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山县羊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2022-07-22钟彩娃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肉羊传染性

钟彩娃,王 琪

(1.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山 741300;2.甘肃省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甘肃武山 741300)

1 武山县基本情况

1.1 武山县概况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地处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东与甘谷县交界,北与通渭县毗邻,西与陇西县、漳县接壤,南与岷县、礼县相连;海拔1340~3120 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 d,年均日照2331 h,降水量500 mm,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水资源充足,渭河及其5 条支流纵横交错,分布均匀,年流量达9.37 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 亿m3。气候温和,适宜粮食、蔬菜、林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蔬菜面积较大,是西北最大的产销基地之一;辖6 镇9 乡344 个村委会,10 个居委会,总人口48.5万人,总面积2011 km2,

1.2 武山县畜牧业概况

近年来,武山县畜牧产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稳定猪鸡、发展牛羊、突出特色、培育龙头、完善链条”的发展思路,实施“标准化养殖、饲草料建设、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四大工程,充分利用本县饲草料资源优势,以“粮改饲”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使畜牧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317.62 万头(只);出栏量达144.81 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达8.65 万只。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4.468 万t,畜牧业生产和加工总产值达到11.54亿元,畜牧业增加值3.67 亿元。

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288 个,规模户11154 户,养殖专业村94 个;标准化养殖场达28 个,其中部级4 个,省级6 个,市级18 个。其中肉羊规模养殖场15 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3 个,市级3 个。

2 武山县羊病发生情况

2.1 文献记载

根据(2013年)《天水市畜牧兽医志》记载:1949—2012年,武山发生羊传染病有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绵羊痘、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炭疽、羊布鲁氏菌病、羊破伤风、羊无浆体病、羊口蹄疫、羊传染性脓疱;寄生虫病有羊肺线虫病、羊螨病、羊肝片吸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羊绦虫病、羊矛行腹腔吸虫病、羊鼻蝇蛆病、羊焦虫病等。

近年来,随着羊只的外调频繁,输入性疫病也增多,如小反刍兽疫、羊支原体肺炎、羊沙门氏菌病、羊肺丝虫病等均有零星发生。普通病有感冒、口炎、胃肠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胸膜炎等。

根据疫情测报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羊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数据显示:武山县内羊发病有13 种,即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绵羊痘、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炭疽、羊布鲁氏菌病、羊破伤风、羊口蹄疫、羊传染性脓疱、寄生虫病(羊肺线虫病、羊肺丝虫病、羊螨病、羊肝片吸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羊绦虫病、羊矛行腹腔吸虫病、羊鼻蝇蛆病、羊焦虫病、羊无浆体病等)、小反刍兽疫、羊沙门氏菌病、普通病(感冒、口炎、胃肠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胸膜炎等)。

按照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划分情况如下:4 种病毒病,羊痘传染性脓胞、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口蹄疫已经控制,连续多年未发);7 种细菌病,羊梭菌性疾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羊破伤风、炭疽(炭疽已经控制,连续多年未发,羊布病在控制标准内,全县个体阳性率仅为0.22%。);10 种寄生虫病,羊肺线虫病、羊肺丝虫病、羊螨病、羊肝片吸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羊绦虫病、羊矛行腹腔吸虫病、羊鼻蝇蛆病、羊焦虫病、羊无浆体病;7 种普通病,感冒、口炎、胃肠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胸膜炎等[1]。

2.2 民间走访情况

通过民间走访乡村兽医和兽药、饲料经营门市部,了解到2006—2019年,武山县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母羊地方性流产、羊沙门氏菌病、绵羊疥螨、羊肝片吸虫病、羊肺丝虫病、羊肠毒血症、等病时有发生,尤其是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经常发生,对养殖户造成了恐慌,而且寄生虫病发生普遍难以根除。

2.3 调查情况

经调查,2017年县境某肉羊场通过检验存在有支原体等病的隐形感染带毒肉羊。2018年县内某村引进仔肉羊165 只,发病114 只,发病率达到69.08%,死亡82 只,死亡率达到71.93%,经济损失惨重;同年,养殖密集区的某肉羊场发病,饲养母肉羊150 只,均有流产、产死胎病史,哺乳仔肉羊大量死亡,共死亡仔肉羊80 多只。2019年肉羊发病56 只,死亡33 只,死亡率达58.93%,经检查体内有肺线虫。2018—2020年,武山县3 个乡镇10 个行政村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羊链球菌病,共发病282 只绵羊,发病率为31.3%,死亡56 只,致死率为19.86%,且以老弱幼羊居多。2020年,县内某养殖场发生羊流感病例,共发病36只,死亡15只,致死率41.67%。

2018—2020 年在全县部分规模化肉羊场检测7种病源血样760 份,检测出阳性病例40 例,阳性感染率5.26%,其中链球菌阳性感染率6.25%,支原体5.0%,化脓放线菌病3.75%,坏死杆菌5.0%,绿脓杆菌6.36%,羊传染性胸膜肺炎5.45%,葡萄球菌4.55%。由此说明,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的羊病在县内肉羊养殖户中普遍存在。

2020年对9 个规模养殖场2554 只肉羊调查结果:2020年,9 个规模肉羊养殖场羊发病1382 只,死亡146 只,按发病率高低病因依次为葡萄球菌8.93%、羊链球菌8.38%、羊支原体肺炎6.93%、羊肺线虫5.87%、羊巴氏杆菌5.76%、羊流感5.76%、羊绿脓杆菌病5.60%、非传染性病因5.09%;按死亡率高低病因依次为羊绿脓杆菌13.29%、羊支原体11.3%、羊链球菌10.28%、葡萄球菌9.65%、羊巴氏杆菌9.52%、山羊肺线虫5.33%、非传染性病因3.85%、羊流感3.40%。病因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羊病因调查统计表

2.4 武山县羊病流行原因分析

2.4.1 生产管理模式仍然比较落后

一是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武山县近几年的规模化养羊场发展速度很快,但许多规模养殖场均属于自主经营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健全,防疫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传播感染。

二是生产上规模化程度不高,散养户居多,虽然肉羊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饲养方式也开始由传统的放牧逐渐转变为适合规模化养殖的舍饲或半舍饲;但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养殖户现在仍然普遍以规模小、散养为主的特点,所以占养殖主体地位较高。

三是养殖技术落后,饲料营养成分不健全。

四是消毒意识淡薄。消毒是控制和防制疫病发生、传播、流行、净化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养殖户(场)消毒意识淡薄,不懂消毒技术,不会使用消毒剂,常年不消毒或消毒次数屈指可数。有一部分规模场,虽然建有消毒池、消毒室,墙上张贴了消毒制度,配备了消毒设备,但都成为应付领导检查的物件,没有实际运用到生产中。

2.4.2 免疫接种落实不到位

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地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春秋两季只注射国家提供的口蹄疫、羊三联四防等疫苗。

2.4.3 感染

继发感染、并发感染,混合感染疫病增多,病性复杂。细菌性疾病发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内外寄生虫病危害较为严重。大多数羊场,寄生虫病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有效的进行驱虫,因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羊只增多,损失较大。

2.4.4 准备不足,盲目养殖

许多养殖户人云亦云,看见别人养羊盈利,自己也就急着也养羊,但由于对于养羊技术的缺乏,对规模养羊涉及到的技术、设备、饲草、疾病防控等估计不足,在栏舍、设备、预防药物,特别是饲草还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大批引种,导致栏舍拥挤、设备不足、饲草缺乏、各种疾病严重等不良后果。

2.4.5 引种不严格,带入疾病引发疾病

在引羊过程中没有经过动物监督所的批准,不懂引种的程序,擅自从羊病流行地区引进带病羊只,又不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导致疫病在本地羊群中传播蔓延。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随着引种频繁,外来病如小反刍兽疫、痒病传入武山县境内的风险日益加大。

2.4.6 基础兽医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有限

很多规模场兽医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或根本无无专职兽医,仅仅靠乡村兽医进行免疫、驱虫、疫病监测和检查,难免出现误诊、漏诊、错误用药等,大部分养羊户缺乏基本的兽医常识和防病知识,认为不死羊就是没有病。一旦羊只接续死亡时,又无法弄清病因,一致道听途说,滥用药物,耽误病情,造成疾病流行和蔓延,带来更大损失。

2.5 武山县当前羊病的流行趋势

通过5年的调查发现,肉羊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15%~35%,病死率在10%~25%。由于发病肉羊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 d。

近年来,武山县肉羊多发的疫病整体上呈地方性流行趋势。在武山县榆盘、咀头、桦林、高楼等乡镇养羊集中的地区多发。病毒性疾病流行趋势总体平稳; 并发或继发感染多发生于各种应激下。病因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不能因病设防,不能科学消毒,不能有效的驱虫,没有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导致病毒性疫病、寄生虫病多发。加之养殖技术落后,养殖设施简陋,常规病也时有发生。

3 防控措施与建议

一是强化引种管理,禁止从疫区引种。引种要有健全的手续。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羊只运输也应有供种场所在地出具的检疫证明。加强引种隔离制度建设,对于各种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和真实。

二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病设防”的原则,制度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三是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制定门禁制度。饲养管理人员消毒在场区门口和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别设立消毒室,进出肉羊舍的人员更换衣、帽、鞋等,并进行消毒,对可能被病原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四是定期驱虫。有针对性的选择驱虫药物,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对羊只进行驱虫工作。

五是定期进行病源监测,及时掌握羊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动态与分布。

六是检疫净化。为了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防止疫情爆发流行,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产地检疫开展面必须达到100%,产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

七是无害化处理。加强无害化处理工作,死亡肉羊尸体、流产胎儿和胎衣等重要传染源要进行深埋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粪尿、污水等定期清除,堆积发酵,对有明显临床症状和检出阳性病肉羊要及时隔离淘汰,不能作为种用,建立安全健康养殖场。

八是科学培训。对养殖户进行科学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提升疫病防控技能。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肉羊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