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舞蹈“剧目排练”课程教学研究

2022-07-22彭柳

大观 2022年6期
关键词:舞剧课程

彭柳

摘 要:近几年,国内舞剧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舞剧《只此青绿》与《永不消失的电波》均成为舞蹈界的现象级作品,各专业院团中的优秀舞蹈演员则承担着舞剧演出任务,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各大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剧目排练”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剧目排练”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以4 ~ 7分钟的完整舞蹈作品教学为主。如果将舞剧作品融入“剧目排练”课程,教师就需要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突破传统的“剧目排练”课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剧目排练”课程;舞剧;《窑变千彩》

注:本文系北部湾大学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原创舞剧《窑变千彩》为例”(22JGA014)研究成果。

国内各大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然而部分高校的学生未能有效进行舞剧方面相关的训练,“剧目排练”课程仅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排练为教学内容,不足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舞剧表演能力,使其毕业入团后在面临专业舞团的舞剧排练任务时难以迅速适应。而这些问题在北部湾大学原创舞剧《窑变千彩》的排练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排练舞剧期间无法适应,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剧目排练”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无法进行多重人物角色的转换

部分学生无法在舞剧排练中准确地转换多重人物角色。主要表现在一人分饰多角色时,学生的情感无法与新角色相匹配。舞剧演员在舞剧表演过程中,一人分饰多角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而部分学生无法实现多重人物角色的快速转换,导致自身表演始终游离于本我与舞台人物形象之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生硬。

2.缺乏一定的技术能力

舞剧中双人舞托举动作十分常见。在《窑变千彩》一幕、二幕、三幕都出现了群舞性双人舞,而大部分学生的双人舞托举技术能力较弱,导致无法完成相应的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舞剧表演效果。因此,舞剧训练对演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演员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而大多数综合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可以说,若不做专项训练,学生是很难完成舞剧学习的,进而导致在表演需要释放情绪的片段时无法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

3.对道具与肢体的运用不灵活

舞剧中有很多对大型的场景道具及小道具的运用。例如原创舞剧《窑变千彩》的第二幕,男主阿桂潜心于将制陶六艺“搂、挥、辘、挑、熎、光”发扬光大,运用“泥棍”将制陶六艺展现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道具的使用不灵活,其就会与演员的舞蹈动作形成“两张皮”。而部分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往往把道具当成了一种负担,认为这些道具妨碍了自己的表演,使得肢体和道具相互“打架”,不能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事实上,道具的使用能够将舞段剧情的发展推至新的高度,让观众有更具象、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既能丰富舞台形式,又能烘托演员情绪,增强动作质感。

4.缺乏地方文化的融入

广西高校目前推出的舞剧非常少,有很多地方院校没有自己的原创舞剧。而北部湾大学推出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创舞剧《窑变千彩》以及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推出的原创舞剧《京岛人家》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传播了地方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但广西的很多高校并没有将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高校应努力培养与当今社会需要相匹配的舞蹈艺术人才,为地方舞团培养优秀的舞蹈演员。

(二)主要原因

1.教学设计不合理

从专业课程设置层面来说,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未能学到与舞剧相关的知识,自身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接受过相关舞剧训練,同时舞剧排练任务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在舞剧排练中对于多重人物角色的转换不自然,无法完成高难度双人舞托举训练及实现道具与肢体的完美配合,不仅不能充分吸收教学内容,还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使“教”与“学”产生冲突。

2.学生专业基础较弱

从综合类院校的招生层面来说,其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并未进行过长期的舞蹈专业训练,学生在入校以前也从未接受过专业的舞剧表演训练。这使得教师在开展“剧目排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舞剧整体效果的呈现也不尽如人意。

二、原创舞剧《窑变千彩》在“剧目排练”

课程中的价值

传统的“剧目排练”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使舞剧包含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表演形式,通过多元化的舞蹈形式来培养优秀人才。

第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与迅速适应专业院团舞剧排演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快速融入社会。此前有很多大型舞剧,如《刘三姐》《孔子》《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等,均由各大剧团演员出演,他们向世人展现了国家宝藏文化及优秀的民俗文化,用舞蹈的方式延续经典。演员如果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就不可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使其尽量贴合岗位需求。

第二,通过“剧目排练”课程,进行原创舞剧《窑变千彩》的排演,实现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原创舞剧《窑变千彩》是以广西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为题材创作的一部现代原创舞剧,舞剧分为序幕——薪火、第一幕——坭之兴、第二幕——火之熎、第三幕——陶之魂、尾声——窑宝五个部分。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舞剧《窑变千彩》的排练,开启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坭兴陶的探索之路。他们沉淀其文化精神,感受到一些人物的正能量,学习了无畏艰辛、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工匠精神。这有助于“剧目排练”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改革计划,依托“剧目排练”课程,将“剧目排练”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舞剧表演能力的基础课程,并对“剧目排练”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选用舞剧进行训练,可优先考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舞剧作为主要训练内容,将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舞剧继续传承下去。

三、“剧目排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传统“剧目排练”课以4~7分钟的完整舞蹈作品教学为主,而现在舞剧的排练显然是需要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剧目排练”课教学模式,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而让学生完成舞剧的排演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开展分段式教学

舞剧内容分为序、一幕、二幕、三幕等单元,舞剧中涉及场景的转换,道具的使用率高,人物角色的性格更加鲜明。整个舞剧可以包含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舞蹈形式。有时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舞剧表演是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的。而分段式教学能帮助学生解决在排练初期对动作技术、人物角色把控不准的问题。

第一,分配舞剧演出角色。分配主要人物角色,给予演员进入角色的时间。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身临其境地感受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的能量,走进他的世界。

第二,开展情景代入式教学。对于舞剧每一幕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故事发展路线,可先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框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情节,帮助学生进入具体情境,讲述编导在设计该动作时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情景代入式教学能使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准确,情绪转换能力得到提高。在“剧目排练”课程中融入舞剧训练内容,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劇的构架。

第三,开展分段式教学。开展分段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每段所要求演员具备的专业技术,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的演绎,在不断打磨、不断重复、不断尝试中不断进步。

(二)进行舞剧表演专项训练

“剧目排练”形式与舞剧表演形式有一定的区别。“剧目排练”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及专业技术能力,而舞剧表演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教师可通过舞剧表演专项训练,拓宽“剧目排练”课程的内容,丰富课程教学形式。

第一,对于舞剧人物形象塑造能力的训练。舞剧中的人物形象独特、鲜明,角色情感较为细腻。只有走进人物内心,完成对人物性格与外形的双重塑造,才能找准该角色的形象。在教学中融入不同性格、情绪、形象的角色塑造技巧的训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演能力,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将双人舞托举训练内容融入课程。舞剧段落中常见的舞蹈形式就是男女双人舞,而双人舞的技术难度较高,大部分学生接触双人舞的机会较少。原创舞剧《窑变千彩》中就出现了两段群舞性双人舞。因此,双人舞训练需要被纳入专项训练集训课程,让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避免后期无法推进舞剧排练,耽误进度。

第三,反复练习,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动作细节,要求学生做到肢体协调,将力量、气息融入技术动作。学生只有反复训练,熟练动作,锤炼技术,才能逐渐完成较高水准的技术技巧,使之与人物情感相融合。

第四,通过舞剧排练,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创编课程,让学生具备空间调度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舞剧排练拓展创编方面的知识点。可见,“剧目排练”课程能够使学生受到综合训练。可在“剧目排练”课程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不同途径的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舞蹈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完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舞台实践能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舞蹈教学与舞台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如何将二者更好的结合也是舞蹈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第一,舞台实践的及时性。学生应及时将所学内容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把握每次的实践机会。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传统“剧目排练”课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将课程内容拆分为独立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单一训练。从训练价值上讲,舞剧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更具训练价值。将其融入本科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课程设置上,本科一年级学生可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课程为主,二年级学生可以开始学习群舞课程,三年级学生可以学习舞剧表演的内容,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原创舞剧《窑变千彩》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扶持,钦州市委宣传部、北部湾大学组织创排的,该舞剧曾赴马来西亚参与交流活动并获得三等奖,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走出去,丰富了他们的舞台实践经验,向外传播了当地的优秀文化。后期北部湾大学教师将继续延续这种文化传承精神,将舞剧排练内容更好地融入“剧目排练”课程,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制,展现自身的教学优势,从而让本土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沈培艺.“舞蹈表演”与“舞剧表演”之辨:论“舞剧表演”体系的学理建立与完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117-122.

[2]张虹宇.试论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4(3):389.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舞剧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冯双白
自行车的发明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