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境”:“双减”背景下学校育人模式新探索

2022-08-10邓承敏胡燕尔

中国德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研学智库家校

■ 邓承敏 胡燕尔

“双减”政策出台后,为素质教育“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家校社育人模式也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革,学校需要在原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础上重构组织架构。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下,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围绕“适性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育人模式创新改革新思路:对参与育人工作的主体人员(学生、家长、社会人员)进行重组,对育人时间谱系(“5+2”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进行重构,对育人环境(校内场地、家庭空间和校外基地)选择进行重定,开发了“人·间·境”育人组织架构(见图1),为“双减”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保障,构建了合作共育的教育新格局。

一、“人·间·境”育人模式的基本举措

学校努力探索“人员重组、时间重设、环境重构”的“人·间·境”育人模式,以期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共育氛围,为真正落实“双减”赋能。

(一)人员重组,建立家长智库,变幕后为台前

学校在“双减”后积极探索,设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导小组,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真正成为一家人。

学校对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进行完善和升级:除了校级家委会、家长学校以外还新增“家长智库”,参与学校课程改革、活动设计、生涯规划等工作并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帮助。首先由各班级家委会组建“班级智库群”,邀请可以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家长进群。班级家委会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特长专业、参与时间等进行分组分类,并选取一部分家长上报“年级智库群”。最后通过年级家委会筛选一些固定职业的家长进入“学校智库群”,由德育处协调开展参与学校层面的育人工作。

为了让高质量的家校社共育挖掘出更多的潜力和空间,学校探索扩大家校共育志愿服务,让课后服务扩容提质。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家长、退休干部及社会人士在学习、培训后成立家长志愿者服务团队,参与学校课程融合开发。学校还邀请“家长智库”中的成员进校,举办专业性强的社团活动,强化课后服务师资力量。

(二)时间重设,设置亲子项目,变偶然为常态

学校统整学生“双减”之后的时间,进行家校社协同共育,让家庭陪伴由“难得”走向持续性的“流行”。

课后“5+2”时间,由学校“家长智库”成员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一周一次,计划在学期末通过综合打分评选出“星级智库爸妈”并颁发证书。放学回家至晚间,学校要求家长陪同学生开展线上每日“两打卡”活动:阅读打卡和运动打卡,打卡积分与“家长学校”平台相关联。“双休日”学生回家后的任务就是根据德育体系中的劳动清单练习做家务。考虑到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周末不能保证陪伴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将双休家长、单休家长以及自由职业的家长从“家长智库”里选出来参与组织带队活动,确保每个年级有人带队组织,有人策划活动,有人管理安全及后勤工作。

(三)环境重构,拓展文化场馆,变校内为校外

“双减”之后,时间、人员随之相应调整,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学校在校园内重新开辟了三处场馆:“银杏农场”、“打卡食堂”和“红领巾超市”。学生在午休的空闲时间进入学校食堂开展“舌尖上的家乡”项目探究,邀请食堂阿姨在校指导切菜、洗菜。在课后“5+2”时间走进农场,开展“我是快乐农场主”的项目探究,学校为每个班级提供一块责任田进行包班制种植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及社团课时间进行“红领巾超市”积分兑换活动,该活动积分与平日里亲子打卡活动相结合。同时,学校将校外实践基地开足开齐:将原先的“湖州方志馆”基地进行扩展,新增“赵孟頫纪念馆”“湖笔文化馆”“钮氏状元厅”等五大文化场馆,并开展“小小讲解员”周日公益服务活动。校外亲子研学也从原本的散点式活动改进为以实践手册引导的系统化研学活动。

二、“人·间·境”育人模式的系统推进

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领导小组以深度参与的方式,研究形成学生、班级、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订制的活动模块,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项目的参与、体验、感悟,建立与真实生活世界的联系,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完善“人·间·境”运作新模式

学校以多层次的体验方式、多学科的整合过程、家校社多方参与的平台建构为基础,推进具有校本性、综合性、操作性和生成性的项目化育人模式:即行前思——认领问题、明确任务,行中研——解决问题、实践体验,行后悟——创意物化、悟化于行,这三个流程递进链接,整体联动。以学校“笑研秋韵”项目为例:

学校为使“五爱”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家校社联动合力推进开发构建了“一个理念”“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项指标”为主题内容的立体研学项目“笑研秋韵”。

学校借助德育品牌“道德寻访团”“银杏公益团队”“亲子研学团队”等开展假日研学、网络研学、亲子研学等活动,学生根据研学地点自主设计研学主题和内容,完成“乐行”研学记录本和活动手册。“笑研秋韵”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联合湖城文化场馆启动“童‘画’湖州”深度研学活动,教师志愿者带领家长和学生一起穿梭在湖城的大街小巷:荒山种植“红豆杉”,进社区清理垃圾死角,福利院慰问老人,慈善嘉年华义卖全额捐赠……团队整合教师、家长、社区、专业人士等多元化社会资源,利用公益实践弘扬社会正能量。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带他们走出校门见识外面的世界,既收获了知识也解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了湖城的魅力。

(二)开发“人·间·境”运作新机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能够得到充分呈现,前提是在同样的精神引领下,让家庭、社区和学校达成文化认同。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围绕“适性教育”理念,不断用精神力量感召、引领家庭和社区开展互动,获得了来自家庭、社区的认同和融入,真正打造了家校社文明新秩序。

学校所处的社区资源丰富,物理空间充盈,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托管“1+X+Y”模式中的“Y”就很好地在这些空间中得到了释放。学校将社区、家庭优势资源引进校园,通过物理空间的融通、共建,真正使学校成为了学习中心、活动中心、运动中心,育人效果得以最大化实现。

学校在家校社共建中把智慧化和虚拟空间建设的经验辐射到社区和家庭,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促成家校社联动,创造出数字化空间育人模式的改革新路径。

(三)创新“人·间·境”运作新路径

多元融合体现适性。学校将项目化活动融入新型学科,充分利用学校育人的广阔平台和社会资源,将民族文化、劳动文化、公益精神等渗透到育人活动的项目设计中。

全面关注遵循适性。学校将核心素养和办学宗旨的“双驱力”渗透进育人活动,关注学生在项目树德、项目增智、项目健体、项目育美、项目促创五大核心目标上的成长,以及在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素养上的提升,让项目化育人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创新评价践行适性。学校创新家校社三方联动的“三级”评价体系,注重在新发现、新理解、新行动的“三级”上展开多元评价。使学生在项目化活动中,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使家长在项目化活动中,对双减下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有新的理解;使社会在项目化育人活动中,不断反哺,在扩充服务内容上有新的行动。最终实现在家校社协同评价中最大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三、“人·间·境”育人模式的实际效果

“ 双 减” 政 策 落 地 以 来, 学 校 的“人·间·境”育人模式在不断地实践中成效初显。

(一)教师提升,德育工作更非凡

一是意识提升。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双减”政策背景下育人模式变革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人·间·境”育人新模式的认识,促使教师以积极的状态开展研究。二是团队提升。学校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进行统筹,德育处具体负责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育人管理和家校融通工作站,使各类活动方案的制定、完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联合家长、社区开展研讨、举办活动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立项课题1次,市级德育案例获奖8次,“双减”案例获奖10余人次。

(二)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更全面

学校联合湖城文化场馆开展的深度亲子研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周末亲子劳动和阅读线上打卡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学生在志愿教师的带领下走访湖州文化场馆,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爱乡之情,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家校联动,育人模式更完善

“家长智库”的成立,解决了师资匮乏的矛盾;丰富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学校“5+2”课后服务场地和资源的局限;“两打卡”活动让家长、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拥有足够多的时间一起阅读、运动、劳动,消除了“周末困惑症”,尽情享受亲子互动时光,促进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校相继开展“周末亲子”活动近百次,惠及学生6000余人次。

(四)多元评价,社会影响更深远

有位家长在采访时说道:“之前,我们也都知道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只是很多时候因为工作忙,这一块就被忽视了。现在学校能充分利用‘双减’的优势,给我们每个家庭提供这样的丰富资源和引导帮扶,还能让我们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了我们那么多和孩子在一起美好时光,实在是太感谢了。”“人·间·境”育人新模式实践以来,浙江日报、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报道逾20次。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协同育人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让我们对后续更进一步推进落实好“双减”政策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猜你喜欢

研学智库家校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