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积山现代林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策略

2022-08-09李依静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9期
关键词:麦积山产教基地

张 超,米 莹,李依静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0 引言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先行,充分发挥行业聚合和企业主体作用,紧密围绕产教融合机制和模式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1]。

1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始建于2017年,由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甘肃省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甘肃省小陇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历时3年时间,经过2期建设而成,总投资约1 360万元,是目前甘肃省唯一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协同创新于一体的现代林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由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为服务林业技术专业群建设而成。除满足正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科研与生产任务,充分体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创齐头并进”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47 km2,以智慧林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重点,注重科技创新,每年试验林业信息化产品2~3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明确、技术先进,按照“学生实践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生产示范的窗口”的建设目标,建成的濒危植物资源人工培育教学实训区、森林抚育教学实训区、森林资源监测教学实训区、森林生态教学实训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教学实训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教学实训区、森林营造教学实训区、森林防火教学实训区等8大功能区为林业生态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各自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各项流程,并掌握基操作方法(见表1)。真正做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实习实训效果,每年承担约3 000余人次的实践教学任务。

2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的麦积山林业实训基地是林业类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林业生态科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引入、转化和应用前沿科学技术的试验场。在前期建成八大教学实训区,完成基础网络、软硬件设施搭建及基础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S”集成、无人机监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林业资源优势,丰富实训基地功能,为国内外林业现代化培养既懂林业又懂技术的新型林业人才,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表1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功能区

一方面,林业生态类专业实训条件的改善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不仅为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创造了条件,也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促使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院对外服务能力的提升。

然而,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形成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技能大赛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创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未能全面发挥出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主要原因是4个方面的不协调。

2.1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协调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尤其是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与职教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而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性[2]。因此,无论实训基地是建在学校还是建在企业,在既无法律规定、又无政策支持和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不愿深入参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2]。

2.2 生产进度与教学时间需求不协调

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商业项目达成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的项目生产具有阶段性和时间的随机性,虽然企业需要学生参与生产,但是从时间上与教学安排不协调。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项目合同期内高效地完成项目生产任务,而学校以培养教师和学生学习为目的参与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目标不相符,这也会导致企业允许学生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后劲不足。

2.3 资金投入与实训基地建设运行需求不协调

虽然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但相比较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要小很多。调查发现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本科占80%以上,而高等职业教育不足20%[2]。所以,学校建设经费的不足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产教的实质融合。

2.4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对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不协调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相当比例的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没有企业的一线生产管理经历,无法较好地把握林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无法掌握林业行业发展动态及实际生产的先进技术。所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能对“产”及时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

3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运行策略

3.1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进一步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院校专业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科研、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实训共享平台,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赢目标。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1 完善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的资源布局

健全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同步发展联动机制。在学校和企业重大战略项目规划中,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将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的制度建设和有效措施,促使学校和企业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共建共享。

3.1.2 推进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

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抓手,实现林业生态类专业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产教融合的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在林业生态类专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推动企业参与技术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和评价标准制订。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院与企业面向林业生态产业的技术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1.3 降低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成本

建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保持常态化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评价不明确等重点问题。探索搭建校企合作或产教融合服务管理平台,促使学校和企业各种需求精准对接。组织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各类产教融合对接活动,尝试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技能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服务。建立产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能手担任学生导师授课,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3.1.4 创新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项目平台载体建设

按照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资源方面的优势,拓展产教融合的项目载体,包括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协同创新、新技术应用示范、创业项目孵化、行业技能大赛、社会公益服务等,促使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为支撑、林业产业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多方位产教融合机制的形成。

3.2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产教融合运行制度

3.2.1 建立产教一体的麦积山现代林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林业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搭建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生产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标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等。同时,充分利用甘肃省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遴选区域影响力大、技术先进、人才供需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建立紧密的产教融合关系,不断完善麦积山现代林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运行制度。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使每位学生的教学实习、岗前培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能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并为适应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2]。

3.2.2 构建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甘肃省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背景下,深入林业行业企业调研,及时掌握林业行业和企业的最新技术动态,较好地把握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数字化改造升级对林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打造具有典型林业行业背景的林业职业教育特色。同时,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1)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项目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目标联系起来,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岗位针对性。(3)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性和针对性,制订工学结合的符合高职学情的特色化课程标准[2]。

3.2.3 打造产教并举的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校企师资团队

麦积山现代林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所以必须打造一个“校内专任教师精技能、校外兼职教师懂教育”的产教并举的教师团队。每个林业生态类专业培养1~2名德技双馨、具有突出技术特长的专业带头人,落实“双师素质工程”和“硕士学历工程”,完善团队成员素质、知识、能力评价标准,加强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沟通交流,使团队成员既能解决教学问题,又能解决生产问题,取长补短,形成师资合力,提高林业技术专业群整体师资的业务能力水平[2]。

3.3 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具体策略

校企双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实践条件等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依托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既为师生提供“工学结合”“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又为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提供良好的条件。

(1)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及时调整、完善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设计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提升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进和培养高学历、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前沿技术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

(3)重视林业生产项目建设。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丰富智慧林业技术产业的形式和内容,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吸引智慧林业高新企业在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3S”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试验、生产和应用推广[3-5]。

4 结语

现代化的林业实训基地是林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林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引入、转化和使用前沿科学技术的试验场,更是开展产教融合、形成“精于技,重产出;精于教,重提质;精于合,重多元”创新特色的支撑条件。在麦积山现代林业实训基地充分鼓励各方力量深化实训基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实训基地开放共享建设和运营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林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建设集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企业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多元化专业实训基地,有助于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生高质量发展,服务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辐射引领示范建设。

猜你喜欢

麦积山产教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麦积山石窟北方少数民族因素之探析
我的基地我的连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造像服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