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 的羊肚菌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2-08-04王彦蕊潘立超任玉龑郭晓鹏任海伟范文广李志忠

中国食用菌 2022年7期
关键词:羊肚发文期刊

王彦蕊,潘立超,任玉龑,郭晓鹏,任海伟,2**,范文广,李志忠

(1.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和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87%以上,产值达到2 205.2 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小蘑菇,大产业”。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L.) Pers] 又称羊蘑、羊肚菜、阳雀菌、网兜蘑、羊肚蘑、蜂窝菌、包谷菌、草笠竹等,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盘菌纲(Peziz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羊肚菌属(Morchella),外形似羊肚,子实体呈蜂窝状,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的大型真菌[1]。羊肚菌肉质脆嫩、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位居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有“素中之荤”的美誉[2]。经常食用羊肚菌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抗疲劳、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降血脂[3]。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探索羊肚菌栽培技术,外源营养袋技术的出现使羊肚菌于2012 年实现了人工规模化栽培[4]。随着驯化、栽培技术的发展,羊肚菌品种日益增多,如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 和七妹羊肚菌(M. eximia) 等,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5]。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数量,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某领域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一种图书情报学方法,具有传统文献综述难以比拟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化学、农业、医药、生物、能源等学科发展分析[6]。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工具对全球范围内相关羊肚菌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发文量及发文趋势、国家机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及演化趋势等角度进行探究,剖析国内外有关羊肚菌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态势,以便学者可以更全面、便捷地了解羊肚菌研究发展全貌。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库选择与检索

选取Web of Science(WoS) 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设定检索年限为2000 年~2020 年。在CNKI 数据库分别以“羊肚菌”“阳雀菌”“羊肚蘑”“网兜蘑”“蜂窝蘑”“草笠竹”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 839 篇。在WoS 数据库检索分别设定主题为“Morchella deliciosa Fr.”“Morchella”“morel”“Morchella esculenta(L.) Pers.”“Morchella conica”“Morchella elata”“Morchella Dill.ex Pers.:Fr”进行精确检索,文章类别为“Article”,共检索到文献1 037 篇。利用CNKI中“Ref works”格式和WoS 文献信息管理“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输出文献信息数据。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作为文献计量重要工具,CiteSpace 和VOSviewer 软件可用于文献引用脉络、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以及时间结构等可视化分析,从而对文献进行科学统计和深度挖掘。基于检索获得的1 839 篇中文文献和1 037 篇英文文献,通过使用OriginPro 2021进行发文量变化分析;将文献信息数据导入VOSviewer 1.6.16 和CiteSpace 5.8.R1 软件,使用VOSviewer 进行文献作者、关键词共现分析;使用CiteSpace 进行国家间合作及关键词演化趋势可视化分析;用OriginPro 2021 软件进行CNKI 期刊发文量、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基于年度文献数量分析,可了解某一领域各时期的研究进展。CNKI 数据库和WoS 核心合集中有关羊肚菌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年度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00 年~2020 年发文量变化Fig.1 Change of publications from 2000 to 2020

由图1 可知,随着人们对羊肚菌营养成分研究的加深与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对羊肚菌的关注度持续增长。WoS 核心合集中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近20 年的文献发表总数为1 037篇,总被引频次达到18 352 次,去除自引的引用频次,为16 281 次,每篇文章平均被引次数为17.7次,h 指数(在一定期间内所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n 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n 次) 为60。

就CNKI 数据库而言,2000 年~2020 年期间羊肚菌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快速增长3 个阶段。2006 年以前的年均发文量在49篇以下,增长缓慢;2007 年~2015 年,该领域年发文量为54 篇~83 篇,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2016年~2020 年期间出现大量研究性文献,学者们从栽培技术、抗氧化活性、结构表征、羊肚菌子实体转录组测序及解析、菌丝体培养等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尤其近三年的年均发文量超过135 篇,这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健康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

2.2 作者分析

2.2.1 WoS 作者发文分析

WoS 核心合集中设置每个作者最少发文量为5篇,3 130 位作者中有24 位作者满足阈值。利用VOSviewer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Co-authorship) 功能对所有发文作者进行分析,使用Total link Strength指标计算联系强度,建立合作网络图。图中节点大小反映了作者的出现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某一节点的连线越多,该节点的圆圈越大,详见图2。

图2 WoS 核心合集中作者发文合作网络Fig.2 Network of author publishing cooperation in WoS Core Collection

由图2 可知,羊肚菌研究领域共形成23 个合作网络,形成了多个学术合作团队,如:边银丙、蔡英丽、刘伟和何培新组成的学术团队,O’donnellKerry、Taskin Hatira 和Buyukalaca Saadet 等学者组成的学术团队。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地区) 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已基本成熟稳定,团队内部学者的联系较紧密,但团队之间合作交流相对较弱,部分团队研究活动较为独立。按照总联系强度进行排名,位居前三的作者分别为蔡英丽(24)、刘伟(24) 和O’donnell Kerry(21);3 位作者的发文量排名也位居前三,分别为O’donnell Kerry(13 篇)、蔡英丽(11 篇)、刘伟(11 篇),而且3 位作者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高,依次为O’donnell Kerry(418 次)、蔡英丽(104 次) 和刘伟(104 次),学术贡献较大,说明这些作者的文献传播较广。

2.2.2 CNKI 作者发文分析

利用VOSviewer 中Co-authorship 对CNKI 数据库中的发文作者进行聚类分析,设置每位作者的最低总发文量为7 篇,2 812 位作者中有66 位满足阈值,建立合作网络,不同的聚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详见图3。

图3 CNKI 数据库作者发文合作网络Fig.3 CNKI author published cooperative network

如图3 所示,作者在阈值范围内共聚为23 类。其中,刘伟是2000 年以来发文量最多的学者(49篇),超过20 篇的作者还有蔡英丽(29 篇)、边银丙(28 篇)、彭卫红(27 篇)、赵琪(25 篇)、甘炳成(23 篇)。这些学者通过长年累月研究已形成多个联系强度、学术水平较高的团体。如唐杰、彭卫红、谭昊、谢丽源学术团队,刘伟、张亚学术团队以及赵琪、李荣春、程远辉学术团队。

2.2.3 2 个数据库的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WoS 和CNKI 数据库的主要作者发文量发现,华中农业大学的刘伟(Liu Wei)、蔡英丽(Cai Yingli)、边银丙(Bian Yinbing),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何培新(He Peixin),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赵琪(Zhao Qi),5 位作者均在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序列中。此外,Du Xihui(杜习慧) 在WoS 数据库的发文量也相对较多。这些学者组成了羊肚菌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3 高被引频次的文章分析

2.3.1 WoS 高被引频次的文章分析

文献的被引频次高反映了相关领域所关注的研究热点,2000 年~2020 年WoS 中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详见表1。

由表1 可知,近二十年来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是Mau JL[7]于2004 年发表在《Food Chemistry》期刊的“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s from Gri-fola frondosa, Morchella esculenta and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mycelia”一文,被引频次高达204 次;文章详细阐述了羊肚菌菌丝体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引频次排名前五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004 年至2011 年,这期间的研究热点除了羊肚菌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外,对其系统发育分析也开始受到关注。例如O’Donnell Kerry 于2011 年发表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期刊的“Phylogeny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of true morels (Morchella) reveals an early Cretaceous origin and high continental endemism and provincialism in the Holarctic”一文,构建了羊肚菌科177个成员的4 个基因数据库,并阐述了其起源以及进化多样性[11]。杜习慧等通过分析2003 年~2011 年中国21 个省份361 份羊肚菌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 序列,对中国羊肚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16]。

表1 WoS 核心合集中高被引频次的文章分析Tab.1 Analysis of articles with high cited frequency in WoS Core Collection

2.3.2 CNKI 高被引频次的文章分析

CNKI 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见表2。

由表2 可知,杜习慧等[17]于2014 年发表在《菌物学报》的“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一文被引频次最高,达161 次;文章从羊肚菌属的分类研究、物种多样性、物种分布与生态多样性、演化历史、人工栽培等方面对羊肚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次是朱斗锡[18]于2008 年发表在《中国食用菌》 的“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98 次) 一文,对野生羊肚菌资源分布、主要产地、生物学特性、生态特征、生长条件以及市场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阐明了羊肚菌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其余作者也都从羊肚菌免疫调节作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结构分析、人工栽培技术、胞外多糖抗肿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推进羊肚菌人工栽培、探索其营养及功能活性物质等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表2 CNKI 数据库中高被引频次的文章分析Tab.2 Analysis of articles with high cited frequency in CNKI database

2.4 重要期刊及共被引分析

2.4.1 WoS 期刊共被引分析

期刊共被引是指在一篇施引文献中同时引用2种或者2 种以上的期刊,通常反映出期刊之间的关系和知识库的分布[27]。通过筛选得到羊肚菌相关发文量大于7 篇的期刊见表3。

表3 期刊共被引分析Tab.3 Journal co-citation analysis

由表3 可知,期 刊《Mycolog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Advances in Mathematics》对羊肚菌的研究报道文献数量较多,这些顶尖的学术期刊对羊肚菌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2.4.2 CNKI 期刊发文量分析

以羊肚菌相关文献的发文量为指标,对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

由图4 可知,2000 年~2014 年,期刊中羊肚菌相关发文量的增长趋势相对缓慢;2014 年~2020 年,羊肚菌相关发文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中《中国食用菌》和《食药用菌》的增长幅度较大。另一方面,CNKI 数据库中关于羊肚菌的文献主要来自《中国食用菌》(121 篇),占CNKI 数据库中所有羊肚菌相关文献总期刊发文量的14.29%,其次是《食用菌》(84 篇),占总期刊发文量的10.43%。

图4 CNKI 核心合集中发文量排名前7 的期刊Fig. 4 The top seven journals of publication numbers in CNKI Core Collection

2.5 国家发文量和国家间合作网络关系

通过检索分析发现,发表羊肚菌研究文献超过20 篇(包含20 篇) 的刊物主要来自13 个不同的国家,利用VOSviewer 软件对国家之间羊肚菌研究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节点的大小和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出版物的数量和节点所属的集群,连接的粗细代表协作的强度,线条越粗表示国家之间的合作越强,见图5。

由图5 可知,这13 个国家中7 个位于欧洲,4个位于亚洲,2 个位于北美洲。若只考虑最大的子网络,合作网络分为美国、法国、德国、中国4 个主要集群,且国家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

图5 WoS 核心合集中羊肚菌研究领域国家之间研究合作网络图谱Fig.5 Map of research cooperation network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Morchella research in WoS Core Collection

2.6 机构发文量分析

2.6.1 WoS 机构发文分析

通过分析发文机构可了解各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权威程度以及研究水平的差异性。对WoS 核心合集中羊肚菌相关文献发表排名前10 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关于羊肚菌的研究文献发文量(共55 篇) 及总被引频次(2 261 次) 均居世界第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美国加州大学系统) 排名第二,发文量为31 篇;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农业部) 位列第三,发文量为29 篇。排名前十的中国发文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这些机构在全球羊肚菌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和h 指数都较高,科研实力雄厚。

表4 SCI 核心合集的研究机构(前十)Tab.4 SCI Core Collec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p 10)

2.6.2 CNKI 机构发文分析

对CNKI 数据库中文献发表排名前10 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6。

如图6 所示,在CNKI 数据库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近二十年来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其次是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要围绕食用菌育种、栽培及分子生物学等进行系统研究,首次驯化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紫褐羊肚菌等品种,建立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羊肚菌种质资源库[28]。同时,该机构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羊肚菌的大田商业化栽培,通过创新外源营养供给方式,形成了羊肚菌人工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先后对羊肚菌交配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等14 个黑色羊肚菌物种的有性繁殖方式为异宗配合,找到了生产实践中栽培羊肚菌时无法出菇的遗传学原因,为羊肚菌栽培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指导[29]。这些机构的学者在羊肚菌研究领域比较活跃,是该领域的研究主力军,与前文2.2.2 中对作者的分析结果(图3) 相吻合。

图6 CNKI 机构发文量Fig.6 Amount of publications issued by CNKI institutions

2.7 关键词分析

2.7.1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利用VOSviewer 对羊肚菌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以关键词为图谱节点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在英文文献中取频次≥4 的关键词,在中文文献中取频次≥7 的关键词,将符合条件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作为节点生成图谱。WoS 核心合集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7,CNKI 数据库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8。

由图7 和图8 可知,英文文献中频次排名较高的关键词包括management(40 次)、mushrooms(43次)、diversity(43 次)、Morchella(54 次)、morel(40 次)、true morels Morchella(37 次)、Morchella esculenta(39 次)、growth(39 次) 等。中文文献中频次排名较高的关键词有栽培技术(84 次)、人工栽培(83 次)、多糖(59 次)、子实体(59 次)、菌丝体(54 次)、尖顶羊肚菌(40 次)。可见,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羊肚菌栽培管理(包括菌种、营养包用量、播种方式、覆膜种类、揭膜时间、播种后给水量、催菇时间和方法、如何控制原基数量、幼菇、不同栽培条件下生理病害如何预防和成品菇管理)、羊肚菌的品种多样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而涉及羊肚菌发挥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可以考虑深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研究,以期为功能活性评价和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图7 WoS 核心合集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Fig.7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in WoS Core Collection

图8 CNKI 数据库的关键词共现图Fig.8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in CNKI database

2.7.2 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分析

按照时间轴线对涉及羊肚菌的高频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进行分析,并在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基础上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时区图,以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演化趋势。WoS 核心合集羊肚菌研究热点演化趋势见图9,

图9 WoS 核心合集中羊肚菌相关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图Fig.9 Evolution trend of morels related research hotspots in WoS Core Collection

NCKI 数据库羊肚菌研究热点演化趋势见图10。

图10 CNKI 中羊肚菌相关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图Fig.10 Evolution trend of morels related research hotspots in CNKI

由图9 和10 可知,在羊肚菌研究的探索期(2000 年~2006 年),国外学者重点关注羊肚菌子实体相关的生长模式、羊肚菌的生长多样性、活性物质的提取,核心关键词包括fruiting body、growth、extract 等;国内学者重点关注羊肚菌中基础成分的相关研究,核心关键词包括营养成分、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等。在发展期(2007 年~2020 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呈现多样化发展;国内研究既包括以人工栽培、产业化、大田栽培模式等为核心关键词的宏观层面的研究,又包括有关以液体发酵为关键词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国外既涉及以management 等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又涉及以antioxidant activity 等为核心关键词的研究。

从关键词演变来看,国内关于羊肚菌的栽培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羊肚菌规模化生产技术,主要集中在液体菌种发酵和规模化栽培2个方面。液体发酵主要是为了培养羊肚菌菌丝体及制作液体菌种,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菌丝体,从中提取各类功能性、营养性成分,并研制高附加值的食品、药品、保健品等。规模化栽培是以获取羊肚菌子实体为目的,大幅度提高羊肚菌的年产量,使其生产不受气候、环境的条件限制。我国羊肚菌的栽培方式从仿野生促繁栽培到圆叶杨菌材栽培,最终发展为目前的大田覆土栽培[30]。羊肚菌中的高产菌株筛选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羊肚菌新菌株的筛选方法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紫外诱变等,但距离规模化生产应用尚有较大距离。何培新等[31]利用聚乙二醇(PEG) 介导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为0.82%,获得了16 个再生菌株。李树文等[32]筛选羊肚菌耐盐碱菌株,探索羊肚菌栽培对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作用。在实现商业化栽培的过程中,羊肚菌的育种工作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羊肚菌的育种主要还是利用多孢杂交和系统选育的方法;但子囊孢子萌发率低,不同交配型子囊孢子的杂交亲和性低,因此羊肚菌的育种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发掘遗传标记,建立新的育种方法。

3 结论

通过以1 037 篇WoS 文献和1 837 篇CNKI 文献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羊肚菌研究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分布、高被引频次论文、期刊发文量及共被引分析、国家发文量及国家间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及演化趋势等。羊肚菌研究成果自2000 年以来不断增加,刊文量较多的期刊有《Mycologia》《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Advances in Mathematics》等。国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营养成分、产业化、大田栽培模式等方面;国外研究热点则聚焦于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情况、成分提取、栽培管理及抗氧化活性方面。总之,羊肚菌具有营养价值丰富、药理活性多样等优势,未来不仅可以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深入探析羊肚菌发挥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同时还可以在发展初级加工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高端产品,促进羊肚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羊肚发文期刊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