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上半年美国FDA 拒绝进口和进口预警的中国食用菌产品情况分析*

2022-08-04刘韵然李丹丹吴素蕊

中国食用菌 2022年7期
关键词:李斯特食用菌通报

刘韵然,李丹丹,周 汐,吴素蕊,**

(1.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21)

中国既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主要的食用菌出口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8%以上[1]。据统计,2020 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量为64.72 万吨,同比减少5%,创汇27.3 亿美元,同比减少25%[2];2021 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为65.19 万吨,回增0.73%,创汇28.7 亿美元,同比增长5.12%[3]。美国是中国食用菌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平均占中国食用菌总出口额的6%左右。由于美国进出口贸易监管标准的提高,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1,4]。另一方面,食用菌出口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由来已久。出口产品被退货,不仅造成出口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中国食用菌出口产品的国际声誉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2022 年1 月~6月出口美国的中国食用菌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以降低中国食用菌企业产品出口风险为宗旨的相关建议,为扩大食用菌产品出口规模、效益双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1 2022年上半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美国不合格情况

1.1 拒绝进口中国食用菌产品

通过查询2022 年1 月~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发布的进口拒绝(import refusal) 通报[5],对其中的中国食用菌产品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知,2022 年中国食用菌产品被美国FDA 进口拒绝通报达73 例。其中可查阅到的食用菌种类主要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香菇(Lentinus edodes)、云耳(Auricularia auricula);其他大多数食用菌产品仅对其性质或颜色进行了说明和描述,注明颜色为白色的统一归为白色食用菌,描述为“mushrooms and other fungi products”的产品统一归类为多种食用菌产品。对不同月份中国食用菌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2022 年上半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在FDA 进口拒绝通报中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products in FDA import refusal notific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2

续表1

如图1 所示,3 月被拒食用菌产品最多,达20例;4 个已知食用菌种类中,金针菇最多,占当月被拒食用菌产品总数的30%,香菇其次。5 月被拒食用菌产品通报仅比3 月少1 例;其中香菇产品的被拒次数较多,占26%。1 月FDA 拒绝进口的食品中没有食用菌产品;6 月出现了2 例拒绝进口通报,分别为金针菇和云耳。

FDA 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进口规定,其中有2 个主要的违规项目,即掺杂(ADULTERATION) 和标签错误(MISBRANDING);此外,在整理被拒绝进口的食用菌产品中,还出现了制造、加工或包装不卫生(INSANIARY MANUFACTURING, PROCESSING OR PACKING) 的判定项目。对食用菌产品进口拒绝通报中的违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中国食用菌产品被FDA 拒绝进口的原因分析Fig.2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import refusal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products by FDA

如图2 所示,因掺杂而被拒绝进口的食用菌产品最多,共68 例;被判定为掺杂的食用菌产品主要有脏污(FILTHY)、李斯特菌(LISTERIA)、毒害(POISONOUS) 和农药(PESTICIDE) 4 种原因。检测的食用菌样品全部或部分含有任何污秽、变质、腐烂或其他不适宜食用的物质即归为含有脏污的掺杂食品,此类违规食用菌产品最多,占掺杂食用菌产品的50%。而且可能大多为食用菌子实体,通常对产品描述为整个(whole)、菌盖(button) 等。其次,检测样品中疑似含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产品占25%。另外样品中疑似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疑似含有化学农药残留的掺杂产品各占14.71%和10.29%。因标签错误而被拒绝进口的食用菌产品共有10 例,但其具体违规内容较多,共出现了7 种错误,包括食用菌产品的标签中生产企业、产品规格、配料列表、俗称或者常用名、对应的语言翻译等相关信息不完整或不匹配。疑似制造、加工或包装的环境不卫生的违规项目在被拒通报中出现1 例。

1.2 进口预警通报的食用菌产品

一般情况下,当某个企业的食用菌产品出现违规时会先发出相关告知表格或是警告信,若检验结果多次违规则FDA 会发出进口预警;一些严重违规的情况或其他原因也会不经告知而直接发出进口预警;通过发布进口预警通知相关机构和公众,其有足够的证据进行无检测扣押(Detention Without Physical Examination,DWPE)[6]。因此,被列入进口预警名单的企业往往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查询2022年1 月~6 月FDA 公布的进口预警的名单[7],对其中的中国食用菌产品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2022 年1 月~6 月美国FDA 发布了进口预警的中国食用菌产品Tab.2 Chinese edible fungi products under the U.S. FDA import alert from January to June 2022

由表2 可知,综合6 个月进口预警更新的最新数据,涉及中国内地7 家企业,中国台湾地区1 家企业,预警通报共计14 例食用菌产品。对进口预警通报的产品归类统计,共有4 种食用菌产品;在不同的进口预警食用菌产品中,计算预警原因被通报的次数与该食用菌产品被通报次数的比值,以此数据表示进口预警原因在产品中的分布情况,详见图3。

由图3 可知,在进口预警的14 例食用菌产品中,金针菇有11 例,占78.58%,进口预警原因均为疑似含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FDA 实行进口预警扣留的流程中,诸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食源性病原菌,一旦被检测发现,则之后的货物均会被自动扣留[6]。此外,上半年被进口预警通报的食用菌产品中,蘑菇罐头、干木耳、香菇各有1 例,均因在此次或者之前的检测结果中发现了农药残留。其中,蘑菇罐头中疑含有溴虫腈;干木耳和香菇为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均疑似含有多菌灵;干木耳还疑似含有异菌脲。

图3 进口预警食用菌产品通报事例及原因Fig.3 Cases and reasons for Chinese edible fungi products in import alert

2 中国食用菌出口产品问题分析

2.1 杂质

掺杂不洁物是中国对美输出的食用菌产品受阻的最主要原因。美国FDA 判定的不洁物包括脏污、腐败或是分解的物质以及其他不适合食用的物质。陈泽宇[8]分析了2012 年~2018 年的进口拒绝通知同样发现, 检测结果判定为脏污(FILTHY) 的违规食用菌产品最多,主要为检出了毛发、昆虫、羽毛、金属异物、包装物材料等杂质。孙鹏程[9]的统计结果表明,每年因掺杂脏污而受阻的食用菌产品,均显著高于同年的其他违规原因。

2.2 微生物超标

李斯特菌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全球四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是食品微生物检测中重要指标。李斯特菌可引发脑膜炎、败血症等,造成孕妇流产,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病者死亡率达20%~30%[10-11]。在对往年的不符合FDA 法规的食用菌产品的调查中,同样出现多次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情况。

疑似李斯特菌污染,是导致食用菌产品生产或进出口贸易企业被列入进口预警名单的最主要原因,在2022 年上半年中被FDA 拒绝进口中位列的第二大因素。

2.3 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残留检测是保证食用菌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2022 年上半年因疑似农药残留不达标被通报的食用菌产品包括了蘑菇罐头(溴虫腈)、干木耳(多菌灵和异菌脲)、香菇(多菌灵)、云耳等食用菌品种。在张艳梅等[12]的统计分析中,2016 年~2020 年共有336 批次不合格食用菌产品被FDA 扣留;其中有121 批次的扣留原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占被扣留总数的35.7%,是严重影响中美食用菌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其他

除了以上卫生指标、安全指标不符合FDA 规定而被拒以外,食用菌产品的标签错误也是造成出口受阻的一大非技术因素。不同国家对食品包装上需要说明的内容要求也不同,因英语说明、企业信息、营养成分、产品配料等相关信息的缺失或有误导致的进口拒绝通报,从食用菌产品乃至其他多种农副产品均常有发生[13]。

3 提升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质量管理

从食用菌栽培、加工、包装到运输等各个环节均需继续加强质量管理。在食用菌栽培中注重栽培环境的整洁、操作过程的卫生,减少杂质混杂及杂菌污染的问题;因食用菌具有较强的金属富集性[14],使用栽培基质及需覆土的栽培中应重视基质及土壤的理化性质;且适当控制农药的施用。主要负责生产出口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及包装企业,应制定符合FDA 要求的质量标准,建立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及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HACCP) 体系,并且严格把控添加剂的使用。物流公司应提高食用菌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减少食用菌在运输中发生腐败、病原菌污染等情况。改善食用菌出口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提升及规范食用菌产品的绿色安全标准。

3.2 加强学习国际贸易规范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提高,各国对进口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过积极学习国际贸易规范,才能高效接轨国际贸易市场。掌握进出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可在避免因违规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的同时,利用申诉等权利保护自身利益。另外,也可减少因标注信息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而导致的出口扣留情况,降低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3.3 加强进出口贸易服务

进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的建立可极大提高国际市场的衔接与协作效率。国际贸易服务可涵盖出口国的贸易规则、产品质量标准到包装印刷说明等各环节,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各环节的专业性。且食用菌生产企业除了工厂生产外,也会从各地区、各农户进行收购。因此国际贸易服务体系可以高效对接菇农到贸易公司,再到进出口管理局等各个环节。

4 总结与讨论

对比前5 年输美食用菌产品的统计分析结果[9,11],2022 年上半年出口美国被拒食用菌产品的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以及加工环境不卫生的事件数量,有一定的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进口拒绝和进口通报中食用菌产品均出现了大量的疑似带有李斯特菌的通报,仅半年的通报数量就超过了前5 年平均每年的通报数量。针对此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另外,希望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国际贸易规范的学习、加强进出口贸易服务,进一步提高食用菌出口产品的质量,降低中国食用菌企业的风险,提升食用菌出口的规模。

猜你喜欢

李斯特食用菌通报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数学通报》2305号“数学问题”的简解与探讨
保持肃静
爱之梦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