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双相障碍I型眶额叶皮质体积的影响☆

2022-08-01杨瑞兰陈建山张晓菲孙加琪邹文锦成小芳邓文皓张一智杨婵娟李烜崔立谦曹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携带者等位基因多态性

杨瑞兰 陈建山 张晓菲 孙加琪 邹文锦 成小芳 邓文皓 张一智杨婵娟 李烜 崔立谦 曹莉萍

关于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A,MSRA)基因与BD关联[1]。本团队之前的研究也发现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双相障碍I型(bipolarⅠ disorder,BD-Ⅰ)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2]。但是MSRA基因如何参与BD的发病暂不清楚。MSRA基因编码内源性抗氧化酶MSRA,MSRA可特异性还原游离的或蛋白质中的甲硫氨酸亚砜,在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3-4]。目前,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在BD的神经病理中起重要作用[5-6]。而在多种精神障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障碍等研究中均发现机体氧化应激与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结构异常相关[7-9],但在BD患者中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首次探讨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成年BD-Ⅰ患者OFC体积的影响,为揭示抗氧化酶基因与BD神经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组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BD-Ⅰ患者中招募。入组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Fourth Edition,DSM-Ⅳ)BD-Ⅰ诊断标准;②汉族;③年龄18~50岁;④右利手。排除标准:①共病符合DSM-Ⅳ轴I诊断标准的其他精神障碍,共病人格障碍,或韦氏智力测验总分<70分;②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或有颅脑损伤所致意识丧失超过5 min的病史;③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④存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禁忌证;⑤目前服用碳酸锂。

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为同期从医院、社区等招募的正常被试。入组标准:①无任何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②两系三代内无精神疾病家族史;③汉族;④年龄18~50岁;⑤右利手。排除标准同患者组。

本研究累计纳入87例BD-Ⅰ患者和82名HC。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评估 采用DSM-Ⅳ配套的结构化临床访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SCI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估以确定诊断。使用自制的病例报告表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并记录临床亚型、用药情况等临床特征。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

1.2.2 DNA提取与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检测 每名被试入组后采集2 mL全血,使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方法对MSRA基因rs4840463进行分型。用Sequenom Typer Version 4.0软件获得rs4840463的基因分型结果。MSRA基因rs4840463的A等位基因为BD的风险等位基因[2],因此将受试者分为A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型AA型或AC型)和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型CC型)。

1.2.3 影像学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在临床评估后3 d内进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 Achieva 3.0 T磁共振成像仪完成高分辨率T1加权MRI数据采集。扫描序列采用矢状位T1W 3D快速场回波(TFE)序列,视野256 mm×256 mm,重复时间8.2 ms,回波时间3.8 ms,重建矩阵256×256,层厚1 mm。

使用Freesurfer 6.0软件执行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头动校正,去除非脑组织,标记灰质、白质及软脑膜边界,重建全脑三维表面,坐标转换。将内侧和外侧OFC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提取每名受试者左右两侧OFC各亚区体积及颅内容积(intracranial volume,ICV)。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受教育年限、BMI等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QL,QU)描述,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性别、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等分类变量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OFC各亚区体积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ICV、病程、疾病发作次数、药物使用情况作为协变量,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BD-Ⅰ与rs4840463多态性对感兴趣区脑体积的交互效应,两两比较结果进行Bonferroni校正。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和基因型 本研究共收集BD-Ⅰ患者128例,剔除入组时服用碳酸锂患者41例,最终纳入研究共87例。同期招募HC 82名。与HC组相比,BD-Ⅰ组的受教育年限偏低(Z=-5.490,P<0.001),BMI偏高(Z=-3.312,P=0.001),两组间的年龄(Z=-1.628,P=0.103)、性别(χ2=0.737,P=0.442)、rs4840463基因型分布(χ2=2.588,P=0.26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2.438,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BD-Ⅰ组患者抑郁发作次数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1,2)次,躁狂发作次数为1(1,2)次,病程为24.5(5.0,87.0)个月,HAMD评分为2(0,6)分,YMRS评分为1(0,4)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62例(71.26%),使用抗癫痫药物60例(68.97%),使用抗抑郁药物16例(18.39%),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19例(21.84%)。

2.2 OFC各亚区体积 BD-Ⅰ和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左(F=4.817,P=0.030)、右(F=9.843,P=0.002)外侧OFC体积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图1)。在BD-Ⅰ患者中,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右外侧OFC体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1,P=0.014);在MSRA基因rs4840463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与HC组相比,BD-Ⅰ组左右外侧OFC体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外侧,F=6.231,P=0.014;右外侧,F=8.509,P=0.004)。见表2。

表2 BD-Ⅰ组和HC组不同基因型OFC各亚区体积

3 讨论

据估计,BD的遗传度高达75%,因此遗传因素可能是BD发病的重要因素[10-11]。内源性抗氧化酶MSRA基因已被证实与BD-Ⅰ发病风险升高相关[1-2],但该基因如何参与BD的发病暂不清楚。本研究首次探索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BD-Ⅰ患者OFC体积的影响。结果显示,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与BD-Ⅰ诊断在左右外侧OFC体积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BD-Ⅰ患者中,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右外侧OFC体积低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在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BD-Ⅰ组左右外侧OFC体积低于HC组。

本研究从大脑水平提示MSRA基因与BD神经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SRA基因rs4840463风险A等位基因与BD-Ⅰ患者执行功能呈负相关[2]。而既往研究已显示,执行功能主要的负责脑区为额叶[12-13]。如SALEH等[14]研究就发现,在健康人群中,OFC体积越大,执行功能越好。故本研究结果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OFC体积参与BD发病,进而影响BD-Ⅰ患者执行功能。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阐明三者的关系。

作为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系统的一员,MSRA基因在神经系统高度表达[15]。MSRA基因编码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酶MSRA,该酶在维持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位于chr8:9958321的突变体rs4840463位于MSRA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而既往研究发现,第一个内含子区富含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16]。既往研究已证实B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改变,且抗氧化能力降低[17-19],而额叶是对氧化应激损害最敏感的脑区之一[9]。本研究结果与这些研究可间接地相互印证,提示抗氧化酶MSRA基因异常可能通过影响OFC而参与BD的神经病理机制。

本研究结果中,BD-Ⅰ组MSRA基因rs4840463风险A等位基因频率较HC组偏高,这与本课题组之前报道的结论是相似的[2],但该差异经检验后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是样本量偏小的原因。

综上,本研究结果提示,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OFC体积参与BD发病,为揭示抗氧化酶基因与BD神经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优势,考虑到碳酸锂会影响脑结构[20],本研究招募的BD-Ⅰ患者入组时均未使用碳酸锂,这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药物对脑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未能同时采集血样进行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检测,这可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从多维度验证MSRA基因参与BD的病理生理机制。

猜你喜欢

携带者等位基因多态性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妊娠期女性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童光东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常用药对举隅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与细菌携带者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