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作文指导方法的优化

2022-07-20福建省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黄蔚黎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倡议书双减语境

福建省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黄蔚黎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现在,学生作文模式化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应高度重视。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教师设计作文任务需要秉持少而精的原则,要在学法传授方面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尽快进入情境,真正做到言之有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情。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模式化、格式化的现象,原因很多,其中缺少经历是最主要的,没有真实经历自然找不到思考起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语境,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观察、交流、想象、演绎等手段展开思考。

一、阅读语境,言之有法

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行为,面对同样的阅读文本,学生可能收获不同的体验和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语境设计,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本中,寻找习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展开仿写、续写、扩写训练,给学生更多启示。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用经典文本做阅读引导,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会更深刻,对写作的助力效果会更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写关系的真谛,教师创造阅读语境,对写作的助力作用超出想象。

教材就是一个例子,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写作灵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意识,教材中的例文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做好对接和引导工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情境中,这样才能找到写作灵感,也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作文“变形记”,要求写童话,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童话作品。如《一滴水的旅程》《小树自述》等。学生阅读故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故事情节设计、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究。学生讨论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历,自主设计题目,设计作文结构,互相探讨,完善文章写作思路。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建议,帮助学生推进写作流程,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有学生设计的题目是“一只具有超能力的蝴蝶”,打算写这只蝴蝶做好事的经历:如解救受困的兔子、帮助农民摘果实、为工人拉电线等。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做好规划,设计作文结构,特别是开头、结尾要相呼应,还要注意点题。

教师要设计阅读语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对童话故事最感兴趣,不仅愿意阅读,对创编也有热情。从学生作文可以看出,教师要在童话构思、结构安排等方面积极引导,给学生更多方法支持,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爱上写作,也就不会再觉得压力大,这与“双减”政策的要求是相符的。

二、观察语境,言之有物

学生平时没有主动观察的习惯,也没有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教师要针对学生写作素材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搜集信息的机会。学生在积累和整理素材时,大多关注自己的经历,这虽然是正确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学生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做好观察日记,并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学生就能够拥有种类丰富、内容真实的写作资源库。

设计生活观察语境,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让学生在生活观察学习中搜集更多写作素材,进行深入思考,深化写作的内涵,让作文深刻。如教学“ 让生活更美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引出写作话题:微笑、诚信、梦想、运动、旅行、种花等。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没有太多认识,很容易陷入迷茫之中,教师可布置具体的观察任务: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想到许多和谐的场景,也能够引发动人的故事——如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微笑服务,给大家带来更多温暖;教师的微笑,给学生以希望和鼓励……这些都是值得写的故事。又如运动,是我们都需要培养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运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故事,值得思考。深入到生活中,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抓住关键词进行关联性思考,结合观察所得,可以获得启示。学生都有生活观察的经历,在教师指导下,会自觉进行互动和交流,很快就会有新发现,从而找到写作思路。

学生虽然不缺少观察生活的机会,但平时的观察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利用关键词设计观察任务,指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蕴含的道理,能给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带来启示。学生结合观察结果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更容易找到写作切入点,也能为作文注入更多正能量。其实,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只是缺少整合的意识,不知道处理方法,不能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给学生以启示,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自然能达成“双减”的目标。

三、交流语境,言之有序

学生喜欢互动和交流,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哪怕进入写作状态了,还有很多学生交头接耳。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写作专题讨论活动,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教师能找到合适的讨论话题,就能够快速调动学生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写作设计需要解决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组织交流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关注点选择话题,还要亲自参与互动交流活动,给学生讲方法提建议,以提高交流效率。

习作设计环节,教师可组织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多重对话中找到思考的方向,顺利启动写作思维。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如何剪裁,以何种方式呈现,关涉到言之有序的问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非常有必要。如教学“学写倡议书”,学生对倡议书并不熟悉,教师先给出倡议书样本,要求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倡议书的格式有哪些特点?倡议书要设计具体的内容,而且要采用分条设计的形式,这样有什么好处?倡议书开头要交代倡议原因,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倡议是一种建议,不是强制命令,要体现自愿的原则,唯有先交代倡议原因,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很快就能理清写作思路。教师继续设计讨论问题,给出倡议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如科学用眼、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学生对很多生活现象和事物都有探索的兴趣,这些生活现象和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教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就会积极响应,在广泛交流中达成写作共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围绕倡议书格式、倡议内容、倡议原因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成功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学生在集体阅读、互动交流中,确定了倡议方向,对写作方法有了清晰认知,为写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学生初次接触倡议书这种文体,很容易产生困惑和心理障碍,教师先利用样文做示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逐渐建立写作信心,特别是教师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有了更多底气。倡议书有固定格式,教师要让学生从主题选择、倡议要求等方面展开思考,为写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学生主动交流,写作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感觉良好,与“双减”政策是高度契合的。

四、想象语境,言之有趣

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泛,语言干瘪,与表达基础不好有关,也与想象思维没有启动有关,如果教师能设计一些想象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想象语境中,自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中,从而使写出的作文更有看点,真正做到言之有趣。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关注点做调研,适时设计想象类任务,鼓励学生做写作规划,写灵动的作文。鼓励学生创新,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多新思路,突出文章的个性,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学生进入写作构思阶段时,最需要的是素材的支持,但在面对文题时,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切入点,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给学生指出思考角度,或者组织活动,让学生展开交流和探索,都可以给学生更多启示。如教学“笔尖流出的故事”,在导学环节,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一则故事:有个非常聪明的小姑娘,特别喜欢写作,每天都要写很多东西。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不仅在很多报刊发表了作品,还撰写了一部小说……为让学生快速找到写作素材,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人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小组成员进行评选,选出最典型的,可以将这些故事作为素材,加以润色,写进自己的作文。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并适时给出建议,鼓励学生创新,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对故事进行创新,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

学生非常需要写作素材,教师组织故事会,让学生分享故事,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搜集素材的压力,给学生更大的素材选择空间。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此教师要有清晰的认知,要创造想象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写作素材也就会随之而来。想象并非凭空产生的,一定要有生活经历和客观实际的支持,要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想象结果才是可以入文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主动想象的意愿,参与写作的热情会更高,就不会再觉得写作是压力,自然能达成“双减”的目的。

五、演绎语境,言之有情

学生对演绎活动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将写作任务与演绎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鲜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写作过程,学生就能真正做到言之有情。课本剧创编演绎、故事会、演讲、公益宣传、社会调查、课外活动等,都带有鲜明的互动性特征,结合这些活动设计写作任务,学生会有鲜活丰富的素材,能有话可说。写作指导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便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写作顺利推进。

组织学生现场表演,是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展示表演中能获得更加鲜活的学习体验,为写作提供丰富素材,也能从心理上减轻写作压力,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如教学“我的拿手好戏”,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阅读,做对照思考,看看教材中涉及的这些“武艺”有没有自己最拿手的。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也具备一些技能。教师可设计演绎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妨展示一下,可以真实操作演示,也可以介绍自己的特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唱歌的、有画画的、有玩魔术的、有弹乐器的,有说自己会炒菜的、有说会玩滑板的……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演绎情况,自主选择素材写作。

教师设计演绎情境,提供展示机会,让学生发挥特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写作创新带来了更多契机。写作是创意性行为,需要创新,也需要技巧的支持,借助演绎活动,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主动进入写作状态,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深化对写作的认知,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写作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学生的写作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说话没条理、言之无物等。采用语境设计法,帮助学生广泛搜集写作素材,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产生更多写作灵感。学生感觉作文有难度,压力就会很大,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倡议书双减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防火人人有责 四川省林草局发布倡议书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科研诚信倡议书(摘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