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相逢时在《康桥》——观歌剧《再别康桥》

2022-07-22文/陈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陆小曼康桥

文/陈 真

《再别康桥》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音乐与文学的诗意交融。剧中部分歌词直接取自诗人徐志摩、林徽因创作的新诗,作曲家周雪石用诗人的作品创作出许多打动人心的艺术歌曲,比如《一首桃花》《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等。其中,林徽因的《一首桃花》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经由作曲家注入音乐元素之后,显得更加优美与灵动,深受艺术实践者和接受者的青睐。

与演唱单首声乐作品不同,歌剧作为一门将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对二度创作者的艺术驾驭能力要求更高。杨照民执导的整部歌剧在演出过程中,演职人员倾情奉献,在歌剧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能够展现出剧中每位角色应有的个性特征。窃以为,剧中林徽因(刘晗悦饰)和陆小曼(李子航饰)、徐志摩(李俊驰饰)等人物的表演更为突出。

作为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刘晗悦扮演的林徽因需要承担较多的唱段和表演工作。但无论是在剧中独唱《灵感》时流露出的淡淡忧伤,演唱《一首桃花》时充满的无限深情,还是林徽因丧失故友时独唱《白日飞升》需要表现出的悲戚之情,均得到刘晗悦较为圆满的技术处理和演绎。除歌唱段落之外,在对白中,刘晗悦也用功颇深,表现出青年林徽因的阳光与天真,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感性却不失理性的民国女子形象。

剧中陆小曼从第四幕“沉沦上海”时尽享繁华都市美好生活的放荡不羁,到第六幕“挣脱泥淖”时惹怒徐志摩而最终顺从他返回北平,再到第八幕的“人鬼情未了”徐志摩飞机失事时她的失魂落魄,被李子航扮演的惟妙惟肖。尤其在“沉沦上海”中陆小曼舞会归来时的酒醉态,面对心爱之人徐志摩的撒娇模样以及“挣脱泥淖”中与志摩发生挣扎的怒态和发出的“哭腔”,从不同侧面生动刻画出陆小曼对徐志摩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

剧中男主角徐志摩周旋于女性的漩涡之中,先是与父亲包办婚姻的发妻张幼仪离婚,而后追求林徽因不成则与陆小曼相爱结合。但面对生活奢华糜烂的陆小曼,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嗤之以鼻,内心依旧爱慕着洋溢知性美的林徽因。李俊驰在表演中,面对不同情境与不同女性的对话吟唱中,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颇为到位。例如在第三幕“再别康桥”中与刘晗悦对唱《我的爱》时情绪激昂饱满,在“挣脱泥淖”中与陆小曼发生争执体现出的愤怒,较为立体地展现了徐志摩的人物形象。

或许是因为李渊(饰梁思成、胡适)王浩楠(饰金岳霖、梁思成)两位男生同时扮演剧中三个角色的缘故,所以导致现场观众有时需对应节目单上的剧情简介来定位具体人物。尽管如此,李渊叙事时的自信从容以及王浩楠吟诵挽联时的含情脉脉都为本剧成功上演贡献了一份力量。

不可否认,作为一场教学与实践活动,《再别康桥》这场演出也存在一些瑕疵。如第一幕“墓地游吟”中哲学家金岳霖的服装体现不出人物该有的年龄特征,第三幕“再别康桥”中男女二重唱高潮部分时的最后一句“自由给我爱”结束处收音稍显仓促、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五幕“双清重逢”时从徐志摩与陆小曼分别再到与林徽因见面,之间的时空转换略微急促。

此外,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表演者除掌握演唱的技巧和移情之外,还需要对歌剧的文本内涵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否则就容易在表演过程中给观众产生一种不“走心”而仅流于做样子的感觉。比如“双清重逢”时徐志摩向林徽因表达爱意时说“我能不再爱你吗?不!”,表演者或许因为羞涩,语气中透露出的情感,显得有点爱慕之意不足。在部分陈述性内容中,表演者因对文本内含意蕴的理解不够深入,情绪情感的处理和表达仍有待继续提高。总体来说,瑕不掩瑜。笔者留意到,在整场演出过程中,仍有陆陆续续从室外赶来观看节目接受艺术熏陶的受众,而现场离座者鲜少。

艺术接受者是检验我们一度和二度创作的试金石,本场演出直到即将结束时,观众热情地为一波波谢幕的演职人员击节叹赏,直到结束时观众驻足的流连忘返,足以见得本场《再别康桥》的教学实践带给现场观众的情感冲击以及观众对演出的喜爱和认可。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陆小曼康桥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陈毅义助陆小曼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缘
男人娶了陆小曼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