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对顽固性肩周炎疗效及患者三角肌肌信号的影响

2022-08-09郭博远

西部中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角肌小针刀顽固性

吴 丹,黄 岩,尤 鑫,李 爽,贾 楠,郭博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043

肩周炎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患病区域包括关节囊、肌腱、肌肉、韧带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常见于40~50岁的女性,是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再加上外邪入侵等原因引起的肩部酸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1],若早期未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形成顽固性肩周炎。针对顽固性肩周炎,临床一般采用药物、中医针刺疗法、体外冲击波、手术、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结合西医外科手术与中医针刺疗法的治疗手段,因其能够深入病变部位,轻松剥离和切割相应病变组织,实现止痛祛病的作用,从而在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2]。个体化作业治疗是一种结合患者个体特性的新型康复训练疗法,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佳、适用范围广,也已逐渐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3]。本研究探讨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三角肌肌信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顽固性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1)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4],病程6~24个月;2)年龄35~55岁,发病部位均为单肩;3)依从性良好;4)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脾、肺、肾、恶性肿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重大疾病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感染性或精神性疾病者;4)痛觉敏感或瘢痕性皮肤患者;5)近3个月接受过任何有关肩周炎治疗者;6)乳腺、心肺、肝胆等疾病所致的肩周放射性疼痛者;7)感染、外伤、骨折、神经病变、脱位等其他疾患所致的肩周疼痛者;8)其他研究医生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采用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治疗。小针刀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选患者自觉疼痛部位、压痛部位、触诊条索状或结节等部位作为小针刀治疗点;先对治疗点周围区域进行局部酒精消毒,再进行碘酒消毒;对进针点采用5 mL 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进针后,用小针刀尖端顺着相应软组织做前后推进动作,或进行横向或扇形的摆动动作,或进行斜向或不定向的划动动作,以断离松解横向粘连,或纵向粘连,或无规律粘连的组织纤维;每5天治疗1次,共治疗6次。个体化作业治疗:沟通了解患者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个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作业治疗方案;作业治疗方案主要以减轻患侧肩关节过度负荷、维持患侧肩关节正常活动为主,嘱咐患者避免用患侧手提举重物、用力切菜、过度活动包括梳头等活动,为患者提供患侧手模拟爬墙、拉滑轮、内收后伸、钟摆样运动等自主练习方案;治疗师应及时沟通了解患者作业治疗感受及病情情况,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作业治疗难易程度及练习时间。训练每日1次,每次30~60 min,共治疗30天。

1.4.2对照组 采用小针刀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5]治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好转:肩部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未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2 疼痛程度 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对肩周区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在纸上画一条0~10 cm刻度的横线,横线0端为0分,表示无痛,10端为10分,表示剧痛。由患者在横线上标记疼痛程度,经同一名研究医生测量并记录疼痛评分。

1.5.3 三角肌肌信号 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尼高力公司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采集三角肌肌电信号,频率设置为1 kHz。由同一名医生操作,并确保同一名患者治疗前后2次采集的位置相同。

1.5.4 肩关节评分 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ing scale,CMS)[7]评估患者患侧肩周区疼痛程度、肌力、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情况。量表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功能状况越好。

1.5.5 肩关节活动度 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检查(range of motion test,ROM-T)[8]。患者取站立位,肩部放松,两臂自然贴于身侧,患侧手肘伸直,以肩峰为中心点,进行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外展运动,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外展5个方向最大活动度。每个方向测量3次,取平均值,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其中,前屈正常活动范围为0~180°,后伸正常活动范围为0~60°,内旋正常活动范围为0~70°,外旋正常活动范围为0~90°,外展正常活动范围为0~180°。

1.5.6 炎症指标 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空腹10 h,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 mL,4℃条件下离心半径10 cm,4000 r/min离心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 细 胞 介 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赛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VAS、CMS评分及三角肌肌信号值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三角肌肌信号值、CM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三角肌肌信号值、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三角肌肌信号值及CM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三角肌肌信号值及CMS评分比较(±s)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tP观察组tP例数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分)6.74±1.21 4.35±1.19a 10.908 0.000 6.83±1.23 2.78±1.17ab 18.480 0.000三角肌肌信号值(mV)2.13±0.51 2.94±0.46a 9.135 0.000 2.10±0.49 3.65±0.53ab 16.634 0.000 CMS评分(分)55.67±12.45 70.93±12.51a 6.697 0.000 55.48±12.53 83.34±12.60ab 12.144 0.000

2.3 ROM-T结果两组治疗后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外展最大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T比较(±s)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T比较(±s) °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tP观察组tP例数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前屈77.14±11.32 128.83±11.55a 24.758 0.000 76.98±11.41 151.24±11.68ab 35.228 0.000后伸25.61±5.40 35.74±5.51a 10.171 0.000 25.43±5.38 46.87±5.62ab 21.346 0.000内旋27.86±5.36 38.91±5.74a 10.899 0.000 27.69±5.52 51.37±5.66ab 23.200 0.000外旋43.92±6.72 58.67±6.84a 11.915 0.000 43.85±6.81 73.67±6.90ab 23.826 0.000外展60.82±14.87 102.33±14.96a 15.244 0.000 60.58±15.01 122.38±14.82ab 22.694 0.000

2.4 炎症指标两组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IL-1β、TNF-α、PGE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β、TNF-α、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ng/m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ng/mL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tP观察组tP例数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10 9.78±2.31 19.68±2.35a 23.271 0.000 9.72±2.24 30.42±2.41ab 48.732 0.000 IL-1β 26.55±7.16 19.04±7.21a 5.725 0.000 26.64±7.12 13.65±7.03ab 10.056 0.000 TNF-α 36.08±5.65 23.88±5.76a 11.712 0.000 36.21±5.62 14.89±5.57ab 20.871 0.000 PGE2 213.74±19.05 178.98±19.11a 9.978 0.000 214.12±19.23 129.43±19.45ab 23.984 0.000

3 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运动功能受限并伴有肩部疼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具有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关节囊纤维化等临床特征,其好发于中老年人,肩关节功能一般难以恢复,病程超过2个月则容易转变成顽固性肩周炎[9]。临床上顽固性肩周炎的致病因素较多,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与肩部外伤、高血脂、高血糖、甲状腺疾病等因素相关,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口服药物、手术、高压氧、物理疗法等[10]。小针刀疗法为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常见手段,其主要通过针刀进行关节粘连与僵硬部位的剥离达到治疗效果,因经济、方便、安全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11]。个体化作业疗法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新型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康复训练的方法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目前逐渐被应用于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12]。

陶根等[13]研究显示,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能够改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VAS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孙莹等[14]研究结果显示,日常作业训练能够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说明小针刀与个体化作业治疗肩周炎均具有明显作用,两者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欧阳胜璋等[15]研究结果提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辅助个体化作业疗法,能够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宋振华等[16]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模式的作业治疗能够影响脑梗塞患者患侧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从而改善偏瘫肢体功能。证明个体化作业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同时还提示其能影响患处肌电信号。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三角肌肌信号值、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外展最大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肩周炎较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三角肌肌信号值、降低肩关节周围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等方面具有优势,原因可能与个体化作业治疗能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影响肌电信号有关,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3-16]。

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其能够对炎症因子的合成与分泌起到抑制作用[17];IL-1β是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多种细胞活动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18];TNF-α为肿瘤坏死因子,能够促进T细胞产生各种炎症因子,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19];PGE2为炎症介质和细胞调节因子,可以增加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敏感度[20]。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IL-1β、TNF-α、PGE2水平较对照组低,说明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肩周炎较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原因可能与个体化作业能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有关。

综上所述,个体化作业联合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肩周炎较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而言,能够降低肩周区疼痛程度,改善三角肌肌信号,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促进炎症恢复,从而提高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三角肌小针刀顽固性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正装身材怎么练
不同位置皮下给予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