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三茶”发展 推动松溪县茶产业提档升级

2022-07-26叶昌博林权范鑫晖刘丽英苏峰

中国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九龙大白茶园

叶昌博,林权,范鑫晖,刘丽英,苏峰

1.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福建松溪 353500;2.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福州 350003;3.松溪县农业农村局,福建松溪 353500;4.福建商贸学校,福建福州 350013;5.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福州 350003

松溪县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县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福建省绿茶、花茶、红茶的重点产区与出口基地县,也是中国白茶四大产区之一[1]。2021年全县茶园面积5 337.87 hm2,毛茶产量12 000 t,产值7.3 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二、三产的产业链环节,为新时代统筹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谋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松溪县茶产业现状

1.1 生态优美,茶园基地已具规模

松溪县茶园主要分布在南部的茶平乡和郑墩镇,以及北部的渭田镇和溪东乡,中部分布较少。其中茶平乡茶园面积2 147.47 hm2,郑墩镇面积1 048.80 hm2,渭田镇905.67 hm2,溪东乡482.87 hm2,4 个乡镇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5.90%。松溪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75.5%,绿化率93.3%,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素有“绿色金库”的美称,是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松溪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2008年起,通过实施现代茶产业建设项目和国家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茶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水泥硬化、茶园生态、园貌建设水平更上一层,基地建设已具规模,现代绿色生态茶园占比达80%以上,产业基础扎实,优势突出。

1.2 引进优良品种,茶类丰富

松溪县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培育、引进优良茶树品种,选育了省级茶树良种九龙大白茶,引进了福云6 号、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梅占、福鼎大白茶、茗科1 号等,目前全县种植茶树品种高达12 种,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广阔,其中福云6 号种植面积1 547.67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29.00%;福安大白茶959.53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7.98%;菜茶920.53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7.25%;政和大白茶634.93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1.89%;九龙大白茶532.20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9.97%;福鼎大白茶132.93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2.49%;以及茗科1号等高香型品种611.26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1.45%。丰富的茶树品种种质资源,促成了松溪县成为多茶类产区,绿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成为松溪主导产品。

1.3 企业众多,产能不断提升

松溪县茶叶企业(含合作社)共288 家,其中获SC认证企业56家,有机认证企业9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6 家。规模企业(年产值2 000 万元以上)14 家,省级龙头企业3 家,市级龙头企业5 家,已形成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能够满足松溪现有的茶叶生产规模。企业呈现出“出口型”“有机型”“原料型”“自产自销型”“代加工型”几种类别,并逐步向品牌型企业发展。规模企业的分布相对集中在重点产茶乡镇,其中茶平乡占50.0%,其次是郑墩镇占28.6%,渭田镇、河东乡、祖墩乡各1家。福建省龙坛茶业有限公司等专门从事茶叶出口,2021年出口绿茶3 000余t,约占全县总产量的25%,年出口创汇500多万欧元,在非洲8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专业生产有机茶的企业,如龙源茶业,坚持20余年有机茶生产,有机产品供不应求,其中部分有机产品出口,并在德国注册“金毛猴”商标;大规模提供原料的企业,如福建九龙山茶业公司、福建湛峰茶业有限公司,其生产规模均达千吨以上;专业生产抹茶的企业,有福建日丰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

1.4 市场广阔,经营方式多样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上均有松溪茶叶的身影,且内销市场中营销模式和渠道较多,松溪籍茶商遍布全国各地,在大中城市有700多家茶店,主要集中于山东济南、福建武夷山、广东广州等。茶叶销售模式逐步多元化,既有传统的订单销售型、门店零售型、自产自销型,也逐步开展了电商网络销售等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1.5 品牌壮大,持续打造初显成效

松溪县注重品牌建设,较早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于2009年、2013年分别注册了“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九龙大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着手申请,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企业品牌也随着产业的发展,在公用品牌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松溪县所生产的九龙翠芽、松芽、松萝秋色、金毛猴、九龙大白茶等名优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2 松溪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松溪茶业虽然产业链完整,一二三产业齐全,优势明显,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短板突出的问题,整体产业呈现基地与市场两头大、中间加工规模小的“哑铃”状。

2.1 基地规模化与分散经营的矛盾

松溪县茶叶基地总体规模较大,但生产经营主体较分散,给茶叶质量管控带来困难。全县有机认证企业9 家,绿色认证企业16 家,但真正严格实施生产规章制度的企业和监管企业为数不多。

2.2 发展现代企业与落后意识的差距

茶叶企业大多处于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企业不愿加大投资力度,“等、靠、要”的思想相当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洁化、规模化标杆型企业尚未形成,总体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大多以家庭式为主,少数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雏形,但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企业主对生产环境的清洁意识淡薄,呈现出机具乱、环境差的状况。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加工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均有待提高。

2.3 品牌打造与精准定位的困惑

虽然松溪现有“松溪绿茶”“松溪红茶”“松溪九龙大白茶”等公用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畅销的仅为品质较好的绿茶、红茶。九龙大白茶作为当地特色茶产品,公用品牌的打造起步较晚,市场知名度不高,忠实消费者群体还有待培育。

2.4 人员素质与产业需求不相匹配

松溪县是老茶区,原有的国营茶厂(场)培养了众多的茶业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大多已淡出茶行业。目前松溪县虽有3 名高级制茶工程师,26 名制茶工程师,57 名初级制茶工程师,其中市级制茶工艺大师2 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5名,但存在断层严重的问题,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企业家尤其缺乏。

3 统筹“三茶”,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的对策

3.1 强化目标,上下一心谋发展

松溪县委、县政府和茶企需深入研究分析市场与松溪茶产业的优劣势,明确发展目标,全县上下形成发展茶产业的共识与氛围,团结协作,齐心发力,抱团发展。松溪茶产业要以“九龙大白茶”为突破口,立标杆、聚人气,从而带动松溪绿茶、松溪红茶等产品的销售。从舆论导向出发,各部门通力协作,企业聚力开拓,形成全县上下讲茶叶、谋茶叶、发展茶叶的良好氛围,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而促进松溪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强化茶文化赋魂,拓展茶叶市场

强化地方特色茶文化,加强茶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宣传与弘扬茶文化,使之成为本土文化教材进学校、进社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茶文化普及与培训,只有老师了解喜爱茶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传授茶文化知识。松溪应以打造“九龙大白茶”品牌为突破口,规范品牌形象,以“大红袍”品牌为参考,对“九龙大白茶”品牌精准定位,打造为区域特色的产品品牌。要深度挖掘茶文化,讲好松溪茶的故事,充分展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要把松溪湛卢山欧冶子铸剑、炼丹文化融入茶文化之中。大力宣扬区域公用品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从而带动区域内其他茶类和重点企业品牌的发展。要在各大销区市场,树立起区域公用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让经销商有利可图方能全力推销“九龙大白茶”,从而促成“九龙大白茶”发展为市场热销产品。

3.3 强化科技赋能,谋求绿色、清洁化生产

3.3.1 狠抓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是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生态茶园建设,推广茶园土壤生境优化技术和绿色生态有机管理。应用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和“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严控禁用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生物、绿色农药。企业要严格自律,承担起质量安全首要责任者的角色,严格把控进厂鲜叶和出产产品质量关,做好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各环节质量安全管控工作。

3.3.2 应用现代科技,推进加工清洁化步伐

鼓励规模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联络,谋求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牵线搭桥,为企业与科研人员、科技特派员的联系提供便利,提升茶叶企业用科技、享科技、创新科技的热情,从而推动茶叶企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应用科技的水平。

茶叶加工企业需提高清洁化意识,加强加工环境的清洁整治,需不断加强现代企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加大对加工厂房、设备的扶持补助力度,逐步引导企业向清洁化、现代化企业方向发展,实现厂区光、亮、洁,加工生产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目标。

3.3.3 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茶产业数字化水平

大力推广物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卫星遥感、BⅠM、农业AⅠ机器人等信息化新技术新装备综合应用,引导和支持茶产业主体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全面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茶产业链的精准、高效、安全的生产[2]。从而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

3.4 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管理水平

3.4.1 要强化分类管理,培育标杆性龙头

对于企业培育可分两步走。一是对全域茶叶企业进行分类,对SC企业、规模企业、不同类别的企业开展分类施策,重点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可集中对有文化、有能力、较年轻的企业主采取重点跟踪帮扶,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管理能力,从而引导企业做强做大;二是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在外经营的茶商回流办厂,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上新台阶;三是营造良好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加大对全县茶产业发展相关环境的整治与扶持,着重整治全县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与覆盖面,帮助茶企与物流进行协调,使物流成为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条件成熟时可规划产地交易市场和物流仓贮,以改善茶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与服务。

3.4.2 强化三产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要充分利用松溪县生态环境优势,将美丽茶山与大自然和谐融合,建设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培训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点。扶持各具特色的茶庄园、观光茶工厂、不同主题的茶文化生活馆等特色茶文旅项目,并与当地大旅游项目相融合,拓展茶产业新业态,促进茶产业的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九龙大白茶园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大白
九龙璧之魂
茶园飘香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虎头虎脑的“大白”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