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安之旅

2022-07-21张旸

大学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戴望舒赵先生心安

张旸

万籁俱寂的深夜,最宜开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愿意沉淀浮躁,洗净倦怠,在文字中享受一場纯粹的心安之旅。

在早一点嫌寒,迟一点嫌暑的暮春时节,有时往事敲窗,我会低吟默诵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此诗静谧悠远之意境穿越时空触动着我。去岁深秋,我也常独自散步,偶尔捡拾落下的梧桐叶,悄悄思念远在异乡的友人,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平凡简单的喜乐。假使逢着落雨的晚上,夜色拖着长长的影子,恍然间会把路灯视作远方伊人的一束流盼。

每当夜幕低垂繁星闪烁时,历史的星光映照着泛黄纸上的文字,透过这些深刻的内容,仿佛看到在挣扎思考的旅途中寻求身安与心安的一个个身影。

疫情是当下人类的共同困境。从前以为处患难之际宜读苏轼的《留侯论》与其父苏洵的《心术》得以“治心”,渴求达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坚忍豁达之境。在充斥着困惑与纷扰的喧嚣时刻,只有做到苏氏父子的心如止水与温柔达观,才不至于因焦躁不安、心态失衡,最终沦为漂泊无定的不系之舟。

一度把年少时的岁月投注于古典诗文的阅读,满载传统思想的文字早已在流动的时间中留下印记,困住了敏感脆弱的心灵,也锁住了文学阅读的视野。

久不读现代诗,因为疫情,学校封闭式管理打开了借阅许久的那册《戴望舒抒情诗》,了解了诗人那些苦难的日子。留学法国被学校开除归来,宣传革命遭日本人逮捕入狱,抗战胜利后被诬陷为汉奸,三段感情悲剧更是使他爱情之心已死。联想起作家小思在她的著作《香港文学散步》中,谈到戴望舒渴望拥有一方自己的园地来种花种草,此时品读这位忧郁感性的诗人笔下的田园乡愁和草木滋味,感觉到了其温情柔软却略带伤感的悲悯之心。

最喜戴望舒《古意答客问》的诗行,“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 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鹿守我的梦,鸟祝我的醒”“你问我可有人间世的挂虑?——听那消沉下去的百代之过客的跫音”。在诗人的笔下,审美价值超越了一切实用功利,又如我聆听若干遍罗大佑的《追梦人》《海上花》,却依然沉醉钟情于罗氏情歌,在唯美风韵的现代文字中探求一种凌驾在媚俗之上的真性情。

漫步上外,昔日少年穿越文学长巷,在语言地图中反复地找寻心安。观赏期待多时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一再流连于西南联大的那次徒步,只因杨潇谈到了成就卓越的赵元任一家。由于硕士论文的关系,我曾不止一次地惊叹、惊艳、惊奇、惊喜于故纸堆中绽放光亮的教学思想。赵元任先生毕生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工作,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我在导师邵洪亮老师的指导下,从赵先生的《粤语入门》《国语入门》《中国话的读物》等经典教材中,感受到扎实系统的教学安排、匠心独运的课程设计、生动活泼的语言范例和中西合璧的赵式幽默。可以说,赵先生对语音教学和口语教学的重视,大大推动了汉语教学迈向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国际汉语教学界通行的一些基本做法,都能在赵先生这里找到源头。

从这位百年一遇的跨界通才开始,我继续追逐着一位位学界泰斗的精神气韵。彼时的昆明,日军空袭警报纷纷扰扰,逆境中的语言学人没有踟蹰不前。罗常培治学严谨善于会通,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王了一雕龙之余不忘雕虫,留下一篇篇活泼生动却又扣人心弦的学者散文……

时光悠悠,往事匆匆,我喜欢这样拜望不同时空的作者,开启片刻共时的晤谈。莫叹申城最美春光本该接受阳光注视、春风爱抚、雨露滋润,书斋里的文字之旅,在每一个孤寂深沉的夜晚,也能予人纯粹的身安与心安。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戴望舒赵先生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在,就心安
戴望舒《雨巷》(节选)
在天晴了的时候
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
关于“牛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