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炭疽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

2022-07-26程玉叶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炭疽炭疽病病羊

文│程玉叶(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羊炭疽病是一种对动物及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人畜共患病,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食草类动物发病率更高。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了炭疽杆菌而导致的,传播范围较广,在传播过程中甚至会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所以加强该疾病的防控对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主要针对羊炭疽病的发生流行、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等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一、羊炭疽病的发生与流行

1.病原特点。羊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二类动物疫病,病原菌主要是炭疽杆菌。该病原菌菌体粗大,长为5~9微米,宽为1.5微米,呈竹节状排列,无运动性、无鞭毛、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该病原菌为需氧菌,在适合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容易形成椭圆形的芽孢杆菌。对于普通的炭疽杆菌繁殖体,常规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火碱等都可以将其杀灭。但是炭疽杆菌的芽孢在常温环境中可存活5~10年,煮沸20分钟才可彻底杀灭,对碘制剂消毒液和常规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敏感。

2.流行特点。羊炭疽病一般来讲多发生在草食性动物身上,如绵羊和山羊,所以在防治时需要更多地将关注点放于该类动物,其次食肉动物有时也会感染。除此之外,猪也会对这一病原易感,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咽喉肿胀。但是对于犬、猫等一些小型动物对该病有较强的抵抗力。此外,人对炭疽杆菌也易感。

一般来讲,羊感染炭疽病之后,其排泄物、尸体等所携带的病原体都容易成为感染源,容易将周围的环境例如圈舍、牧场、饲料、饮用水等变为传染源。病原体容易形成芽孢,存活于周围的环境中,且容易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使周围的易感群体都容易感染这一疾病。

病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传播感染的主要方式是消化道。若是环境中的饲料、水源中存在病菌,羊群容易在采食过程中感染羊炭疽病。对于肉食动物而言,它们若是采食感染这一疾病的肉类,则会导致炭疽病的发生。其次一些吸血昆虫也容易使其感染上炭疽病。另外,部分炭疽芽孢会存在于尘埃中,进入到易感动物呼吸道内后同样容易使其患病。炭疽病的感染并不具有季节性,这一病菌在全年都有可能被感染。但相对来讲,夏季秋季一般雨水多,且吸血类昆虫较多,更容易使得羊群感染这一疾病。

二、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

羊炭疽病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种类的羊炭疽病有着不同的易感群体,且发病表现有所不同。

1.最急性型感染。最急性型感染多出现在牛、绵羊以及鹿群中,有些动物在感染这一疾病之后会突然晕厥,甚至会突然倒地死亡。对于一些病程较为缓慢的羊来讲,患羊炭疽病之后几个小时之内依然是健康的,在死亡前体温会突然升高至42℃。感染炭疽病的羊精神萎靡或兴奋,缺少食欲,且会停止反刍,出现气喘或者昏迷,最后因为虚脱而死亡。羊感染炭疽病后,病程较短的羊仅几个小时,就出现死亡,病程较长的羊可存活1~2天。

2.急性型感染。急性型感染群体一般有牛、山羊等动物。感染羊炭疽病初期往往有热痛,然后会转变为冷却无痛感。部分动物在感染之后会出现中央部分坏死的状况,有些时候也会导致溃疡的产生。感染这一疾病的动物要经历较长时间才可痊愈,短则数日、长则数周,较为严重时也会出现病情持续恶化,导致动物死亡。

3.亚急性型感染。亚急性型感染发生群体多为家禽,除此之外还有野生的猪、犬等。一般来讲,这些动物在食用含有病菌的食物之后,病菌多寄生于其咽喉附近,容易造成水肿、咽喉肿痛。若是病情严重,病菌会不断扩散,最终导致病体死亡。不过猪群中,也有特殊个体,在感染之后能够自行恢复健康。

三、羊炭疽病诊断方式

1.临床特征。一般来讲,本病潜伏期为1~3天,最急性的只有6~8个小时。患得这一疾病之后,羊会表现为高热状态,体温会飙升至42℃左右,且往往呈现为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全身抽搐的状态,突然倒地死亡,鼻孔、眼部等天然孔流血,腹部肿胀,尸僵不全。另外若是感染炭疽病的羊死亡,血液会与羊在正常情况下死亡有所不同,感染这一疾病的病羊血液凝固会慢许多,其肛门也会有外翻的现象。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对病羊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采集羊耳静脉血液,将其放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是发现带有荚膜的单个、成对等粗大杆菌的存在。同时可以利用免疫学诊断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将血清抗毒性作为检验标准,即可确诊为羊炭疽病。

在对羊炭疽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对病羊尸体进行解剖,防止病菌扩散。相关检测人员需要对其外观加以综合判断分析,同时严禁对病羊剥皮食用,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若是有特殊情况,可以采用局部解剖的方式对疾病加以诊断,但该过程需严格进行隔离,防止病毒扩散。其次羊炭疽病需要与羊快疫等疾病加以区分,这几种疾病通常会使得羊突然死亡,且病程较短。但一般羊快疫的病原体为腐败梭菌,与羊炭疽病有所不同。不同疾病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相关人员还需对其严格把控,防止失误导致更大的危害。

四、羊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1.免疫预防。防治羊炭疽病,不仅要在羊群患病之后对其进行治疗,还需在患病之前免疫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对该疾病进行预防,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制订免疫计划。例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防疫时间进行调整,对于容易感染的地区来讲,需要每年都对其进行防疫接种,一般在选择疫苗时,多会选择无毒炭疽芽孢苗,这一疫苗往往需要对动物集中注射两周,加强动物群体的免疫力,通常来讲这一疫苗的保护期在一年左右,接种时需把控好疫苗接种时间。另外防疫员需要认真制订防疫计划,定期全面开展防疫工作。再者,防疫人员需要时刻注意畜群羊炭疽病的感染情况,将相关的检测结果与疫苗进行结合来开展防疫工作。对于体质较弱的羊群,可以适当采用补针的方式加强其免疫力,保证羊群的免疫水平。

2.感染后及时处置。一旦发现有羊群感染羊炭疽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其处置,这一疾病往往具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且传播范围较大,所以若是发现有病例产生,需要及时上报,并第一时间确定是否真正患病。确诊之后需要将相关地区进行封锁,防止病毒扩散,同时也要防止人与动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对于患病羊,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务必要用到生石灰,将其进行填埋或者是焚烧,病发地区要第一时间隔离封锁,防止引发更大范围的感染。对于还未发生感染的高危地区,需要第一时间对相关动物群体进行免疫。这一过程中需要对高危地区动物进行疫苗接种。除此之外,还需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感染地区进行彻底消毒,另外对于羊舍也需清洁消毒,在保证该地区病毒被完全消除之后才可解除封锁。

3.药物治疗。对于病程较为缓慢的病羊,可以利用药物对其加以治疗,但这一过程需要在隔离的状态下进行。患病后一般采用特异血清疗法,并结合相关抗菌药物开展治疗,往往治疗效果较好。治疗过程中可以在病羊的皮下或静脉处注射炭疽血清,需要注射50~100毫升左右,如果10~12小时体温未有明显变化,则需要进行第二次注射。另外在注射血清的同时,配合注射青霉素,一般来讲成年羊需要注射的药量大概在40万~50万单位左右,而羔羊的用量要稍微小一些,在20万~30万单位左右,每天注射3次,连用3天。除此之外,可以用磺胺噻唑钠,往往会选用10%的磺胺噻唑钠,首次注射用量为40~60毫升左右,之后需要间隔8~12个小时之后再次注射,第二次注射用量要稍微减少,在20~30毫升左右。在注射抗炭疽血清时,同时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类药物,一般治疗效果较好。

炭疽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这一疾病的存在给我国食品以及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这一疾病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整体来讲,我国当下对于羊炭疽病的防治还需进一步改善优化,加强疫情防控,实时监测该病菌的状况,减少感染率,促进我国的畜禽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炭疽炭疽病病羊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羊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与治疗措施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