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需协同的中老铁路旅游列车产品策略探讨

2022-08-11刘晓溪孙鹏举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挝旅客列车

刘晓溪,吴 冰,孙鹏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经营开发部,甘肃 兰州 730000)

2021 年12 月,中老铁路(昆明南—万象南)正式开通运营,这意味着老挝作为陆联国家的大动脉被打通,极大地拓展了对外交流空间,增加了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和吸引力,促进了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空间演变。同年,中国云南省与老挝签订了《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旅游局与老挝万象市新闻文化旅游局旅游合作意向书》,对双方在旅游产业的全方位合作进行了详细规划,进一步加快了东南亚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与老挝达成全方位合作的重要部分,更是“一带一路”倡议造福周边国家的生动缩影,为今后两国深化旅游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中老铁路旅游市场分析

1.1 旅游资源及景区分布

中国与老挝是山水相依的邻邦,自古至今两国的文化融合度很好。中老两国过着同样的节日——泼水节,即当地的春节,老挝也称其为“宋干节”。老挝语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语言(1956 年改革前)之间,同源词占比高达70%[1]。老挝也是东南亚小乘佛教文化圈中的一员,具有众多的寺庙及遗址遗迹,中老铁路的开通将促进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合作与发展。2021 年12 月3 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老两国特色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这条“文化长廊”上进行融合,将进一步加快两国的文化交流,系紧两国的文化纽带[2]。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经老挝著名旅游胜地琅勃拉邦至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中国段,包括昆玉铁路(昆明南—玉溪),正线全长88 km;玉磨铁路(玉溪—磨憨),正线全长508.53 km;老挝段,磨万铁路(磨丁—万象),全长418 km[3]。中老铁路沿线有超过 565 个官方指定的旅游景点,包括 380 个自然景点、131 个文化景点和 54 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主要分布在昆明、西双版纳、琅勃拉邦等7 所旅游城市区域内。中老铁路中国段多以自然风景区为主,如昆明石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公园等;老挝段主要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旅游资源特点,如万象玉佛寺、琅勃拉邦香通寺等,也有自然风景区和历史名胜景区,如万荣的蓝色泻湖、光西瀑布等[4]。中老铁路将这些著名旅游城市串联起来,从亚热带到热带,形成一条旖旎的旅游风景线。中老铁路沿线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中老铁路沿线主要旅游资源分布Tab.1 Tourism resource distribution along China-Laos Railway

1.2 旅游经济发展

近年来,老挝旅游市场的整体收入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97—2020 年老挝旅游收入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除2020 年受疫情影响外,近20 年来老挝旅游经济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由1997 年的0.733 亿美元增长至2019 年的9.347 亿美元,旅游业成为该国继矿产业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与老挝接壤的中国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也在逐年增长,2019 年云南省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1.47 亿美元,较2014 年增长了1.13 倍,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5]。由此可见,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中老两国加大旅游业和交通业的投入是促进旅游经济的必要手段。

图1 1997—2020 年老挝旅游收入Fig.1 Tourism revenue of Laos from 1997 to 2020

1.3 出入境旅游

近几年老挝出入境需求明显提升,除2020 年受疫情影响外,老挝入境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2020 年老挝客源国入境人数统计如图2 所示。泰国、越南、中国、韩国、美国是老挝5 个主要客源国,从数据上来看,2017 年,泰国和越南赴老挝游客较 2016 年分别下降10.5%和10.8%,中国赴老挝旅游人数增加 17%[6]。2018 年,中国到老挝游客数量达到峰值,同比增长26%,达到了总入境人数的19.24%。中老铁路旅游列车的开通,为中国旅客赴老挝提供了良好通道,老挝入境人数有望达到一个激增状态。

图2 2011—2020 年老挝客源国入境人数统计Fig.2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to Laos from 2011 to 2020

1.4 旅游市场特征

中国和老挝的旅游市场均具有全球性、波动性、季节性及多样性等特征。中老旅游市场特征体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如表2 所示[7]。虽然中国与老挝的旅游市场均具有季节性特征,不同的是,春城昆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而老挝相关部门则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调节旅游客流量,相对缩小淡旺季之间的差距。

表2 中老旅游市场特征体现形式及影响因素Tab.2 Manifest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Laos tourism market

2 中老铁路旅游列车产品设计研究

根据以上中老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得出,从中老边境口岸开始,经过琅勃拉邦、万荣和万象等城市,是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的黄金旅游通道。而加快旅游专列产品的创新研发,提高旅游专列产品服务质量,是实现中老铁路客运服务供给与旅客运输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必然。因此,对中老铁路旅游列车开行时间选择、线路设计、车体打造、特色服务等要素进行研究,实现运能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协同[8]。

2.1 开行时间选择

中老铁路沿线城市旅客出行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中老铁路昆玉段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玉磨段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磨万段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雨季降水多。中老铁路沿线城市每年11 月至次年4 月均为干季,每年5 月至10 月均为雨季,年平均气温约26 ℃。老挝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每年4 月中旬有最为隆重的泼水节,10 月有水灯节,每年10 月到次年5 月是最佳的旅游出行时间,因而中老铁路季节性旅游专列开行时间应在10 月至次年5 月。

通过对旅客进行的中老铁路旅游专列开行调查发现:从旅客出行时间来看,85% 的旅客选择周末、小长假出行,15%的旅客选择平日或淡季出行;从专列旅行时间来看,50%的旅客选择2~ 3 日的中途游,37%的旅客选择5~ 6 日的长途游,13%的旅客选择1 日的短途游。因此,中老铁路旅游专列应以中长途为主、短途为辅的方式开行,以假期或高峰期增开对数方式满足旅客需求。

2.2 线路设计

中老铁路共有27 个客运站,将优质旅游城市当作旅游节点,对现有旅游资源优化整合,中老铁路旅游列车线路设计方案如表3 所示。设计的3条线路分别为境内线(昆玉段+玉磨段)、境外线(万磨线)、跨境线(全线)。其中,境内线主要是缓解旅游旺季沪昆线(上海—昆明)和昆玉线上的客流,此外还能将国内的海外游客引入中国云南南部地区;境外线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是有“走出去”需求的中国客源,以班列的形式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跨境线主要是将中国国内的客源进行整合,编制开行计划时应当减少旅游专列的停站次数,以长途班列形式开行,开行时间集中在10 月至次年5 月,目的是缓解云南旅游旺季运能紧张问题。中老铁路旅游专列开行后,将会对中国南宁、贵州等西南地区产生旅游虹吸效应,形成良好的旅游客流接续性,对于活跃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的旅游事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表3 中老铁路旅游列车线路设计方案Tab.3 Tourist train route design of China-Laos Railway

2.3 主题车体打造

列车外观直接影响旅客的第一感受,由于旅游专列不同于以位移为核心的运输工具,把列车作为旅游产品本身应更加注重旅客列车上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打造主题式的车体是中老铁路旅游专列设计要素之一[9]。应基于丰富的多民族边境文化题材元素,以中老边界文化的深度挖掘为主线,将中国和老挝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特色旅游体现在车体外观、车内走廊、功能车厢等场景,打造温馨优雅的内部结构布局,并以多元化的展示形式实现于车厢内,如移动美术馆、亲子车厢、珍宝馆等,利用虚拟现实(VR)、多感官交互等技术使其“可视化”和“具象化”,增强旅客在列车上的旅行体验。

2.4 特色服务

在服务方面,不仅提供基本的列车服务,还应提供特色服务。例如,日本的现美新干线和新干线Toreiyu Tsubasa 号列车上,乘务员不仅提供客运相关服务,同时也肩负全程的导游讲解工作,讲解整条线路的历史文化、线路特色等旅游文化[10]。中老铁路旅游专列的特色服务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多语种的旅游文化讲解和熏陶服务,提升中老旅游和“一带一路”的文化赋能;二是提供丰富的列车文化周边产品,如中老特色美食、印章明信片、非遗民俗产品等;三是在列车上开展互动性强的活动,以特定主题(如民俗节日、亲子游等)为元素,开发系列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主题活动。

3 中老铁路旅游产品供需协同发展策略

(1)创新中老铁路旅游列车产品,实现高质量供给。以满足边境旅客需求为目标,设计主题型的中老旅游列车产品,如游学、亲子、探险等体验性产品。改造主题车体,开发多元化、季节性的旅游线路,积极推动跨境旅游智慧平台的打造,加快“线上+线下”旅游全流程服务产品供需体系。明确跨区域协调运营和列车资源配置,实现中老铁路跨境“共营共管”的模式创新,实施铁路旅游跨境品牌战略。

(2)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及边境旅游政策红利。政策导向是铁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地及沿线旅游活动的发展。例如,2010 年日本推行的观光国策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为地方铁路旅游列车产品带来了发展生机。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规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优势为中老铁路旅游市场助力,应协力提高政策沟通水平,加大区域媒体宣传力度,驱动两国铁路企业间协调联动机制。

(3)促进中老铁路旅游的经济和文化驱动,打造区域黄金旅游通道。中老边境旅游需求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者偏好、消费观念等因素,是推动中老边境旅游发展的内在因素。中老铁路贯穿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边境线,为边境线两侧地区旅客出行提供了便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旅游者的偏好及消费观念,构成了中老铁路沿线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应不断深入分析旅游者需求导向,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4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老铁路的开通衍生出了边境旅游的新业态。分析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分布和市场特征,挖掘中老旅游的发展趋势,明确中老铁路旅游市场需求和竞争力,能够为铁路旅游列车产品设计提供基础。基于供需协同提出中老铁路旅游产品发展策略,以推动人文交流和旅游经济建设。在此基础上,研究旅游列车开行时间、线路方案、主题打造、特色服务等,为中老铁路旅游列车产品提供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思路,为中老两国铁路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老挝旅客列车
城际列车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非常旅客意见簿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候车大厅的旅客
穿越时空的列车
我是人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