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70 n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2022-08-01李树国鹿占鹏杜敬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膀胱癌肌层复发率

李树国 鹿占鹏 杜敬民

272011 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初发膀胱癌的70%[1-2]。临床关于膀胱癌的治疗,普遍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为主,但该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膀胱产生损伤,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学术领域中关于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BR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应用效果报告并不多。本研究采用1 470 nm 激光EBRBT 治疗NMIBC 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1 470 nm 激光EBRBT治疗的患者57 例为观察组,男35 例,女22 例;年龄45~78 岁,平均(58.59±2.58)岁;病程1~6年,平均(2.45±0.35)年;体重49~82 kg,平均(63.01±2.45)kg。选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8.14±2.92)岁;病程1~5年,平均(2.56±0.21)年;体重48~81 kg,平均(62.58±3.63)kg。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有正确认知;②患者本人及家属对诊疗情况知情;③无其他影响手术的严重疾病;④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不配合治疗;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不满足麻醉和手术治疗标准;④近期接受其他手术。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1 470 nm 激光EBRBT 治疗,1 470 nm 激 光为武 汉 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激光手术系统。采用德国Storz生产的F26连续灌洗式电切镜及直射激光专用操作手件,完整切除肿瘤至深肌层。对照组采用等离子电切环自肿瘤表面逐步切割至深肌层,同时电凝止血。两组术后均留置Fr20 三腔尿管。术后病理诊断为NMIBC患者均即刻行膀胱灌注化疗。

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此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例数。开展随访,对两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进行记录与统计对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留置尿管时间(d) 膀胱冲洗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7 24.02±6.52 4.21±0.12 21.5±3.62 6.13±0.21对照组 40 24.04±6.18 6.89±0.89 27.35±5.69 9.63±0.78 t 0.563 9.827 12.589 10.527 P 0.358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无闭孔神经反射以及膀胱穿孔发生,对照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7 例,膀胱穿孔3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复发情况: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复发情况[n(%)]

讨 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患者在疾病进展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若没有及时发现疾病,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膀胱穿孔或是排尿受限等并发症[3]。在疾病确诊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治疗是尤为必要的。对于NMIBC 来说,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EBRBT、TURBT 是比较常见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但此两种手术所取得的效果存在差异。

对于NMIBC 患者,TURBT 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有以下不足之处[4]:①切除侧壁肿瘤时,容易诱发闭孔反射,出现膀胱穿孔等风险;②TURBT 术中对肿瘤组织的定位比较差,因此很难完整切除肿瘤;③TURBT 术增加了膀胱内肿瘤种植的风险,复发率高达44.17%[4]。1 470 nm 激光是一种波长为1 470 nm 的近红外激光,对组织的热损伤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5-6]。①1 470 nm 激光止血效果好,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②1 470 nm 激光切开肿瘤基底部周边黏膜及部分肌层后,能清楚地识别逼尿肌肌纤维,准确把握切除深度;③激光能量不会出现闭孔神经反射;④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标本可获得较为精确的病理分期[7-8]。

通过对本研究结果分析,EBRBT 手术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说明与TURBT 术式相比,EBRBT手术效果更好,且更具安全性。与此同时,观察组接受手术后的1年复发率为3.5%,手术后的2年复发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12.5%、27.5%),证实EBRBT 在膀胱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1 470 nm 激光整块切除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膀胱癌肌层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