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自血疗法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22-08-09胡刚明万彬彬张成国许丽芳孙秋凌

西部中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细胞因子

胡刚明,万彬彬,张成国,许丽芳,何 浩,孙秋凌

1 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湖北 汉川 431600;2 武汉市第一医院

慢性荨麻疹在皮肤病学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学“隐疹”范畴[1]。现代医学指出,慢性荨麻疹是指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每天或间断发作瘙痒性风团,持续时间超过6周,是一种因为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大而呈现的部分局限性水肿反应[2-3]。具有发生率高,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并呈年轻化趋势[4]。目前,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多以抗组织胺药物为主,常能迅速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容易复发[5]。穴位自血疗法是将传统中医学经络针刺、放血理论与现代医学注射方法相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法[6]。研究报道,穴位自血疗法可以激活人体的非特异性反应,调节人体敏感性,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常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瘙痒症、痤疮等[7-10]。本研究使用穴位自血疗法联合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湖北汉川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中医科及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8.2±4.3)岁;病程最短7周,最长2年,平均(35.0±4.5)周;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7.5±4.8)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2年,平均(34.2±7.5)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1],主要症状为瘙痒与反复发作的风团,持续时间6周以上。

1.3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14~60岁,男女不限;3)没有确切原因,瘙痒与风团每周发作2次以上,持续时间不小于6周;4)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抗组织胺药物;5)两个月内未使用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咪唑类以及糖皮质激素;6)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1)14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2)最近1个月服用抗过敏药,最近两个月服用糖皮质激素或相关免疫抑制药者;3)患有心血管、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者;4)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或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者;5)自行停止治疗者;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143;规格:5 mg/片)每次10 mg,每晚1次,连续3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自血疗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条件下用10 mL注射器抽取患者静脉血6 mL,摇匀后迅速分别于双侧血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注射l mL。2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分别向血海、曲池、足三里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穴1 mL。2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0天。

1.6 观察指标

1.6.1 荨麻疹活动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和风团数,然后采取100 mm视觉模拟标尺法[12](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评分标准:0分为无瘙痒,风团直径0~25 mm;1分为轻度瘙痒,风团直径26~50 mm,无烦躁;2分为中度瘙痒,风团直径5l~75 mm,可忍受;3分为严重瘙痒,风团直径76~100 mm,不能耐受。使用4级评分法[13](level four score,LFS)对风团情况进行判定,0分表示无风团;1分表示每天风团数≤20个;2分表示每天风团数≥20~50个;3分表示每天风团数>50个。UAS=VAS+LFS。

1.6.2 Th1与Th2细胞因子测定 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本2 mL。离心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含量。采用武汉巴菲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由本院检验科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6.3 临床疗效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4]。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进步: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疗效指数≤29%。疗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4 复发率 治疗后每2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共随访6个月。

复发率(%)=康复后复发例数/治愈病例总数×100%

1.6.5 不良反应 随访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正态检验和正态方差的均一性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耐受原因及交通等因素,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

2.1 UAS、VAS和LF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UAS,VAS和LF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VAS及LF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VAS及LFS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57 5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 2.28±0.42 1.06±0.23*#2.35±0.40 1.55±0.27*LFS 2.16±0.22 1.33±0.29*#2.24±0.19 1.52±0.26*UAS 4.58±1.35 2.51±0.31*#4.82±1.53 3.46±0.25*

2.2 IL-2、IFN-γ、IL-4及IL-9含量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和IL-9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FN-γ、IL-4及IL-9含量比较(±s) 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FN-γ、IL-4及IL-9含量比较(±s) ng/mL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57 5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FN-γ 21.23±3.80 13.75±4.01*#22.93±3.52 16.16±3.87*IL-2 22.58±4.56 14.70±3.49*#22.91±4.41 18.03±4.32*IL-4 5.53±1.68 15.13±2.36*#7.13±2.12 12.27±2.48*IL-9 7.34±1.82 13.94±2.57*#7.08±1.12 10.84±1.35*

2.3 临床疗效治愈、显效、进步、无效及总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22例、18例、11例、7例及68.96%,治疗组分别为30例、17例、7例、3例及82.46%,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复发率随访6个月,痊愈、复发及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22例、6例及27.3%;治疗组分别为30例、3例及10.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

2.5 不良反应治疗组轻度恶心6例,轻度嗜睡5例,轻度瘀斑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对照组轻度恶心7例,轻度嗜睡6例,轻度瘀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反复发作和严重瘙痒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由于多数情况下未发现过敏原,因此对症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第二代非镇静抗组织胺药(如西替利嗪)是治疗的首选[15]。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效果差。穴位自血疗法可以刺激人体非特异性反应,降低人体敏感性并调节内部环境[16]。自血疗法可刺激抗原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发挥免疫脱敏反应[17],可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延缓变态反应,促进体内微循环,减少溶酶体释放与白细胞迁移,进而抵抗外界变态反应元的干扰,从而帮助机体皮肤组织快速愈合,达到治疗目的。血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抗体、激素和酶。特定穴位注射后穴位的吸收和经络的运行不仅可以刺激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微循环,滋养皮肤,达到治疗目的[18-20]。

本研究穴位自血疗法选择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刺激该穴位可调节后天气血,扶助人体正气;刺激血海、曲池等穴位具有清热疏风,活血止痒功效。毛细血管壁是一种类似脂质的多孔脂质膜,使用自血穴位注射血浆能够很快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人体血液中被充分吸收,有效利用。临床报道穴位自血注射可以增加IgA、IgM和IgG,降低IgE,并改善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21]。有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的产生与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证实,Thl细胞分泌IL-2、IL-12、TNF-α、IFN-γ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的介导。IL-4、IL-5、IL-6、IL-9等由Th2细胞分泌,主要参与体液免疫[22]。通过对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平衡调节,从而影响和控制疾病进程。因此,积极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成为预防、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研究方向。

Thl和Th2细胞是相互限制和调节的,他们的失衡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密切相关。Thl细胞和Th2细胞功能的平衡以及生长和衰退是免疫调节的核心环节。Thl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例如具有Th2细胞功能亢进和Thl细胞功能下降的特应性皮炎[23-24]。本研究表明,穴位自血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抑制Thl型细胞因子的过度活跃,改善提升Th2型细胞因子功能,从而纠正患者Thl/Th2免疫偏离。推测通过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可实现穴位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采用穴位自血疗法可能通过调节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于细胞因子,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采用穴位自血注射,刺激时间长,能够增强与延续疗效,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细胞因子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