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可达性研究

2022-08-04莫林丽余佳华杨本俊李光慧

关键词:示范村安徽省空间

□莫林丽 余佳华 杨本俊 李光慧

[内容提要]以安徽省100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网络分析工具,对示范村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示范村最邻近比率R=0.93,呈典型的聚集型分布;(2)示范村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三个级别密度圈层,其中皖南地区示范村聚集最多,为显著的高密度区,空间分布不均衡;(3)安徽省示范村平均可达时间为4.5h,近50%的示范村可达性低于平均水平,且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鉴于此,各市要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别具一格的示范村,形成区域性特色产品;整合旅游空间,加强区域协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可达性;最终带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新时期,乡村旅游担当起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新使命,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形式,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地将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变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1]。截止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人口达200万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渐露尖角,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它是指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以旅游业为主要或特色产业,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主要目的,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自然村和中心村[2]。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围绕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对象包括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高星级农家乐[4]、乡村旅游资源[5]、乡村休闲旅游地[6]、旅游扶贫重点村等;研究内容围绕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发展特色、产业特征[7-10]等方面;研究方法以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为主。可达性作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内容之一,国内研究主要关注的焦点有:交通网络对旅游地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11-12]、不同空间尺度下旅游景区可达性评价的实证研究[13-15]、可达性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6]、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17]。截止目前,对乡村旅游及可达性进行研究的不多,相关研究有吕敏娟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阶段县域乡村性与可达性时空分异及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特征及与可达性格局关系[18];宋楠楠利用数学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可达性进行研究[19];李小雅利用空间句法和网络分析对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20]。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安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可达性研究较为罕见。

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利用Gis软件及相关方法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空间布局及可达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期深度挖掘安徽省乡村旅游资源,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研究基础

(一)研究区域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东经114°43'-119°38',北纬29°25'-34°39'。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接壤,区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下辖16个地级市,省会合肥。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坚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突出。数据统计,2018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7万余家,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元。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2个,五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10个。2020年,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扩大文旅消费,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文旅系列品牌推选活动,确定了安徽省首批100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二)数据来源

本文示范村数据来源于2020年3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s://ct.ah.gov.cn/zwxw/tzgg/8428216.html)公布的信息。示范村的地理坐标数据利用Google Earth来获取,采用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安徽地图为地图,应用ArcGIS10.3软件进行处理,得到100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分布现状图(图1)。安徽省路网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版的《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里程地图集》。

图1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

(三)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ArcGIS10.3工具,利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法、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生成可视化的专题图,结合专题图对具体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在对示范村可达性进行分析时,使用Arc Catalog建立网络数据集,而后借助GIS网络分析中的OD成本矩阵,构建了一个121×16的成本矩阵,得到安徽省各市行政中心到各示范村的平均通行时间(表1)。

表1 研究方法概述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由图1可知,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不平衡:示范村格局呈现出南密集,北稀疏的形态,由南向北递减。皖南地区黄山、宣城、安庆数量最多,而淮北、阜阳、淮南较少。具体分析如下:

1.空间分布类型

利用ArcGIS10.3软件中Average Nearest Neighbor对安徽省每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与其它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最邻近距离测算,得到平均观测距离为17.40km,根据公式可以求得理论上的最近邻距离平均值为18.68km,进而算出最邻近点指数R=0.93<1。因此,示范村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状态。

2.空间分布密度

利用ArcGIS10.3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核密度分布图(图2),将示范村可视化展示。由图2可知,核密度圈层将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划分成了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密度圈分布在以黄山、安庆为核心的安徽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区域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中心,特别是黄山,因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受限,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市相对较慢,可通过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二级密度圈位于安徽省淮河以南与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此地区是以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区为主,历史人文资源荟萃,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安徽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级密度圈位于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资源优势相对较差,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广阔,与山岳地貌相比,景观美学价值较低,吸引力不强,因此,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这说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整体呈现“南热、中温、北冷”的状态,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

图2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核密度分布

3.空间分布均衡度

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地所拥有的示范村数量也不尽相同。地理集中指数用来衡量市际间示范村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示范村的总数n=100,N =16,通过计算可知,示范村地理集中指数G=27.31。当100个示范村分布均匀时,各地示范村数量为100/16即6.25个,此时均匀分布地理集中指数G1= 25。可见,G>G1,即市际间示范村地理集中度指数大于均匀分布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如图3所示,说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与均匀分布的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之后采用自然断裂法,将地理集中指数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中黄山、宣城数量最多,第二等级六安、合肥、安庆,数量次之,其余市的示范村数量均处于在第三等级。

图3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市域空间分布统计

为进一步分析示范村空间分布均衡性,采用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在16个市的数量和所占比重进行统计(表2),并根据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得出,基尼系数Gini =0.969,分布均匀度C =0.031。表明示范村在全省范围内分布不均衡,并且不均衡程度较高。

此外,在核密度分析的三级密度圈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得到三大地理区域的基尼系数分别为:皖北地区基尼系数为0.9876,皖中地区基尼系数0.9878,皖南地区基尼系数0.9377。(见表3)表明示范村在三大区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相对来说,皖南区域的均衡度较高。

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价值观与道德判断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群体观与自我人际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主要是指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个体存在的人际价值感愈加淡薄,相反则反之。可以说,学校方面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与道德判断方面的教育能力,尽量规避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出现。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能力,教师可以适当提升关于这方面的教育能力,确保青少年规范自身行为。

表2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分布类型

表3 示范村在三大区域的分布

(二)可达性结果分析

1.可达性分析及结果

研究示范村的可达性对游客选择合适的出行目的地和出行方案、旅行社进行旅游路线设计以及旅游产品推广、政府优化旅游产业布局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1]示范村可达性的分析采用GIS网络分析法,考虑到去乡村旅游村游览多以自驾为主,本研究选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进行可达性的研究。首先,将安徽省各等级交通道路作为网络,各示范村作为连接网络的节点(如图4)。第二,对各等级道路的速度进行赋值,公路时速的确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分别赋予 100、80、60、40 km /h的通行速度。第三,在 ArcCatalog10.3中新建文件数据库,设置相关参数,用示范村和各等级道路构建网络数据库。第四,使用传输网络分析工具建立OD成本矩阵,将各市行政中心作为起点,100个示范村点作为终点,设置阻抗属性为时间阻抗,得到计算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汇总利用公式,得出每个景区的平均通行时间Ti及可达性系数Ai。(表4)

图4 安徽省交通网络与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分布图

表4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平均旅行时间及可达性系数

由表4可知,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平均旅行时间范围在2.47~7.28h,平均可达性时间值为4.50h。100家示范村中平均旅行时间最小的是庐阳区三十岗乡崔岗村,该示范村到安徽省各市行政中心的平均用时最少,为2.47h,可达性水平最高;其次是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为2.49h。平均旅行时间最长的是黄山市休宁县白际乡白际村,平均用时达到了7.28h,可达性水平最差。从平均旅行时间来判断可达性水平高低,安徽省内可达性最差的示范村旅行时间是可达性水平最好示范村用时将近3倍,内部差距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对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可达性系数排序,发现可达性系数大于 1的示范村有48家,占总数的48%,可达性系数小于1的示范村有52家,占总数的52%。可见,一半以上示范村的可达性较好,高于平均值,整体比较均衡。其次,可达性系数最低的前10个示范村中有8个位于省会合肥市境内,这一区域,无论是社会经济水平、人口数量还是交通条件,都是安徽省境内的优势区域;而可达性系数最高的10个示范村中,黄山市占4个,这一区域山岳较多,同时社会经济水平较低。这与2019年安徽各市GDP排名情况也相吻合,合肥市以9622.7亿元领跑全省,黄山市排在最后一位。这也说明区域的可达性受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

2.可达性空间格局分析

本文借助Arcgis10.3中的Spatial Analyst工具中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进一步对安徽省100个示范村的可达性格局做空间插值模拟,并绘制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可达性空间格局图(图5),通过该分布图对示范村可达性进行空间分析。

图5 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可达性空间格局图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文中借助 Arcgis空间工具分析了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主要结论如下:

1.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集聚型,且呈不均衡状态,分布的均匀程度较低;通过核密度分析,长江以南分布密集,示范村呈明显的集聚特性,并形成了一个高密度圈;从市域分布来说,黄山、宣城分布最多,其次安庆、合肥、六安等市示范村数量也较多,而淮北、蚌埠、阜阳等地较少。

2.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空间整体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性时间值为4.50h,区域差异较大。可达性空间区域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总体格局以安徽省中心区域合肥为核心,呈环状向外围扩散。可达性热点区主要是围绕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区域,冷点区为皖南、皖北省域交界处。

(二)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高示范村可达性,进一步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挖掘地方资源,形成区域性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动示范村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和延长旅游扶贫产业链,促进贫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皖南地区可充分发挥山岳景观和长江水域资源优势,山上山下、城市农村联动、连片发展,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夜间旅游全面发展;皖中要加大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合肥作为省会和经济中心优势,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协同发展;皖北要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具有代表性的淮河文化和老庄文化,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有吸引力,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深度游共同发展。

2.整合旅游空间,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区。首先,连点成线,构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利用示范村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结合交通优势和地理区位条件打造多个批次、多种主题类型的跨区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例如开发以红色文化与大别山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以秀美山水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以绿色生态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休闲度假养生为主题乡村旅游线路等等。其次,连线成面,衍生“乡村旅游+”新业态。借助皖南“三山一湖”的自然生态优势,继续发挥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皖南景观农业度假区;深入挖掘皖西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坚持红色引领,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绿色旅游中来,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皖西乡村红色文化探秘区;加大对淮河以北宿州、淮北、亳州、阜阳等地果品产业、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皖北现代休闲养生农业示范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从示范村到示范区,努力构建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安徽乡村旅游发展“南热、中温、北冷”的问题。

3.完善旅游交通,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可达性。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空间可达性一般,区内仍存在示范村空间连通性不够完善的状态。从区域大交通层面,需要多措并举提高路网等级和密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形态,加强南北联动,提升东西沟通,实现皖南、皖西、皖中、皖北各示范区之间的有机链接;从示范村小交通层面,可增加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拓宽扶贫示范村与主要干线公路的基本连接线,关注“旅游扶贫通道”的规划与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各旅游示范村的可进入性,全面推动安徽省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的变更。此外,交通作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可将与示范村连通的公路建设成为旅游廊道,提升示范村的旅游吸引力。

猜你喜欢

示范村安徽省空间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成长相册
无障“爱”——全国无障碍示范村祁巷村研学活动汇报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空间是什么?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创享空间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