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下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改善的路径分析

2022-08-09王慧陈晓敏李雪梅赵雅宁韩影刘瑶唐莲莲赵丽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关怀老年人家庭

王慧 陈晓敏 李雪梅 赵雅宁 韩影 刘瑶 唐莲莲 赵丽坤

(1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社会隔离是指社交网络不足,涵盖社会支持(情感、信息和帮助)及与他人联系的缺乏〔1〕。研究指出〔2〕,社会隔离不仅与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等疾病有关,同时长期的隔离状态会造成脑结构异常,进而加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3〕,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发生社会隔离的老年人口数也将逐渐增多,据报道,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发生率为21.4%〔4〕。社会隔离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我国老年人生存质量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5〕。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6〕,家庭为家庭成员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6项能力:问题解决、沟通、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卷入程度、行为控制。良好的家庭功能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为其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本研究旨在基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探讨家庭功能各维度在改善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中的作用,为开展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家庭宣教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便利选取唐山市西山南里等6个社区内1 52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在该社区居住1年以上;③经研究者说明本研究目的后,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重度认知障碍,严重精神疾病;②表达和理解困难,存在严重沟通障碍;③失聪、失明、瘫痪,且在其照护者协助下仍无法完成问卷者。共发放1 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95.4%)。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 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内容。

1.2.2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 采用《社会网络量表(简版)》〔7〕,该量表包含6个条目,以老年人最近1个月有联系或接触的有婚姻或血缘的家庭成员和邻里朋友的数量为指标。该量表总分为30分,总分越高的老年人社会联系越紧密,总分低于12分的存在社会隔离,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家庭关怀度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8〕,问卷由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构成。总分7~10分表示家庭结构稳定,家庭功能良好,不易出现家庭关怀缺失等问题;4~6分表示家庭结构存在短板,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可能存在轻度关怀缺失情况,可被及时纠正;0~3分表示家庭结构极不稳定,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各成员间关怀缺失,为病态家庭。

1.3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由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研究生及护理本科生代为填写。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对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形成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及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老年人社会隔离总均分为(16.16±5.48)分。社会隔离检出率为18.3%。其中,年龄、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社会隔离及家庭关怀度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1。

2.2老年人社会隔离家庭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社会隔离总分为因变量,将社会隔离各维度作为自变量,按照进入的水准(α=0.05),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水平有影响(P<0.05),即以上指标与老年人家庭隔离水平存在相关性。见表2。

2.3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的路径分析 将线性回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指标(适应度=X1、合作度=X2、成长度=X3、情感度=X4),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拟合路径模型,结果显示,情感度在总效应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成长度适应度最低;情感度的直接效应最大。见表3。

表1 不同因素间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家庭因素的评分比较(分,

表2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家庭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表3 影响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各因素的路径系数

3 讨 论

本研究基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分析家庭关怀各维度对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改善的效应大小。本研究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高于吴凡等〔9〕调查的北京市老年人的12.8%。根据罗斯的老年次文化理论〔10〕,处于老年期的老年人,伴随着生理方面的变化,身体较弱,行动困难,反应迟钝,随着身体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与外界的交往减少,所以社会隔离水平较高。年龄、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社会隔离及家庭关怀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关注高龄、无配偶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及家庭关怀水平。

本研究中,情感度的直接效应所占比重最大,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该阶段的家庭处于衰老期,老年人处于人生的终末阶段,更加渴望来自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尤其是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且老年人独居呈现较强的趋势〔11〕,空巢将成为主要的居住形式,预计到2030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90%〔12〕。因此,给予老年人情感关怀对于其安享晚年尤为重要,尤其是空巢老年人。

本研究中,成长度所占的总效应及成长度通过情感度的间接效应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在家庭功能中应更加注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尤其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水平至关重要。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老年人对社会角色改变的不适应,进而出现生活空虚乏味的状态。子女的经常探望和帮助,一方面可以转移注意力,进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状态〔13〕。另一方面,增强同老年人交流的水平,为其提供宣泄情绪的条件,进而改善身体状况〔14〕。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虽然不能明确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改善的时间顺序,但是验证了家庭关怀各维度与老年人社会隔离水平改善的理论顺序及各效应的大小。因此,关注同老年人的交流及情感支持,对改善其社会隔离水平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关怀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家庭“煮”夫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恋练有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