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冬闲田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探讨

2022-08-05袁学华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油菜江西省生产

袁学华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江西省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冬暖夏热,气候条件促进了江西省冬季农业生产与开发。作为我国南方水稻传统种植区,江西省具有人口密集、田块破碎、人均地少,粮食生产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矛盾突出的特点[1]。近年来该区域的“双改单”熟制变化、耕地占用和撂荒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水稻熟制波动变化明显[2-3]。同时,该区域水稻生产仍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稻区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低、稻渔无序发展、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低、土壤污染严重、养地重视不足、经济效益偏低、灾害加重等[4-6]。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阻碍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稻田冬季不同复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既会影响水稻的生产发展,也会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土壤生产潜力。江西省稻田复种指数下降,大量冬闲田闲置,养地不足,农业生产结构上的“双改单”,“粮改经”或“粮改饲”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土壤生产潜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威胁[7-9]。近年来,由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举措全面实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由抓重点工作到五大振兴全面推进,“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江西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省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冬季农业种植品种不断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农业产量产值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取得良好成绩,发展冬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道路。

1 江西省冬季闲置良田发展状况

1.1 农业开发面积稳定

近几年,江西省冬种工作力度大、措施实,冬季农业开发面积逐步趋于稳定。据统计,近五年来,江西省冬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50万公顷左右。以冬种油菜为例,2010—2019年这十年来,江西省冬种油菜由2010年的54.70万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55.19万公顷(图1),增长了0.90%。虽然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降低,但基本趋于稳定。总产量由2010年的63.84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8.87万吨(图2),增长了7.88%,其中2015年油菜总产量达到近十年的最大值,为73.94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15.82%。油菜单产由1167 kg/hm2提高到1428 kg/hm2,提高了22.37%。

图1 江西省油菜播种面积(2010—2019年) 图2 江西省油菜总产量(2010—2019年)

此外,江西省天然无污染的绿肥种植历史悠久,其中,紫云英(红花草)种植面积占全省绿肥种植面积的90%。1960-1980年,年度种植面积最高达155.3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4%。直到2008年,江西省绿肥种植面积才恢复到53.33万公顷。虽然油菜、牧草、蚕豌豆等冬季作物的种植挤占了部分绿肥用地,但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50万公顷。由江西统计年鉴(2011—2020年)可知,油菜等冬季作物也实现了单产稳中有增的成绩。

1.2 品种多样化且优质化

21世纪以前,江西冬种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产品质量差,效益较低。但江西省冬季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发展到近几年的冬种蔬菜、冬种药材、冬种花卉苗木等多个品种。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由表1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冬季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产品品种多样、特色鲜明,如进贤县军山湖的大闸蟹、安义县的绿色植物、新建县的蕌头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10]。

表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部分县(市、区)冬季产业状况

1.3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冬季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品种多、效益好、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近些年江西省充分利用省内各地气候、地域等优势自然条件,全力发展冬季闲置良田以及开发坡度的“梯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蔬菜、籽菜两用油菜、药材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冬种品种。以浮梁县为例,2013年该县在城郊乡镇推广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三龙、洪源、湘湖等城郊乡镇的草莓和蔬菜种植面积明显多于往年。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冬季作物的积极性。

1.4 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江西省根据土地资源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冬种作物布局,逐渐形成了“南菜北油中肥”的基本格局,即赣中、赣北生产油菜,赣南生产蔬菜,赣中生产绿肥。不仅全省重视冬种规划布局,地方也会进行区域规划。例如,江西省新干县对全县进行冬种区域划分,突出“一线二区”特色,形成河东山区乡镇以高产油菜、萝卜为主,河西乡镇以蔬菜、车前草为主的板块带状冬种格局。合理的种植与生产布局,不仅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还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5 经济效益显著

江西省统筹规划冬季农业生产,2021年,江西省从深挖“扩种增面”“提质增油”和“融合增效”潜力三方面入手,油菜播种面积达750万亩、综合产值200亿元,为坚决打好秋冬种生产攻坚战,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西省重视农特产品在冬闲田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以江西广昌县为例,农民种植泽泻已百年有余,泽泻是该县最典型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该县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栽种泽泻药材,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形式,与广东三九药业和江西汇仁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部分产品还畅销国外。

2 江西省冬闲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适合的冬种作物品种

目前江西双季稻区冬季作物主要种植紫云英(红花草)、油菜和饲草。近年来,江西培育了新一代紫云英品种,根据地域土壤不同,为推广紫云英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优良品种。农民反映,如果有熟期相当、产量再高些的品种,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会更高。因此,为加强冬季作物综合利用,要把高品质品种和专用型品种选育作为突破口,提高冬种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冬季作物经济效益低导致冬季农业积极性不足

冬季种植效益过低是制约江西省冬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生产资料成本上升,部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下降。根据江西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闲置良田和具有种植坡道的“梯田”土地面积依然具有可开发性,但农民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对冬季农业生产积极性较低。

2.3 机械化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低,冬季农业带动力不强

机械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低是南方冬季油菜效益低的主要因素。据统计,2012年度,我国油菜机械化播种占比15%,油菜机械化收割占比不足16%,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种植效益较低,从而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江西省各县(市)冬季农业虽然具备了产业化发展基础,但从事土豆、油菜籽等传统加工企业均为小作坊式粗加工,难以形成产业化、精细化生产,经济效益低。冬季农产品主要以原材料销售为主,缺乏精加工、深加工等设施条件,同时缺乏储存、保鲜等技术,产业规模普遍较小,大户带动力不强。

2.4 基础设施薄弱,政府政策扶持不够,冬季农业后劲不足

农田基础设施差是制约开发良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大,经济效益缓慢,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企业与农民投资积极性较低。各级政府应结合扶贫开发等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确保这些农田基本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农机能进地”。另外,政府在发展冬季农业时对冬季农业政策支持不够,对冬季农业的补贴不够,影响持续发展。

3 江西省冬闲田综合开发利用计划

3.1 大力提高冬季农业的技术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充分挖掘增产潜力,需要加强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技术。一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示范推广高产高抗优质的作物品种。二是整合推广生产关键技术,加大科技转化能力。三是突出省力化轻简栽培,大力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四是逐步建立完善“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着力建立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适时指导农民生产。

3.2 建立冬季农业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

坚持把抓点示范作为推动冬种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开展冬季农业生产示范活动和推广应用。坚持推动建设纯公益性、高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以农村专业化合作社为主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提高推广效率。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县为中枢、乡为依托、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冬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3 推进实施冬季农业的规模化建设

一方面,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季节性流转,发展创新型经营主体,同时积极引入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外双重市场拓展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导生产、开拓市场的作用,积极促进企业与农户进一步有效合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种植具有地域性的冬季优质特色农产品。推行 “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开拓冬种农产品销售市场。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4 建立健全冬季农业的政策与保障体系

严格落实油菜小麦良种补贴、绿肥种植补贴、产油大县奖励等强农惠农政策,认真组织实施标准粮田、油菜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确保实惠力度到位。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冬季农业生产的帮扶力度。各县财政每年可出资一定资金,用于冬季农业生产,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和示范基地给予奖励。各乡镇(办事处)则要认真落实好工作经费以适应冬种需要。

3.5 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应切实加强对冬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总体上领导协调冬种建设工作,把建设任务和目标纳入各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以确保建设各阶段目标的完成,建立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要将冬种目标任务逐级分解。

4 小结

新中国成立至今,江西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域性高效优质特色农业,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农民内生发展的动力,打开了农业、农村、农民活力足、面貌美、气象新、前景好的新局面,同时也为冬季农业快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农民种植意识淡薄,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较低,尤其忽视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致使冬季闲置良田越来越多。因此,在未来农业发展规划中,深入调查并研究分析冬季农业发展和推广问题,是我们冬季农业发展工作面临的核心。

猜你喜欢

油菜江西省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模拟成真
阿宽的生产小组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