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及治理方案研究

2022-08-02丁爱红邵亚凯

能源与环保 2022年7期
关键词:滑体粉质黏土

丁爱红,韩 辉,邵亚凯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巩义市小关镇中心幼儿园滑坡位于小关村南部山坡,滑坡区地质构造简单。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水文等因素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育,直接威胁幼儿园全体师生502人,预测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危害程度大型。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一级,防治安全等级为I级。本文研究了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估[1-7],并提出了工程地质方面的要求和建议。研究为后续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工作思路。

1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巩义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的中低山,逐渐过渡到丘陵、岗地。最高处为嵩山玉柱峰,海拔为+1 440 m,最低处为河洛镇的河洛滩,海拔为+104 m,相对高差达1 336 m。勘查区地貌属黄土丘陵地貌区,东南为坡,西为冲沟,最高点海拔为+281.43 m;最低点位于西部冲沟,海拔为+242.19 m,相对高差39.24 m,坡面形态呈阶梯状,斜坡坡度在25°~32°。

(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查,勘查区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坡积、洪积的红褐色黏性土覆盖,在钻孔48.5 m勘探深度范围内,下伏地层有2种岩性:①第四系中更新统(Q2p)。在区内分布最广泛,岩性为坡积、洪积棕红色、褐黄色黏土,粉质黏土,砂砾,砾石和人工填土碎石土(来源为铝土矿矿渣)。黏土、粉质黏土具中—强胀缩性。②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该组厚60.54~82.16 m,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3)地质构造。勘查区未发现断层,地层以单斜构造为主,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2 滑坡特征

2.1 滑坡边界、规模及形态特征

根据此次勘查,勘查区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坡积、洪积的红褐色黏性土覆盖。微形态为缓坡,东北高西南低,坡面形态呈阶梯状,滑体平面呈矩形,后缘标高+279.12 m,前缘标高+248.63 m,相对高差30.49 m。前缘横向宽度72 m,纵向坡长61 m,面积约4 011 m2(图1)。

图1 小关滑坡正射影像Fig.1 Orthophoto of Xiaoguan landslide

据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勘查资料,滑体物质为第四系粉质黏土及碎石土。碎石土接触面构成颗粒不均处存在潜在的主控滑动面,属人工填碎石土滑坡。滑坡为浅—中层的牵引式滑坡,滑坡主要是由自然地质作用及雨水侵湿等因素综合产生,滑坡稳定程度为不稳定,按年代分类属新滑坡。

由于滑坡体是粉质黏土和人工堆积的碎石渣土,最终得出调查区域的剪切强度c=21.1 kPa,φ=14.5°。

2.2 滑动带特征

滑动带为粉质黏土、碎石土,碎石土为人工堆积的铝土矿矿渣,堆存了10年以上,上部覆盖了粉质黏土薄层,目前种植了树木。

2.3 滑床特征

据钻孔揭露,滑床埋深0~6.57 m,总体上后缘陡、前缘缓。滑坡滑床呈圆弧形,其埋深与滑体的埋深呈正比。

2.4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根据土工试验、岩体试验、钻探、工程地质测绘及区域经验,提出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天然孔隙比0.712~0.998,压缩系数0.15~0.49,湿陷起始压力15~165 kPa,黄土湿陷系数(荷重100)0.002~0.089。

2.5 滑坡影响因素

(1)地形因素[8-11]。由于本区第四系坡积、洪积土,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坡面冲刷严重,地形切割较强烈,坡脚处有小关镇中心幼儿园道路,斜坡前缘临空,坡脚边缘处为平坦的平台。

(2)物质因素。地下水浸泡使滑带土体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为滑坡变形失稳创造了条件。

(3)地震影响。在地震作用的影响下,斜坡的软弱带(滑带)土体在饱水状态下孔隙水压力增加,滑体内的物质结构已经遭到破坏,在内外力作用下破坏岩体稳定性。

(4)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滑坡体上为林地和耕地,增加了形成滑坡的松散固体物,降雨极易下渗浸润土体,使坡体物质稳定性变得极差,极易使软弱结构面滑动变形加剧。坡脚开挖形成的幼儿园道路,改变了自然斜坡的平衡状态,造成斜坡变形失稳,从而诱发滑坡灾害。

3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 滑坡稳定性计算

(1)计算剖面[12-17]。计算剖面采用B02线地质剖面计算复活体滑坡的稳定性。小关滑坡B02线地质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小关滑坡B02线地质剖面Fig.2 B02 line geological section of Xiaoguan landslide

(2)计算参数。根据室内试验数据,残坡积土体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结合室内土工实验和现场直剪试验结果,取土体的计算参数如下。①天然状态:天然重度γ=19.6 kN/m3,黏聚力c=21.1 kPa,内摩擦角φ=14.5°。②饱和状态:重度γsat=20.38 kN/m3,黏聚力c=18.7 kPa,内摩擦角φ=6.9°。

(3)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采用通用方法;计算目标为安全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为圆弧滑动。根据上述方法建立该滑坡的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小关滑坡剖面计算条分图Fig.3 Section calculation slice chart of Xiaoguan landslide

(4)计算工况的确定。①工况1(以下称为天然工况):自重;②工况2(以下称为暴雨工况):自重+暴雨(考虑局部滑体饱水,滑体自重增加,滑带土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③工况3(以下称为地震+暴雨工况):自重+暴雨+地震(按规范考虑Ⅵ度地震影响)。

(5)稳定性计算结果。小关滑坡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小关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Tab.1 Stability calculation results of Xiaoguan landslide

3.2 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滑坡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见表2。

表2 小关滑坡稳定性评价Tab.2 Stability evaluate of Xiaoguan landslide

根据计算结果,参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稳定系数Fs>1.15为稳定(A),1.15≥Fs>1.05为基本稳定(B),1.05≥Fs>1.0为欠稳定(C),Fs≤1.0为不稳定(D)。

小关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汛期到来之后,滑坡会加剧变形,滑面抗剪强度持续下降,一旦滑面贯通,滑带土失去强度,将会发生大规模瞬间滑动,滑坡体下的幼儿园将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会牵引滑坡上部土体,引发更大规模的滑坡地质灾害。

4 险情及危险性评估

4.1 险情

根据现状调查,小关镇中心幼儿园共有 502人,住房位于滑坡影响范围内,教师60人和学生442人遭受滑坡威胁,潜在威胁人数超500人,潜在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依据表3,小关滑坡险情等级为大型。

4.2 危险性评估

据稳定性分析,滑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为不稳定,发育程度为小型发育,险情为大型,则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大型。

表3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标准Tab.3 Grading standard for geological hazards/dangerous situations

5 滑坡治理方案评价及建议

5.1 滑坡治理方案

(1)防治措施。根据小关滑坡应急勘查,可采取避让方案、地表排水、工程措施(挡土墙、抗滑桩)等几种防治措施[18-20]。

(2) 治理方案比选。①避让方案。小关滑坡如果发生滑动,将威胁小关镇中心幼儿园502人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搬迁成本费用低于治理费用,建议进行搬迁。②治理方案。小关滑坡整体稳定程度较低,遇到暴雨、连阴雨、暴雨加地震后或其他因素扰动后,坡体有随时滑动的可能。为消除滑坡的危害,可采取地表排水与工程措施(挡土墙、抗滑桩)相结合进行防治。

5.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根据小关滑坡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进一步做好建筑材料的勘查,依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有关规定,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和设计的安全系数,选取抗滑桩、排水工程较适宜的施工设计方案。

5.3 变形监测

由于勘查时间短,未对小关滑坡进行长时间变形监测,建议对小关滑坡从现在开始进行变形监测,随时了解滑坡的动态,如发现变形量增大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小关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长期变形观测,其目的是:①施工过程中监测滑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幼儿园及其教学楼安全;②施工后监测滑坡的稳定性,检验抗滑效果;③监测抗滑设施质量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性;④验证抗滑工程设计相关参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⑤研究变形规律,预报变形趋势。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巩义市小关镇中心幼儿园滑坡位于小关村南部山坡,滑坡区地质构造简单。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水文等因素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育,直接威胁幼儿园全体师生502人,预测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危害程度为大型。

(2)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一级,防治安全等级为Ⅰ级。

(3)根据勘查,微地貌形态为缓坡,东北高、西南低,坡面形态呈矩形,滑体平面呈舌状,后缘标高为+279.12 m,前缘标高为+248.63 m,相对高差30.49 m。前缘横向宽度72 m,纵向坡长61 m,面积约为4 011 m2,坡度约30°,滑带深度0~6.57 m,滑体体积约1.32×104m3,属小型滑坡。

(4)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烈度Ⅶ度。

(5)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了理论计算与评价,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1.087,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0.997,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地震+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0.870,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6.2 建议

(1)尽快对滑坡进行治理,治理工程可采用“抗滑桩+截排水+辅助工程”方式进行,排水工程可于前期先行展开,对坡面特别是边缘部位的空洞和虚土密实,防止地表水下渗,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2)建议支挡工程在旱季施工,以确保斜坡在施工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

(3)治理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验槽、灾害体监测、监理、施工地质校核等工作。

猜你喜欢

滑体粉质黏土
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复活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基于FLAC 3D的推移式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