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2-08-09赵鲁华焦春硕纪巧玲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研究生思政

赵鲁华,焦春硕,纪巧玲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在教育强国、新工科、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到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很多专业课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反映出了现阶段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与本科阶段不同,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具有主观驱动性和目的性[1];整个培养环节的设计也不同,专业课较少,除了需要导师在科研指导上有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外,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更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基于学科发展、课程及学生特点等探讨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仍然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研究生课程“交通运输工程”的教学过程中,作者也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策略。文章基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提出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以切实提高研究生育人效果。

一、“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融入点

(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指出,“交通运输工程”是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概论性课程,内容涵盖广泛。教学目标是帮助研究生更好地构建“交通运输工程”的系统知识架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开拓与培养各二级学科研究生的学科视野与前瞻能力,提升整个“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教育发展背景,高校及学科发展特点和课程内容特点,以及研究生学习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完善。如图1所示,为更好地实施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融合,将教学目标分为一级指标点和二级指标点。其中一级指标点包括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课程思政目标及科研素养目标。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是让研究生,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熟悉学科系统知识架构,掌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并培养研究生的大交通协同、融合创新思维。课程思政目标要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研素养目标要培养研究生主动创新性思维习惯,以及主动探索、严谨的科研精神,加强交叉学科学习意识,提升创新、实践、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在学术层面发现冲突与矛盾、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会针对不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提供教学资料。各教学指标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思想政治教育会有效地促进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目标和科研素养目标的达成。

基于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课程思政具体目标,如图2所示。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研究生的品性及情感处理能力,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信念及责任感,培养工程素养、人文素养、法律法规素养,深刻感受“中国工匠精神”“两路精神”“高铁精神”,培养研究生的工程伦理和生态伦理意识。

在针对每届研究生制定具体课程思政目标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其情感、价值观、学科认知、品性、科研能力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的课程思政目标及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图1 研究生课程“交通运输工程”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入点

“交通运输工程”课程面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讲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知识架构。基于课程知识内容特征及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利用相关案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入点,如图3 所示。

1.专业知识与伦理道德、品性教育融合

交通行业对环境、自然产生不良影响,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引导研究生思考生态伦理学问题,探讨设计方案给自然、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并积极改进设计方案,以降低对自然的伤害。通过专业知识中问题的启发,让研究生重视生态伦理、重视品性修养、重视自身对环境所负有的责任。

2.专业知识与系统思维、情感处理能力融合

交通运输系统是复杂大系统,各系统及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进行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组织时都需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以寻求最优方案。基于此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思维习惯,引导其应用到生活、学习中,能从多角度看问题,寻找积极因素,促使自己进步。

3.专业知识与“交通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行业信念融合

在讲述“交通强国”战略、各类运输设施、载运工具的发展等知识点时,让研究生感受交通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行业自豪感和国家自豪感[2],进而更加热爱祖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及专业信念,培养为行业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心。

4.专业知识与工程素养、“中国工匠精神”“两路精神”“高铁精神”的融合

图2 “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思政目标

图3 基于“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点

基于青藏、西藏公路的建设养护案例,让研究生了解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担当精神,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两路精神”;让学生了解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高铁精神”,深刻感受“中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5.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法律法规素养的融合

每种交通运输设施的设计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各种艺术、文史等知识及追求质量、美学的能力素养[3]。例如,珠港澳大桥、青岛跨海大桥的设计,除了具备运输的功能外,还像海上的一件艺术品。挖掘交通设施设计中的美学要素,让研究生设计一件交通设施,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交通运输与法律相关案例,提升研究生的法律法规素养。

6.专业知识与科研素养的融合

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在学习交通新技术、交通新基建等知识时,可挖掘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方法及科研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给研究生。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意识,使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具备潜心捕捉和发展科研课题的探究欲,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能够通过选题、调研、统计处理、总结成果、撰写报告等,培养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团队合作、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问题素养,使其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问题思维习惯,为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二、“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在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开课。在教学开始前,首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情感价值观现状,以及其本科专业学习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并引导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发展计划。根据分析结果,为每个研究生建立一个思政学习档案,记录其思想、情感、知识等方面内容,并进行分类管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对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自主学习评价:在评价中,研究生除了分析知识内容外,还总结自己的感受、看法等内容。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目标及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课堂重点授课:基于知识点及思政案例特点,通过课前引导、课中渗入、课后总结、研究生感受分享等方式融入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研究生,并持续加深研究生的感受。课堂小组任务:指定专题,让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其人文素养、交叉学科学习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课下深入探究任务:根据知识点布置课后探究性问题,让研究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研究生可以选择团队合作,也可以自主探究。探究任务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分析及评价要求,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加深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论文、专利写作指导:研究生基于小组任务、探究任务,激发其创新、科研精神,深入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专利,在此过程中培养其科研素养、问题素养。

三、“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在课程教学及课程思政评价方式不断总结思考的基础上,采用背景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及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四阶段评价模式[4]。

背景评价是在课程开始前对研究生的特性、情感需求、学习特点、专业知识等进行调研分析及评价。目的是建立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通过前期调研分析,针对每个研究生建立其思政档案,作为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依据。

过程性评价是授课过程中,基于研究生的学习表现,作业,课上与课下多方面、多模式的沟通交流,研究生感受分享及自我评价等内容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反馈与修正。

结果评价是在课程结束后,一是在研究报告要求里或考试题中增加评述性内容,以此来考查研究生思想认识;二是让研究生提交自我评价分析,让研究生反思学习方法、效果,思想认识的变化,并思考后续的学习计划等内容。通过自我评价既可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变化,又可使研究生提高后续学习效率。研究生也对教师进行评价,包括人格魅力、对研究生思想的引领等内容阐述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

发展评价是课程结束后对研究生思想、学习、价值观等方面的持续跟进、观察与交流,从而了解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思政育人的效果,反馈到课程教学中,进行持续改进。

在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合理、细微的方式融入,并逐渐引导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品性、责任心、爱国情怀、人文素养、科研素养等,这同时也是提升研究生各项能力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激发研究生的爱国心、责任心等可更好地促使其对知识的探求,做到有“志”、有“识”、有“恒”,在培养行业信念的基础上,积极投入科学研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研究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