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藏羊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

2022-08-09文立波毋艳萍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甘南州甘南驱虫

文立波,毋艳萍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牧区之一,畜牧业是全州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藏羊是甘南州的优势畜种资源,藏羊养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农牧民增收,关乎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截至2020年底,甘南州各类牲畜存栏351.23万头(只),藏系绵羊存栏188.57万只,占总存栏量的53.69%。目前,甘南州草原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显著改善,养殖方式传统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疫病科学防控手段严重不足,呈现“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1-3]。传统藏羊饲养依靠天然放牧,牲畜暖棚、圈养补饲设施严重不足,对藏羊疫病的防控一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技术手段与措施,致使藏羊疫病发病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危害大,导致畜牧业产值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1 藏羊疫病发生情况

2010—2021年,对甘南州7县1市8个规模养殖场和118个散养户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甘南藏羊发生和流行的疫病共有9种:绵羊痘和山羊痘、羊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棘球蚴病、绵羊地方性流产、肝片吸虫病、绵羊疥癣、放线菌病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甘南藏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和24.57%,散养户发病占93.65%。绵羊地方性流产、羊肠毒血症和绵羊疥癣的发病率居前3位,分别为25.01%、21.05%和3.15%,因此要对上述3种疫病予以重点防控。按照《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分类,一类动物疫病1种,为绵羊痘和山羊痘;二类动物疫病2种,为魏氏梭菌病和棘球蚴病;三类动物疫病5种,为羊肠毒血症、绵羊地方性流产、肝片吸虫病、绵羊疥癣和放线菌病;其他动物疫病1种,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的9种动物疫病中人畜共患病2种,为棘球蚴病和肝片吸虫病。甘南藏羊疫病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 甘南藏羊疫病发生情况 单位:例

2 综合防控技术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查明了甘南州藏羊的疫病种类、区域分布状况、感染程度及流行特点,总结了多年防控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切合甘南州实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全州藏羊疫病科学防控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甘南州藏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和24.57%,其中散养户发病占93.65%。鉴于甘南藏羊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单一的针对某种疫病的防控措施并不能满足目前甘南州藏羊疫病防控需要,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取得显著效果。针对甘南藏羊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结合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实际,研究制定并推广应用了藏羊疫病免疫、驱虫与消毒、检疫、净化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免疫

根据对甘南藏羊发展危害严重的绵羊地方性流产、羊肠毒血症、绵羊痘和山羊痘等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甘南藏羊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工作。将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等纳入强制免疫病种,对羊肠毒血症、羊衣原体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发生和流行病种进行接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根据抗体水平的变化和疫病流行的种类、特点,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做到免疫工作有的放矢。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少疫苗剂量,不得改变规定的免疫接种部位[4-6]。藏羊推荐免疫程序见表2。

表2 藏羊免疫程序

2.2 驱虫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甘南藏羊寄生虫病主要有羊棘球蚴病(包虫病)、肝片吸虫病、绵羊疥癣。病羊轻则表现消廋、生长发育迟缓,重则生产性能下降。对寄生虫病采取定期监测、合理药物驱治、加强饲养管理和效果评价的程序化驱治方案。定期主动监测能够避免驱虫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强化饲养管理和效果评价能够确保驱虫效果[7-9]。

2.2.1定期主动监测 每年春秋两季在历史疫源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寄生虫病实验室检测,查清州内各县藏羊寄生虫病的感染种类和危害程度,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精准确定驱虫药物种类和驱虫时间。

2.2.2适时药物驱虫治疗 成年羊每年驱虫2次,即春季幼虫驱虫和秋季成虫驱虫。对于虫害严重的羊群,6—7月再驱虫1次。在包虫病高发地区采取“月月驱虫,犬犬投药”的高频度无污染性驱虫,采取拴养家犬、扑杀野犬的方式控制传染源。为防止虫卵污染羊群生长环境,驱虫后5 d内的犬粪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严禁未经检疫犬只无序异地转运,防止染疫犬跨县域传播包虫病。对患有包虫病动物的脏器,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高温、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避免让犬、狼等终末宿主采食。

母羊在配种前25 d和32 d分别进行1次驱虫,孕羊严禁驱虫,产羔后20 d才能进行驱虫。

羔羊分别在50日龄和90日龄驱虫1次,之后每隔3个月驱虫1次。

种公羊选择每年春秋季各驱虫1次,为加强驱虫效果宜在春秋两季驱虫10 d后再进行1次补充驱虫。

为有效杀灭体外寄生虫,剪毛后10 d左右要对羊群药浴1次。

对新购进的羊进行预防性驱虫。

2.2.3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冬春季节防寒保暖;合理搭配日粮,对怀孕母羊适当增喂精料,提高营养水平;公母羊分开饲养;合理选择药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等[10-14]。

2.2.4评估驱虫效果 大面积驱虫后要采集粪便等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驱虫效果评估,以便准确掌握驱虫效果,一旦发现驱虫效果不理想要及时补充驱虫。

2.3 消毒

针对甘南藏羊的饲养管理条件和疫病发生流行特点,制定了适合当地的消毒管理制度并贯穿到整个养殖环节,定期对生产用具、羊舍、粪便、污水等进行消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消毒方法。如阳光暴晒常用工具,利用高温灭菌;高温煮沸剪毛的剪刀等工具进行物理消毒;定期对羊只进行药浴、用消毒液喷洒羊舍,消除和杀灭病原菌的化学消毒方法;利用生物菌的热消毒作用对羊粪尿等废弃物进行氧化发酵处理的生物消毒方法。无论羊场采用何种消毒方法,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尤其是消毒剂要定期轮换并适当配伍,既要保证消毒效果,又要避免过度消毒,以免羊群产生耐药性。

2.4 检疫

一是健全检疫制度,规范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检疫规程,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产地检疫责任人,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系列规范的产地检疫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二是严格检疫程序,实施源头控制,保证屠宰检疫率在98%以上。

2.5 净化

实施动物疫病净化消灭,能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病原和死淘羊只,降低资源消耗和兽药使用量,是动物疫病防控的终极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是甘南藏羊疫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按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不断完善净化模式,推广免疫预防、检测、隔离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净化防控措施,不断净化畜群,达到预防控制疫病的目的。

3 应用效果

通过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改变了甘南州藏羊场(户)管理模式原始、生产环境混乱、防疫技术落后、疫病频发的状况,规范了甘南藏羊疫病防治工作,环境卫生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促使甘南藏羊养殖及防疫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危害藏羊的羊痘、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病(包虫病)等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21年底,藏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由综合防控技术实施前的4.28%和24.57%,下降到1.68%和9.92%,藏羊流产率由25.01%下降到11.50%,分别下降了2.6个、14.65个和13.51个百分点,不仅有效保障了甘南藏羊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为进一步探索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资料。

猜你喜欢

甘南州甘南驱虫
生猪驱虫正当时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