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儿童孝道教育探索
——以“金海棠”品格培养为例

2022-08-10左晓霞钟昌利

中国德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海棠家长课程

■ 左晓霞 钟昌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可塑性较强,因此,在这个阶段接收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当下社会现状出发,还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引导学生善待、理解、感恩亲人与长辈,履行子女职责与义务,孝道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为充分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地域特色与学校学办学理念相结合,重新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孝道教育内涵,以“以孝养心,以德养人”为主题,研发“金海棠”校本德育课程。“金海棠”课程以家长和学生为主体,以回归现实生活为基本理念,以校内班会课及校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教室、家庭、社区、互联网等多元空间为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对学生的孝道教育。

一、依托生命教育课堂,开展孝道教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子女的身体和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珍惜身体、珍爱生命,使父母免于对自己的担心,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学校大力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珍爱自己,首要的就是要确保自身安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防水、防火、防电、防震、防暴等各种安全知识,使自己远离风险;其次,教授学生基本的应急处理方式,正确应对风险;此外,在遇到非常情况时,教导学生及时告知父母或老师,尽量规避风险。学校积极地帮助学生用知识筑起安全堡垒,尽全力守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这既是为人师表的职责所在,也是学校对家长最深切的承诺。

二、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实施孝道教育

一个孝顺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生活能自理的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根据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学会编撰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依据不同年段特点,创造性地研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将孝德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以劳启能、以劳树德,用双手将美德可视化。在课程实施上,学校采取“课堂渗透,课外强化,家校联动”的策略,通过创设“40+”教学模式,即课内40分钟教学,配合家庭教育,将劳动技能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学校,由劳动课教师负责授课,要求学生们学会整理书桌、书包,打扫教室卫生,规范用餐、整理餐具,等等;在家,由家长进行协助、辅导及验收,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独立自主能力,尝试自己刷牙、洗脸,整理房间、收纳物品,学会根据天气、场合合理穿戴,等等。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主张以技能提升生活能力,以劳动减少父母负担,实践对父母的孝。

三、借助国家统编教材,突出孝道教育

教材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资源,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收录了108例有关孝道文化的内容,学校合理利用教材资源,以生动的课程讲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孝道内涵。如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便是,吃饭时要遵守礼节,明白尊老爱幼的道理。教材中展示了以“我在餐桌上”为主题的图画,呈现了小朋友负责摆碗筷,妈妈为爷爷挪椅子等场景,将礼貌、尊老等内容转化为画面,教师通过对一家三代人行为的解读,将孝道教育分散在一个个孝亲敬长的案例中,深刻地唤醒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通过共情学会行孝,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活学活用。

学校还将孝道教育与法律知识教学相结合,在育德的同时育法,实践“德法交融”。《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通过故事讲规则,引导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如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深刻感知家人对自己的爱与关怀,及自己要懂得感恩、回报家人的爱,由此使学生从对家庭关系单一的情感认知,升华至对家庭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法律认知。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系列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如邀请法官进校园进行法律知识宣讲,与检察院合作举办小法官体验活动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发展孝道教育

我国传统节日大多与孝道息息相关,如春节,提倡家庭团聚,家人相互陪伴;清明节,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重阳节,旨在弘扬敬老文化,倡导关爱老人。学校通过对传统节日中孝道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使学生在了解到不同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之外,也充分了解孝之表达的多元化。如春节,无论家人身处何处,都会赶在除夕时团聚在一起,体现了蕴藏在节日中的牵挂、责任和爱;清明节,不仅要祭祀已故的亲人,也应饮水思源,纪念为了今天的太平盛世而捐躯的先烈,弘扬中华大孝;重阳节,学校则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暖心的慰问,做清洁、演节目、送祝福,孝而不狭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深深地印刻在学生们的心间。

五、实践家校协同育人,完善孝道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对祖辈的孝道行为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孩子通过观察、学习与模仿,自然而地领悟孝道观念,开展孝道行为。因此,孝道的培养,家庭是最合适的场所,家长则是最好的老师。

为使家庭和学校同步,一方面,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发现儿童成长规律,了解自身教育责任,与学生一起去实践、推广生活中的孝。如引导学生尝试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监督父亲坚持进行锻炼,并录成小视频,与家人、同学分享。此外,学校还倡导家长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扮演陪伴者的角色,家长也将同时实现自我成长,即敬长尊长的精神成长,这种成长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学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结合“你好,假期”课程项目,利用寒暑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策划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如帮助社区内的老人学习使用电脑,用手机查看健康码,充话费等。通过这样一种生动的形式,学校将孝道教育与假期生活相结合,使孝道文化通过实践获得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孝道教育及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

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弘扬孝道精神

弘扬生活中的孝道精神,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使教育成效事半功倍。学校充分发挥“我身边的好老师”活动的教育作用,邀请获奖代表春春老师为学生们讲述她的孝道故事。春春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工作之余她常常陪伴在母亲身边,带着母亲旅行,在母亲身体欠安时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们通过春春老师的讲述,获得了真切的感动和对孝道更加真实、深刻的认识,对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孝道、弘扬孝道精神起到了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最美孝德好少年”评选活动,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学生行孝的一言一行,通过网络展播,用身边的榜样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弘扬、实践孝道。

七、开展孝道课程评价,激励孝心孝行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孝道实践成果,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学生,学校建立了系统的孝道教育评价体系,如自制教育读本《孝德伴我成长,做最美孝德好少年》,为学生提供行为范本;“日行一善”活动,以云端视频的形式,记录榜样学生的言行。孝道教育评价体系的所有评选内容均采用积分制,累计得分更高的学生将获得参加学校最高荣誉“金海棠”甄选的资格。

“金海棠”甄选是学校的特色活动,主张将孝道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将传统的孝文化从家庭伦理升华至社会伦理,使孝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对接未来。自2017年以来,已有352名学生成功获得“金海棠”殊荣。同时,学校依托互联网力量,将“金海棠”少年的事迹进行宣传,学生们行孝、尽孝的行为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赞扬。

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孝道文化、实施孝道教育,落实以孝育德的教育理念,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也使学校教育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践行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猜你喜欢

海棠家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我喜欢的季节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