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家排涝闸站设计方案分析

2022-08-10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箱涵泵房过流

付 鹏

(江西省宜春市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000)

1 工程概况

拟新建的何家排涝闸站位于袁河南联圩(珠珊鹏湖段),新建袁河南联圩(珠珊鹏湖段)后,当外河水位高,自排涵闸关闸防洪时涝水无法自排,从而将导致严重的内涝损失。

根据实际情况,新建的何家排涝站布置在袁河南联圩桩号15+475处,主要建筑物包括进水闸、泵房、压力水箱、穿堤箱涵、防洪闸、泄槽段、消力池及出口海漫。采用闸站分开建设,自排闸位于泵站下游,枯水期通过自排闸自流排水,洪水期外河水位比内河水位高时,关闭自排防洪闸,启动泵站抽排内河水至外河。

2 机电设备选型

2.1 泵站设计参数

何家排涝站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何家排涝站主要设计参数

2.2 水泵机组选型

根据泵站的扬程、流量情况,适合采用的泵型有立式轴流泵、潜水轴流泵和潜水贯流泵。考虑本地区周边泵站机型,同时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泵站选定采用立式轴流泵方案。

2.3 方案比选

何家排涝站年利用小时数较低,故不设备用机组。根据泵站流量情况并结合轴流泵厂家样本,排涝站分别对装机2 台机组、3 台机组两个方案进行比较[1],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2。

从表2中可看出:方案二机组台数增加1 台,机电设备投资增加10 万元,且增加了运维工作量;方案二尽管机组尺寸较小,但受地形限制,泵房开挖高程与方案一一样,仅回填略少,土建投资仍增加25 万元;方案二总投资比方案一增加35 万元。可见方案一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更为优越,因此,本阶段何家排涝站推荐采用方案一。何家排涝站机组选型情况详见表3。

表2 何家排涝站不同台数机组技术经济比较

表3 何家排涝站机组选型

3 排涝闸站布置

3.1 排涝站布置

何家排涝站包括进水闸、泵房、压力水箱、穿堤箱涵、防洪闸、泄槽段、消力池及出口海漫等组成[2]。

进水闸共2孔,平面尺寸为7.20 m ×6.15 m(宽×长),分别设置2套拦污栅和1套检修闸门,拦污栅和检修闸门之间设检修平台,检修平台高程43.40 m。拦污栅栅高设计为4.8 m,拦污栅的运行方式为静水启闭,启闭设备为电动葫芦,型号为MD-50-9D,容量50 kN,共1台,2孔共用。为便于泵组检修,拦污栅后设检修闸门,检修闸门高度为4.5 m,闸门共设1扇,闸门运行方式为静水启闭,启门时采用节间充水,动水提起上节,待充水平压后再整节启门。检修闸门上方设置一台10 t移动式电动葫芦作为检修闸门起吊设备,型号为MD-2×50-9D,双吊点,共1套,2孔共用。

泵房布置有2台水泵,单机容量110 kW,为温室型墩墙结构。主泵房平面尺寸为7.20 m×7.70 m(宽×长),进水闸与泵房基础合建。主泵房内一列式布置2台700ZLB-125型轴流泵,配套电机型号为YX3-315L2-8型异步电动机,单机容量110 kW,机组中心距为3.0 m。水泵层高程为39.60 m,电机层高程为43.40 m,每台水轮泵之间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隔开,相互独立。泵站设有地面泵房,泵房排架柱内净宽为6.5 m,2台机并排布置,机组中心距上游侧排架柱内侧净距为4.0 m,距下游排架柱净距2.5 m,下游侧为主通道。为了方便机组安装、检修,设一宽度为5.0 m的安装场,与电机层同高、同宽。轴流泵采用喇叭口进水方式,拍门出口接压力水箱经出水箱涵排至外河。泵房总宽度为12.2 m(含5 m的安装场),机组中心距3.0 m。1台欧式箱变放置于泵房一侧,5面低压柜布置于主泵房内。

压力水箱为梯形结构,顺水方向长9.0 m,分为两部分结构。其中,前段紧接泵房,平面尺寸为7.2 m×3.0 m(宽×长),与泵房基础合建,下部为空箱结构,下部底板高程37.37 m,上部为箱涵结构,上部底板高程39.60 m,2孔,内部尺寸为2.8 m×2.0 m(宽×高),中墩厚度0.4 m;后段为压力水箱渐变段,长6 m,净宽由6 m渐变至2 m,底板高程39.60 m,位于中间顶部,设有进人孔,孔口净尺寸为1.4 m×0.8 m(长×宽),进人孔顶部设置密封的阀盖。

压力水箱后接穿堤箱涵,1孔,箱涵的孔口尺寸为2.0 m×2.0 m(宽×高),壁厚0.4 m,箱涵底板高程39.60~39.30 m,箱涵纵向底坡i=1.25%,箱涵共3节,每节长8 m,共24 m。

穿堤箱涵后为防洪闸,长4.00 m,底板高程为39.30 m,闸墩顶高程42.60 m。防洪闸的外江侧设1 扇2.0 m×2.0 m(宽×高)的平面滑动钢闸门作为防洪兼事故检修闸门。启闭平台高程为46.22 m,上设启闭闸房。设有工作桥从启闭平台通向堤顶。

防洪闸出口设置泄槽段,水平长度7.6 m,采用“U”型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底板高程39.30~36.00 m,净宽由2.0 m渐变至3.0 m,泄槽段底坡为1∶2,两边翼墙净高1 m,翼墙厚0.5 m。

泄槽段后接消力池,为“U”型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底板高程36.00 m。消力池长5 m,净宽3.0 m,池深0.5 m,两边翼墙净高1 m,翼墙厚0.5 m。消力池外设出口海漫段,顶部平台外延3 m,平台高程36.00 m,水下采用抛石固脚结构,坡比1∶2。

3.2 自排涵闸布置

何家自排涵闸由进水口、穿堤箱涵、防洪闸、消力池及出口海漫等部分组成[3]。

进水口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底板高程36.30 m,长7.0 m,底板采用0.4 m厚C20混凝土衬护,下设0.10 m厚C20混凝土垫层。边墙采用C20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 m,背水侧坡比1∶0.5,迎水侧竖直,墙净高2.0 m。墙顶以上采用联锁式生态护坡,表面播撒草籽,坡比1∶1.75,下设5 cm厚的砂卵石垫层找平和一层土工布(300 g/m2),岸顶与现状地面线齐平。

进水口后接穿堤箱涵,1孔,箱涵孔口尺寸为2.5 m×2.5 m(宽×高),壁厚0.55 m,箱涵底板高程36.30~36.00 m,箱涵纵向底坡i=0.5%,箱涵共6 节,1 节长7.1 m,5节长9.0 m,共计长52.1 m。

箱涵出口堤外坡设防洪闸,长4.00 m,底板高程为36.00 m,闸墩顶高程40.40 m。防洪闸的外江侧设1 扇2.5 m×2.5 m(宽×高)的平面滑动钢闸门作为防洪兼事故检修闸门,闸门放在胸墙外江侧,上设启闭室,启闭设备为25T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型号为QL-250SD。闸门启闭平台高程为46.22 m,上设启闭闸房。设有工作桥从启闭平台通向堤顶。

防洪闸后接消力池,为“U”型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底板高程35.50 m。消力池长6 m,净宽由2.5 m 渐变至4.0 m,池深0.5 m,两边翼墙净高由2.5 m渐变至1.0 m,翼墙厚0.5 m。消力池外设出口海漫段,顶部平台外延3 m,平台高程36.00 m,水下采用抛石固脚结构,坡比1∶2。

4 设计计算

4.1 水力计算

4.1.1 进水闸过流能力计算

何家排涝站进水闸底板采用抬高式设计,底板高程比上游河床高出1.1~2.0 m,进水闸堰型属无底坎宽顶堰,按高淹没深度计算,何家排涝站进水闸闸底板高程37.37 m。过流能力采用平底水闸堰流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进水闸过闸流量计算结果

经计算,进水闸过闸流量大于排涝站设计流量,在最低运行水位时水泵全开情况下,过闸流速0.21~0.22 m/s,进水闸设置满足泵站运行要求。

4.1.2 压力穿堤箱涵过流能力计算

何家排涝站泵房出口接压力水箱,在设计排涝流量下,穿堤箱涵为明渠流,未形成有压流。因此,本次穿堤箱涵的过流采用明渠恒定均匀流计算箱涵的过流能力。经计算,在各泵站设计排涝流量情况下,穿堤箱涵均为无压明渠均匀流,何家排涝站对应的排涝流量为3.11 m3/s,此时,箱涵内水深为0.45 m。因此,本次设计的压力穿堤箱涵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4.1.3 自排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何家自排涵洞采用明渠恒定均匀流计算过流能力。经计算,为使自排涵洞为无压明渠均匀流,预留0.5 m的净空高,计算水深为2.0 m时,何家自排涵洞最大过流流量为19.79 m3/s,大于设计排水流量(3.11 m3/s)。因此,本次设计的自排涵洞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4.1.4 防洪闸过流能力计算

何家自排涵闸的出口防洪闸底板与箱涵底齐平,防洪闸堰型属无底坎宽顶堰,按高淹没深度计算,防洪闸闸底板高程36.00 m。过流能力采用平底水闸堰流公式进行计算。经计算,防洪闸过流能力为8.45 m3/s,大于设计流量,防洪闸的设计满足涝区内排水流量排水要求。

4.2 泵房抗滑稳定计算

何家排涝站采用进水闸及泵房基础合建,基础总长16.85 m,宽7.2 m,底板厚1.0 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本次抗滑稳定采用基础底板上部整体计算抗滑稳定。

(1)荷载组合。泵房稳定计算工况基本组合分别考虑完建期和设计水位2种工况;特殊组合分别考虑最高水位和检修工况2种工况[4],荷载组合详见表5。

表5 荷载组合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泵房基底抗滑稳定应力计算工况如下:

基本组合:正常运行时,检修闸门始终开启,何家排涝站设计洪水位H设=41.50 m;

特殊组合:检修工况(H上=41.50 m,H下=37.37 m);最高水位工况(Hmax=43.10);

(2)计算结果。根据地质资料,何家排涝站泵房(闸室)基础主要坐落于圆砾层上,上部采用碎石基础换填,地质条件较好,允许承载力240 kPa,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进行清基处理。混凝土与圆砾层之间基底摩擦系数f为0.5。何家排涝站泵房(闸室)稳定计算成果见表6。

表6 泵房(闸室)基础稳定应力计算成果表

计算结果表明,何家排涝站的泵房(闸室)抗滑、抗浮稳定和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5 结 语

本文结合何家排涝闸站工程,对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经济、技术方面进行泵站机组选型,确定泵站选择2台700ZLB-125型立式轴流泵;并经过计算,确定排涝站采用湿室型墩墙结构,结合进水闸、压力穿堤箱涵、防洪闸以及排涝站下游另建自排涵闸的工程总体布局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

猜你喜欢

箱涵泵房过流
隧洞明满流边界下滇中引水工程闸门过流特性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基于非线性FAHP的箱涵下穿铁路顶进施工风险评价
主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和间隙过流保护配合分析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关键路径法在AP1000泵房通水进度管理中的运用
大跨度地下泵房结构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