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对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和参与情况调查研究

2022-07-20和春庭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怒江州动植物公园

和春庭,白 玲

(1.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怒江 673199;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北京 100011)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召开,制定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紧迫目标时,需要坚持社区主体性和在保护实践中的主动性[1]。目前,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提升[2]。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脊椎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多样性高于其他地区[3],西南高山峡谷区生物多样性受农业经济活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显著[4]。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应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可持续利用的结合[5],获得更多保护直接收益的居民通常保护态度积极[6-7]。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研究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和参与情况,为怒江州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地处滇西北,西邻缅甸、北连西藏,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个县(市),国土面积1.46万km2,国境线长450 km,海拔为738~5 128 m。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森林覆盖率78.90%。怒江州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核心区域,境内全球罕见、大尺度的自然景观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根据《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8],云南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印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3个地区的重叠区域[9]。怒江州几乎全境位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10]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图1)。怒江州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图1 怒江州与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位置关系

1.2 研究方法

1.2.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16日—10月12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野生动植物认知情况、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的态度和参与情况、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知和其他。本次共获得符合研究需要的有效问卷198份。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生态护林员占31%、林草技术和管理人员占36%;男性占61%、女性占37%;年龄26~40岁居多,占47%;收入以工资为主,占58%;大学本科最多,占44%;被调查者有11个民族,占比前5为独龙族(32%)、白族(23%)、傈僳族(18%)、汉族(8%)、怒族(8%);来自地区依次为泸水市(27%)、贡山县(24%)、兰坪县(14%)、福贡县(7%)、其他(3%);原住居民占83%。调查数据符合怒江州实际,有利于后续实证研究的开展。

1.2.2变量赋值

为便于统计分析,对“您认为怒江野生动植物是否需要保护”“您是否愿意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您是否愿意参与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若建立国家公园,给一定补偿,您是否愿意移民搬到县或镇(乡)上”“您是否支持高黎贡山(怒江州区域)划入国家公园”“您是否认可现有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这6个变量的选项进行赋值:1表示“非常不愿意/支持/认可”,2表示“不愿意/支持/认可”,3表示“一般/无所谓”(即居民态度保持中立或无法判断),4表示“愿意/支持/认可”,5表示“非常愿意/支持/认可”。

2 结果与分析

2.1 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分析

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及参与意愿见表2。

表2 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及参与意愿

被调查者全部认为怒江州野生动植物需要保护,且愿意主动保护。对问题“您愿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原因”,89%居民选择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其中66%为大学以上学历,说明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水平与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11]),45%居民选择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14%居民选择基于国家法令威慑力,仅3%居民选择出于宗教信仰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图2)。

图2 居民愿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原因

对问题“您希望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方式”,67%居民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考虑动植物保护需要,65%居民愿意进行志愿服务或义务服务(普及保护知识、监督违法事件等),46%居民希望参与保护相关政策制定与探讨(图3)。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怒江州居民非常认同怒江州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且生态保护意识很高,保护态度十分积极。

图3 居民希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式

2.2 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意愿分析

被调查者中81.8%居民非常支持高黎贡山(怒江州区域)划入国家公园,77.3%居民非常愿意参与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72.3%居民愿意生态移民搬迁,14.1%居民不愿意,其中不愿意生态移民搬迁的居民79%为独龙族,其次是汉族占11%、白族占7%、怒族占4%。因此,居民支持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意愿强烈,生态移民搬迁意愿差异较大。

2.3 居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度及受教途径分析

67.2%居民非常认可现有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24.2%居民认可。对于“当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定是否邀请或征求您的意见”,被调查者36%选择经常邀请,28%选择偶尔邀请,30%选择从未邀请。居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当地保护区或林草局等政府部门到村宣传(89%)、电视手机等多媒体(58%)、宣传栏等标识牌(58%)、受邀参与保护相关政策制定(21%)、民间社团组织(11%)、宗教典故和民族传说(7%)、其他(4%)、寺庙喇嘛等宗教组织定期到村宣传(3%)。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对保护政策制定的认可程度、参与程度还有提高空间。保护区和林草主管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力度大,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仍需提高居民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制定时的参与程度,提升其认同感,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2.4 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知分析

60%居民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为不利于保存宗教信仰及传统文化、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和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5方面(图4)。

图4 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知

2.5 居民对野生动植物和国家公园了解程度分析

调查选取了19种野生动物、12种野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回答正确率为54%~80%,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回答正确率为28%~39%;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回答正确率为50%~87%,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回答正确率为25%~43%。对于“您听说过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吗”,80%经常听说,8%偶尔听说,3%没听说过。

结果显示,居民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级别认知差异较大。随着我国国家公园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老百姓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怒江州居民对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熟知程度较高。下一步需继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级别等宣传力度。

3 讨论与结论

3.1 居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高,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怒江州自然资源丰富,可立足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需求,推进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即时共享、深度挖掘和可视化呈现[2]。搭建影响深远、生动活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展示平台,用实物诠释自然演化规律,展示“地理空间上的高黎贡山、全球视野中的生态”,做“有科学传播力”的宣教中心。同时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增强生物生态安全意识,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

3.2 居民参与意愿高,建立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目前,怒江州共有7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0.65万km2(约占其国土面积45%),是云南省保护地面积占州市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州。自然保护地对怒江物种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发展,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深入,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意愿不断提高,怒江州同时也面临着保护地布局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吻合度不高、管理有效性差等日益凸显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全球陆地保护区网络中只有10%是通过完整的陆地连接起来的,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恢复,未来保护区划定应重视生境联通[12]。保护优先区系统判识是实现生物多样性高效保护的关键途径之一[13]。国家公园是实施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最重要的途径[14]。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在更广泛领域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方式共享遗传资源商业利益的三大目标[15]。在保护地外建立社区保护地能够促进社区为保护作出贡献,同时从中公平受益[16]。因此,在摸清本底资源的基础上,重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辅以建立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促进我国“3030目标”的实现。

3.3 发挥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作用,加大居民参与力度

怒江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比例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约48%)、白族(约26%)、汉族(约12%)、彝族(约2%)等22种民族,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州独有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世守西南大门,对于保卫祖国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非常重要,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滇西北大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维护滇西北的生态平衡[17]。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18]。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19]。怒江州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大,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必然带来转变,应在充分分析少数民族原住居民的利益诉求基础上,健全保护传统知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和制度,合理制定生态移民搬迁等制度,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积极作用[17],提高居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动性、能动性。

3.4 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极高,需进一步摸清自然资源本底情况

我国存在若干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本底数据不清,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尚显不足等问题[20]。未来应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进一步客观准确地识别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热点中的热点或重要区域中的重要区域)[21]。怒江州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已知高等植物4 000多种、脊椎动物583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秃杉和珙桐等40余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怒江金丝猴、戴帽叶猴和灰腹角雉等60余种。随着专家学者不断深入的研究调查,怒江州越来越多的物种被首次发现。因此,怒江州亟需摸清资源本底数据,同时加大公众对本地生物多样性认知的普及力度,为科学有效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怒江州动植物公园
动植物新视界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怒江州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在公园里玩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怒江青年“五四”用朗诵助力脱贫攻坚
锋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