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养老院

2022-08-02田进

中外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刘洁养老院姥爷

□田进

随着年纪上涨,对于住在四楼而没有电梯的八旬老人陈兴而言,爬楼越发艰难。三年前,常德当地开业的一家大型康养机构,因朋友间口口相传环境很好,陈兴和妻子参观后还与几位朋友约定结伴入住。只是,和妻子住了三月有余后,陈兴最终选择退房回家。

当前,市场供给端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需求端老人对机构服务不满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近期,记者走访了三位为寻找舒适养老机构而几经折腾的老人及家属。

与老伴分隔两地养老

按原计划,88 岁的王玉生和老伴由定居深圳的小女儿负责养老。10 年前,因老伴身体不好,家里开始雇佣保姆专人照顾,此时一切还运转得过来。2020 年,因摔跤导致腰椎骨折,王玉生也开始需要专人照顾。因每月一万多的保姆费和无法24 小时照料,聘请两位保姆的计划变得不现实。

“我最终在罗湖区一家区办养老院住了下来。养老院卫生间、扶手等硬件设施都是崭新的,位置在市区内,离东湖公园也很近。可它最大的缺点是伙食,既吃不好也吃不饱,2020 年9 月自己便选择了退房”,王玉生表示。

2021 年上半年,由于再次摔跤,王玉生不得不把入住养老院又一次提上日程。同年9 月,定居长沙的大女儿专门前往深圳带王玉生参观了四五家养老院。“看了一圈,都没找到理想的。”

因不想给小女儿持续添加负担,王玉生最终选择跟随大女儿回长沙寻找养老院,老伴则由小女儿照顾。两位老人也就此分隔两地。

但回到长沙后,一些令他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也开始出现。因为是深圳离退休身份,为能异地就医报销看病买药的费用,王玉生基本每月都需要由大女儿开车载着自己去长沙市区的医保定点三甲医院。“在医院买药需要先垫付现金。去年12 月,大女儿就曾专程拿着发票、证件等资料回深圳报销,这样来回很麻烦。”

沪漂的齐齐哈尔人

在2010 年前往上海前,79 岁的李玉华和丈夫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一直过着和周围老人并无两样的居家养老生活。2009 年,丈夫的一场疾病改变了一切。李玉华的两个儿子都定居在上海,丈夫因脑血栓住院后,只能由她独自照顾。

2010 年,脱离黑龙江66 年的生活模式,李玉华开始了沪漂生活。几年后,丈夫因病去世,她继续留在上海负责帮忙照看孙女以及日常做饭。“近几年,孙女上初中不需要接送了……自己吃完早餐后就一人下楼溜达,不敢走太远,再远路就记不清了,也不会使用手机地图。”

2020 年,李玉华首次提出自己想住养老机构。就这样,儿子、儿媳开始着手在上海宝山区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李玉华入住养老机构的第一感受是觉得不再孤单。

现在,李玉华入住养老院五个多月,虽距离大儿子家就10 分钟车程,平常也不愿意回家。“在家不习惯,没人陪说话,也没这热闹。”

90 后的养老焦虑

在陈兴的90 后外孙女刘洁眼中,如果老到身体不便时,入住养老院顺理成章。可姥姥姥爷入住一段时间后的反馈是,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家。陈兴向记者举例介绍了机构的不便之处。“我们需要服从集体生活,没法吃到一些想吃的菜品。即使不太习惯中央空调的热风,也要为其他老人着想。”

姥姥姥爷搬离养老院后,刘洁还尝试走访了其他养老机构。在当地,可供选择的养老机构只有十余家,更多都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一家公办公营的市级养老院,不提供医疗服务,老人临时生病都需要呼叫社区医生来养老机构看病;另一家规模比较小的民营养老机构,就三四层楼,和大学宿舍一般,楼层低矮,每层楼就六七间没有卫生间的房间,老人需要排队去楼层间的卫生间上厕所。可即使这样,这两间养老机构基本住满。

回到家后,刘洁的姥姥姥爷由住在常德的父母负责照料日常起居。但这场经历更让已在北京定居的刘洁开始担忧父母未来的养老生活。

猜你喜欢

刘洁养老院姥爷
Periodic electron oscillation in coupled two-dimensional lattices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姥爷牌饺子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姥爷爱泡澡
我的超人姥爷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Commun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model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