镇的防洪能力。

4.3 面形态上万村相连

以农村水系为建设重点,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开启乡村振兴更具想象力的新未来。

5 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指引

5.1 主要江河干流建设指引

5.1.1 八大流域江河干流

以钱塘江、瓯江、甬江、椒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江河干流为“幸福主干”打造八大流域幸福河湖新干线。一是以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大都市区魅力江岸打造、江河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内河航运复兴绿色发展等为重点,着眼于保障江河长治久安,深入推进钱塘江、瓯江等八大流域主要干流和县(市、区)母亲河治理,推进河口湾区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及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打造风景宜人的大湾区。二是以县域内河流全流域为整体建设单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四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大江大河生态空间、水陆廊道等环境,引领地区发展;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使文化沿江而兴、母亲河风光再现,主要干流沿线城镇充分结合水上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培育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

5.1.2 五大平原主要干流

以平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水生态环境改善、重要湖荡群水系连通、平原河网区生态配水、运河与塘河文化遗产遗迹保护与挖掘、沿河城镇滨水开放空间营造及水岸经济打造为重点,加强五大平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结合平原开发及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水系格局、海岸线历史变迁研究,高质量谋划杭嘉湖、萧绍、宁波、台州和温州沿海等“五大平原”幸福水网建设特色定位,积极推进浙北、浙南水乡各具韵味的美丽河湖建设。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环杭州湾区以“运河故事”为主题,积极打造都市田园湖滨和“东方威尼斯”特色风貌;宁波、台州和温州沿海平原以“塘河故事”为主题,展现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千年古运河风貌,使得塘河文脉复兴,织密“经纬线”共治“五原”共同描绘串联名城、名镇、名湖、名江、名河等自然人文特色风光的“清明上河图”[9-11]。

5.2 中小河流建设指引

围绕推动全域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的目标,以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为重要发力点,叩响浙江诗画山水品牌,构建山水文化之“链”,整体上以近千条流域面积50 km2以上中小河流为“幸福八带”重要“支脉”,率先打造100条特色鲜明的河流廊道,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的重点区块,打造多功能高度融合的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城镇的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全方位提高。其中,杭州以“拥江发展”建设为依托,以“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为主题,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杭州样本的鲜明标识。宁波以“港湾水城”建设为依托,着力构建“三江成网、六塘织造”港湾水城廊道,形成现代港湾水城样板。温州以“三江”“雁荡”“廊桥”“琼岛”“云湖”“湿地”“塘河”“楠溪”八大主题核心,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嘉兴围绕新型田园水乡主题风貌,打造长三角靓丽的水乡明珠。湖州打造“梦里水乡”。绍兴以“现代东方水城”建设为依托,打响“文化名城”“稽山鉴水”金名片。金华市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依托,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金华样板。衢州以“衢州有礼”为主题,打造最美钱江源。舟山围绕“海岛风情花园”,打造独具魅力的海上花园城市。台州以“山海水城”建设为依托,打造高品质水上台州城。丽水以“河川公园”为主题,全力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

5.3 湖泊、水库及水利风景区建设指引

5.3.1 湖泊水系

浙江湖泊众多,有0.5 km2以上湖泊86个,水域总面积为103.43 km2,以现有湖泊水系骨架为基础,以改善湖泊水质条件,维持生态健康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其生态综合服务功能,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以美丽湖泊装扮美丽浙江[12]。一是筑牢湖泊水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开展湖泊防洪形势分析,补齐防洪薄弱短板,建立和完善湖泊流域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二是优化湖泊水域岸线空间利用,结合湖泊流域地区主体功能定位,避免土地资源无序开发和产业不合理布局,优化湖泊水域岸线空间结构,有效保护水域岸线生态环境;三是实施湖泊水系生态建设与修复,开展水系连通、底泥清淤等工程,实现湖泊水系互通互联,持续改善水环境,构建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四是纵深推进水文化传承及创新,将“诗画浙江”的省域品牌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在浙江厚重的历史感基础上增添一抹婉约的江南水乡气质,彰显浙江文化之魂。

5.3.2 非水源地水库

非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在确保库区水质和环境得到科学高标准保护的前提下,可采取生态型旅游开发方式,实现“水清”与“民富”的双重目标。一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吸引力,充分挖掘水库的文化内涵,适当开发旅游服务功能,使优美的自然景观更具魅力;二是创新特色旅游品牌,在水库景点开发上,注重本土特色的挖掘,以现代人日益增长的亲水、近水、戏水的旅游需求为导向,丰富水库旅游休闲项目,创新水文化特色品牌,以品牌效应助推地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拓宽开发空间、丰富水产品,在有条件的水库,适当扩大开发范围,从常规中心水面位置不断扩展至水库延伸部分及周边乡村地区等诸多毗邻区域。在保持“水”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水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以库区内丰富的土地、森林、动植物等资源为重要载体,适度开发岸线空间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培植“回头客”效应。

5.3.3 水利风景区

充分依托丰富的山水风景资源,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提质增效景区发展,整合地区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景区精品化建设,打造景区亮点游线,形成水利旅游融合发展特色,并植入多元文化活动,激发河湖沿线城市活力与人文魅力,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水美城镇等战略部署的有机融合,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水脉。

5.4 农村水系建设指引

村庄作为散落在浙江大地上最普遍、最细微的网格单元,人口较为庞大,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对亲水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绿道作为城乡最为普及的滨水开放空间,承载着村民进行一切亲水活动的美好想象,应充分发挥其休闲、社会、文化等多重综合服务功能,成为连接城乡环境的重要纽带,同时为保护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积极作用,从流域自上而下串起生态环境,连绵民生福祉。绿道的建设主要结合干堤、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同步实施,河流沿线尽量全线贯通,打造一条可骑行、能漫步的生态廊道,实现万村亲水的幸福形态。

6 结 语

浙江省山水资源条件优渥,文化底蕴格外深厚,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坚持保护优先、人水和谐的原则,以主要江河流域干流、主要支流、重要湖泊及县域母亲河为重点,结合区域流域治理与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其他江河流域、区域幸福河湖建设,积极营造福祉绵延、特色鲜明的全域幸福河湖新气象,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水利支持。

猜你喜欢

水系河湖湖泊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湖泊上的酒店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