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缘文化视阈下作业设计策略与建议
——以五下第七单元为例

2022-07-18沈晨芸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运河要素作业

文|沈晨芸

地缘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域的居民在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在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中逐步积淀出的,融合自然与人文双重特色的区域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其独特的地缘文化,为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10 条提出“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这一要求。如何打通语文作业与语文实践的路径?

笔者立足统编本教材,紧扣语文要素,以探寻地缘文化视阈下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以地缘文化为资源的作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1.关注人文主题,聚焦单元编排

首先要在教材中寻找到适切的、与地缘文化相关联的学习内容。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人文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点明了单元的内容与世界各地的风光、风情相关。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展现了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魅力的人文景观。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要求选择一个生活情景,为他人介绍地方或事物。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探寻凝结着华夏祖先汗水和智慧的文明结晶。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聚焦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式,展示世界各地多彩的风光。日积月累《乡村四月》体现的是乡村美好的自然风光与村民勤劳的美好品质。整个单元选编的内容都呈现出浓厚的地缘文化,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基于此,以地缘文化为资源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就能达成内容与主旨的一致性。

2.理清要素内涵,明晰能力目标

作业设计需要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重要旨归,明晰单元能力训练点,从而在设计时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能力的夯实搭建实践的平台。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两大语文要素呈现了从“学习表达,体会效果”到“内化创生,个性表达”的读写推进过程。作业设计要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为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搭建训练平台。(见下页图1)

图1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于语文要素落实的能力目标梳理

3.挖掘属地文化,建立作业资源

属地文化是成长历程中的精神涵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挖掘与该单元内容契合的属地文化作为作业资源,既可以创设言语实践的真实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作业的实用价值。笔者地处浙江宁波,可挖掘如下属地文化,建立作业资源。(见下页表1)

表1

对照单元内容中各地地缘文化的呈现,搜集相关的属地文化,不难发现,资源是丰富和广阔的。建立这样的作业资源库,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实用性和言语运用的交际性,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更大的场域中得到锻炼和发挥。

二、以地缘文化为资源的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1.设计基础作业,落实语文要素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紧扣要素,落实基础作业。切入口要小,内容和能力的要求相对基础,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七单元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基础作业:

基础作业

你愿意为朋友朗读吗?愿意为他介绍世界或家乡一处独特的景致吗?仿照示例,从你阅读的文章中选择一段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摘录下来,再把这段描写朗读给你的朋友听,请他写下听后的感受,共同完成“为你朗读”友情卡。

“为你朗读”友情卡

朗读者:楼兰

朗读内容:《威尼斯的小艇》第2 自然段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听众感受:这段静态描写,写出了小艇样子的独特。其中的两处比喻特别形象,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艇轻快灵活地在水面上穿梭的样子。

基础作业可以在单元学习中反复使用,每学完一课,都可以制作一张“为你朗读”友情卡,摘录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段,通过朗读和请同伴写下“听众感受”共同感悟表达效果,通过友情卡的赠送,展示地域风情、家乡风貌。

2.设计拓展作业,夯实能力迁移

课后练习的价值,并不仅限这篇课文或这个单元的内容巩固。教师可以循着课后习题这个“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设计拓展作业。如《牧场之国》课后第二题: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概括“真正的荷兰”的特点,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这是对学生言语鉴赏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对这道课后习题进行变式,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和审美能力。

课后拓展作业

1.在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广袤草原上的生机与安宁,是人与动物的自由与和谐,是充满情趣的领地,是令人向往的国度。那么,在你的眼中,“真正的甬城”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3~4 个关键词来定义你生活的这座城。

2.请你以“这就是真正的甬城”开头,抓住甬城的一个特点写一段话,适当地用上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向他人介绍甬城的风光与风情。

这就是真正的甬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份作业将能力运用于新语境中,不仅让言语实践有了更大的领域,更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发现身边的美,感受家乡的风貌与文化,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达到“作业育人”的效果。

3.设计项目作业,建构学习路线

作业的功能不仅是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和结果性评价,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学习过程,建构可模仿、可迁移的学习路线。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任务是写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能把这一处文化遗产介绍清楚。教材提示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三步来完成本次习作,并对每一个步骤都细化了具体的做法,学生可以按图索骥。但习作成果往往呈现资料堆砌、分类杂乱、千篇一律、介绍形式单一、情感空乏等特点。笔者在教学时,以终为始,调整教学顺序,将本次习作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设计项目作业,以作业构建支架、路径,将搜集、整理、撰写融入具体的作业内容中,作业成果最终服务于习作。

项目作业之“寻找大运河宁波记忆”

同学们,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口作为大运河最南端的起点,从此宁波也拥有了首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城市的许多角落都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近大运河,去寻找时光里的宁波记忆吧。

第一阶段作业主题:走近大运河

(1)观看央视栏目《远方的家》中的大型系列节目《大运河》,第一集《从宁波起航》和第二集《码头风云》,思考节目中讲述了大运河哪些方面的内容,并记录下来。在你感兴趣的内容前打“√”。

示例:

□运河自然风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节目中记者对哪一项内容的介绍最打动你,请把介绍词摘录下来,并说说打动你的理由,尝试分点陈述。

打动我的介绍词:___________

_______

打动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二阶段作业主题:探访大运河

(3)从你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一项,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运河的资料,并仿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整理组合资料,完成下面的探访任务表。

“大运河”探访任务表

我探访的是:_______________

我通过这些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在采用过的方式前打“√”)

□上网查找 □去图书馆查找

□实地走访 □听他人讲述

□访谈运河人家 □其他方式

我的新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材料整理:______________

(4)实地探访大运河最南端——宁波三江口,仿照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把你看到的运河风光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选文,体会文中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与自己描写的三江口风光进行比较,感受三江口的古今巨变。

三江口借水为名,因港而兴。清晨沿江步行,江面辽阔江水平。这片繁华的城市中心,正准备醒来。

下行江厦桥,在最贴近水面的地方,有一处船头状的观景台。一位晨钓的老人伫立“船头”,阳光穿过云层,洒在他沉静的脸上。这一刻,时间仿佛屏息。遥想一千多年前,同样的曙光,也照在过伫立甲板的远洋者身上。

港埠上,恍惚间有商人、旅客、船夫、车夫、挑夫在熙熙攘攘,所有人都围着望不尽的繁忙千帆。有的船舱垒满来自越窑、长沙窑的青瓷,这一精绝的传统工艺即将成为中国最早输往海外的大宗商品,惊艳世界;有的堆满了浙茶、徽茶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把中华茶文化之风吹向东亚、南亚,甚至非洲、欧洲;有的则负责运送中医、技术、农耕等各式书籍,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这些海上贸易都从烟波浩渺的三江口启航。

——选自浙江新闻客户端·风华绝代看运河·宁波三江口:大河向东是大海(有改动)

(6)选择大运河遗址中的一处,如西塘河、高桥、大西坝村等,搜集对其古今景象的描写,用摘抄的方式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作业主题:守护大运河

(7)如果邀请你成为大运河的守护者,请你参与以下“守护者”行动。你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你可以选择一项挑战,也可以选择几项挑战。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行动的成果进行记录、保存或发布。

“大运河守护者”行动菜单

设计一份大运河(宁波段)手绘地图。

寻访大运河风光印记,并拍摄下来,制作一份风光图册。

访谈几户运河人家,听他们讲运河的故事,并用录音设备保存下来。

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区里,策划一次“大运河宁波记忆”故事宣讲会。

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一次“大运河宁波记忆”线上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添加自己的创意)

项目作业,勾连单元内容,紧扣语文要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作为小公民,通过这样的作业,了解宁波厚重的历史文化,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作业过程即学习过程,这样的语文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的路线图,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通过不同的媒介搜集和呈现,实地探访获取更为真实的资源等方法,都在作业的实践中获得,夯实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以地缘文化为资源的作业设计的若干建议

1.紧扣语文要素,让作业有“语文味”

设计以地缘文化为资源的作业时,要把牢语文要素,搭建起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的平台,夯实能力。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内容编排,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根据语文要素,可以考虑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落实能力。如《北京的春节》一课,学生对比阅读课文详写的“除夕”部分和“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节选内容,了解南北两地除夕夜不同的风俗活动和文化。循着这一思路,可以设计群文比较阅读,感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明晰重点内容要详写这一习作要领。

2.重视真实情境,让作业有“生活味”

以地缘文化为资源的作业设计时,要重视作业真实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生在学习完《故宫博物院》一课后,设计语文微项目作业“乘着地铁游宁波攻略PK 赛”,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开展攻略设计、验证、修改、发布等作业活动,形成作业成果,再次推进有目的地阅读这一语文能力的夯实。

3.开放多样形式,让作业具有“时尚味”

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信息和资源在积淀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选择资源时,要考虑它是否代表最新的地缘文化信息,资源的呈现可否多视角,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成果的展示可否更多元。如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革命题材的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寻访身边的英烈故事”实践类作业,让学生走进红色村落,搜集当地英烈的故事,成立校园宣讲团,把故事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用视频的方式拍出来,用绘本的方式画出来,用智能APP 发布出来……这不仅是一份语文作业,也是一次精神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大运河要素作业
大运河,行走山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作业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
遇见“大运河”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