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2022-07-25潘志宏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鲁国中华民族精神

潘志宏

“事不避难”,语出《国语·鲁语》:“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文仲即春秋时的鲁国大夫臧文仲,贤明正直,忠君爱国,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位国君。鲁庄公二十八年,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主动请缨,说:“居官者当事不避难。”他用鬯圭和玉磬等宝玉向齐国求购粮食,言辞诚恳,最终感动了齐人。齐人同意把粮食卖给鲁国,并退还了玉器。

“义不逃责”,类似的表述可见于《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所谓“义”,《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符合仁、礼要求的,就是义。义,既是正义、道义,也是义务、责任。“事不避难”与“义不逃责”连用,意即面对艰险困难,只要合乎道义、职责所在,就不能畏惧逃避,而应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最早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连用的是晚清学者汤霖。汤霖是清末进士出身,自号颐园老人,在他六十岁生日时,学生们为其贺寿画了一幅《颐园老人生日宴游图》,汤霖欣然作序,“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即是其中的名句。汤霖为官清廉,他传下的这种家风,体现了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气概,深刻影响了他的儿子汤用彤和孙子汤一介。汤用彤十余年如一日,承担起研究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过程,著就《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汤一介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后又勇挑编纂鸿篇巨制《儒藏》的重担。“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是汤氏一门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凝铸为汤氏的家训门风。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一种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圣贤的担当精神。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商汤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圣王要自觉地担负起天下百姓的重任。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一定的准则,一切都按照义的规定作为行为依据。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看见危难要敢于承担责任,看见所得要想到是否合乎道义。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圣先贤展现出来的是修己以安百姓、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此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甘于牺牲、勇于担当的士大夫,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是司马迁报效祖国的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修齐治平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救亡图存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牺牲奉献的担当。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胸襟气量和士人风骨。只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才是修身进德、建功立业之道,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还是共产党人坚守的准则。如今,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党员、干部更要自告奋勇地担当起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发扬“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担当精神,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培养担当品格,提升担当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5日,有删节)

◆提煉

文章致敬民族脊梁,揭示精神内涵,详于道“古”,“道”出其深刻内涵和传承脉络,用诸说“今”,使说“今”更有说服力。

1.连点成线,打造精神“金链”

在注疏阐述时,作者没有囿于一点,而是放开笔墨,连点成线。其引用所及,有《国语》《中庸》《论语》等经典,还有尧、商汤、孔子、子张、孟子、司马迁、张载、范仲淹、顾炎武、林则徐、汤霖等古圣先贤、志士仁人,这些史料点点相连,相互补充,加上作者的精到评述,把中华民族“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一修身进德、建功立业之道打造成环环相扣的金链,闪现熠熠照人的历史光彩,文章的主旨因此显得厚植有本,传承有脉,弘扬有据。

2.适度拓展,彰显传承魅力

追溯“事不避难”出处时,作者根据《国语·鲁语》,用现代汉语引出有关史实,突出鲁国大夫臧文仲“贤明正直,忠君爱国”的品格;在赞美最早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连用的晚清学者汤霖时,从“家训门风”的角度盛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精神代代相传的巨大影响力。

3.适时转笔,指向当代价值

“温故”是为了“说今”;详于道“古”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古为今用的针对性、有效性。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论述传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精神的当代价值。因为有了上文详于道“古”的多重支撑,文章结论——发扬“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担当精神便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鲁国中华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柳季与岑鼎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
那一天
鲁国的军事家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