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示范区视野下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价值意蕴和路径创制

2022-07-26吕有伟汪倩雯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分学历成果

吕有伟,汪倩雯,连 赟

(浙江开放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2)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即《意见》),选取浙江“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了深入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浙江制定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即《实施方案》),对学分银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进行了政策言说,指出“健全‘学分银行’制度,实现终身教育丰富便捷,满足人民群众时时处处学习的需要”,同时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关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上述目标,浙江省教育厅于2022年3月正式印发了《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即《行动计划》),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进行了全面谋划,并把学分银行作为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一个“核心枢纽”进行了强调。但是在实践中,学分银行如何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仍旧是一个有待研究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基于此,在深入分析学分银行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学分银行深度参与此项工作的价值意蕴和路径创制进行阐释,既可以为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以为不同的教育主体积极参与相关行动计划提供实践路径,对浙江省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以及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现实境遇

(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面临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新问题

“推进共同富裕关键要靠发展,靠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让人们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不仅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能,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支撑”。[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在20—59岁劳动年龄人群中,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人口占58%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 1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9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年。同期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上海为11.97年,江苏10.0年,浙江不仅低于长三角兄弟省份,甚至比部分中西部省份湖北、湖南、山西都低,这不仅与浙江作为经济大省的地位格格不入,更对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了现实挑战。因此,提升劳动年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打破他们的职业发展困境,补齐能力短板,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人口红利”。

(二)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需要提供解决新思路

浙江劳动年龄人口低学历人群占比较高,对个体而言,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通过工作岗位转换和流动提升能力,才能具备持续的创造和革新能力,具备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亟需的人力资本素质。浙江的教育资源不发达,在全国排名靠后,职业教育模式特色不明显,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加之教育经费投入限制等原因,对提升社会人员学历行动带来现实困境。同时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劳动者无法有效保障学习时间,以及自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等情况,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这对传统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 因此,推动共同富裕阶段的教育行动,必须坚持广义的教育观,以“统整”思维构建一个“价值同构”的泛在教育空间,实现全场域、全过程的影响干预……以更宽阔的视角关注于更多的教育受众。[2]学分银行作为从终身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等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体系[3],可以为社会人员提供一个泛在的教育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多元需求,为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提供新的学习途径。

(三)政府赋予学分银行促成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新使命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靠发展,核心要义靠教育。[4]国家和浙江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明确强调了教育在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中的作用。如《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综合能力素质”;《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指出:要通过教育推动浙江“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何落实上述政策,浙江在其发布的《行动计划》中作出了宏观部署,为提升浙江省社会各群体尤其是低学历群体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规定了任务和指明了方向。分析这一文件的具体内容,“学分银行”共出现8处,其中描述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文字内容约占全文的12.36%,在整个文件中占比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政府认为作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立交桥”的学分银行,同样可在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赋予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新使命,既符合浙江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要求,也是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学分银行内涵,发挥学分银行在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二、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价值意蕴

推动共同富裕,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5]学分银行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样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国家和浙江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学分银行如何推动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有着清晰的表述,如2021年12月发布的《国家“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中提出“探索扩大学分银行试点及成果积累、认证和转化,建设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浙江省发布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更是从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课程目录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等多维度对如何促进劳动年龄人群学历提升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政策中对学分银行重要性的强调,充分说明了学分银行在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品格和多元的实践功能。

(一)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理论品格

学分银行作为基于终身学习理论的一种模拟银行存储和信兑功能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一种旨在推动全民学习,让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进行存储、积累、认证和转换的机制[6],其所带有的深厚的理论品格,对推动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从方案到落实行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分银行出生带有促进社会人员受教育程度提升的基因。早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就提出“探索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形成学分互认机制,为学习者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参与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7],基本上蕴涵了学分银行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内涵。随后国家和浙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延续上述基本思想,从服务不同层面的社会人员不断深化学分银行在促进社会人员学习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如2020年6月发布的《关于巩固拓展家政扶贫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社会人员获得的“符合有关条件的学习成果,可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2020年9月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指出“引导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学分银行秉持上述政策指向,不断面向全年龄段学习者开展学习成果的认证、存储、累积和转换,服务社会人员受教育程度提升。

第二,学分银行契合社会人员特有的学习诉求。社会劳动者由于个体知识结构不同、身处岗位各异、工学矛盾突出等因素,普遍存在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场所不固定和学习内容不固定的特点,传统的校园内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很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分银行作为教育制度的创新,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和学习时段限制,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采取了在统一资格框架下对不同学习成果统一的衡量标准,实现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育间的衔接与沟通[8],这有利于对社会人员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途径获取的各类正规、非正规学习成果实现转换和认可,具有方便社会人员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特点。

第三,学分银行聚合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学习资源。“目前,不论是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还是各成人院校,其资源建设大多处于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共建共享模式,造成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困难。”[9]而学分银行通过制度体系,能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汇聚各个层次类别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习者选用,与终身学习体系下个体学习者多元、多样、灵活的学习需求高度契合。

(二)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实践功能

在本质上,学分银行作为一项学业管理制度,在功能上有着认定、评价和记录学习者学习经历、学习成果的作用,由此也相应产生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习成果、学校与外部学习成果(包括通过工作实践获得的学习成果)之间对接以及学分转换的依据作用。[10]从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社会背景、推进途径等来看,学分银行上述功能更好地发挥和释放。

第一,学分银行为社会人员学习成果提供可信化数字学习档案库。学分银行面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个体学习者凭本人身份证号即可开户,学分银行提供对个人的终身学习信息的认证、存储、累积、转换等功能,形成覆盖个人全年龄周期的终身学习档案库。

第二,学分银行为社会人员学习成果提供存储和认证功能。学分银行对学习者全年龄周期参加的各类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学习成果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认证后给予记录存储,经认定后符合学分银行标准课程规则的,给予部分或全部课程的标准学分,为学习者进行学分转换提供基础。

第三,学分银行为社会人员各类学习成果提供转换通道。学分银行将经认定符合标准的学习成果(包含先前学习成果、学历提升后学习成果和工作实践取得的学习成果)转换成标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或转换成其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分,实现学习成果在不同教育类别之间的转换互认。

第四,学分银行为社会人员学习成果提供多跨场景应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除可用于构建个人可信数字学习档案、实现学分转换应用外,还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学习者各类学习成果计算出学习积分,累积到个人账户,这些积分可以应用于研学文旅、借阅参观、教育培训、社区生活等场景。

三、学分银行促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路径创制

未来国家发展对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但育人体系仍存在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问题,因此须找准创新着力点,系统构建加快能力提升培养的育人体系。[11]学分银行作为一项旨在畅通和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的教育制度,能为浙江初中、高中及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年龄人群的学历提升创建较为适切的育人体系,把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核心支柱作用。

(一)以顶层设计打造多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

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并不仅仅涉及学分银行单一系统,而是需要更多主体的横纵联合和协同推进。借鉴协同治理理论,学分银行在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过程中可构建“以政府主导、其他各个参与主体积极配合和协助”[12]的“‘省级—市县级—乡镇学校’+‘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双线驱动、四维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第一,省级层面的厅局横向合作,构建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的顶层设计。在省级层面可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的领导机制,负责全省性的政策制定、工作协调、条件保障、考核监管等,如可出台支持开展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经费保障方案等,细化各地年度考核指标,将原来劳动、组织、工会等部门分散组织实施的各类教育培训、学历提升行动等进行整合,形成合力统筹实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组建由教育厅、人社厅等相关部门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名录、学习成果框架、学习成果转换规范以及成果认证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推进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体制机制建设。

第二,市县统筹本区域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区域规划。在市、县一级可分别建立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统计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工作和评估考核机制,明确各自主体责任、调动部门间协作的积极性,重点发挥情况摸排、组织发动、统筹协调的作用,在办学经费、人员编制、办学资源等方面予以保障,强化宣传动员,加强社会大众对提升社会人员学历工作的认知度,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充分发挥乡镇成人文化学校覆盖广泛、扎根基层的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共享校企教育资源等途径,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发挥其在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线下面授、线上网授、送教上门、工学结合等方式,探索适应各类学习者的灵活教学培训模式,实现社会人员应上尽上、应学尽学。

第四,进一步完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可成为学分银行与社会学习者、教育单位、培训机构、工矿企业之间的纽带,促成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扩大学习成果认定覆盖面。根据社会人员学习成果来源分布情况,可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机构、成人中专(电视中专)、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 学校(社区学校)、企业职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设置受理点,为社会学习者开设学分银行账户,通过学习成果登记、认定、存储与累积制度,实现学习成果分类的广泛覆盖,方便各类人员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通过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学校或培训机构可以将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加精准地推送给学习者,学习者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职业技能课程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社会学习者获得的学习成果累积后达到一定条件的,又可以置换为相应的证书。

总之,提升社会人员学历行动需要统筹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强化工作协同与支撑,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多元融通,多层次、广覆盖、开放式的服务体系。

(二)以学习成果框架体系为核心促进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

社会人员从事工作行业广泛,自身知识水平结构各异,先前学习成果组成复杂,既有来自教育系统的,还有来自劳动、工会、组织、妇联等各类非教育机构以及公司、厂矿、企业等的学习成果,既有学历教育,又有技能培训、专项学习等非学历教育,既有正规的、又有非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成果。实现对这些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需要制定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明确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建立共同的比对参照体系。终身教育学习成果框架可作为开展社会人员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中间参照系,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保证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13],学习成果框架可设置学习成果等级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两个维度(见图1)。

图1 学习成果框架

第一,建立学习成果等级标准。等级设置主要考虑社会人员学习成果的类别(如职业技能、专业培训等)、颁发机构权威性(如教育机构、人社部门、行业协会等),以及成果的属性(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为了明确各种学习成果之间的可比性和可转换性,需要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详细描述学习者达到该等级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即等级标准。等级越高,对学习成果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也越高。这为学习者比对已有学习成果等级提供了标准,也让学习者明确了提升自身资历等级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等。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等级划分较为简单和明确,非学历教育成果可以参照国家职业教育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等级划分,本着便于各类学习成果对应、转换的原则,以学历教育等级层次为参照,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建立对应层次关系。

第二,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学习成果认证,是对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比对、核实、认定的过程。社会学习者学历层次、职业培训情况不同,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和组织单位各异,取得的学习成果本身是否符合学习成果框架各等级的要求,是否满足转换的条件,成果质量是否达标等,都需要通过学习成果认证进行评估和度量。同时,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学习课程教授内容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是否存在低质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认证对其进行评估检验。学习者在选择学习资源时可根据成果认定情况进行筛选,避免无所适从,或被低劣培训机构误导。具体来看,社会人员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的制定可由省级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牵头,发挥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的作用,吸收各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工矿企业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目录、认证标准、操作规程等,统一学习成果认证结果。通过认证,可以将社会人员已有的各类学习成果、培训经历等进行认定并转换成进一步学习的部分成果,方便社会人员在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时降低无效学习。

总之,学习成果框架为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互认提供了标尺和通道,学习者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等级比对实现转换和认可,即横向沟通。同时,学习成果框架等级也让学习者明确了自身当前知识技能能力所处的水平,按照上一级的等级标准,继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等级层次,即纵向衔接,这样就为学习者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沟通衔接提供了通道。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劳动者无论是教育系统的学习成果,还是职业生涯的各类职业证书、社会培训、职业经历等都可能实现成果的转换。

(三)以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库建设带动灵活的终身教育学习机制建立

社会人员学习目标、类型和学习成果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学分银行要为每一位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库,因为这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相关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14]具体来看,学分银行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建设可从三个层面来推进。

第一,记录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学习过程。学分银行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入学注册、学习记录、课程考试、学分认定和成绩证明等,实现社会人员随时随学随认,同时分层分类建立标准课程目录,对符合标准的课程资源,纳入标准课程目录并予以公布。然后社会学习者学完规定的必修课程,并通过全省统一的测试,由学分银行出具成人初高中对应层次同等学力证明(类似于韩国学分银行的发证机制),经各市教育局备案,可与成人初高中学历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上述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后,学分银行可以有效记录社会人员的学习过程。

第二,描述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画像轨迹。学分银行通过开设个人学习账号和对接省大数据局及广泛设立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等方式,将社会学习者的各类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学习成果纳入学分银行,实现个人学习经历、学习成果的全覆盖,建设个人可信数字学习证照。然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学习轨迹分析功能,对学习者的个人终身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活动精准画像,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深层学习,实现对学习内容与学习路径的适应性、个性化推送,帮助社会学习者提升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第三,推进社会人员所获学习成果的多跨场景应用。创新学习积分累积和应用,学分银行可以将社会人员的各类学习成果和经历累积成学习积分,对接各类社区应用场景,深化学习成果在人才评定、就业推荐、技能认定、出行旅游、图书借阅、社区学习等场景下的协同创新,用积分激发全年龄段人群学习的动力,为未来社区和学习型城市、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见图2)。

图2 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库构成

(四)以搭建系统平台推动数字化管理服务

《行动计划》中明确点出“完善学分银行管理平台建设”,原因在于“学分银行平台作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的信息化运行载体……能整合各类学习平台资源、打通各类教育服务与管理平台的接口,统一管理用户信息”[15],契合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中的学习者、教育培训机构和政府管理机构等各类角色的不同业务办理功能诉求。基于此,学分银行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设计信息系统功能,嵌入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板块,更好地发挥学分银行平台在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中的功能。具体来看,基于“安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数据处理高效迸发原则”,学分银行可构建“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建设”的包括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以及基于多维应用端的业务应用体系等四个体系,核心功能如下:

第一,优化学分银行平台门户和接口。门户页面设计在整体页面中突出学分银行资源汇聚的平台、学习成果认定、转换的平台功能定位,重点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同时为了使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更加全面,需要建设学分银行数据标准接口,与省大数据局、行业系统平台以及各类学习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如浙江学习网、劳动组织部门学习成果存储平台、商业平台、社区平台等,以及满足学历提升工作管理机构对社会人员开展的线上、线下学习成果的存入和进行统一标准的汇聚和管理。为进一步展示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效果,为教育行政机构提供全局决策功能,可建设具备大数据分析的大数据驾驶舱,包括首页、地市详情页、学习成果分析、机构详情页、个人画像等,通过层级下钻,查看详细的服务体系数据。

第二,构建“管理—服务体系—个人”的三级服务空间。一是管理空间。管理空间分为管理中心端和教育行政部门两个端。管理中心用户可对高校分部、地方分部、合作机构的认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可查看高校、地方、合作机构下所有的组织体系、学习成果信息、用户信息。教育行政部门可对本地的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学习者总数、项目培训开展情况、热门学习资源、各地(校)专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查看。二是服务体系空间。服务体系空间包含地方分部、高校分部、合作机构三大服务体系空间。地方分部包括分部、分中心、受理点等三级。其中,二级学院、分中心可管理学习成果认定、学习成果转化、学习成果目录申请、项目课程认定、个人学习成果审核认定权限等功能。合作机构是面向第三方在线学习平台、第二课堂等平台,提供学习成果认定、学习经历存储等功能。服务体系中的高校分部、地方分部、合作机构经过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认证后,成为学分银行认证机构。三是个人空间。主要是面向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提供多元化场景服务,方便各角色用户日常操作,提供学习成果账号激活、终身学习档案查阅、学习成果申请认定、学习成果证明开具、学习成果申请转换、学习积分积累兑换、个人学习轨迹画像、学习资源精准推荐等定制化服务功能。

第三,建设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专区。在移动端、WEB端等构建多跨协同的学历提升一站式服务应用专区,为初中、高中学历人群提供对应层次的课程学习、成人初高中对应层次课程成绩合格证明,为其他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汇聚、个性化推送功能。项目管理机构可对学历教育办学机构、学历教育专业和学历教育课程等信息认证和管理,提供学习项目管理、资源配置、学生信息维护、考试成绩审核、毕业条件审核、同等学力成绩证明开具等功能(见图3)。

图3 学分银行平台整体系统架构图

(五)以开展大数据分析优化学习资源供给

“当前,人们在数据积累、数据技术储备、数据思维转变、数据素养习得等方面已有所准备,利用大数据回答问题、构建某领域全景画像已成为日常。”[16]如何把存储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库的各类数据“用好用活”,对学分银行在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过程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便是途径之一。学分银行在获取各类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数据之后,可从学分银行基础数据、各地教育机构开设项目总数、实开课程总数、社会人员学历层次、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及活跃学习者数、受教育年限提升情况等,以及从地区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对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推进情况及月度变化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呈现。政府部门可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开展社会人员教育培训的真实情况,了解教育资源供给状态和社会热点需求,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政策干预,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工作方向。对社会需求旺盛的教育培训项目,可调整资源倾斜力度,加大社会供给,对需求不足的项目,则要区分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归并,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发展急需的教育培训项目的政策扶持,引导鼓励社会人员积极主动学习,避免短视效应。

四、结语

总之,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级联动、多主体协同、统筹推进。但由于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还处在启动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澄清。站在学分银行的视角来展望未来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问题,还需采取多重措施来稳妥推进。首先,政府维度上,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出台更加具体细化的政策举措,在政策协调、人员保障、经费支持、考核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系统智治,同时赋予学分银行更多的功能来做好支撑。第二,学分银行维度上,应不断健全标准认证、学习成果互认转换制度,扩充服务体系,扩大终身学习档案库覆盖面,构建多端、便捷、开放的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资源汇聚共享、成果认证转换和实现不同教育类别之间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作用,为各类学习者成果转换、学习提升构建畅通渠道。第三,结果维度上,教育部门应制定确实可行的上下贯通的推进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和统筹各级教育机构的力量、资源,形成教育场所遍布城乡、教育资源丰富便捷、教育方式灵活多样的良好格局,建设适合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为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促成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猜你喜欢

学分学历成果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学分
膨胀学历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知识无力感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