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爱国名医裘吉生

2022-07-20龙悦

公民与法治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书绍兴

龙悦

浙江绍兴籍近代医生裘吉生的名字载入《中医辞典》,以一代良医流传至今。他作为一名辛亥志士,终生不渝的革命精神却鲜为人知。作为一名志士,他在辛亥革命中与蔡元培、徐锡麟等志同道合。作为一名医生,曾替胡汉民、谭延闿按脉诊病。孙中山亲书“救民疾苦”四字匾额褒奖和鼓励过他。

愤归故里

1916 年8 月,金秋季节。一个激荡人心的消息在江南文化名城——绍兴传开,孙中山先生以中华革命党总理的身份,应绍兴老同盟会会员们的邀请,将专程来古越一游。

已在绍兴城内以行医为业的裘吉生,听到这个消息,不免万千感慨一齐涌上心头。

作为一名老同盟会会员,他对孙中山是十分敬仰的。1906 年前后,他与蔡元培、徐锡麟等绍兴名流交游颇多,密谋革命,与王子余、俞英崖、王叔枚、徐伯荪(即徐锡麟)等同时加入光复会。裘吉生在绍兴办了教育馆,普及书刊,宣传革命。

1907 年,他在上海由蔡元培之弟蔡元康介绍加入同盟会。此后受命与俞英崖同赴东北,以兴办实业为掩护,担任联络工作,在日商资助下,创立“清和公司”,俞英崖任总理,日人原口文一任副理,裘吉生任襄理。奉天、铁岭的电灯公司就是在那时兴办的,也算是遂了在杭州兴办实业遭到失败的初志。其后,他们又一起参加了东北与全国的光复起义。但是东三省的革命形势,遂即被赵尔巽等称兵作乱所破坏,革命党人被疯狂追捕。裘吉生幸亏得到俄人的密报,借得一匹哥萨克骏马,连夜单骑奔驰入关,才幸免于难。在北京,他耳目所及皆是军阀横行、官权膨胀,毫无革命之新气象可言。袁世凯曾嘱熊希龄召见裘吉生,以汉阳新关监督之委任相笼络。当时袁世凯面目尚未完全暴露,但裘吉生对这位从戊戌变法以来的奸雄,从来没有好感,怫然予以拒绝。

他携妻儿愤然踏上了回归故里的路。

往事如烟,现在,孙先生要来,他多么想去见见他,诉说自己的一腔热志,但他又觉得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

孙中山一行乘船到达西郭门外河埠,受到热烈欢迎,裘吉生却独自在自己开设的医院里,照常处理着诊务,只是偶尔抬头看一眼街上蜂拥而行的人群,聆听远处传来悠扬的军乐声。他的心中说不清有几多欣喜,几多惆怅。

他没想到,这天半夜里突然被叫起,说是孙先生有请。他急急赶到孙先生下榻的布业会馆,原来是随同来绍的胡汉民,因在路上乘兴观赏山水,过于疲劳,入夜顿感不适,上吐下泻不止,一时忙坏了会馆接待人员,特派人请裘吉生诊治。裘吉生为胡汉民诊脉察舌,仔细询问了病况,诊断是赤痢。他知道中山先生是学西医的,又加胡先生病情危急,他怕按常规开方撮药,必会耽误时间,还会引起他们的疑虑,即提出回家立方代为配药,煎好后,装入玻璃瓶,嘱每次服一格,日服三次,一如西医药水。胡汉民果然很信服,按时服药后,病即得到控制,隔宿就痊愈了。孙中山极为嘉许。

在裘吉生为胡汉民诊病的时侯,在旁的老友孙德卿(当时任《越铎日报》社长)向孙中山介绍了裘吉生的身份和经历。中山先生默默地听着,凝重地注视面前这位悉心诊病的中年人。这位曾经在他领召下,为推翻君主、创设共和而出生入死的革命志士,如今在共和已成大势,多少人怀着各种目的,趋之若鹜时,却默默隐身于乡里,以自己的医术继续为民众服务,竟自己革命之志。又想起自己以一名开业的医生,从“医民”奋起“医国”,几次亡命海外,不久前还被迫寓居沪上,投闲置散,他的心是与裘吉生息息相通的。想到这里,孙先生不禁喟然兴叹,却又无言相对。

等到裘吉生诊毕起身告辞时,孙中山才从联翩的浮想中回转来,满怀同志式的热情紧紧握手送走裘吉生。

绍兴三日,孙中山一直忙于参观、莅会、演说、接待,没有机会再与裘吉生晤面,当在绍兴最后一天宴罢,孙中山应请为各界名流题字留念时,没有忘记并未在场的裘吉生,以笔酣墨畅的行书,写下“救民疾苦”四个大字赠给这位绍兴名医,一时在中医界传为佳话。

悬壶明志

裘吉生在绍兴城内开设了“裘氏医院”,兼有中医西医,设了病床。这在民国初年,由中医创办医院还是少有的事。医院虽然不大,但声誉很快传遍四乡,就诊者络绎不绝。

历届在绍兴府主政的人,包括王金发那样的革命党人,在官袍加身后,马上就变了面孔,揽权纳贿,搜刮民财,纳妾招婢,挥金如土。目睹这一切,裘吉生深为痛心,在彷徨痛苦中,遂以“良医等于良相,治国原为治民”自勉,并以“遇病化吉,就医皆生”为愿,将曾用名“裘激声”改为“裘吉生”,并在故居门前挂出了“裘氏医院”的牌子。

中山先生亲笔题词赠他,这给了他鼓舞和教诲。是呀!“救民疾苦”。不正是他的夙志吗?从“激声”到“吉生”,两个音节相似的名字却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从此,他下定决心要为民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医学理论上,他主张对古今各种流派学术,博览广收,融汇贯通,不拘泥于一家言,在扬弃各家学识以后,自成一家风格。

在学术上,他提出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有法度。”他认为医生治病“立法务求古训,临床贵乎变通”。对古方运用做到详细审察,根据症状,灵活运用,才能得心应手。

他在同行之间,决不持什么门户之见,反对互相封锁互相掣肘。他与同邑名医何廉臣、曹炳章等都过从甚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切磋。绍兴本是历史私医辈出之地,裘吉生与何廉臣、曹炳章在近代尤负盛名,终在医林独树一帜。

走上弃政从医的道路,裘吉生那火热的革命精神仍一如往昔。当时一些文人学士,鉴于“世无道则隐”,纷纷出家隐身以示气节。裘吉生置身于医药之业,仍然竭尽自己所能参与社会变革。他主张中西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熔于一炉。其后更从中西医各自特色出发,从生理、病理、解剖、药理、治疗等方面提出“现代化医学之具体法”。

裘吉生对中医行业中固有的保守、门户之见深恶痛绝。他认为这是中医学术经验停滞不前、后继乏人的症结所在。他以自己的实践并著书立说,大声疾呼,希望能够改革挽救中医之“颓风”。

1922 年,为了更广泛开展医事活动,裘吉生迁居省城杭州。

他先在吴山之麓创办三三医社,后又在湖滨柳营巷口创办三三医院。所谓“三三”是指“不读三世书,不蓄三年艾,不能三折肱”。他认为做个好医生,既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也要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能治好病,才能服其药,才能成为良医。

他将“救民疾苦”匾额,悬于医院前厅,表明自己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夙志不渝。

悬壶数十年,虽身在医室,社会的变迁总时时牵连着裘吉生的心。他在繁忙的诊务之余,著书立说,广收门生,不仅言传身教予他们医德医术,而且在那时就提出:“学医不特有益于自身,除开业执行业务诊疗病人外,还应当为社会服务,如担任义诊、救护伤员,劝令由渐改革不卫生的恶习惯。”他自己早年嗜酒豪饮,40 岁后下定决心戒酒,晚年滴酒不沾,在个人生活上亦表现惊人的毅力。他时常应聘去作戒酒戒烟的演讲,劝导大家接受健康教育。在行医实践中,他那豪爽耿直、嫉恶如仇的秉性一如既往,大至参加赴京请愿,抗议当局取消中医中药案,小至为一寡妇遗腹子的纠纷,自动到法庭作证,使寡妇免遭诬陷。他曾为了呈请警察局禁止神庙药签,遭到不法和尚的凶狠报复。

著述和抗争

在祖国医学浩如翰海的文献堆里,袭吉生那颗爱国之心找到了莫大的慰藉。但是他又为大量珍贵的医籍散佚缺少研究整理而感叹。他认为,尽管我国医学有悠久的历史,有汗牛充栋的医籍,但其中不免夹杂着一些“业杂猥侈,修理不明,各目所指,内容难详”之作,即使有人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一定成效,也是事倍功半,更何况当时还有所谓“方药矜奇、秘传世守、相习成风”的状况。

裘吉生从1916 年开始,就不辞辛苦,不惜千金,千方百计搜集中医珍贵文献,其中包括许多难得的孤本、善本、精抄本。在东北奉天铁岭时期,他结识了不少日本医界的朋友,亦每每托他们购买东瀛的汉医书籍,收集到不少国内绝版的医书。

数十年中,裘吉生渐次珍藏了医书3000 余种,2 万余册。他将藏书室命名为“读有用书楼”。他要把这些珍贵的医学文献整理研究,去芜存精,分别类目,汇编成集,公开世守秘方,校刊善本孤本,并辑译外人研究所得之作,使之中西汇通。

当时在一片向西洋学习声中,也同时泛起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对中医药学采取全盘否定的言论甚嚣尘上。裘吉生翻阅着徐一士所著的《一士类稿》,在吴汝纶论医一章中,桐城派之大家吴汝纶竟将中医称为“中国含混医术”,诘难“安其所习、毁所不见,宁为中医所误,不肯一试西医,殊可悼叹”。他们攻讦《黄帝内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中医经典为道听途说之书,谓中国医家“自古妄说”,主张将河间、丹溪、东垣、景岳诸书,尽可付之一炬。吴汝纶的言论,在当时中国知识界既有一定代表性,又有相当的影响。就连鲁迅那样的民族卫士,也对中医持否定态度。

裘吉生为此感到忧伤。难道中国医学真的会步东邻日本的后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医学终将会被西方医学所淘汰,遭到被取而代之的命运吗?

20 年后,裘吉生认真总结了这段中西医学的比较史观。他在亲自编写的讲义《学医方针》中,用很多篇幅谈了自己的见解。在“学西医乎学中医乎”一节里,他写道:

“中医犹老态龙钟之人,虽饱尝世故,然已步履跛踬,行将就木,倘后继无人,必见淘汰,西医犹童年俊杰,英气逼人,进步一日千里。”“然细审我国各地人民需要,以及我国民俗习惯,暨体质禀赋,乃大都信服适应于中医。近年避难山乡,见任何角落,都有中药店铺,深感岐黄流泽之深。”他认为:“中医虽老态,但只要学术能随时代之邅递以演进,能合社会需要以革新,振刷精力,新生命继起,得以繁衍不已,自能长足进步。”

1915 年前后,在彼时否定中医的浪潮中,由于对中医药的无知,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等竟叫嚷要废去中医不用中药。裘吉生只能像当年不肯向宣布自己死刑的肺痨屈服一样,下决心起来抗争。

他与同邑名医何廉臣、邵兰荪、曹炳章等组织成立“绍郡医学社”,编印发行《绍兴医学报》《国医百家》和《星期增刊》杂志,以研究中西医及日本医学科学,交流学术动态,阐发中医药理论为目标。《绍兴医药学报》是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之一,它与周雪樵在上海创办的《医学报》,成为当时捍卫中医事业、宣传中医的科学性、交流学术思想的生力军。近代不少著名医学家如张锡纯、张山雷、时逸人、周小农等都积极为之撰稿,一时形成“仁人志士,硕彦名流,集合而成,其间辩驳旧学,发明新理……欲补医者之偏,求医者之珍也”的形势。

除了办医学杂志外,他还用极大的精力,编辑刊印医书。《三三医书》99 种,《䱐溪医述》7 种,《读有用书楼选刊》33 种,《寿世医书》13 种;还有《医士道》《医药杂著》《医话集腋》《古今医学评论》《皇汉医书揽目》《杏林文苑》等等,合计达230 余种,在数年中陆续出版。裘吉生在卷帙浩繁的古籍里。如蜂采蜜,如农撷英,校勘汇编,去芜存精,分别门类,一篇篇亲自作序,并延请当时海内名医时逸人、周小农、恽铁樵等再作审核,沈仲圭、谢仲墨等当时中医界后起之秀,也曾专门协助他担任校审。那时出版印刷业极不景气,医学书籍销量更不大,无盈利可言,裘吉生只能自资刊印,而且公开宣布不要版权,在刊印书籍后页都声明“准人翻印,版权所无”,显现着裘吉生为弘扬祖国文化的无私之心。

1929 年2 月,乍暖还寒。一场迟到的大雪,将一丝春意肃杀殆尽。

裘吉生患病初愈,斜靠在床上阅报。一条瞩目的消息跳入眼帘,2 月26 日上海《新闻报》报道:“中央卫生委员会连日开会,褚委员民谊报告24 日晚提案审查经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经过长时间讨论,将题目改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照案通过。”这就是震惊全国中医药界和海外侨团,由国民党政府卫生委员余岩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这个提案包括停办中医学校、禁刊中医药广告、禁止招收中医学徒,对现有中医限期办理一次性登记等内容,实际上是要取消中医中药。

裘吉生愤然了。歧视摧残中医尚嫌不足,竟由政府机构公然通过决议。废止国医,祖国医药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他顾不得病体,连夜乘车前往上海,去联络中医药界共商对策。

3 月17 日,来自全国15 个省市,262 名代表齐集上海,假上海总商会会场,召开全国中医药团体大会。上海《申报》报道:“其盛况为一年来民众运动所未有。”并于是日以醒目标题《总理遗墨》,刊登孙中山先生赠给裘吉生的题字“救民疾苦”。驳斥废止国医案的无理,号召“全国同胞下一个公正的批评”。

裘吉生作为杭州医药公会的代表,曾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在会上慷慨陈词,声泪俱下,提议以3 月17 日为中医药界团结奋斗的纪念日,“三·一七”国医节由此产生。大会后,公推他为请愿团代表之一,同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抗议交涉,多方奔走,据理力争,并晤见蔡元培、胡汉民、蒋梦麟、邵元冲等国民党元老要员,以取得支持。

抗议声中,出了一件堪为佳话的插曲。请愿团到达南京后,中央卫生委员会中一些歧视反对中医的人,大为恐慌,蓄意制造阻力。当时正值行政院长谭延闿患病,就乘机提出招代表团为谭治病,如果不能立见成效,即借机刁难制造舆论。深知来者用意的请愿团,推举裘吉生前去为谭诊治,结果应手立愈,一时大张了中医界的声誉。

在全国和海外舆论的抗议声中,国民党政府被迫下令撤销一切废止中医的法令,并由此总算通过了几个所谓提倡国医的法案和条例。第二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追认法定3 月17 日为国医节。

裘吉生意识到要拯救中医药,使中医药生存和发展,还必须普及医教,研究学术,使中医自强不息,当局取消中医最厉害的一手,就是诬蔑中医理论,贬低中医疗效,大肆攻击中医药学由于历史原因在理论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他认为每一个从事中医事业的人,必须以毕生精力,探求精通中医理论,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以中医治病的实效来回击“中医理论玄奥莫测,临床靠树皮草根”的谬论。

1930 年间,他又将藏书500 余册,赠送杭州鼓楼流通图书馆。此前,他的“读有用书楼”2 万余册藏书已向有志于学医者开放,外地学生前来借阅,还可留宿提供方便。

1936 年,裘吉生拟进一步将《三三医书》《读有用书楼选刊》等精选成集刊印发行,定名为《珍本医书集成》,内容为医经、本草、脉学、伤寒、通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方书、医案、杂著(医论医话)等1O 余大类。编纂发行这样大型丛书,他缺乏足够资力,于是辗转与上海世界书局总经理沈之方相商,委托世界书局出版。

他派长子裘诗新前去磋商,没想到沈之方提出了苛刻的条件,由裘方负责供稿、编辑、审订,不给稿费,出版后以出版之书若干部作为报酬。裘吉生志在推广医籍流传,对沈所提条件坦然接受,于是很快签订合约。

30 年后,台湾世界书局再版了《珍本医书集成》。40 年后,上海科技出版社也将《珍本医书集成》影印出版。他们在出版说明中都盛赞这套丛书校勘精细,内容丰富,编排科学,堪为精品。

《珍本医书集成》第一辑出版以后,裘吉生当即着手二、三辑的编纂,同时酝酿着陆续再编辑出版《皇汉医书丛书续集》,还有《四库全书》中的《普济方》全集等等。

1936 年,他已经63 岁了。他自信身体尚健,精力充沛,不禁再一次沉浸于踌躇满志的状态中。然而在次年的淞沪会战后,裘吉生接到世界书局的通知,原订出版的《珍本医书集成》因战事被迫中止。在经过了八年的流亡生活后,他又被告知已经编好的《珍本医书集成》二、三辑书稿已在“八一三”日机轰炸中被毁。裘吉生不禁五内俱焚。1947 年5 月21 日,裘吉生与世长辞。

猜你喜欢

医书绍兴
绍兴
神医的秘方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人文绍兴
走向绍兴的古代诗人
我眼中的绍兴性格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宋代私修医书序文特点初探
医史教材“万全撰成《万密斋医书十种》”说法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