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的经验和做法

2022-07-22陈坚超刘志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雨花台雨花烈士

陈坚超 刘志亮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江苏 南京 210012)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教育、文物主管部门和高校、革命场馆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图1、图2),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在推动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采取扎实举措,致力于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打好育人的协同战和持久战。

图1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图2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雕塑

1 雨花英烈精神的教育价值

江苏作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阶级革命的斗争前沿,在与国民党白色恐怖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孕育形成了雨花英烈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雨花英烈精神的内蕴极其丰富,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总书记概括的“两高一大”精神,即“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对高校思政课而言,雨花英烈精神的教育价值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维度。

1.1 理想信念教育

崇高理想信念是雨花英烈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陈的179位英烈中,有不少人出身殷实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本可以过上富足精致的生活,但他们为了救国救民而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雨花英烈是在救国救民、追寻真理的进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是作为救国救民的最终选择,是作为信仰的理性认知。这是任何外部条件所不能动摇的,也是雨花英烈在普通中成就不普通的最大支撑。高校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学生在“活生生”的雨花英烈身上找到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教师在讲授中也接受信仰再教育,真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言传身教做好信仰传递。

1.2 道德教育

高尚道德情操是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不仅有读书求真、修身养德、追求精神富裕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道德。雨花英烈在传统道德观的基础上,充分认可并积极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价值使命,追求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中国。这些道德要素都能契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中,都能延伸到高校思政课的道德教育中。

1.3 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生命教育

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雨花英烈精神最鲜明的特征。在民族危难之际,雨花英烈扛起了拯救民族、拯救人民的大任,他们以一颗万古不泯的为民心,为民族、为国家奋斗而死,这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案例。生命诚可贵,信仰价更高。在严酷刑罚、生死考验面前,雨花英烈展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英雄情怀,是政治生命第一、革命气节不可变的马克思主义生死观。这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生死的考量。“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信念对高校思政课的生命教育来说,是价值的升华。

2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南京市高校资源极其丰富,据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南京统计年鉴2021”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南京市普通高校在校人数有91.81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发挥应有作用,在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1 彰显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引发情感共鸣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革命纪念馆的核心底蕴,也是革命纪念馆育人的重要载体。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现有馆藏藏品5381件套、39440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99件套,三级文物439件套。特别是雨花英烈在铁窗岁月中留下的遗物、书信、手稿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图3、图4)。

图3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览现场

图4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览现场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高度重视馆藏革命文物内涵研究,充分彰显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寻找纪念馆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联点、革命文物与高校师生情感的共振点。雨花英烈牺牲时大多很年轻,在上版展出的179位烈士中,近70%受过师范以上的良好教育,有的烈士被捕时就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校内的照片、学生证、校徽、书信等革命文物对高校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雨花英烈中还有很多是毕业于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利用历史渊源,将北大毕业的雨花英烈邓中夏、谭寿林、刘亚生、朱克靖的事迹送到北京大学展出,重现百年前的学长风采,激励当代学子赓续红色血脉;与东南大学联合举办“在雨花英烈精神的激励下前进——东南大学一代青年的红色记忆”专题展,展出烈士高校就读期间的学籍表、成绩单、学生证等,拉近与在校学生距离,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2.2 坚持内涵式协同发展,推动馆校融合

馆校共建是革命纪念馆与高校推进思政工作的重要方式,但一定程度上存在挂牌多、合作少,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共建内容难以落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聚焦问题短板,抓平台、促项目、聚人才,不断推动馆校深度融合,让共建有内涵、有实质,有深度、有温度。

2.2.1 强化平台建设,推进项目合作

共建需要一定平台支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充分利用南京市高校资源多的地域优势和南京市委“两落地一融合”的政策优势,积极搭建研究平台,以具体项目为牵引,推进馆校持续合作、深度合作。以南京大学为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南京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一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入站的博士已发挥成效,今年有3项国家社科基金获批;二是合作共建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大学设立的“革命纪念馆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和雨花台资源优势,共同开展纪念馆行业实务研究和革命文物学术研究,推动革命文物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

2.2.2 培育红色情怀,推进人才融通

人才融通是合作发展的关键,“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充分尊重教学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客观规律,近年来搭建新型重点智库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雨花台干部学院、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等平台,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教师队伍,深度融入雨花英烈精神研究,厚植教师红色情怀。2021年4月24日“‘雨花英烈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术研讨会暨百年党史及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创新论坛”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召开,江苏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雨花英烈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激情碰撞,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论坛发起了“推进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倡议”。

2.3 贴近青年学生思维习惯,提升教育实效

革命纪念馆不仅要让学生愿意来、主动来,更要走出去、走得远,关键在于提升教育实效,避免形式主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充分研究青年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信息接受习惯,创新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3.1 用好数智融媒,增强教育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更加独立、更具个性,这对思政教育是新考验。革命纪念馆也要适应当前教育形势,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提升教育吸引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针对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特点,先后开通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五大新媒体平台,持续宣讲红色故事,唱响红色好声音。2021年七一前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考入雨花英烈曾就读高校的新生为主体,以1920年雨花英烈恽代英撰写的《未来之梦》为底本,制作了“对话百年,共筑《未来之梦》”视频,通过学子和学长隔空百年的对话,接力学长的未来之梦,激励当代青年以先烈为榜样,报效民族国家,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视频极具创意,一推出就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成为朋友圈的热门。

文艺创作也是革命纪念馆提升吸引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先后参与创作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系列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纪实文学《雨花台》、情景剧《丁香花开》等,话剧《雨花台》在全国高校巡演超过130场,在北京大学演出时,演员谢幕6次,青年学生仍报以热烈掌声,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3.2 强化体验教育,提升教育有效性

形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革命纪念馆绝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吸引流量而放弃自身的政治性和严肃性。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体验教育上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精神,进而入脑入心。一方面利用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和主题党团日,规范活动流程,塑造庄重氛围,强化仪式教育;另一方面强化沉浸式体验,以纪念馆场景为依托,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创主演,艺术化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让大学生在表演中感悟雨花英烈精神。大学生通过体验,深刻感受到他们与烈士虽然年龄相似,但时代不同命运不同的迥然差别,引发对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深思,进而完成思想转变,由志愿服务的参与者转变为向学校、社会、家庭宣讲的红色文化传播者、传承者。

2.4 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推动教育长效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雨花台烈士纪念馆2018年首次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尝试性地将“雨花英烈精神”列入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在取得很好的教育反馈后,南京师范大学把雨花英烈精神全面融入本科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对在校学生全覆盖。面向大一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融入雨花英烈素材;面向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中》开设专题课,讲授雨花英烈精神。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还在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多所高校试点,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案。

除此之外,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编写了《雨花英烈精神》高校读本,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编写了《雨花英烈精神党性教育教材》,以教材形式不断固化教育成果。未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携手更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推动教育长效化发展。

3 结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是革命纪念馆的重大使命与政治责任,也是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职责。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革命纪念馆必然要在红色文化育人上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办好思政教育,必然要在高校思政课程上下功夫,而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正是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资源,是提升思政教育育人的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因而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等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育人是一项复杂、持久的灵魂性工程,特别是在新媒体多元时代的大环境中,更需要协同作战。构建铸魂育人共同体,革命纪念馆与高校仍需不懈努力。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经验做法是在育人实践中总结出的阶段性成果,值得肯定。但构建铸魂育人共同体更需要在行业层面建立全面、稳定、长效的体制机制,对此,革命纪念馆行业任重道远。

①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7-27)[2021-1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108/t20210816_551494.html.

②[佚名].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1-03-31(001).

③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猜你喜欢

雨花台雨花烈士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常宴铭
朱辉
异曲同工之妙
南京雨花台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
晴雨花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