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两源两地” 打造“金寨传承”

2022-08-10安徽省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中华魂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烈士

文/安徽省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巍巍大别山,英雄“将军县”。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简称“两源两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锻造之地、发展之地。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大别山精神的根脉所在。

一、践行初心使命,高站位建设“大别山精神”家园

青山有幸铸丰碑。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金寨县城梅山镇史河西畔,松柏掩映,庄严肃穆。陵园始建于1964年,占地25万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纪念堂、洪学智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园及红军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物,形成了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集塔、馆、堂、墓、碑、广场于一体的大型革命烈士纪念设施。1964年,刘伯承元帅为烈士纪念塔题词“燎原星火”;1982年,邓小平同志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名; 1994年,江泽民同志题写“金寨县烈士纪念馆”馆名。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创建以来,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曾到金寨视察,缅怀革命先烈,要求传承好红色基因。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金寨,来到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红军纪念堂,参观革命博物馆,发表重要讲话,为金寨发展指明了方向。

硕果累累慰先烈。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先后承载了50余项县级以上荣誉。1989年,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被南京军区和驻皖部队、院校列为“青年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红旅办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获批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中组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被火箭军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6月,被中宣部批准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

红军广场寓意深刻。运用数字理念和浮雕图案,展示金寨革命史实和伟大贡献:入口台阶两边松、鹤、祥云浮雕寓意在金寨诞生的红军第11军32师、33师;59级台阶寓意红色土地上诞生59位开国将军;25级台阶寓意金寨境内组建的红25军;红四方图案寓意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28级台阶意指1933年在金寨重建的红28军。

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1965年10月建成,塔高24米意指金寨1924年建立党组织,塔身正面镌刻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嵌汉白玉浮雕,背面黑色大理石镌刻碑文。烈士纪念塔至红军纪念堂间3层台阶,象征着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金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奋斗历程。

红军纪念堂庄严肃穆。安徽省委1990年10月批准兴建,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为红军烈士兴建的英烈纪念堂,展陈着金寨籍和在金寨战斗过的红军烈士英名,以及诞生的12支红军队伍的沿革,供人们瞻仰吊唁。

红军烈士墓园令人景仰。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纪念园、5个红军烈士墓区,松柏掩映,错落有致,安葬着190名红军烈士。

革命博物馆陈展丰富。1983年纪念立夏节起义胜利54周年之际兴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和珍贵历史图片1400多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62件。馆内陈列分序厅、革命史厅、将军厅、烈士厅、洪学智馆、金寨名人厅等部分。

二、尊重历史规律,高标准展示“将军县”卓越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2支主力红军队伍,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十多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高高飘扬”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后金寨籍幸存老红军仅剩700多人,其中59位被授予将军军衔,金寨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一块块浮雕,镌刻着老区金寨的革命历程;一段段文字,记录着革命先辈的铮铮风骨;一座座墓碑,昭示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光芒。

这是一部内涵厚重的史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县境,研读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青年读书会”、“豫皖青年学会”等组织应运而生。1924年,蒋光慈的老师詹谷堂在汤家汇笔架山农校建立金寨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笔架山农校党小组,年底发展为支部。1929年5月6日立夏节,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和商南区委的领导下爆发立夏节起义(亦称商南起义),1930年1月在流波䃥成立红11军33师。1931年10月,红25军在麻埠成立,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会剿”、“围剿”。在这里组建的12支主力红军队伍,先后改编或合编为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进军川陕、鄂豫陕,征战四方。土地革命时期,金寨成为鄂豫皖边区大规模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鄂豫皖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抗日战争时期,金寨成为抗战初期安徽及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政治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金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前指”所在地和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金寨辉煌的历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壮举,诠释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崇高信仰。

这是一座崇尚英雄的殿堂。金寨县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1093名。他们面对黑暗与压迫,热血贲张,奋起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是金寨县人,他以笔为枪创作《少年飘泊者》、《短裤党》,用革命文学引领人民为推翻旧制度而奋斗,许许多多的青年,受其作品影响走上革命道路;金寨第一个党组织创始人詹谷堂,被捕后视死如归,用最后一滴血在狱中书写“共产党万岁”后壮烈牺牲;余品英,一个年轻女性,宁死不屈,挺胸站上敌人为她烧红的铁犁头;刘仁辅,全家投身革命,6人献出生命,敌人将他钉在城门上“示众”,仍高呼“革命胜利万岁”;还有周维炯、袁汉铭、皮定均……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传奇的人生,戎马倥偬碧血丹心,出生入死为人民,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是一处红色基因的宝库。县革命博物馆珍藏的一件件文物,陈展的一张张图片,充满了红色记忆。从穿石庙、大王庙、朱氏祠、接善寺、流波䃥、燕子河、金刚台、下楼房等革命遗址,到治淮重点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到处留下家国情怀的感人故事。馆藏文物金寨红军公田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军爱民、民拥军”历史见证,被誉为我党我军双拥工作的“奠基石”。在参加长征的4支红军队伍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长征先锋”红25军诞生在金寨,金寨是长征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25军长征北上后,金寨又成为新建的红28军的重要根据地。在三年坚守期间,红军和游击队打败了国民党18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使革命红旗一直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为了穷人的翻身而舍弃自己的安逸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捐献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割舍自己的挚爱亲人,为了民族的复兴而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展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崇高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红色基因,为红色基因谱系增辉添色。

三、牢记谆谆教诲,高质量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

2016年4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缓步走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肃立。敬献花篮仪式在雨中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缓缓走上前去,悉心整理花篮缎带,红色缎带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面向革命烈士纪念塔,习近平总书记深深三鞠躬,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瞻仰。吊唁大厅里,陈列着老红军照片、红军烈士英名录、红军雕塑以及在金寨组建和战斗过的12支成建制红军队伍序列表,展示了红军风采和丰功伟绩。凝望一幅幅黑白的照片,念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不少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听着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的介绍,看着展柜的展品,深情地回忆了《少年飘泊者》一书对他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深刻影响。《少年飘泊者》是蒋光慈早期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是中国“革命小说”的发轫之作。《习仲勋传》也记载,他当时认识到社会这么黑暗,旧的剥削制度要推翻,主要就是受《少年飘泊者》一书的影响。

立夏节起义革命者使用的粗糙枪支、从金寨县开始传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曲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的斗争形势图……面对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并询问有关细节,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博物馆讲解员讲述了金刚台妇女排的战斗史实。1934年红25军长征之后,大别山区金刚台活跃着一支30多人的红军妇女排,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张敏是妇女排的一名女战士,身边带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有一天,敌人又开始搜山了,为了不暴露妇女排藏身地点,张敏把干瘪的乳头塞进孩子的嘴里,紧紧捂在胸前。终于等到敌人走远了,战友安全了,但孩子面色发紫早已没有了呼吸。得知即使在最艰苦的战斗岁月里,革命红旗都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受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革命老区金寨县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5年底仍有贫困人口8.34万人。老区人民生活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深山区的花石乡大湾村民组,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民陈泽平家,一边念着表格上的项目,一边向陈泽平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来到村民汪能保家,习近平总书记拿过他家的扶贫手册,从第一页开始翻阅,了解致贫原因、扶贫措施、脱贫进展等。在村民陈泽申家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乡亲们座谈时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和谆谆教诲,既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政治责任。

(一)运用数字技术,高质量完成全国红色基因库试点

2020年6月,中宣部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大别山区唯一入选的烈士纪念设施试点单位。县委、县政府把红色基因库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高质量完成了试点任务,先后在十七届深圳文博会、南京文化科技展览会、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出,同时登录伏羲云APP、学习宝典融媒体系统,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宣传报道。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利用三维立体技术,采集革命文物84件、建筑物7500平方米、纪念设施2000平方米。建立馆藏文物数字展览系统,360度无死角观赏文物,并通过关联和标注了解文物信息。建立纪念设施虚拟漫游系统,可以足不出户游览纪念设施,开展网上教学。对烈士纪念塔进行数据化处理,将金寨烈士姓名镶嵌其中,烈士塔的线条、题字、浮雕就成了烈士英名的组合,象征着英烈铸就的精神丰碑。

二是拍摄红色视频。深度挖掘和精心提炼全县红色资源,撰写红色故事脚本,经过党史专家反复论证,拍摄了烈士陵园专题片和10个4K红色故事视频。这些视频,既是红色基因的精髓,也是大别山精神的典范,历史人物有蒋光慈、詹谷堂、徐海东、洪学智,红军队伍有红1军、红25军、红28军,历史事件有皮旅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红色故事视频已在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推广。

三是开发红色课程。制作了“将星璀璨”、“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组建红军主力”、“大别山精神”五节红色课程,走进校园开展教育教学试点,并拉开全国红色基因库试点成果转化应用的序幕。

四是印制红色绘本。以红色资源为题材,编写一套10本有声红色绘本,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立夏节起义、金刚台妇女排、中原突围以及邓小平、徐海东、洪学智战斗在金寨等红色故事。还可以通过扫描红色绘本背面二维码,链接到互动体验,看到红色故事视频以及数据采集文物。

五是体验“红旅征程”。运用AR互动和体感穿衣镜系统,试穿系统里保存的革命战争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服装,让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感受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峥嵘岁月,尊崇军人职业,增强爱国拥军情怀。

(二)聚焦“五新目标”,争当“红色基因传承示范”

2021年,为全面推动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奋力争当“七个示范”的意见》,把“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摆在首位,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一是塑造红色城镇新形象。实施红色印记和红色氛围提升工程,在城市入口、城市广场、旅游景点等重要节点建设红色雕塑小品,在城区主干道及特色商业街、公园绿地、名人故居树立红色标识,在路灯电杆、公交站台宣传红色文化,在村头小巷、机关单位公共场所点缀红色元素,全面造浓红色文化氛围。实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打造梅山“两源两地”红色景区和斑竹园、汤家汇、燕子河三个红色小镇,规划建设麻埠、流波、金家寨“三条苏维埃红街”,形成“一区三镇三街”红色印记集中展示区。

二是构筑红色教育新高地。加快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基因库试点成果应用,建成红色基因库数字展厅,打造红色智慧平台,推动红色基因在网络上传播互动。深化红色基因“七进”活动,突出抓好青少年红色教育,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编写与之相适应的红色教材,在中小学开展“一周一堂红色课”活动。加强金寨干部学院建设,打造红色精品课程和精品教学线路,做强做精红色主题培训,提升红色教育教学水平,着力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三是推动红色研究新突破。积极申报承办“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理论研讨峰会(论坛),围绕大别山精神、红色历史、大别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每两年举办一届理论研讨峰会(论坛)。加强金寨红色历史系统性研究,编制研究规划,拓展研究领域,编写出版系列红色书籍。大力创作红色文化作品、文艺产品,拍摄红色微电影、创作红色主题歌曲、打造红色实景剧,“十四五”期间力争3部以上作品获市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

四是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力争重要革命旧址恢复保护达到90%以上。“十四五”期间,新增国保单位和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不少于5处、省保单位和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不少于10处。深入推进“红绿”融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红色旅游收入年增长20%以上。

五是引领红色老区新风尚。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县树立崇尚红色、传承红色的新风正气。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演出、红色历史文化巡展、红色电影展映等活动,推进红色文化进乡村。开展群众性红色主题活动,利用老年大学等社会资源优势,组织社会组织、文艺协会、广大群众等广泛开展传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开展国家级、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推进“飞地拥军”活动,弘扬老区军爱民、民拥军新风尚。

红色基因传承永远在路上。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人员近300万人次,成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红色高地、旅游胜地、示范基地。金寨县委、县政府和68万老区人民将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的谆谆教诲,将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烈士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金寨红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幸福金寨
基于扶贫开发的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