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昔以上谁所宗

2022-08-01石岳

书画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魏晋字体书法

文_石岳

石 岳

石岳,河北承德人。201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获学士学位。2021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21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中国书法创作研究,导师为杨涛教授。

先秦至今,以东汉魏晋时期为分水岭,中国书法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先秦到东汉这一阶段,书法的发展更多指向以实用性质为主的字体更迭模式,以优化字体系统为目的的各种书法字体不断出现;自魏晋始,中国书法在完成字体系统构成的同时,以艺术性质取代其实用性质的审美观念正式萌芽,中国书法也由此进入以文人士大夫阶级为主要核心力量、以书法风格转变为主旋律的历史进程中。当然,上述的两种发展模式依然是建立在一种普遍通俗的书法史知识之上的,其中的影响因素过多,也不能以偏概全地确立书法在某一时期的具体发展态势。

“习古”也同时成为自书法进入审美领域后历代书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如此强调“习古”的作用,似乎所谓的“传统”已经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书法的定义离不开“法”的介入,脱离书法之“法”的制约好像就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但是在书法从无到有的过渡阶段,似乎也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的关注,书法发展的“自觉性”导致了这个问题的脱节,对书法实践的系统研究与书论出现的时间(魏晋时期)大致相吻合,这就导致了书法研究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在魏晋之前乃至先秦时期,大量的“刻画”文字今天也被我们默认为书法艺术的一部分,这就如同没有一个人去研究甲骨文的“笔法”,而在对书法之“法”的问题的研究上几乎所有人的关注点又是从魏晋时期乃至之后的书法作品入手,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1.石岳 范仲淹《岳阳楼记》32cm×107cm2020

2.石岳 李白《蜀道难》36cm×60cm2020

早期的“刻画”文字虽然没有受到笔法的形式介入,但归其根本,其在制作过程中本身就蕴含着实践的基本条件,是从无到有的形象展开,本质就是一种实践创造意识。只不过在当时“法度”的概念并不像后世那般系统、明确,才导致了对于“刻画”文字的研究目前多数只局限在风格区别的讨论以及历史源流的问题上。如果说“刀”与“笔”共同构成了书法实践的先决工具条件,那么同时书法的定义也将从毛笔定义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自然对“古”的含义我们也要重新思考。

“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吴昌硕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直接凝视篆刻本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书法的关键所在。如前文所述,书法的传统是建立在士人话语权群体的审美需求之上的,这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疑问:书法的实质是文人士大夫悟道的手段,对书法的品评更是以自然之道为出发点,在这种基础之上,人为的法则又如何可以建立真谛呢?又或者说,所谓的经典传统又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对其本源本质的探索才应该是书家学者们更关注的问题。

艺术也许终将被哲学取代,问题的讨论也终将会回归到“从哪来”“到哪去”的终极问题。2000多年前,孔子以超人的智慧说出了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也成为后世无数文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升华瞬间。笔者认为,书法、篆刻的“道”并不在“古”,更不在“人”,不在“面貌”,不在“精神”,而在于执笔者、执刀者如何能看到自己的心,如何能在有限的一生中为自己找到最恰当的位置,并为之奋斗,无愧于此心,这才是我们在艺术追寻道路上最终的目的与诉求。与君共勉。

3.石岳 韦应物《子规啼》136cm×34cm2021

4.石岳 安得更思七言联125cm×16cm×22020

5.石岳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250cm×69cm2018

6.石岳 意临苏轼《黄州寒食帖》70cm×21cm2021

7.石岳 杜甫《秋兴八首》190cm×66cm2019

8.石岳 《孟子》节选57cm×50cm2021

猜你喜欢

魏晋字体书法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魏晋时期忠君道德管窥——以《世说新语》为例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诗书画苑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