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声合唱《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作品分析与指挥诠释

2022-07-26乔小亮

戏剧之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声风是记号

乔小亮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俄罗斯 圣彼得堡)

一、作品分析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字槱森。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他的诗歌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以及发起者。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其浪漫主义的诗风,1931 年11 月19 日上午8 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代表作品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等。

冉天豪,台湾省当代著名青年作曲家,主要创作音乐剧与合唱艺术歌曲,曾任台北男生合唱团、T42 Singers 驻团编曲。现为天作之合剧场艺术总监,台北爱乐合唱团,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等团队特约编曲。毕业于台湾省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他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训练,但出于对音乐以及合唱的喜爱,自1994 年大学时代开始便大量改编歌曲,后为管弦乐团、音乐剧团以及合唱团编曲,创作出了很多十分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合唱作品,他的合唱作品以近现代诗人的诗词(风雪恋星-徐志摩诗四首、蒋勋诗三首、深别晚天-林徽因诗四首)和改编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心动》《不了情》等)为主,但同时也有合唱单曲的创作(《爱情树》《寻梦者》等)

(二)创作背景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徐志摩1928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初载同年3 月10 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 号。这首诗是在诗人经历各种挫折、痛苦与思索的情况下所作,在此期间徐志摩经历了感情上的挫败、事业上也经历了种种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中。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追求那种“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诗中用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风雪恋星-徐志摩诗四首”是台湾省作曲家冉天豪于2008 年受台北室内合唱团委托创作,独家收录于2008 年台北室内合唱团委托创作“风雪恋星-徐志摩诗四首”,四首诗词均为冉天豪自行挑选,分别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我有一个恋爱》《为要寻一颗明星》。同时这也是冉天豪第一次创作合唱作品,组曲的名称是由四首诗名来命名,《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为组曲中的一首。

(三)音乐作品分析

这首作品为带再现单三部曲式,其具体曲式结构图如下:

这部作品为带再现单三部曲式,且再现部分属于完全再现。引子部分(1-5 小节)以钢琴为主,由调式主和弦的柱式和弦为主,以mp 的力度衬托主题引出A 乐段,钢琴应平稳演奏音量不宜过大。

A 乐段(9-30 小节),此乐段主要在G 大调上完成,由a、b、a’、b’四个乐句构成,钢琴伴奏部分较为丰富,a、b 两个乐句的钢琴伴奏部分与引子部分大体一致,力度也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由引子部分承接而来,钢琴演奏时与引子部分保持一致即可。a’、b’两个乐句在音乐动机上与之前两个乐句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在钢琴伴奏部分,左手的和声部分由柱式和弦转变为旋律性更加明显的琶音,使得音乐色彩变化更加丰富,且合唱声部起唱时始终是在后半拍起唱,接近诵唱的风格,始终给人以原诗当中的“梦”镜感。

B 乐段(31-46 小节),调性由明朗的G 大调转变为了相对幽暗的g 小调,第二段开始这一明显的调性对比,使得音乐更加回归到诗人当初那种强烈的“悲”感,使得音乐的情感变化更加丰富。本段中的乐句由两组平行乐句组成,前两句钢琴伴奏变为以右手柱式和弦为主,力度由弱变强,速度渐渐变快,合唱唱段中两个高声部与两个低声部交替演唱,似在为之后的呐喊做出准备。之后力度又一次加强,四声部共同演唱将全曲向上推进到高潮后速度变得缓慢,力度由强变弱,高潮过后又重新归于平静,似有一种想要呐喊心中苦楚后又不免黯然神伤,在这里将徐志摩当时的“满脑子带着平等的博爱,希望在当时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却处处碰壁,倾吐了他理想破灭的悲哀和彷徨无助的情绪”这一更深层次的心路历程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现段(47-59 小节)调性再次回归到G 大调,从音乐整体上来看此段完全再现了A 乐段,但到了此处音乐情感已与A 段发生了变化,在这首诗中,他“入梦”实则是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在现实爱情中撞得伤痕累累,所以在梦的昏迷下把痛苦变成“轻波”那样淡。只怕若非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便会在“现实的悲伤中心死似的”,在这一段中的情感变化再次达到了高峰。虽然音乐的节奏节拍以及钢琴伴奏部分与之前A 段并无太大变化,但到了此处更多的是要体现诗人的悲凉与无奈,因此合唱队的演唱声音也需夹杂一种苍凉无力,以此来回应诗人当时的这种心理状态。在作曲家的处理中,合唱部分开始时由女高声部solo,后四声部齐入,本段中音乐的力度在逐渐变弱(从mp 到pp),速度在逐渐变慢(poco a poco dim到dim),直至结束,使得这一种情感在音乐里得以淋漓尽致地再现。

在笔者对这部作品以及对徐志摩原诗的一些分析以及对比多个《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合唱版本后,笔者认为冉天豪的这一版本是比较贴切徐志摩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方向的,这种参考原诗中的情感来对音乐创作进行布局的作曲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

二、指挥诠释

这部作品为4/4 拍节奏,谱面速度为Adagietto(♪=80)。前奏1-8 小节钢琴部分应轻柔平缓地演奏来引出之后的合唱部分,指挥时手势幅度不宜过大,开始时应用小幅度曲线式挥拍方式来指挥前奏部分,且要注意明确拍点切勿因幅度小而丢失。在A 乐段合唱声部进入时应始终注意后半拍起拍,谱面标明中弱记号,指挥手势不宜过大依旧保持小幅度挥拍,应清楚地以轻柔的方式带入,第一个“我”字三个声部一齐进入,应轻声演唱不宜用太大音量,三个声部一齐进的时候应用mp 的弱声唱法且应注意合唱队不要丢失歌唱位置。在气息方面,因合唱声部始终为后半拍进入,指挥在此处要提示队员在这里进入时要用急气口吸气。谱面提示合唱声部唱段的力度记号与前奏部分的钢琴伴奏一致,因此合唱声部进入的时候应该和钢琴部分始终保持连贯一致,似有一种轻声诉说之感,且第一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应用一气呵成的方式演唱,切莫因“道”字为四拍保持就中途换气,否则会破坏乐句间的连贯性,第一个字“我”字三声部一起进入时指挥要注意音色不能散掉,也不可太大声,在开始之前要注意提示合唱队员歌唱的共鸣位置,且第一句中“是在”二字为大六度音程,指挥应提醒合唱队员在此处准备好音高位置的转换。在第13 小节处“中”字的长音处可以处理一点点的渐强,这里指挥左手应撑好并且提示队员切莫丢失气息与歌唱位置,提示换气时指挥幅度也不能太大,指挥要提示轻声换气。“洄”字4 拍保持要注意字的归韵,这里咬字容易散掉。在15-16 小节的长音处时指挥要用左手保持右手继续流动指挥并提示16 小节处的后半拍起拍处的换气,并提示男低声部的进入,这里的男低声部主要做和声的功能,进入时要注意音量要与前三声部保持一致,切勿过于突出,尽量与其他三个声部保持平稳。同时在15-16 小节处女低声部加入了一些变化音,这里要注意女低声部的音准并细听此处的和声解决的音色。之后的长音“道”字也要注意字的归韵,长音保持处最易散掉咬字。在22 小节女低和男高声部的“温存”二字为小7 度音程,这里要注意音准且女低男高男低三个声部进入时声音切莫太大,要做好为女高声部旋律的衬托。在25-30 小节的“啊”处谱面上的力度记号给出了渐强到减慢,指挥要注意在做渐强时指挥幅度应逐渐加大且做好四个声部的提示,同时指挥的左右手在指挥时应注意协调四个声部的保持与声音流动,这里临时变音记号较多也应时刻注意合唱队在此处的音准。

在31 小节后调性由G 大调转向了g 小调接着进入B 段,并且速度由减慢转变为渐渐地加快、力度也随之加强,在本段中音乐达到了高潮。在30-38小节中合唱队要注意演唱时保持四个声部声音的均衡,女低、男高、男低三个声部应适当地放低音量如回声般地衬托主旋律,切莫喧宾夺主,从这里开始速度开始慢慢地加快,在这里指挥时合唱唱段为两个高声部与两个低声部交替演唱,指挥要协调左右手即左手指挥两个高声部右手指挥两个低声部并用双手分别给出预备拍以及气口,并且指挥的幅度也要随之加大。在B 段由于速度的加快,指挥双手幅度也应适当加快给出合唱队员提示,但与此同时切莫因此丢失节奏与拍点而造成合唱队演唱的混乱。在38 小节-46 小节处的力度再一次变强并进入了乐曲的高潮部分,指挥在此处的指挥力度以及幅度也要再一次加强,紧跟音乐的变化,并在长音保持处注意左手保持提示气息的稳定以及歌词的归韵。其中,38-41 小节为全曲最高潮部分(尤其是在40 小节女高声部的bA),并且在38 小节之上标注了渐强记号,指挥在这里要提前给出合唱队提示,在40小节,作曲家也标注了espressivo(有表情地、激情地演奏/唱),所以在做案头工作时这里的速度也可以处理得快一点以更好地衬托这里的情绪。指挥在这里应注意用左手保持女高声部的气息,此处速度变快时要重点注意提示每个歌词的咬字不要散掉,注意音高位置的统一。之后43 小节处速度渐渐地变慢,指挥在这里之前一小节要给出减慢提示,并且双手指挥的幅度也要渐渐收拢作曲线式指挥。到之后45 小节“悲”字部分再一次变慢,指挥在这里双手的线条要更加柔,幅度再一次变小,结束B 段。

在46 小节处作品进入再现乐段且为完全再现段,调性由g 小调变回了G 大调,从曲式上来讲这里虽为完全再现乐段,但在这里情绪已相较之前发生变化,笔者认为此处在合唱队演唱时声音应夹杂一种缓慢且苍凉无力之感来衬托诗人当初心境,由此来更加烘托音乐的气氛,从情感上达到又一个高潮,并且这一段由开始时A 段的三声部演唱变为女高声部solo 来延伸随后的混声合唱,作曲家用这一方式来衬托音乐情感,在这里指挥时要注意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以及音乐的张力,谱面标注mp 力度记号,这里指挥手势也不宜过大,要以轻柔的曲线式指挥线条来指挥女高声部的旋律,勇于体现中弱的力度记号以及音乐的情境,在这里也可只用右手来指挥女高声部。起拍时由于之前46 小节“悲”字处给出自由延长符号,所以此处可稍作停顿整理情绪后重新起拍。到了54 小节四个声部一齐进入,且此处男低声部重点作和声功能,声音不宜过度且演唱时应缓慢轻声地唱,这里指挥应注意双手规划指挥法给到声部提示,可使用左手来给出女高声部,右手给出其他三个声部的提示。60 小节处谱面给出减慢的速度记号,指挥要在进入此处之前给合唱队员提示(减慢处也可用分拍的指挥方式来提示队员)。在65-69 小节结尾处的“啊”处,首先要注意音乐的旋律线条以及作曲家在此处的和声处理,尤其是此处女低声部的半音旋律进行,时刻提醒合唱队员注意此处的音准且此处临时变音记号较多,要多多注意音准问题并且声音要集中(这里可使用弱声唱法来帮助声音的集中并且易于形成高位置),演唱时声音中要夹杂着一种轻声诉说之感。在这一部分指挥时要注意手势不要太大,同样要以轻柔的曲线式挥拍方式指挥,这里的速度记号也一直是渐渐地减慢,力度从开始mp 直到最后的pp,在注意此处的音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合唱声部声音的统一,以缓慢的渐弱结束全曲,以表现作品结束处的很弱(pp)的力度记号。

猜你喜欢

高声风是记号
《蝉》:居高声自远,餐露心自洁
风是哪里来的
风是天生的画家
高声诵读,文通字顺
登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墙上的记号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